他氣喘籲籲地說:「你們不了解,不明白。我啊,老家在重明湖邊兒上,那年半夜裏漲大水,是他和他兄弟到我們村裏挨家挨戶地敲門,把大家喊醒,帶著大家到山上躲了災。」
「原來是救了你一迴,你早說嘛。」大家豁然開朗,「至誠寺裏的師父們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那幹孫子倒也算得上是個好人。」
王老伯隻是擺擺手,悵然道:「我和孫子孫女人沒事,家裏屋子卻被淹毀了,隻能拖家帶口去江南找我做生意的兒子。本以為要在江南過老,結果沒一年,太平大壩又垮了。」
日子才好起來就忽然一下徹底沒了,急轉直下,聽得無人不唏噓,「老頭你可真夠倒黴的,走哪兒都遭災。」
「不過幾災幾難都能活下來,咱瞧著你這命夠硬,還能再活個幾十年!」
「是,我命硬。我全家三代人都被洪水沖跑了,就剩我一個老貨撿了條命。」王老伯說起舊事,總是淌淚,「我就想,是不是我命不好克到了我的後人哪?我要跟我兒子一起去死,是他把我攔下來,說這不是我的錯,叫我好好活下去。」
誰不想好好活?可人的日子越難,越是要有個念想才能活下去。他抹了把眼睛,「我想迴老家,他就送我迴去,又幫我找房子拿迴田地。後來他去了很遠的地方,也一直托其他人照看我。」
「他心裏如此惦記我,我能不惦記他嗎?如今他遭大難,我不來營救,那我還是個人嗎?」」
圍觀百姓有的共情嘆道:「如此算來,他救你不止一迴,你們緣分這麽深,怪不得你要來替他伸冤。」
有的覺得不對,「等等,你頭次說是在稷州,二次說是在江南,怎麽去哪兒都能遇到你那幹孫子啊?老頭兒,你別是編故事來了。」
「他是當官兒的啊。」王老伯提起這件事,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說他在騙人,頓時氣壯起來,「哦,不對,在稷州的時候還是學生,在讀書。後來在江南,他已經考中了,當上了官兒,和欽差們一塊兒來救災的。」
他皺巴巴的臉上煥發出一些光彩,「我跟你們說,他啊,書讀得可好了,一考就考中了狀元。我們那兒十裏八鄉的小夫妻教孩子,都以他為榜樣。」
「狀元?」一說出這個身份,好些人都覺得耳熟,「老人家,你說的不會就是前些天被抓下獄的那個吧?姓賀,賀什麽來著?」
「賀今行!」
不知誰喊出這個名字,大家紛紛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
王老伯連連點頭:「對,是他,你們也認得?」
「嗨,這事兒京裏早就傳遍了。」
「我也想起來了,不過這事兒沒聽說有個什麽後續的,難道刑部還沒查清楚?」
「要是按這老頭的說法,那賀今行是個大好人啊,指不定真是被冤枉的?」
「我之前就覺得,能在西涼軍的包圍之中偷渡到西涼人的地盤上把他們太子給宰了的人,如此堅韌,怎麽可能會私自蓄奴嘛。」
「而且人家之前一直在外地做官,迴京才幾個月,沒道理白花錢養一大幫人。」
「我看這位升遷快得跟竄天猴似的,是不是擋了誰的道,才被設計?」
「也不是沒可能啊,官場上的醃臢自古有之。反正官府判錯案子是常有的事,就前幾年兵馬司裁撤那會兒,翻出多少冤假錯案啊。」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激烈分析,王老伯聽了幾耳朵,他不關心為什麽,他隻想知道怎麽才能解救那個孩子。他牽著孫女擠出人群,走到禁軍跟前,哀聲問:「是不是挨了板子,就能見到斷公案的大老爺?
禁軍聽他講述生存不易,也生出些惻隱之心:「這,按律是受刑之後即可被引奏,但你這麽大年紀……」
老人不管那許多,抓住他的手說:「那我跟你們去挨板子。」
齊子迴趕緊攔他,「老伯,你可別衝動,不能去。」又問禁軍頭領:「這位大人,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嗎?」
頭領十分為難,咬牙道:「最多最多,給他減到十杖。」
圍觀的百姓們聽見,噓他道:「別說十杖,再減一半這老頭的身板也挺不住。要咱們說,他就敲了半吊子的兩三下,挨一杖意思意思得了!反正你們幹的做樣子的事兒也不少。」
這反而讓對方不快:「什麽叫做樣子?十杖還不夠意思?」
這時,人群外圍傳來一道洪亮的男聲,「十杖什麽意思,你們要打誰?」
一個比周圍人群要高出半個頭的男人撥開左右,走到老人身邊,「你爺倆跑得夠快,叫老子好找。」
「牧哥兒。」王老伯瞧見他過來,低頭蹭了一下肩膀。沒有被他嚇到,反而有些沒告訴他就自個兒先走了的難為情,又有些人生地不熟的委屈。
「我又沒說要找你算帳,下次記得等等我們就行。」牧野鐮看著隻覺得他像個小孩兒,那點惱怒化作無奈。他把自己的鬥笠扣到老人頭上,一手叉腰,一手抓抓了頭髮,轉頭四下問:「怎麽迴事兒啊?」
因他身材高大,右眼還有一道炸開的疤痕,通身都寫著「刺頭」兩個字。圍觀群眾紛紛跟他拉開距離,禁軍也警惕注目。
唯有齊子迴見他和王老伯認識,估摸著是一起的,就跟他說清了情況。
「擊鼓就要挨打,不擊鼓還挨不了,是吧?行。」牧野鐮也不廢話,找到鼓槌,拿起來就一槌敲到鼓上,「咚——」
