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拱手應是:「下官定當盡職盡責,絕不辜負的相爺栽培。」
心下道,怪不得昨日一去政事堂便被發下了任狀,原來是秦相爺早就向陛下舉薦了自己。接著忽地反應過來,昨日陛下當庭下臉,會不會是懷疑自己與秦相爺早有串通?
他迴憶了一遍當時的對答,很快發現隻有一個地方存在衝突,那就是對外族對鄰國的態度。
難道說,他的想法與秦相爺不謀而合?
若果真如此,昨日漆吾衛的出現,也就有了理由。包括今早的賞賜,細思,未必不是安撫。
這麽一通捋順了,他不自覺地嘆息一聲。然而多想無益,身正不怕影斜,做好分內事才是最要緊的,遂振作精神,跟著藍袍典吏前往官舍。
通政司經歷,乃從五品官秩,因衙門當前情況特殊,而擁有躋身朝會的資格。更重要地是,年俸二百兩,還有官舍名額可以申請入住。
賀今行自然當即就申請了一間,被領著到了地方,才發現就是原來工部的官舍。江與疏在京中就住這裏,他來過幾迴。
一打聽,說是工部年前裁了一大批人,有些連人帶官職都給撤了,不會再補。空下來的許多官舍,由秦相爺批覆,分配給其他新晉的京官。
那典吏說他運氣好,畢竟京城地兒就這麽大,不管官職還是官舍,有人想進來,要麽有新位子,要麽就得有人挪位子。像工部之前住在這兒的那些人,本來隻要規規矩矩的,裁撤也輪不到他們頭上,可架不住要犯糊塗啊。
可惜。
賀今行聽著對方嘮嗑,隻是笑笑,拿到鑰匙之後,特地去看了看江與疏那間房舍。還好,大門上還掛著他這位夥伴的銘牌。
不知太平大壩的進度如何了,等與疏迴來,他們又能繼續做舍友。他想著,決定把這件令人高興的事寫進信裏,寄到江南去。
從官捨出來,再前去織造局領兩套青袍官服,上任前的準備就算妥當了。
他與楊語鹹約定午間在殷侯府碰麵,過去的時候,楊語鹹一行人還未到。驛館剩餘的軍士們則已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禦賜物件都搬了過來,和殷侯的遺物放置在一塊兒。
下午些,楊語鹹帶著銀票上門。
賀今行點了點數,竟差不多有將近兩千兩紋銀。
他想了想,給此行的軍士一人五兩做扶棺、護行的謝禮,外加一共五十兩的迴程路費。再給泉伯和楊語鹹各一百兩,用於迴稷州的花銷。
剩下的都讓軍士們帶迴仙慈關,交給王義先。
他自己分文不留,楊語鹹覺得不妥:「你獨自在京中,上下打點所需的可不是小數,不多留一些怎麽行?」
「先生也知道,邊關軍需何其緊張,能貼補一點是一點。」賀今行搖頭,比前者更堅決,「更何況我有俸祿,足以生活。」
他每月俸祿再加上貼補,大概有二十兩,雖然不一定及時地足額地發放,但總歸是有說法的。
就算一時拮據,他年輕且精力旺盛,替人寫書信文章,接一些尋人尋物的委託,賺錢肯定比他們更容易一些。
泉伯握住他的手,慢慢地說:「要是在京裏過得不好,就迴遙陵來,老奴會打理好夫人的院子,隨時迎接您。」
見狀,楊語鹹也不再堅持,另道:「待我們迴到稷州,王玡天那邊,我會想法子再跟進一些。」
再狡猾的狐狸,隻要想捕獵,就一定有露出尾巴的時候。
賀今行迴握老人的手,對他們笑道:「迴去之後,你們好好養護身體,保全自己最要緊。至於旁的,能為者為,不能為者絕不要勉強。」
活著的人,能好好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日一大早,楊語鹹一行人啟程迴遙陵。
賀今行將他們送到泊橋渡,看著人上了渡船才歸。迴到官舍,換了簇新的官服,正式上任。
國庫緊張,戶部播不出餘錢新修官署,皇帝就撥了一座空置的皇家別院,劃一半出來做通政司衙門。
衙門位於內城東南的三福巷,與六部官署相隔兩條街,與內城西南的薈芳館隔著玄武中軸相望。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萃英閣」。
通政司的牌匾就挨著原來的牌匾掛在大門上方,賀今行站在門下看了片刻,大步跨進苑中。
斯人已逝,他們來過這世間的痕跡卻留存於四麵八方。
現有的人員皆已到齊,經歷一,知事一,令吏二,典吏四,八個人占不滿一個前院,一應桌架案椅皆設在正屋。
賀今行倒是有間單獨的直房,但他暫時不打算用,和眾下屬同處一個公廳。
他把其他人叫到院子裏,從自己開始,令各人各道名姓職位,闡明各自職責,互相了解。
再道:「陛下重啟通政司,選任我等,既是機遇,當奮力一搏,亦有風險,不可輕忽待之。我與爾等皆是新上任,同在一司,自然同進同退,共榮共辱。我會恪盡職守,也希望大家皆是這般,有疑難隨時提出,有問題隨時上報,同心協力辦好差使,不出差錯。」
眾人皆稱是。他們都是從其他部衙出來的文事,有處理類似公務的經驗,並不會手忙腳亂。
然而他們熟悉新衙門熟悉了半日,做好了準備,卻一直未見有奏章送來。
按律,通政司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各路州地縣的陳情建言,申冤告惡,一應文本皆應先入通政司,由司員進行分劃,再送往各部或是上奏天聽。
心下道,怪不得昨日一去政事堂便被發下了任狀,原來是秦相爺早就向陛下舉薦了自己。接著忽地反應過來,昨日陛下當庭下臉,會不會是懷疑自己與秦相爺早有串通?
