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橫之便載著人策馬躍過半片戰場。
殷侯已放下鼓槌,立於戰車前端,看著兩人下馬奔至車前。鮮血湧到喉嚨口,壓著他想要寬慰這兩個孩子的話。
賀今行撲到橫木上,抓著他的手,一個字也發不出聲音。
無邊的寂靜之中,他扶軾迴頭望。
山南山北雪晴,千裏萬裏月明。
他這一生,十四別爺娘,朱顏青鬢。及冠娶妻,半生分離。勤勤過不惑,齒衰目盲耳弱。
二十七年戎馬倥傯,至此終休。
賀今行也隨他望去。
在他身後,雄關靜臥。
顧橫之看著這兩人,直覺不對,「大帥?」
殷侯望著仙慈關,眉間風霜凝固了眼中笑意,已與世長辭。
賀今行也察覺到了。他小心翼翼地鬆開手,撐著大腿直起身。
「今行?」顧橫之聲音極輕,怕驚擾到他一般。
「我沒事。」他說,「我知道,早就知道。」
他的親生父親戰死在他出生之前,他的親生母親自盡於他出生之時,撫養他長大的阿娘在他幼時病逝於千裏之外,他不能收斂屍骨,不能扶官入葬。
如今,他能得見阿爹最後一麵,陪他走完最後一程,已經很好,很好了。
他登上戰車,鑽到殷侯一條手臂下,試圖將人架到肩上。
周遭將士看見,都驚駭得停住了動作,有人呆呆地喊了一聲「大帥」。
其他人下意識屏住唿吸,想等一聲迴應。
賀今行終於把人架起來,平靜道:「橫之,勞你幫忙擊鼓。」
顧橫之目含擔憂注視他片刻,應聲過去,拾起沾血的鼓槌。
須臾,喪鼓響徹仙慈關。
(卷三 完)
第258章 一
喪鼓響徹仙慈關。
打掃戰場的軍士忘記去撿眼前的箭矢,被抬到擔架上的傷兵停下了呻吟,正在卸甲的重騎兵將披膊扣了迴去。
所有尚還清醒的人,無一例外地望向那杆大纛所在。
何將軍才將趕到,便聞噩耗。他揭開麵簾,取下頭盔,半白的頭顱低垂,半跪在殷侯身前,哀慟道:「大帥啊。」
在他之後,萬千將士紛紛脫盔棄械,無聲相送。
細細密密的雨絲自天上垂落,籠住戈壁,仿佛母親的手,要為征人撫平傷痛。
他們在春雨裏放開心扉,哀哭漸起,並迅速燎原。
就連向北邊撤退的西涼軍也有聽聞。
斷後的隊伍傳迴消息,鑄邪蒙諸不信,「當真?你們沒有看錯?」
他派親兵調頭去確認。親兵迴來匯報,仙慈關已掛喪幡。
他才駐馬,迴頭南望,唏噓道:「死在戰場上,何其幸運,何其榮耀。賀易津啊賀易津,又勝我一頭啊。」
「王爺這話說的,死人哪能比過活人?」跟隨的一名部將卻大喜道:「殷侯一死,西北軍如斷一頭。王爺,咱們可要立刻殺迴去?末將願為先鋒!」
鑄邪蒙諸笑了笑:「哀兵難勝。」
言外之意就是並不贊同迴頭再打。
這名部將是開年才從國都跟著老親王出來的,第一次當將軍,年輕氣盛,猶道:「可我看仙慈關內的兵力並不充足。才將那一仗,他們一直縮在山腳下,我們的騎兵施展不開手腳,無法大規模衝鋒迂迴,才讓他們戰成平手。」
絲毫不提他們沒能成功將西北軍引至戈壁深處,所以才受此限製。
「是啊,宣人占據了地利啊。」鑄邪蒙諸這迴是真的覺得好笑,問他:「你覺得我們能攻破那一座關嗎?」
