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楊語鹹點頭,在莫棄爭眉頭剛剛皺起時,立刻接著說:「但小賀大人隻想向莫大人確認一件事,您是否將劾本送去了通政司?
後者還沒有收到宮中迴音,聽此一問,眉心的褶皺更深,「參劾官員自然要送禦史台,我怎麽可能送去通政司?」
「事實上,不止禦史台收到了您的劾本,通政司也收到了。」楊語鹹拿出一封信,「這是小賀大人親筆,具體情況,大人一看便知。」
莫棄爭意識到果然出了問題,一言不發地接過信拆開,卻沒急著看,而是起身從背後書架上找出幾卷當年清田的舊稿。
兩相比對,筆跡一致,行文熟悉,確是故人來。
楊語鹹見他確認過真偽,就繼續道:「小賀大人知道您與許大人不和,但也知道這種不和源於政見分歧,而非您存心偏見。他不便單方麵地說和,所以不會幹涉您的彈劾之舉。隻是江南試點改製伊始,難免動盪,事端頻發……」
那封信裏也是這個意思,對彈劾隻略提一二,反而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釋新製內容,以及朝廷在此時革新的目的。
「若您也認可改製有利於民生,還望您坐鎮淮州盡力護持,讓它能順利推行下去。」楊語鹹緩了緩嗓子,展臂疊掌,「鄙人在來的路上對淮州民情有所體會,看得出莫大人確以百姓福祉為己任,也相信您看得清改製之利害,絕不會拒絕這個請求。故在下冒昧一句,淮州改製,就拜託您了。」
說罷,長揖不起。
莫棄爭道:「賀今行是個聰明人,知道怎麽才能說服我。但你不必給本官戴高帽子,本官不吃這一套。」
「在下絕無虛言。」楊語鹹直起身,看著對方說:「小賀大人的心願就是在下的心願,為己身己願能夠達成,自然要用真心。」
莫棄爭不再推脫,隻道:「新製的條例我都已經研讀過,粗看是好的。但是不是真的好,要施行下去,讓百姓們來說。」
楊語鹹再次作揖,以表謝意與敬意,隨即出言告退。
莫棄爭卻沒有允準,安靜半晌,嘆道:「實話告訴你們罷。我寫彈劾的時候,也十分猶豫該在何時上表,因此寫好之後沒有即時送出,就收在桌屜裏。幾日後我打算再修改一番,那本稿子卻不見了,怎麽找都沒找到。我怕有人藉機生事,便重寫一封立刻上奏,卻沒想到另一本被人同時送到了通政司。」
此舉除了針對執掌通政司且同時主持改製的賀今行,想不出其他的用處。但賀今行沒有在信中提及當時的驚險,他在這裏對著楊語鹹,也不會多說自己如何感到抱歉。
他說:「我上表彈劾許輕名,雖是情急之舉,但也是我這三年來一直都想做的事,絕無偃旗息鼓的可能。至於另一本草稿的事,我會上書請求陛見,在禦前說個清楚。不論是誰假借本官名義,試圖欺君罔上構陷同僚,本官都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將其繩之以法。」
他在淮州任職三年,也到了可以進京述職的時候。
楊語鹹點點頭:「在下會將您說的這些如實轉告小賀大人。」接著上前兩步,低聲道:「在下於外間等候時,總覺有人窺伺,但不知是哪個衙役。」
莫棄爭並不意外,亦頷首道:「見笑了,本官會盡快處理。」
話盡,楊語鹹拱手致意,江與疏也上前行禮,一齊告退。
出了府衙,逕自去約定好的某家客棧,賀長期二人就在大堂等他們。
剛坐下,牧野鐮就笑:「你們屁股後頭好像有條尾巴啊?」
他說罷起身要走,楊語鹹趕忙叮囑:「別多生事。」
「放心,打不死人。」牧野鐮嘴巴沒張開,含糊著吊兒郎當地出去了。
等他迴來的期間,賀長期叫夥計過來點好菜。大堂裏人多眼雜不適合說事,三個人就一邊等一邊喝茶。
「楊先生。」江與疏忽然開口,小聲問:「今行他還好嗎?」
楊語鹹放下茶碗說:「一切如常,怎麽了?」
其實昨日相見時就已經問過一遍。
隻是,江與疏在府衙聽到他和莫棄爭說的那些事,雖不清楚細節,但足以察覺其中的暗流湧動。這讓他感到一絲不安,被問及,卻不知該怎麽說。思緒迴轉,又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草木皆兵?
