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阮成庸來不及自辯,皇帝便點了其他人。他咬了下舌頭,對上忠義侯冷漠的目光,露出慚愧的神色,埋下頭之後,臉上卻閃過一絲兇狠。
崔連壁仍然站著,迴答:「陛下,對於此等分外之事,臣想的既不如忠義侯寬仁,也不如賀大人果絕,就不說出來擾陛下雙耳。兼之近月心力不濟,臣更想乞骸骨歸鄉。」
明德帝似乎被驚到,靜默一刻,笑了:「不想迴答就不迴答,何必拿撂挑子來嗆朕?朕不準。」
崔連壁拱手相應,隨即垂手肅立,不再言語。
明德帝接連再點了幾個大臣,但他們都學崔連壁的話,有真知灼見在前,不敢出醜。
「陛下。」裴孟檀忍無可忍地出聲。然而當皇帝看過來之後,他又忍住了即將出口的話,先屈膝跪下左腿,再跪右腿。
這一聲含著十足的酸楚,列位後半的賀今行聽在耳裏,隻覺下一句要麽是質問,要麽是求情。
堂堂左相,何至於此?他心中沒來由地覺得有些……荒唐。
裴孟檀這輩子都沒被這樣羞辱過,但他竟然忍住了。
他一麵覺得不可思議,一麵聽見自己說:「舞弊一案發展到如今的局麵,都是臣的過錯。是臣虛食重祿,不堪陛下重任。臣願與晏永貞一同停職待罪。」
賀今行沒有被點名,本不想摻進去,但他更沒想到皇帝會如此不留情麵。
他整理好思緒,走出朝班,「陛下,臣有異議。」
明德帝的目光刺向他,如刀子一般銳利,「朕還以為你今日要當啞巴呢。說吧。」
賀今行道:「按大宣律,疑罪當從無。既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裴相爺和晏大人主使舞弊,那麽就不能把他們當作嫌犯對待,而將他們停職無異於坐實流言。民間的流言應該釐正,但臣私以為不應該用這樣的方法。」
「再者,」他猶豫片刻,終是趁此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舞弊案突然爆發,牽涉多位高官,已經影響了各部衙門許多事務的進度。若是再令裴相爺停職,不知還要耽擱多少。所以,臣認為不應讓裴相爺和晏大人停職,而是要盡快查清、了結這個案子,到時候再行論責。」
「好。」明德帝連連頷首,「聽聽,終於有了一句像樣的話。」
賀鴻錦叫道:「陛下——」
「住嘴。」明德帝起身,走下禦座,「朕前些時日命方子建迴朝,他昨日上書言已準備妥當,將攜戰果歸程。這是件大事,大喜事。」
他掃過所有能在他眼前出現的,或跪伏的身軀,或低垂的頭顱,沉聲道:「朕不願到時候還要聽你們掰扯『舞弊』兩個字,你們,可明白?」
說罷,甩袖而去。
大太監高聲宣「退朝」,跪地的官員們陸續爬起來。皇帝不在,他們仍然不敢高聲語。
一片靜謐之中,周遭同僚們看賀今行的眼神又變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複雜情緒都有,唯獨敬畏與忌憚是人人皆有。
賀今行轉身走出大殿,獨自迴端門直房。
下午忙完公務,他思來想去,幹脆直接寫信給謝延卿,詢問對方當初為什麽要把柳氏的那些大船賣給蘇寶樂。既然不能順著蘇寶樂往下查,那就換個思路,先找蘇寶樂背後的人。
剛寫了個開頭,他又換了張新紙,把收信人改為持鴛姑姑。
不論麻煩與否,能謹慎就再謹慎些。
待到下衙,賀今行親自去驛站寄加急信,然後轉道去裴相府。
相府門前無人經行,唯有一巷夕陽。他站在上馬石邊,看餘暉染墨,月亮爬上屋頂。直到一輛馬車駛進巷子,在他旁邊停下。