「這……」攻克一道關隘絕沒有平地打贏一場遭遇戰容易,更何況那是仙慈關,青年訕訕搖頭:「不能。」
「既然不能,那我們迴去再打一仗的目的何在?沒有任何戰略收益,讓士兵前去白白送死的意義是什麽?你不要忘記,你還有數萬同袍深陷在鳴穀。」鑄邪蒙諸不耐再和他多說,打馬先行。
途中又想起怒月太子。他這個侄兒哪怕和他政見不同,但有真材實學,就算他發誓不再上前線,也甘願在後方為太子壓陣。
珠玉在前,餘者皆成廢料。
不知是誰殺死了怒月太子。
他將此仇按捺於心中,向全軍傳令:「加快速度,兩日後必須趕至鳴穀關外!」
紅蓮旗沿著業餘山西麓北上,隔著一座山脈的東麓,十數名塘騎帶著訃告同時奔往各方。
這道兇訊猶如晴天霹靂,於翌日傍晚,砸到了西北軍各部。協同作戰的振宣軍也隨之得訊。
蒼州北部,西北軍第五大營才將打好營盤。百裏外,西涼大軍背靠業餘山,與他們紮營對壘。
牧野鐮捏著發給自己的一指白布,纏著軍需官問了好幾遍:「真的不是為了迷惑敵人的假消息嗎?」
他不信,同營的弟兄們被他一說,也都將信將疑。
唯有他們的千總賀長期待在營帳角落,白布早已纏於臂,一言不發地擦著他的矛,不往擠成一團的帳門處看一眼。
軍需官走了,大家就圍過來問他:「將軍你時常被韓大將召見,是不是知道什麽內情啊,這個消息不是真的吧?大帥好好的,怎麽會犧牲呢?」
七嘴八舌,都想聽他說這是個假消息,隻是為了迷惑西涼人,不是真的。
哪怕他們入伍多年不定能得見殷侯一麵。但在他們的意念裏,殷侯是永遠都會鎮守在仙慈關,一說起他就會令人安心的存在。
殷侯已放下鼓槌,立於戰車前端,看著兩人下馬奔至車前。鮮血湧到喉嚨口,壓著他想要寬慰這兩個孩子的話。
賀今行撲到橫木上,抓著他的手,一個字也發不出聲音。
無邊的寂靜之中,他扶軾迴頭望。
山南山北雪晴,千裏萬裏月明。
他這一生,十四別爺娘,朱顏青鬢。及冠娶妻,半生分離。勤勤過不惑,齒衰目盲耳弱。
二十七年戎馬倥傯,至此終休。
賀今行也隨他望去。
在他身後,雄關靜臥。
顧橫之看著這兩人,直覺不對,「大帥?」
殷侯望著仙慈關,眉間風霜凝固了眼中笑意,已與世長辭。
賀今行也察覺到了。他小心翼翼地鬆開手,撐著大腿直起身。
「今行?」顧橫之聲音極輕,怕驚擾到他一般。
「我沒事。」他說,「我知道,早就知道。」
他的親生父親戰死在他出生之前,他的親生母親自盡於他出生之時,撫養他長大的阿娘在他幼時病逝於千裏之外,他不能收斂屍骨,不能扶官入葬。
如今,他能得見阿爹最後一麵,陪他走完最後一程,已經很好,很好了。
他登上戰車,鑽到殷侯一條手臂下,試圖將人架到肩上。
周遭將士看見,都驚駭得停住了動作,有人呆呆地喊了一聲「大帥」。
其他人下意識屏住唿吸,想等一聲迴應。
賀今行終於把人架起來,平靜道:「橫之,勞你幫忙擊鼓。」
顧橫之目含擔憂注視他片刻,應聲過去,拾起沾血的鼓槌。
須臾,喪鼓響徹仙慈關。
(卷三 完)
第258章 一
喪鼓響徹仙慈關。
打掃戰場的軍士忘記去撿眼前的箭矢,被抬到擔架上的傷兵停下了呻吟,正在卸甲的重騎兵將披膊扣了迴去。
