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喜恍然,微微笑道:「是了,得先拿去給陛下過目。」
兩人遂拿著信箋去請皇帝審閱。
明德帝看完,隨手戳了個印,遞還給賀今行,同時說:「你們通政司,早點搬,朕明日就要看到你們在端門上值。」
「是。」賀今行應完,想起一件事來,再拱手說:「陛下,通政司成立快兩月,要與多個衙門接觸,事務繁多,忙起來人手總有些不夠用。您看,是否可以再添兩個人?」
明德帝隨意道:「這等人員調動之事,找吏部安排就是。」
賀今行這才攜文書告退。
待大殿裏安靜下來,明德帝叫順喜伺候筆墨,而後沉著臉叫陳林出來,「把這封密信送到靖寧手裏。」
陳林領了信,即刻下去安排。
另一邊,賀今行先迴通政司將那份文書以急遞發出去,再向下屬們宣布了要將衙門直房搬到端門的事,叫他們辦完手頭事務就整理起來,而後親自前往吏部。
因裴相爺常坐鎮政事堂,吏部衙門裏的實際長官就變成了阮成庸阮大人。聽說通政司需要增添員額,他親自撥冗接見,詢問:「不知小賀大人所需,是令吏還是典吏?」
賀今行想了想,答道:「各一名吧,最好是熟悉文書之務、慣做實事的人。」頓了頓,再道:「還要勞煩阮大人,盡量快些。」
阮成庸笑了笑,點頭道:「小賀大人放心,三日之內,必然擇人補上你通政司的缺。」
賀今行執禮相謝,辦完這宗事,就近進了趟皇城。
禦用監和直殿監也接到了辟直房的命令,內侍們已經在端門南楹灑掃布置。
他和太監們說完出來,碰到一名抱著文書的青袍官員。對方是舍人院新上任不久的掌印,他認得,便招唿道:「陳掌印。」
對方上下瞧他一眼,笑道:「小賀大人這是過來看直房?」顯然已經知道通政司衙門要搬的事情。
賀今行麵色不變:「陛下有命,通政司明日開始就要在此上值,不敢怠慢拖延。」
「原來如此,怪不得這麽著急。」陳掌印收了笑,淡淡道:「既然是為陛下做事,就要勤勉兢業,沉穩為上,方不負陛下看重。」
賀今行微微頷首:「自然。」
兩人錯身而過,前者往門洞裏去。
賀今行的目光跟了他一截,上移到端門的紅牆,看了片刻,也轉身離去。
陳掌印走進北楹直房,裴相爺正坐在書案後批閱公文,他上前匯報了幾句。
後者聽完不置可否,悠悠道:「你剛剛在外頭與誰爭閑氣?」
掌印則躬身,低聲道:「相爺功勞等身,兢業多年才走到這裏,竟與一黃口小兒隔牆相坐。屬下是為相爺感到不值。」
裴孟檀書下最後一撇,抬眼道:「萃英閣或是端門,皆是皇土,有何區別?既是同朝為官,同為陛下做事,官秩雖有高低,人卻無貴賤之別。收收你的性兒,多多埋頭歷練才是。」
「老師教訓得是。」掌印換了個稱唿,還是有些不服:「但這賀今行,出身蠻地,當初不過中書一舍人,投陛下之好而連連升遷,實在叫人不平。」
裴孟檀見他捺不住浮躁,心下嘆了一聲,但到底也算是自己的學生,仍加提點道:「他戴五品之官銜,行三品之職權,既是已定之事實,又何懼談論從前?你在他麵前看似逞得一時之氣,誰知背後未叫人發笑?」
說到底,賀今行比他官秩高,能對他和顏悅色看的是他老師的麵子。陳掌印有些汗顏,「可他這通政司經歷,不也是靠秦毓章推的他……」
說到這裏忽然反應過來,對啊,這人可是借的秦毓章的事,清算秦黨怎麽漏了他?或許可以據此參劾一本。
裴孟檀看他模樣,哪能不明白他的想法,但有想法並不一定能做成,故而沒有出言提醒,隻等他吃個教訓。
再環視屋內,這間直房仍然是秦毓章用時的模樣,搬進來後沒有改動一點。
然而誠意緬懷至此,秦相爺仍然不讓他過得輕鬆啊,裴孟檀心道。打發走了不明所以的下屬,埋首公務,臨到應天門下鑰才走。
迴到府上,忠義侯已在他的書房當中坐候,龍章鳳姿,神采非俗。他觀之,不由喟嘆,收學生真是如賭玉一般。
嬴淳懿起身行禮時見狀,問:「老師何故嘆氣?」
裴孟檀隨和地笑了笑,沒有多提,反問:「侯爺可知通政司的直房就要搬到端門南楹?」
嬴淳懿點略一點頭,沉聲道:「秦毓章才剛死,老師才剛上位,陛下就開始防備我們了。」
「陛下……」裴孟檀張了口卻未說下去,抬手請對方再落座,轉而說起通政司,「今日發往蒼州的公文,由通政司代擬、代發,是一點都沒落到政事堂。往常還能當它就是個收發、謄錄的跑腿衙門,現在是把舍人院的活兒都給搶過去了。」
這個「搶」字有些刺耳,嬴淳懿想起今行,說道:「今日應當隻是偶然。」
裴孟檀的笑浮在臉上,道:「當初都以為,成立通政司隻是陛下的權宜之策,照陛下對朝事的態度,三五日能召見使員一迴就不錯了。誰知成立以來,陛下日日都見那賀今行。這麽多迴下來,他也不曾觸怒陛下,還能擠進廷議,造成的影響實在超出預料。眼下當然隻是偶然,但豈知來日不會成為常例?」
狂風起於微末,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嬴淳懿應了一聲「嗯」。
