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言,無異於默許與縱容。
崔連壁擱了筷,「他叔侄昨日可有動靜?」
「我這裏沒有人來打探過,但保不齊大理寺那邊……」盛環頌皺了皺眉,「我會派人盯著。」
崔連壁:「盯仔細了。」
盛環頌叫他放心,戳了戳碗裏晶瑩的飯粒,還是沒胃口,「您說,我從賀鴻錦家人下手如何?」
「你是主審官,你自己拿主意,別在判刑之前弄出人命來就行。」崔連壁起身,下人捧來官袍鞓帶伺候他換上,「我要進宮去一趟,你吃完就在這裏歇會兒吧,免得多跑一趟。」
盛環頌見他沒反對,心裏略有了些底氣,往外頭瞧一眼,天還沒亮呢,「這麽早?」
崔連壁閉上眼,「陳林昨個兒半夜從寧西路迴來,已經見過陛下了。」
盛環頌一聽立刻問:「怎麽說,情況如何?」
寧西民亂的影響並不比舞弊案輕,甚至更勝一籌。
崔連壁:「還能怎麽樣,久壓不下,百姓過得水深火熱,寧西路官場勢必要大地震。」
盛環頌替他發愁,「這亂子不知何時才能平息,平亂之後擼人砍頭,下幾道撤官治罪的命令容易,換人主持大局收拾爛攤子難啊。江南路大澇災那年換齊宗源,是把許輕名給緊急調了過去,現在能換誰?以寧西的情況,不熟悉民情又沒點能耐,恐怕很難壓得住局麵。」
庸官忝職令人髮指,無才可換更是令人窩火,而且這事兒還得盡快預備。
崔連壁為此頭疼不已,睜開雙眼,眼裏亦有血絲,「派到蒙陰傳旨的人有消息沒?」
盛環頌搖頭,從宣京到南疆,八百裏急遞都得跑六七天,實在沒那麽快。
崔連壁換好官服,一邊戴官帽一邊說:「飛鴿傳書給沿路驛站,讓顧橫之盡可能再快些。他沒到,禁軍先開到荼州,也做不了什麽,隻能打圍不能出擊。晚一天,百姓就多受苦一天,軍隊就多一天的糧草消耗。」
哪怕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任寧西路一府兩司,他也不願拖下去。
「我這就去辦。」盛環頌當即放下碗,和對方一塊兒出們。要分開之時,他突然叫道:「堂官兒!」
剛登上馬車的崔連壁掀起車簾,看向他。
他麵露糾結,低聲道:「賀今行那邊,您看……」
「隻能靠他自己撐,你別做多餘的事。」崔連壁話罷,沉默一刻,吩咐車夫:「出發。」
馬車很快駛離,盛環頌嘆息一聲,也隻能轉頭迴衙門。
兵部做了皇帝多年心腹,他不是不明白,現在絕不是能開口求情的時候,以陛下之多思多慮,稍有不慎反倒可能會給對方招致滅頂之災。但刑部大牢不是好待的地方,撐下去談何容易。他心想,不好出手幫忙打點,稍微關注一下總行吧?