所有尚還清醒的人,無一例外地望向那杆大纛所在。
何將軍才將趕到,便聞噩耗。他揭開麵簾,取下頭盔,半白的頭顱低垂,半跪在殷侯身前,哀慟道:「大帥啊。」
在他之後,萬千將士紛紛脫盔棄械,無聲相送。
細細密密的雨絲自天上垂落,籠住戈壁,仿佛母親的手,要為征人撫平傷痛。
他們在春雨裏放開心扉,哀哭漸起,並迅速燎原。
就連向北邊撤退的西涼軍也有聽聞。
斷後的隊伍傳迴消息,鑄邪蒙諸不信,「當真?你們沒有看錯?」
他派親兵調頭去確認。親兵迴來匯報,仙慈關已掛喪幡。
他才駐馬,迴頭南望,唏噓道:「死在戰場上,何其幸運,何其榮耀。賀易津啊賀易津,又勝我一頭啊。」
「王爺這話說的,死人哪能比過活人?」跟隨的一名部將卻大喜道:「殷侯一死,西北軍如斷一頭。王爺,咱們可要立刻殺迴去?末將願為先鋒!」
鑄邪蒙諸笑了笑:「哀兵難勝。」
言外之意就是並不贊同迴頭再打。
這名部將是開年才從國都跟著老親王出來的,第一次當將軍,年輕氣盛,猶道:「可我看仙慈關內的兵力並不充足。才將那一仗,他們一直縮在山腳下,我們的騎兵施展不開手腳,無法大規模衝鋒迂迴,才讓他們戰成平手。」
絲毫不提他們沒能成功將西北軍引至戈壁深處,所以才受此限製。
「是啊,宣人占據了地利啊。」鑄邪蒙諸這迴是真的覺得好笑,問他:「你覺得我們能攻破那一座關嗎?」
「這……」攻克一道關隘絕沒有平地打贏一場遭遇戰容易,更何況那是仙慈關,青年訕訕搖頭:「不能。」
「既然不能,那我們迴去再打一仗的目的何在?沒有任何戰略收益,讓士兵前去白白送死的意義是什麽?你不要忘記,你還有數萬同袍深陷在鳴穀。」鑄邪蒙諸不耐再和他多說,打馬先行。
途中又想起怒月太子。他這個侄兒哪怕和他政見不同,但有真材實學,就算他發誓不再上前線,也甘願在後方為太子壓陣。
珠玉在前,餘者皆成廢料。
不知是誰殺死了怒月太子。
他將此仇按捺於心中,向全軍傳令:「加快速度,兩日後必須趕至鳴穀關外!」
紅蓮旗沿著業餘山西麓北上,隔著一座山脈的東麓,十數名塘騎帶著訃告同時奔往各方。
這道兇訊猶如晴天霹靂,於翌日傍晚,砸到了西北軍各部。協同作戰的振宣軍也隨之得訊。
蒼州北部,西北軍第五大營才將打好營盤。百裏外,西涼大軍背靠業餘山,與他們紮營對壘。
牧野鐮捏著發給自己的一指白布,纏著軍需官問了好幾遍:「真的不是為了迷惑敵人的假消息嗎?」
他不信,同營的弟兄們被他一說,也都將信將疑。
唯有他們的千總賀長期待在營帳角落,白布早已纏於臂,一言不發地擦著他的矛,不往擠成一團的帳門處看一眼。
軍需官走了,大家就圍過來問他:「將軍你時常被韓大將召見,是不是知道什麽內情啊,這個消息不是真的吧?大帥好好的,怎麽會犧牲呢?」
七嘴八舌,都想聽他說這是個假消息,隻是為了迷惑西涼人,不是真的。
哪怕他們入伍多年不定能得見殷侯一麵。但在他們的意念裏,殷侯是永遠都會鎮守在仙慈關,一說起他就會令人安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