「原來是救了你一迴,你早說嘛。」大家豁然開朗,「至誠寺裏的師父們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那幹孫子倒也算得上是個好人。」
王老伯隻是擺擺手,悵然道:「我和孫子孫女人沒事,家裏屋子卻被淹毀了,隻能拖家帶口去江南找我做生意的兒子。本以為要在江南過老,結果沒一年,太平大壩又垮了。」
日子才好起來就忽然一下徹底沒了,急轉直下,聽得無人不唏噓,「老頭你可真夠倒黴的,走哪兒都遭災。」
「不過幾災幾難都能活下來,咱瞧著你這命夠硬,還能再活個幾十年!」
「是,我命硬。我全家三代人都被洪水沖跑了,就剩我一個老貨撿了條命。」王老伯說起舊事,總是淌淚,「我就想,是不是我命不好克到了我的後人哪?我要跟我兒子一起去死,是他把我攔下來,說這不是我的錯,叫我好好活下去。」
誰不想好好活?可人的日子越難,越是要有個念想才能活下去。他抹了把眼睛,「我想迴老家,他就送我迴去,又幫我找房子拿迴田地。後來他去了很遠的地方,也一直托其他人照看我。」
「他心裏如此惦記我,我能不惦記他嗎?如今他遭大難,我不來營救,那我還是個人嗎?」」
圍觀百姓有的共情嘆道:「如此算來,他救你不止一迴,你們緣分這麽深,怪不得你要來替他伸冤。」
有的覺得不對,「等等,你頭次說是在稷州,二次說是在江南,怎麽去哪兒都能遇到你那幹孫子啊?老頭兒,你別是編故事來了。」
「他是當官兒的啊。」王老伯提起這件事,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說他在騙人,頓時氣壯起來,「哦,不對,在稷州的時候還是學生,在讀書。後來在江南,他已經考中了,當上了官兒,和欽差們一塊兒來救災的。」
他皺巴巴的臉上煥發出一些光彩,「我跟你們說,他啊,書讀得可好了,一考就考中了狀元。我們那兒十裏八鄉的小夫妻教孩子,都以他為榜樣。」
「狀元?」一說出這個身份,好些人都覺得耳熟,「老人家,你說的不會就是前些天被抓下獄的那個吧?姓賀,賀什麽來著?」
「賀今行!」
不知誰喊出這個名字,大家紛紛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
王老伯連連點頭:「對,是他,你們也認得?」
「嗨,這事兒京裏早就傳遍了。」
「我也想起來了,不過這事兒沒聽說有個什麽後續的,難道刑部還沒查清楚?」
「要是按這老頭的說法,那賀今行是個大好人啊,指不定真是被冤枉的?」
「我之前就覺得,能在西涼軍的包圍之中偷渡到西涼人的地盤上把他們太子給宰了的人,如此堅韌,怎麽可能會私自蓄奴嘛。」
「而且人家之前一直在外地做官,迴京才幾個月,沒道理白花錢養一大幫人。」
「我看這位升遷快得跟竄天猴似的,是不是擋了誰的道,才被設計?」
「也不是沒可能啊,官場上的醃臢自古有之。反正官府判錯案子是常有的事,就前幾年兵馬司裁撤那會兒,翻出多少冤假錯案啊。」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激烈分析,王老伯聽了幾耳朵,他不關心為什麽,他隻想知道怎麽才能解救那個孩子。他牽著孫女擠出人群,走到禁軍跟前,哀聲問:「是不是挨了板子,就能見到斷公案的大老爺?
禁軍聽他講述生存不易,也生出些惻隱之心:「這,按律是受刑之後即可被引奏,但你這麽大年紀……」
老人不管那許多,抓住他的手說:「那我跟你們去挨板子。」
齊子迴趕緊攔他,「老伯,你可別衝動,不能去。」又問禁軍頭領:「這位大人,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嗎?」
頭領十分為難,咬牙道:「最多最多,給他減到十杖。」
圍觀的百姓們聽見,噓他道:「別說十杖,再減一半這老頭的身板也挺不住。要咱們說,他就敲了半吊子的兩三下,挨一杖意思意思得了!反正你們幹的做樣子的事兒也不少。」
這反而讓對方不快:「什麽叫做樣子?十杖還不夠意思?」
這時,人群外圍傳來一道洪亮的男聲,「十杖什麽意思,你們要打誰?」
一個比周圍人群要高出半個頭的男人撥開左右,走到老人身邊,「你爺倆跑得夠快,叫老子好找。」
「牧哥兒。」王老伯瞧見他過來,低頭蹭了一下肩膀。沒有被他嚇到,反而有些沒告訴他就自個兒先走了的難為情,又有些人生地不熟的委屈。
「我又沒說要找你算帳,下次記得等等我們就行。」牧野鐮看著隻覺得他像個小孩兒,那點惱怒化作無奈。他把自己的鬥笠扣到老人頭上,一手叉腰,一手抓抓了頭髮,轉頭四下問:「怎麽迴事兒啊?」
因他身材高大,右眼還有一道炸開的疤痕,通身都寫著「刺頭」兩個字。圍觀群眾紛紛跟他拉開距離,禁軍也警惕注目。
唯有齊子迴見他和王老伯認識,估摸著是一起的,就跟他說清了情況。
「擊鼓就要挨打,不擊鼓還挨不了,是吧?行。」牧野鐮也不廢話,找到鼓槌,拿起來就一槌敲到鼓上,「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