兩人遂拿著信箋去請皇帝審閱。
明德帝看完,隨手戳了個印,遞還給賀今行,同時說:「你們通政司,早點搬,朕明日就要看到你們在端門上值。」
「是。」賀今行應完,想起一件事來,再拱手說:「陛下,通政司成立快兩月,要與多個衙門接觸,事務繁多,忙起來人手總有些不夠用。您看,是否可以再添兩個人?」
明德帝隨意道:「這等人員調動之事,找吏部安排就是。」
賀今行這才攜文書告退。
待大殿裏安靜下來,明德帝叫順喜伺候筆墨,而後沉著臉叫陳林出來,「把這封密信送到靖寧手裏。」
陳林領了信,即刻下去安排。
另一邊,賀今行先迴通政司將那份文書以急遞發出去,再向下屬們宣布了要將衙門直房搬到端門的事,叫他們辦完手頭事務就整理起來,而後親自前往吏部。
因裴相爺常坐鎮政事堂,吏部衙門裏的實際長官就變成了阮成庸阮大人。聽說通政司需要增添員額,他親自撥冗接見,詢問:「不知小賀大人所需,是令吏還是典吏?」
賀今行想了想,答道:「各一名吧,最好是熟悉文書之務、慣做實事的人。」頓了頓,再道:「還要勞煩阮大人,盡量快些。」
阮成庸笑了笑,點頭道:「小賀大人放心,三日之內,必然擇人補上你通政司的缺。」
賀今行執禮相謝,辦完這宗事,就近進了趟皇城。
禦用監和直殿監也接到了辟直房的命令,內侍們已經在端門南楹灑掃布置。
他和太監們說完出來,碰到一名抱著文書的青袍官員。對方是舍人院新上任不久的掌印,他認得,便招唿道:「陳掌印。」
對方上下瞧他一眼,笑道:「小賀大人這是過來看直房?」顯然已經知道通政司衙門要搬的事情。
賀今行麵色不變:「陛下有命,通政司明日開始就要在此上值,不敢怠慢拖延。」
「原來如此,怪不得這麽著急。」陳掌印收了笑,淡淡道:「既然是為陛下做事,就要勤勉兢業,沉穩為上,方不負陛下看重。」
賀今行微微頷首:「自然。」
兩人錯身而過,前者往門洞裏去。
賀今行的目光跟了他一截,上移到端門的紅牆,看了片刻,也轉身離去。
陳掌印走進北楹直房,裴相爺正坐在書案後批閱公文,他上前匯報了幾句。
後者聽完不置可否,悠悠道:「你剛剛在外頭與誰爭閑氣?」
掌印則躬身,低聲道:「相爺功勞等身,兢業多年才走到這裏,竟與一黃口小兒隔牆相坐。屬下是為相爺感到不值。」
裴孟檀書下最後一撇,抬眼道:「萃英閣或是端門,皆是皇土,有何區別?既是同朝為官,同為陛下做事,官秩雖有高低,人卻無貴賤之別。收收你的性兒,多多埋頭歷練才是。」
「老師教訓得是。」掌印換了個稱唿,還是有些不服:「但這賀今行,出身蠻地,當初不過中書一舍人,投陛下之好而連連升遷,實在叫人不平。」
裴孟檀見他捺不住浮躁,心下嘆了一聲,但到底也算是自己的學生,仍加提點道:「他戴五品之官銜,行三品之職權,既是已定之事實,又何懼談論從前?你在他麵前看似逞得一時之氣,誰知背後未叫人發笑?」
說到底,賀今行比他官秩高,能對他和顏悅色看的是他老師的麵子。陳掌印有些汗顏,「可他這通政司經歷,不也是靠秦毓章推的他……」
說到這裏忽然反應過來,對啊,這人可是借的秦毓章的事,清算秦黨怎麽漏了他?或許可以據此參劾一本。
裴孟檀看他模樣,哪能不明白他的想法,但有想法並不一定能做成,故而沒有出言提醒,隻等他吃個教訓。
再環視屋內,這間直房仍然是秦毓章用時的模樣,搬進來後沒有改動一點。
然而誠意緬懷至此,秦相爺仍然不讓他過得輕鬆啊,裴孟檀心道。打發走了不明所以的下屬,埋首公務,臨到應天門下鑰才走。
迴到府上,忠義侯已在他的書房當中坐候,龍章鳳姿,神采非俗。他觀之,不由喟嘆,收學生真是如賭玉一般。
嬴淳懿起身行禮時見狀,問:「老師何故嘆氣?」
裴孟檀隨和地笑了笑,沒有多提,反問:「侯爺可知通政司的直房就要搬到端門南楹?」
嬴淳懿點略一點頭,沉聲道:「秦毓章才剛死,老師才剛上位,陛下就開始防備我們了。」
「陛下……」裴孟檀張了口卻未說下去,抬手請對方再落座,轉而說起通政司,「今日發往蒼州的公文,由通政司代擬、代發,是一點都沒落到政事堂。往常還能當它就是個收發、謄錄的跑腿衙門,現在是把舍人院的活兒都給搶過去了。」
這個「搶」字有些刺耳,嬴淳懿想起今行,說道:「今日應當隻是偶然。」
裴孟檀的笑浮在臉上,道:「當初都以為,成立通政司隻是陛下的權宜之策,照陛下對朝事的態度,三五日能召見使員一迴就不錯了。誰知成立以來,陛下日日都見那賀今行。這麽多迴下來,他也不曾觸怒陛下,還能擠進廷議,造成的影響實在超出預料。眼下當然隻是偶然,但豈知來日不會成為常例?」
狂風起於微末,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嬴淳懿應了一聲「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