盛環頌打定主意,迴到兵部衙門就簽發文書,讓荼州到蒙陰沿路各軍驛層層傳遞下去,遇到顧橫之一行人就即刻頒令。
然後,他招來兩個得力的下屬,一個安排去刑部打探消息,一個安排去盯著大理寺。窩圈椅裏假寐了一會兒,他心裏還是不安穩,又招來一個下屬,讓他去盯一盯工部現在的主官王玡天。
王氏叔侄兩人,雖然做叔叔的王正玄官職更高,但盛環頌總覺著他腦子缺根筋兒,不如他那大侄子陰險狡猾。
一番折騰下來,朝陽高升。
看到副手有滋有味地啃胡餅喝肉湯,盛環頌才想起自己有十來個時辰沒吃過飯了,立刻尋由頭把餅湯收繳了大半。然而還沒等他嚐出個滋味兒來,前門來報,刑部的晏塵水求見尚書大人。
盛環頌把剛掰的餅丟進盤子裏,奇道:「他不是被賀鴻錦打了三十多杖,又停了職麽,怎麽這才第四天就能找上門來了?」
門房迴答:「哦,他說賀鴻錦被革職了,之前讓他停職的命令還沒有經過吏部畫押,應當作廢處理,他就直接官復原職了。」
「真的?」盛環頌皺眉,是戴罪停職之身,他可以嗬斥走;還是刑部官員的話,就不好不見。
「這,屬下又不是吏部的人,不懂這些啊。」
「廢物。」盛環頌扔了塊餅過去,「你們也是,就不知道直接跟他說我不在,找崔相爺去了?」
門房接住那塊餅,咕噥了一句「您自個兒也不知道啊」,在下一塊餅丟過來之前,迅速拔腿溜走。
盛環頌罵罵咧咧一陣,還是整了整官袍,出去接見。
晏塵水沒進大堂,在大堂前的院子裏,直挺挺地坐著輪椅,穿了官服沒戴官帽,一張臉白得跟鬼似的。
還沒接近,盛環頌就聞到了一股沖鼻的草藥味兒。
他胃裏是空的,聞著難受,不得不捏住鼻子說:「晏塵水啊晏塵水,你不好好養傷,非得折騰到我兵部來,這是何苦?」
晏塵水腹背都有傷,躺不得趴不得也靠不得,必須盡可能地挺直腰杆,所以不得不用力握緊輪椅扶手——說起他家這把輪椅,他爹坐過,他朋友坐過,這會兒又輪到他坐。
乍看不大吉利,卻莫名讓他心安,頂著一頭薄汗穩穩開口:「我來,自然是因為你負責主審賀鴻錦,我有關於他的案子要上告。」
「打住。」盛環頌豎起一掌,在他麵前蹲下,與他平齊,苦口婆心地說:「我知道你想要告什麽,前幾天我們衙門裏都聽說了。可我實在不明白,你為什麽非要把這些已經過去的事情搬到現在的檯麵上來,讓所有人都瞧見了,還能得個體麵的結果嗎?」
崔連壁擱了筷,「他叔侄昨日可有動靜?」
「我這裏沒有人來打探過,但保不齊大理寺那邊……」盛環頌皺了皺眉,「我會派人盯著。」
崔連壁:「盯仔細了。」
盛環頌叫他放心,戳了戳碗裏晶瑩的飯粒,還是沒胃口,「您說,我從賀鴻錦家人下手如何?」
「你是主審官,你自己拿主意,別在判刑之前弄出人命來就行。」崔連壁起身,下人捧來官袍鞓帶伺候他換上,「我要進宮去一趟,你吃完就在這裏歇會兒吧,免得多跑一趟。」
盛環頌見他沒反對,心裏略有了些底氣,往外頭瞧一眼,天還沒亮呢,「這麽早?」
崔連壁閉上眼,「陳林昨個兒半夜從寧西路迴來,已經見過陛下了。」
盛環頌一聽立刻問:「怎麽說,情況如何?」
寧西民亂的影響並不比舞弊案輕,甚至更勝一籌。
崔連壁:「還能怎麽樣,久壓不下,百姓過得水深火熱,寧西路官場勢必要大地震。」
盛環頌替他發愁,「這亂子不知何時才能平息,平亂之後擼人砍頭,下幾道撤官治罪的命令容易,換人主持大局收拾爛攤子難啊。江南路大澇災那年換齊宗源,是把許輕名給緊急調了過去,現在能換誰?以寧西的情況,不熟悉民情又沒點能耐,恐怕很難壓得住局麵。」
庸官忝職令人髮指,無才可換更是令人窩火,而且這事兒還得盡快預備。
崔連壁為此頭疼不已,睜開雙眼,眼裏亦有血絲,「派到蒙陰傳旨的人有消息沒?」
盛環頌搖頭,從宣京到南疆,八百裏急遞都得跑六七天,實在沒那麽快。
崔連壁換好官服,一邊戴官帽一邊說:「飛鴿傳書給沿路驛站,讓顧橫之盡可能再快些。他沒到,禁軍先開到荼州,也做不了什麽,隻能打圍不能出擊。晚一天,百姓就多受苦一天,軍隊就多一天的糧草消耗。」
哪怕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任寧西路一府兩司,他也不願拖下去。
「我這就去辦。」盛環頌當即放下碗,和對方一塊兒出們。要分開之時,他突然叫道:「堂官兒!」
剛登上馬車的崔連壁掀起車簾,看向他。
他麵露糾結,低聲道:「賀今行那邊,您看……」
「隻能靠他自己撐,你別做多餘的事。」崔連壁話罷,沉默一刻,吩咐車夫:「出發。」
馬車很快駛離,盛環頌嘆息一聲,也隻能轉頭迴衙門。
兵部做了皇帝多年心腹,他不是不明白,現在絕不是能開口求情的時候,以陛下之多思多慮,稍有不慎反倒可能會給對方招致滅頂之災。但刑部大牢不是好待的地方,撐下去談何容易。他心想,不好出手幫忙打點,稍微關注一下總行吧?