裴明憫從車上下來,讓車夫先迴,走到他麵前。
四目相對,兩人一齊張口,又在晚風裏沉默。
片刻後,裴明憫輕聲說:「我還以為你不會再來找我了。」
「怎麽會?」賀今行解釋說:「我下衙去了趟驛站,你家這邊更順路,不然我就直接去翰林院找你了,免得你等到這麽晚。而且不止我,塵水要是沒去昌縣辦案,還在京中的話,也會來的。」
裴明憫笑了一下,偏過頭飛快地拭了拭眼角,再轉迴來:「我這幾天心裏亂得很,不是故意不見你。」
賀今行認真道:「我明白,你是擔心你父親。我來也是想跟你說這個案子,我認為裴相對於舞弊是不知情的。」
「真的?」裴明憫立刻激動起來,「說實話,我並不懷疑我父親。我相信他不會做出有辱裴氏清名的事,但我沒有找到能證明他清白的證據——你是不是發現了什麽關鍵的線索?」
「不,先別開口,我們進去說。」他仰頭喘出一口氣。
「好。」賀今行隨他一道入府,從招文袋裏拿出兩塊單獨包裹的小點心,「餓不餓?我副手給的,他說是他閨女分給他的,很香。」
裴明憫拿走一塊,拆開吃掉。他迴到自己的院子裏,遣退所有侍從,與好友在窗下對月而坐。
賀今行將自己掌握的線索細細說來,最後道:「隻是,能不能從蘇寶樂這條線索挖下去,還得等謝老大人迴信給我。」
裴明憫聽罷,待完全消化,才說:「髒水潑上來容易,要洗淨澄清卻不易。多謝你暗地裏為我父親奔走。」
賀今行:「不能說是為你父親,這本就是我該做的。」
「你應分,我承情,一樣的。」裴明憫望向窗外明月,說:「其實,我看過那幾個作弊者的考卷,文風與破題思路並不完全相同。但其中兩份,有些像阮成庸阮大人執筆。我入翰林院之後,為了學習技巧,看過不少他編纂的史書,連帶一些他早年的文章。那兩份卷子上的幾處筆法與見解,幾乎和他一模一樣。」
崔連壁仍然站著,迴答:「陛下,對於此等分外之事,臣想的既不如忠義侯寬仁,也不如賀大人果絕,就不說出來擾陛下雙耳。兼之近月心力不濟,臣更想乞骸骨歸鄉。」
明德帝似乎被驚到,靜默一刻,笑了:「不想迴答就不迴答,何必拿撂挑子來嗆朕?朕不準。」
崔連壁拱手相應,隨即垂手肅立,不再言語。
明德帝接連再點了幾個大臣,但他們都學崔連壁的話,有真知灼見在前,不敢出醜。
「陛下。」裴孟檀忍無可忍地出聲。然而當皇帝看過來之後,他又忍住了即將出口的話,先屈膝跪下左腿,再跪右腿。
這一聲含著十足的酸楚,列位後半的賀今行聽在耳裏,隻覺下一句要麽是質問,要麽是求情。
堂堂左相,何至於此?他心中沒來由地覺得有些……荒唐。
裴孟檀這輩子都沒被這樣羞辱過,但他竟然忍住了。
他一麵覺得不可思議,一麵聽見自己說:「舞弊一案發展到如今的局麵,都是臣的過錯。是臣虛食重祿,不堪陛下重任。臣願與晏永貞一同停職待罪。」
賀今行沒有被點名,本不想摻進去,但他更沒想到皇帝會如此不留情麵。
他整理好思緒,走出朝班,「陛下,臣有異議。」
明德帝的目光刺向他,如刀子一般銳利,「朕還以為你今日要當啞巴呢。說吧。」
賀今行道:「按大宣律,疑罪當從無。既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裴相爺和晏大人主使舞弊,那麽就不能把他們當作嫌犯對待,而將他們停職無異於坐實流言。民間的流言應該釐正,但臣私以為不應該用這樣的方法。」