他抿了抿唇,迴答:「沒什麽,我就是很想他。」
賀長期掃他一眼,「他坐直房裏,總比你在大壩上風吹日曬好一些。他要是知道你擔心他,肯定讓你先照顧好你自己。」
楊語鹹也看出他的擔憂,安撫道:「縱有麻煩,以今行的能力也一定應對得來,江小友放心。你在水部任職,待大壩修築完成,迴到京中,就可以和今行時常見麵了。」
提及迴京相見,期待驅散了不安,江與疏握著雙手說:「大壩主堤快要竣工,但整體修成還不知要多久……總之我就在太平盪,要是你們和今行還有什麽事需要我幫忙,盡管來信。」
他雙手分開變成合十,心底同時祈禱,最好平平安安,隻遇到好事沒有壞事。
楊語鹹應聲道好,臉上浮現笑意。
世子結識的朋友都是心性很好的孩子,他為此高興。
閑談多時,菜色陸續上齊擺滿一桌。牧野鐮也趕迴來,對左右低聲說:「不止一撥人,我都打暈了扔在府衙後巷,難說什麽時候醒。」
其餘人皆道:「那咱們趕緊吃完趕緊走。」
後者還沒有收到宮中迴音,聽此一問,眉心的褶皺更深,「參劾官員自然要送禦史台,我怎麽可能送去通政司?」
「事實上,不止禦史台收到了您的劾本,通政司也收到了。」楊語鹹拿出一封信,「這是小賀大人親筆,具體情況,大人一看便知。」
莫棄爭意識到果然出了問題,一言不發地接過信拆開,卻沒急著看,而是起身從背後書架上找出幾卷當年清田的舊稿。
兩相比對,筆跡一致,行文熟悉,確是故人來。
楊語鹹見他確認過真偽,就繼續道:「小賀大人知道您與許大人不和,但也知道這種不和源於政見分歧,而非您存心偏見。他不便單方麵地說和,所以不會幹涉您的彈劾之舉。隻是江南試點改製伊始,難免動盪,事端頻發……」
那封信裏也是這個意思,對彈劾隻略提一二,反而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釋新製內容,以及朝廷在此時革新的目的。
「若您也認可改製有利於民生,還望您坐鎮淮州盡力護持,讓它能順利推行下去。」楊語鹹緩了緩嗓子,展臂疊掌,「鄙人在來的路上對淮州民情有所體會,看得出莫大人確以百姓福祉為己任,也相信您看得清改製之利害,絕不會拒絕這個請求。故在下冒昧一句,淮州改製,就拜託您了。」
說罷,長揖不起。
莫棄爭道:「賀今行是個聰明人,知道怎麽才能說服我。但你不必給本官戴高帽子,本官不吃這一套。」
「在下絕無虛言。」楊語鹹直起身,看著對方說:「小賀大人的心願就是在下的心願,為己身己願能夠達成,自然要用真心。」
莫棄爭不再推脫,隻道:「新製的條例我都已經研讀過,粗看是好的。但是不是真的好,要施行下去,讓百姓們來說。」
楊語鹹再次作揖,以表謝意與敬意,隨即出言告退。
莫棄爭卻沒有允準,安靜半晌,嘆道:「實話告訴你們罷。我寫彈劾的時候,也十分猶豫該在何時上表,因此寫好之後沒有即時送出,就收在桌屜裏。幾日後我打算再修改一番,那本稿子卻不見了,怎麽找都沒找到。我怕有人藉機生事,便重寫一封立刻上奏,卻沒想到另一本被人同時送到了通政司。」
此舉除了針對執掌通政司且同時主持改製的賀今行,想不出其他的用處。但賀今行沒有在信中提及當時的驚險,他在這裏對著楊語鹹,也不會多說自己如何感到抱歉。
他說:「我上表彈劾許輕名,雖是情急之舉,但也是我這三年來一直都想做的事,絕無偃旗息鼓的可能。至於另一本草稿的事,我會上書請求陛見,在禦前說個清楚。不論是誰假借本官名義,試圖欺君罔上構陷同僚,本官都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將其繩之以法。」
他在淮州任職三年,也到了可以進京述職的時候。
楊語鹹點點頭:「在下會將您說的這些如實轉告小賀大人。」接著上前兩步,低聲道:「在下於外間等候時,總覺有人窺伺,但不知是哪個衙役。」
莫棄爭並不意外,亦頷首道:「見笑了,本官會盡快處理。」
話盡,楊語鹹拱手致意,江與疏也上前行禮,一齊告退。
出了府衙,逕自去約定好的某家客棧,賀長期二人就在大堂等他們。
剛坐下,牧野鐮就笑:「你們屁股後頭好像有條尾巴啊?」
他說罷起身要走,楊語鹹趕忙叮囑:「別多生事。」
「放心,打不死人。」牧野鐮嘴巴沒張開,含糊著吊兒郎當地出去了。
等他迴來的期間,賀長期叫夥計過來點好菜。大堂裏人多眼雜不適合說事,三個人就一邊等一邊喝茶。
「楊先生。」江與疏忽然開口,小聲問:「今行他還好嗎?」
楊語鹹放下茶碗說:「一切如常,怎麽了?」
其實昨日相見時就已經問過一遍。
隻是,江與疏在府衙聽到他和莫棄爭說的那些事,雖不清楚細節,但足以察覺其中的暗流湧動。這讓他感到一絲不安,被問及,卻不知該怎麽說。思緒迴轉,又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草木皆兵?
他抿了抿唇,迴答:「沒什麽,我就是很想他。」
賀長期掃他一眼,「他坐直房裏,總比你在大壩上風吹日曬好一些。他要是知道你擔心他,肯定讓你先照顧好你自己。」
楊語鹹也看出他的擔憂,安撫道:「縱有麻煩,以今行的能力也一定應對得來,江小友放心。你在水部任職,待大壩修築完成,迴到京中,就可以和今行時常見麵了。」
提及迴京相見,期待驅散了不安,江與疏握著雙手說:「大壩主堤快要竣工,但整體修成還不知要多久……總之我就在太平盪,要是你們和今行還有什麽事需要我幫忙,盡管來信。」
他雙手分開變成合十,心底同時祈禱,最好平平安安,隻遇到好事沒有壞事。
楊語鹹應聲道好,臉上浮現笑意。
世子結識的朋友都是心性很好的孩子,他為此高興。
閑談多時,菜色陸續上齊擺滿一桌。牧野鐮也趕迴來,對左右低聲說:「不止一撥人,我都打暈了扔在府衙後巷,難說什麽時候醒。」
其餘人皆道:「那咱們趕緊吃完趕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