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情沸騰,幾乎無一人不言戰。他挑了訓練表現勇猛的三千人,備好幹糧,便往累關急行軍。
朝行夕至,正逢西涼軍越過寬溝,強行發動攻勢。王義先一見他,便圈了段關牆讓他們趕緊過去接替防守。
顧橫之接過令箭,率領部下迅速地趕過去。這些新兵們往日操練之餘,不乏偷偷議論何時才能上戰場,但誰都沒想到會這麽快。
翌日下午,這場持續三天三夜的戰鬥終於結束,西涼大軍再次退到壕溝之外,來不及帶走的屍體遺留遍地。
西北軍打掃戰場,將自己人的遺體運迴關內,將西涼人的屍體扔進壕溝裏,最後都是一把火燒掉。
血肉炙烤,香飄幾裏,令不少倖存的新兵們嘔得膽汁都吐盡了。
顧橫之為救人傷了一條胳膊,處理包紮過後,叫圍著自己的部下們都跟著老兵去,學一學怎麽清點傷亡、修復工事。
他則獨自沿著關牆向西走到盡頭的崖壁,再沿著窄小的棧道登上崖頂。
環眺四宇,霜風淒緊,關河冷落。
累關長長的關牆像一條凸起的疤,而遠處的壕溝像一道未結痂的新傷。暮秋霜露重,溝底的火燒不透,將會留下滿溝焦黑骸骨。
西麵群山拔地而起綿延到天邊,是人力與鐵蹄都無法征服的高原。
而北上十裏的遼闊戈壁,那盤踞著龐大如蜃景一般的「巨獸」,則是西涼大軍的營盤。它橫亙在衷州與淨州之間,對累關虎視眈眈,無時無刻不意圖撕裂這道傷疤。
「二公子!」一名將官抱著頭盔從棧道上來,招唿道:「您在這兒看什麽?王參議找你呢。」
「楊將軍。」顧橫之轉身向對方走去,沒頭沒尾地說:「今日是重陽。」
「重陽節,該登高飲菊酒啊。」楊弘毅想起了家裏幾口人。
但他跟著二公子從劍門關一路到宣京再到銀州,知道這話肯定不是說思親,「對了,那個什麽西涼太子是不是說過,要在重陽之前把累關打下來?怪不得這幾天瘋了一樣,王義先連新兵都要用上。不過,西北軍還是有點兒東西,看著一群老弱殘兵,結果比王八殼還硬。」
鑄邪怒月放言重陽之前必下中原,直到今日,仍叩不開累關。
累關每多□□一日,都是在狠狠地抽西涼人的臉。
「我想去殺了他。」顧橫之走下山崖,腳步放得輕,速度卻很快。
「什麽?」楊弘毅一愣神的功夫就落後許遠,趕忙追上去,「您是在開玩笑吧?」
「屬下不是說公子沒那個本事,而是這事兒多危險啊。咱們就是來幫著練兵的,戰事一結束還得迴南疆,頂多撈點兒不痛不癢的好處,何必這麽拚命?就算要刺殺,讓王義先派人去不就完了,您怎能以身犯險?」他邊跑邊說,急得直冒汗。
「為什麽不能?」
「您要有個萬一,大帥和夫人知道了,那得多傷心啊。」
「若能以殺止戰,母親不會攔我。」距離關牆兩丈時,顧橫之直接一躍而下。
迴到關樓,他將這個想法告訴軍師。
王義先沒有急著應答,而是先和他商議了新兵的撫恤,又處理了幾件中途報上的軍務,最後揮退帳內其他人,才重談這個話題:「實不相瞞,我也考慮過,擒賊擒王,出奇製勝。」
在西北戰場所向披靡的西涼騎兵,到了累關卻無法進行大規模地衝鋒,被迫下馬拿起矛和盾。隨著戰線的推進以及宣人內部的肅清,通過細作獲取的情報優勢也悄然消失。
兩相作用之下,他們賴以生存的騎戰方式、包括此前創下赫赫戰功的閃襲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以致於在攻堅戰中頻頻受挫。
就算如此,西涼人依然憑藉優良的軍械與多出一倍的兵力,讓守關的軍民在這一個多月裏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今次不得不抽調未練成的新兵,下一次勝負如何實在難以預料。
頻繁的戰鬥對於兵械、糧草的消耗也大大增加。戰爭一日不結束,軍費就是個無底洞。國庫本就入不敷出,全靠涼餉勉力支撐著,可又能撐多久?