他迴憶了一遍當時的對答,很快發現隻有一個地方存在衝突,那就是對外族對鄰國的態度。
難道說,他的想法與秦相爺不謀而合?
若果真如此,昨日漆吾衛的出現,也就有了理由。包括今早的賞賜,細思,未必不是安撫。
這麽一通捋順了,他不自覺地嘆息一聲。然而多想無益,身正不怕影斜,做好分內事才是最要緊的,遂振作精神,跟著藍袍典吏前往官舍。
通政司經歷,乃從五品官秩,因衙門當前情況特殊,而擁有躋身朝會的資格。更重要地是,年俸二百兩,還有官舍名額可以申請入住。
賀今行自然當即就申請了一間,被領著到了地方,才發現就是原來工部的官舍。江與疏在京中就住這裏,他來過幾迴。
一打聽,說是工部年前裁了一大批人,有些連人帶官職都給撤了,不會再補。空下來的許多官舍,由秦相爺批覆,分配給其他新晉的京官。
那典吏說他運氣好,畢竟京城地兒就這麽大,不管官職還是官舍,有人想進來,要麽有新位子,要麽就得有人挪位子。像工部之前住在這兒的那些人,本來隻要規規矩矩的,裁撤也輪不到他們頭上,可架不住要犯糊塗啊。
可惜。
賀今行聽著對方嘮嗑,隻是笑笑,拿到鑰匙之後,特地去看了看江與疏那間房舍。還好,大門上還掛著他這位夥伴的銘牌。
不知太平大壩的進度如何了,等與疏迴來,他們又能繼續做舍友。他想著,決定把這件令人高興的事寫進信裏,寄到江南去。
從官捨出來,再前去織造局領兩套青袍官服,上任前的準備就算妥當了。
他與楊語鹹約定午間在殷侯府碰麵,過去的時候,楊語鹹一行人還未到。驛館剩餘的軍士們則已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禦賜物件都搬了過來,和殷侯的遺物放置在一塊兒。
下午些,楊語鹹帶著銀票上門。
賀今行點了點數,竟差不多有將近兩千兩紋銀。
他想了想,給此行的軍士一人五兩做扶棺、護行的謝禮,外加一共五十兩的迴程路費。再給泉伯和楊語鹹各一百兩,用於迴稷州的花銷。
剩下的都讓軍士們帶迴仙慈關,交給王義先。
他自己分文不留,楊語鹹覺得不妥:「你獨自在京中,上下打點所需的可不是小數,不多留一些怎麽行?」
「先生也知道,邊關軍需何其緊張,能貼補一點是一點。」賀今行搖頭,比前者更堅決,「更何況我有俸祿,足以生活。」
他每月俸祿再加上貼補,大概有二十兩,雖然不一定及時地足額地發放,但總歸是有說法的。
就算一時拮據,他年輕且精力旺盛,替人寫書信文章,接一些尋人尋物的委託,賺錢肯定比他們更容易一些。
泉伯握住他的手,慢慢地說:「要是在京裏過得不好,就迴遙陵來,老奴會打理好夫人的院子,隨時迎接您。」
見狀,楊語鹹也不再堅持,另道:「待我們迴到稷州,王玡天那邊,我會想法子再跟進一些。」
再狡猾的狐狸,隻要想捕獵,就一定有露出尾巴的時候。
賀今行迴握老人的手,對他們笑道:「迴去之後,你們好好養護身體,保全自己最要緊。至於旁的,能為者為,不能為者絕不要勉強。」
活著的人,能好好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日一大早,楊語鹹一行人啟程迴遙陵。
賀今行將他們送到泊橋渡,看著人上了渡船才歸。迴到官舍,換了簇新的官服,正式上任。
國庫緊張,戶部播不出餘錢新修官署,皇帝就撥了一座空置的皇家別院,劃一半出來做通政司衙門。
衙門位於內城東南的三福巷,與六部官署相隔兩條街,與內城西南的薈芳館隔著玄武中軸相望。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萃英閣」。
通政司的牌匾就挨著原來的牌匾掛在大門上方,賀今行站在門下看了片刻,大步跨進苑中。
斯人已逝,他們來過這世間的痕跡卻留存於四麵八方。
現有的人員皆已到齊,經歷一,知事一,令吏二,典吏四,八個人占不滿一個前院,一應桌架案椅皆設在正屋。
賀今行倒是有間單獨的直房,但他暫時不打算用,和眾下屬同處一個公廳。
他把其他人叫到院子裏,從自己開始,令各人各道名姓職位,闡明各自職責,互相了解。
再道:「陛下重啟通政司,選任我等,既是機遇,當奮力一搏,亦有風險,不可輕忽待之。我與爾等皆是新上任,同在一司,自然同進同退,共榮共辱。我會恪盡職守,也希望大家皆是這般,有疑難隨時提出,有問題隨時上報,同心協力辦好差使,不出差錯。」
眾人皆稱是。他們都是從其他部衙出來的文事,有處理類似公務的經驗,並不會手忙腳亂。
然而他們熟悉新衙門熟悉了半日,做好了準備,卻一直未見有奏章送來。
按律,通政司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各路州地縣的陳情建言,申冤告惡,一應文本皆應先入通政司,由司員進行分劃,再送往各部或是上奏天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