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淳懿默了默,拱手道:「抱歉。」


    賀今行迴禮,而後看向裴孟檀。


    裴相爺不再看題字,迴眸道:「你以為,我不能接受舉國為宮中謀私利,就會答應與你合作嗎?」


    賀今行向他作了一揖,直起身道:「下官並無強迫您的意思。不論您是否答應,我所查到的所有關於舞弊一案的證據,最後都會呈給陛下,盡量還您清白。」


    「我隻是不想再拖下去。權力不停地做交換,從一個人一群人手中到另外一個人另外一群人手中,除了飽肥勝者、傾軋失敗者,對民生國計毫無益處。唯有停止爭鬥,才有餘力做好實事,才能改變朝廷現狀。」


    裴明憫也道:「父親,今行說得沒錯。鬥來鬥去,鬥到最後,又能得什麽好,有什麽用?」


    裴孟檀看著他們,半晌道:「天真,天真吶。你們以為,是我想這麽做嗎?」


    他看這些正當青春的兒郎,就如他自己年輕的時候,腦子裏裝的是滿腔熱血,毫無利弊權衡的容身之處。


    但是,熱血並不能作為護身符。摔得狠了,才會明白該如何在朝堂上生存。


    「罷了,你們不懂。」裴孟檀恢復沉靜的模樣,對賀今行說:「你的提議,我會考慮,三日之後再給你答覆。」


    「多謝相爺。」賀今行告辭。


    裴明憫先送他出去,打算之後再迴來與父親詳談。


    忠義侯目送兩人走遠,才關上門,「老師真的打算考慮麽?」


    「不論如何,不能再這麽僵持下去,必須有所改變。」裴孟檀雙手撐上書案。如此說。


    但改變談何容易?尤其是改稅這樣的事。


    翌日,裴孟檀召集六部堂官到政事堂,提起「改稅」二字,果不其然立刻招來連聲反對。


    「相爺,絕對不可。」阮成庸看他一眼,就低下頭,做出一副愧疚的模樣,說:「不管您怎麽怨我,我都無法認同您的意見。既然有開捐增收,又何必吃力不討好地去改稅?」


    王正玄氣性大許多,一拍扶手說:「對啊,一旦改稅,必然被世家、豪商乃至略有薄財的小地主反對阻撓。才結束戰亂不久,何必又要搞得天下不寧?」


    就連平素不會到場的賀鴻錦,也附和道:「隻開捐納,更穩妥一些。更何況裴相爺身上還有嫌疑,日後是否由您來主持大局都說不準,這等大事也不急著做決定吧?」


    陸潛辛直接表示:「諸位大人做決定,我戶部隻管做事。」


    崔連壁不動聲色地瞧了前兩人,默不作聲。


    「本相何時說過此時就要定下?」裴孟檀並沒有被激怒,輕描淡寫地揭過去,「好了,談今日的正事吧。方子建就要班師迴朝,西北軍也會派人隨同,還有南方軍的顧元錚和南越使者等在京中,一場大典禮少不了。諸位覺得該怎麽辦,才能辦得妥當?」


    公事公辦到最後,幾位大人不歡而散。


    要改稅的風聲卻不知被誰放了出去,裴孟檀當天下午便收到了幾封書信,皆是勸諫之言。


    到晚上,甚至有人登門拜訪,請相爺勿行改稅之策。


    裴孟檀一概模稜兩可地敷衍過去。


    隔日風聲傳到京畿,一堆表麵問候實則勸說的文書被送來,主簿剔除了大半,仍在他案頭堆成一小摞。他看了幾封,便讓主簿代他批覆。


    第三日,傳聞遍及江南江北各大路州,立馬就蓋過了舞弊的流言。


    坐著舒服的馬車一路遊山玩水的裴老爺子聽說之後,哼了一聲,「真是沒用。」


    又問:「現在到哪兒了?」


    老管家迴答:「現在是申時一刻,還有半個時辰,就到永定門,進京了。」


    「好,進京後往北直走,直接去皇城。我先睡會兒,到了叫我。」裴老爺子隨手扔掉信紙,闔眼靠上背枕。


    他的覲見書被送到禦案上,明德帝先後翻看了兩遍才放迴去。不一會兒,又拿起來看。


    順喜見狀,覷著他的臉色問:「陛下,這裴老大人來得突然,您要召見麽?」


    「見,怎麽能不見?」明德帝放下文書,拿起一枚銅錢,在指尖顛來倒去,「畢竟是先帝朝的老人,千裏迢迢來說情,朕要是不見,豈不是顯得朕無情無義。對,你親自去接。」


    「是。」順喜躬身領命而去。


    兩刻之後,隻戴冠不戴帽的裴老爺子被順喜攙著,跨進大殿。滿頭白髮梳得再一絲不苟,也終究是不復壯年。


    他走到禦階前,放開順喜,行了整套大禮,「草民稷州裴起,參加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德帝看到他,當真有些感慨,「老爺子起來罷。朕上一次見到你,還是當皇子的時候,一晃你這牙齒都要掉光了。」


    順喜趕緊上前攙扶。


    裴老爺子卻朝他擺擺手,依舊跪著,說:「是啊,蒼蒼者或化而為白,動搖者或脫而落,毛血日益衰,誌氣日益微。」


    老人長嘆一聲,「草民中慶四十一年離京,自此未曾再踏入京中一步,陛下登基時亦沒能來拜見陛下、恭賀陛下,實在是一大遺憾。」


    「遺憾何慰?」明德帝挑眉。


    裴老爺子展平雙臂,袍袖隨風盪,裹出兩臂瘦直枯骨,「這幾年,孫子孫女都長大出息了,草民雖有憾,念著他們倒也能過。今年卻是徹底地老了,預感到自己就要去見先帝,不忍抱憾終身,故而拖著這把老骨頭進京來拜見陛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