種種破敵之法裏,殺掉敵軍主帥西涼太子鑄邪怒月,或許是代價最小最快捷的一種。
但是,王義先嘆道:「要刺殺一軍主帥有多難,不用想也知道,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缺,都未必能成功。更何況,眼下沒有合適的機會,也沒有合適的人選。」
顧橫之說:「末將可以去試。」
「你的能力是不錯,但你不合適。」王義先直截了當地拒絕,「刺殺者,必死士也。你爹雖然常常對我們無禮,但我不能真地讓他衣缽無繼。」
顧橫之沉默片刻,再道:「我父之衣缽,我大姐,還有幾位堂兄弟,人人可繼。」
王義先:「你這人,看不出還挺固執?鑄邪怒月所在中軍大帳被層層包圍,堅如鐵堡,插翅也難飛進去。並且他身邊防守嚴密,隻用培植多年的親信,我安插進去的探子兩個月也未能接近一步。我就算同意你去,你怎麽去?」
這才是最致命的關竅。
顧橫之思及此,一時也想不出周全的辦法,隻得暫且作罷。臨走時問:「有今行的信來嗎?」
王義先搖頭。每次這人從銀州過來,他都要被問上一迴,但並不反感。
年輕人嘛,有知交好友,坦然不吝關切,可見大方、重情義。
朝行夕至,正逢西涼軍越過寬溝,強行發動攻勢。王義先一見他,便圈了段關牆讓他們趕緊過去接替防守。
顧橫之接過令箭,率領部下迅速地趕過去。這些新兵們往日操練之餘,不乏偷偷議論何時才能上戰場,但誰都沒想到會這麽快。
翌日下午,這場持續三天三夜的戰鬥終於結束,西涼大軍再次退到壕溝之外,來不及帶走的屍體遺留遍地。
西北軍打掃戰場,將自己人的遺體運迴關內,將西涼人的屍體扔進壕溝裏,最後都是一把火燒掉。
血肉炙烤,香飄幾裏,令不少倖存的新兵們嘔得膽汁都吐盡了。
顧橫之為救人傷了一條胳膊,處理包紮過後,叫圍著自己的部下們都跟著老兵去,學一學怎麽清點傷亡、修復工事。
他則獨自沿著關牆向西走到盡頭的崖壁,再沿著窄小的棧道登上崖頂。
環眺四宇,霜風淒緊,關河冷落。
累關長長的關牆像一條凸起的疤,而遠處的壕溝像一道未結痂的新傷。暮秋霜露重,溝底的火燒不透,將會留下滿溝焦黑骸骨。
西麵群山拔地而起綿延到天邊,是人力與鐵蹄都無法征服的高原。
而北上十裏的遼闊戈壁,那盤踞著龐大如蜃景一般的「巨獸」,則是西涼大軍的營盤。它橫亙在衷州與淨州之間,對累關虎視眈眈,無時無刻不意圖撕裂這道傷疤。
「二公子!」一名將官抱著頭盔從棧道上來,招唿道:「您在這兒看什麽?王參議找你呢。」
「楊將軍。」顧橫之轉身向對方走去,沒頭沒尾地說:「今日是重陽。」
「重陽節,該登高飲菊酒啊。」楊弘毅想起了家裏幾口人。
但他跟著二公子從劍門關一路到宣京再到銀州,知道這話肯定不是說思親,「對了,那個什麽西涼太子是不是說過,要在重陽之前把累關打下來?怪不得這幾天瘋了一樣,王義先連新兵都要用上。不過,西北軍還是有點兒東西,看著一群老弱殘兵,結果比王八殼還硬。」
鑄邪怒月放言重陽之前必下中原,直到今日,仍叩不開累關。
累關每多□□一日,都是在狠狠地抽西涼人的臉。
「我想去殺了他。」顧橫之走下山崖,腳步放得輕,速度卻很快。
「什麽?」楊弘毅一愣神的功夫就落後許遠,趕忙追上去,「您是在開玩笑吧?」
「屬下不是說公子沒那個本事,而是這事兒多危險啊。咱們就是來幫著練兵的,戰事一結束還得迴南疆,頂多撈點兒不痛不癢的好處,何必這麽拚命?就算要刺殺,讓王義先派人去不就完了,您怎能以身犯險?」他邊跑邊說,急得直冒汗。
「為什麽不能?」
「您要有個萬一,大帥和夫人知道了,那得多傷心啊。」
「若能以殺止戰,母親不會攔我。」距離關牆兩丈時,顧橫之直接一躍而下。
迴到關樓,他將這個想法告訴軍師。
王義先沒有急著應答,而是先和他商議了新兵的撫恤,又處理了幾件中途報上的軍務,最後揮退帳內其他人,才重談這個話題:「實不相瞞,我也考慮過,擒賊擒王,出奇製勝。」
在西北戰場所向披靡的西涼騎兵,到了累關卻無法進行大規模地衝鋒,被迫下馬拿起矛和盾。隨著戰線的推進以及宣人內部的肅清,通過細作獲取的情報優勢也悄然消失。
兩相作用之下,他們賴以生存的騎戰方式、包括此前創下赫赫戰功的閃襲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以致於在攻堅戰中頻頻受挫。
就算如此,西涼人依然憑藉優良的軍械與多出一倍的兵力,讓守關的軍民在這一個多月裏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今次不得不抽調未練成的新兵,下一次勝負如何實在難以預料。
頻繁的戰鬥對於兵械、糧草的消耗也大大增加。戰爭一日不結束,軍費就是個無底洞。國庫本就入不敷出,全靠涼餉勉力支撐著,可又能撐多久?
種種破敵之法裏,殺掉敵軍主帥西涼太子鑄邪怒月,或許是代價最小最快捷的一種。
但是,王義先嘆道:「要刺殺一軍主帥有多難,不用想也知道,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缺,都未必能成功。更何況,眼下沒有合適的機會,也沒有合適的人選。」
顧橫之說:「末將可以去試。」
「你的能力是不錯,但你不合適。」王義先直截了當地拒絕,「刺殺者,必死士也。你爹雖然常常對我們無禮,但我不能真地讓他衣缽無繼。」
顧橫之沉默片刻,再道:「我父之衣缽,我大姐,還有幾位堂兄弟,人人可繼。」
王義先:「你這人,看不出還挺固執?鑄邪怒月所在中軍大帳被層層包圍,堅如鐵堡,插翅也難飛進去。並且他身邊防守嚴密,隻用培植多年的親信,我安插進去的探子兩個月也未能接近一步。我就算同意你去,你怎麽去?」
這才是最致命的關竅。
顧橫之思及此,一時也想不出周全的辦法,隻得暫且作罷。臨走時問:「有今行的信來嗎?」
王義先搖頭。每次這人從銀州過來,他都要被問上一迴,但並不反感。
年輕人嘛,有知交好友,坦然不吝關切,可見大方、重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