「再者,」他猶豫片刻,終是趁此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舞弊案突然爆發,牽涉多位高官,已經影響了各部衙門許多事務的進度。若是再令裴相爺停職,不知還要耽擱多少。所以,臣認為不應讓裴相爺和晏大人停職,而是要盡快查清、了結這個案子,到時候再行論責。」
「好。」明德帝連連頷首,「聽聽,終於有了一句像樣的話。」
賀鴻錦叫道:「陛下——」
「住嘴。」明德帝起身,走下禦座,「朕前些時日命方子建迴朝,他昨日上書言已準備妥當,將攜戰果歸程。這是件大事,大喜事。」
他掃過所有能在他眼前出現的,或跪伏的身軀,或低垂的頭顱,沉聲道:「朕不願到時候還要聽你們掰扯『舞弊』兩個字,你們,可明白?」
說罷,甩袖而去。
大太監高聲宣「退朝」,跪地的官員們陸續爬起來。皇帝不在,他們仍然不敢高聲語。
一片靜謐之中,周遭同僚們看賀今行的眼神又變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複雜情緒都有,唯獨敬畏與忌憚是人人皆有。
賀今行轉身走出大殿,獨自迴端門直房。
下午忙完公務,他思來想去,幹脆直接寫信給謝延卿,詢問對方當初為什麽要把柳氏的那些大船賣給蘇寶樂。既然不能順著蘇寶樂往下查,那就換個思路,先找蘇寶樂背後的人。
剛寫了個開頭,他又換了張新紙,把收信人改為持鴛姑姑。
不論麻煩與否,能謹慎就再謹慎些。
待到下衙,賀今行親自去驛站寄加急信,然後轉道去裴相府。
相府門前無人經行,唯有一巷夕陽。他站在上馬石邊,看餘暉染墨,月亮爬上屋頂。直到一輛馬車駛進巷子,在他旁邊停下。
裴明憫從車上下來,讓車夫先迴,走到他麵前。
四目相對,兩人一齊張口,又在晚風裏沉默。
片刻後,裴明憫輕聲說:「我還以為你不會再來找我了。」
「怎麽會?」賀今行解釋說:「我下衙去了趟驛站,你家這邊更順路,不然我就直接去翰林院找你了,免得你等到這麽晚。而且不止我,塵水要是沒去昌縣辦案,還在京中的話,也會來的。」
裴明憫笑了一下,偏過頭飛快地拭了拭眼角,再轉迴來:「我這幾天心裏亂得很,不是故意不見你。」
賀今行認真道:「我明白,你是擔心你父親。我來也是想跟你說這個案子,我認為裴相對於舞弊是不知情的。」
「真的?」裴明憫立刻激動起來,「說實話,我並不懷疑我父親。我相信他不會做出有辱裴氏清名的事,但我沒有找到能證明他清白的證據——你是不是發現了什麽關鍵的線索?」
「不,先別開口,我們進去說。」他仰頭喘出一口氣。
「好。」賀今行隨他一道入府,從招文袋裏拿出兩塊單獨包裹的小點心,「餓不餓?我副手給的,他說是他閨女分給他的,很香。」
裴明憫拿走一塊,拆開吃掉。他迴到自己的院子裏,遣退所有侍從,與好友在窗下對月而坐。
賀今行將自己掌握的線索細細說來,最後道:「隻是,能不能從蘇寶樂這條線索挖下去,還得等謝老大人迴信給我。」
裴明憫聽罷,待完全消化,才說:「髒水潑上來容易,要洗淨澄清卻不易。多謝你暗地裏為我父親奔走。」
賀今行:「不能說是為你父親,這本就是我該做的。」
「你應分,我承情,一樣的。」裴明憫望向窗外明月,說:「其實,我看過那幾個作弊者的考卷,文風與破題思路並不完全相同。但其中兩份,有些像阮成庸阮大人執筆。我入翰林院之後,為了學習技巧,看過不少他編纂的史書,連帶一些他早年的文章。那兩份卷子上的幾處筆法與見解,幾乎和他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