盛環頌打定主意,迴到兵部衙門就簽發文書,讓荼州到蒙陰沿路各軍驛層層傳遞下去,遇到顧橫之一行人就即刻頒令。
然後,他招來兩個得力的下屬,一個安排去刑部打探消息,一個安排去盯著大理寺。窩圈椅裏假寐了一會兒,他心裏還是不安穩,又招來一個下屬,讓他去盯一盯工部現在的主官王玡天。
王氏叔侄兩人,雖然做叔叔的王正玄官職更高,但盛環頌總覺著他腦子缺根筋兒,不如他那大侄子陰險狡猾。
一番折騰下來,朝陽高升。
看到副手有滋有味地啃胡餅喝肉湯,盛環頌才想起自己有十來個時辰沒吃過飯了,立刻尋由頭把餅湯收繳了大半。然而還沒等他嚐出個滋味兒來,前門來報,刑部的晏塵水求見尚書大人。
盛環頌把剛掰的餅丟進盤子裏,奇道:「他不是被賀鴻錦打了三十多杖,又停了職麽,怎麽這才第四天就能找上門來了?」
門房迴答:「哦,他說賀鴻錦被革職了,之前讓他停職的命令還沒有經過吏部畫押,應當作廢處理,他就直接官復原職了。」
「真的?」盛環頌皺眉,是戴罪停職之身,他可以嗬斥走;還是刑部官員的話,就不好不見。
「這,屬下又不是吏部的人,不懂這些啊。」
「廢物。」盛環頌扔了塊餅過去,「你們也是,就不知道直接跟他說我不在,找崔相爺去了?」
門房接住那塊餅,咕噥了一句「您自個兒也不知道啊」,在下一塊餅丟過來之前,迅速拔腿溜走。
盛環頌罵罵咧咧一陣,還是整了整官袍,出去接見。
晏塵水沒進大堂,在大堂前的院子裏,直挺挺地坐著輪椅,穿了官服沒戴官帽,一張臉白得跟鬼似的。
還沒接近,盛環頌就聞到了一股沖鼻的草藥味兒。
他胃裏是空的,聞著難受,不得不捏住鼻子說:「晏塵水啊晏塵水,你不好好養傷,非得折騰到我兵部來,這是何苦?」
晏塵水腹背都有傷,躺不得趴不得也靠不得,必須盡可能地挺直腰杆,所以不得不用力握緊輪椅扶手——說起他家這把輪椅,他爹坐過,他朋友坐過,這會兒又輪到他坐。
乍看不大吉利,卻莫名讓他心安,頂著一頭薄汗穩穩開口:「我來,自然是因為你負責主審賀鴻錦,我有關於他的案子要上告。」
「打住。」盛環頌豎起一掌,在他麵前蹲下,與他平齊,苦口婆心地說:「我知道你想要告什麽,前幾天我們衙門裏都聽說了。可我實在不明白,你為什麽非要把這些已經過去的事情搬到現在的檯麵上來,讓所有人都瞧見了,還能得個體麵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