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司住口!」起義軍首領打斷他,抱歉道:「顧將軍勿介意。」
「我信的東西不多,神鬼不在其中。」顧橫之叫守在樓前的起義軍做好準備拿人。
奉命將大祭司封口的兩個起義軍卻猶豫著不敢上前,他哈哈大笑:「你不信!對,你就是羅剎惡鬼!你所信奉的一定會將你背棄!」
首領看不下去,親自給前者嘴裏塞了布條。
顧橫之的背影頓了一下,而後轉過身,頭一迴認真地打量大祭司。
在唿吸的間隙裏,他想起薈芳館的月亮,這足以令他堅定。
「他不會。」
月亮不會背棄任何一個人。自然也包括他在內。
大火熊熊燃燒,濃煙滾滾而起,
交禹王屁滾尿流地被人牆護著衝下樓,短暫地交兵之後,被起義軍順利製住。
顧橫之沒有太過在意,直到另一名大貴族也是交禹王的兄弟,試圖趁亂衝出重圍。
他撥開左右的起義軍,親自過去把那人抓住,打斷了雙腿扔到露台上。
這場突襲徹底結束。裴明憫也恢復了些精力,過來低聲問他:「王大人呢?」
「帶走他的不是起義軍。」顧橫之不太確定地說:「我猜測是你祖父。」
「……我爺爺?」裴明憫驚得不知該作何感想,半晌才整理好表情,暫且不計較此事,「那我們下一步怎麽辦?」
顧橫之毫不遲疑:「我要迴劍門關。」
裴明憫則沉吟道:「使團其他人還被關著,我得去救他們出來,和他們一起。看起義軍的反應,我怕他們放過大祭司,必須解決掉他才行。還有先前聯繫忠義侯那件事……這樣,你先走,我和使團把事情處理完就迴京。」
顧橫之本就是私下跟著使團來的南越,不再有需要他做的事,獨自離開也沒有異議。
他向起義軍首領告辭,牽了兩匹馬,將那名隻剩出氣沒有進氣的大貴族綁上馬背,便打馬向北,紮進了蒼溪林海。
連奔兩日,才走出林海,走上夾在絕壁之間沿地勢起升的關道。
漫山遍野的火棘早已褪去鮮紅外衣,變成蘊滿生機的綠。他在拔地而起的關樓百步遠勒馬,將載了一路的南越貴族拽到關前,在守關將士的喝問下摘掉鬥笠。
「是我。」
聞訊前來的守將正是去歲中秋與顧橫之一起駐紮在此的楊將軍。他傷好之後,向大帥請求在劍門關多鎮守一年,年節也不曾迴家。每日除了值守,就是為陣亡的同袍刻碑。
此時相見,看到那個南越人,瞬間明白用意,「二公子啊。」
顧橫之什麽都沒說,拖著隻剩出氣的南越貴族,到烈士碑前,上香時才啞聲道:「顧鈺,前來祭奠。」
禍首已斬,望諸位泉下安息,魂歸舊土。
長風自火棘嶺流淌過劍門關,樹濤陣陣,軍旗獵獵。猶如頌聲,獻給在此拋灑熱血的所有將士。
五月中旬,西北軍與涼人交戰已有一月,逐漸摸出了敵軍的作戰規律。
他們兵馬未動,斥候與細作先行。以鑄邪怒月為首的西涼將領再根據反饋迴來的情報,選擇進攻目標並布置戰術,以足夠的騎兵為先鋒,對目標進行精準而迅速的打擊;步兵在後作為兵源保障,並在騎兵摧毀敵對力量之後,接手占地鞏固戰果。
這樣的作戰方式對騎兵、馬匹以及輜重消耗都極大,所以他們打完一戰,至少要休整三到五日,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就像漲潮時的海浪,憑藉情報優勢與兵力優勢,一波一波地向岸上推進。
仙慈關據此調整了防守策略。
一是盡量阻斷對方的情報來源。王義先從年初就開始肅清內部,但那時他們隻能管到自己,現在則有立場與理由請總督府協同,緝查整個秦甘路的官僚屬吏。
二是改變作戰方式。將原本呈線狀排開的十來個營點收縮為幾個軍團,皆配備車營,隻把住幾處戰略要地,並加大軍團之間的塘騎巡邏聯繫,以應對西涼騎兵的襲擊。
這一個月西北軍的戰損將近四成,比之敵軍大約翻了一番。殷侯調兵遣將時捉襟見肘,好在北方軍及時增援,補上了缺口。
雖然兵員依然不夠,但起碼達到了落實戰略的最低要求。
菅州失守後,為防西涼騎兵自菅州南下攻打衷州,秦廣儀帶著北方軍開到衷州與菅州交界處的草甸。
這大片草甸上分布著許多潛沼,大軍隻能從官道行進。北方軍將幾條官道一卡,西涼騎兵無論閃襲還是攻堅皆施展不開,被堵死在草甸另一頭。
進攻的腳步受阻,那日阿親自迴中軍復命,在席地掘出的沙盤上插了兩支黑標,「宣人的增援到了,兩萬人,卡著這裏的口子,我們不好過去。」
鑄邪怒月並沒有責怪他們,而是將目光從秦甘盆地放到了牙山北麵的合撒草原上。
「宣軍的骨頭確實比想像中要硬一些,他們駐紮在北方的公主也很有氣魄。但眼下的情況不是依然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嗎?」他坐在地坑的坎沿上,雙手拄著王劍,從容笑道:「到我們的盟友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一刻之後,幾匹快馬帶著太子親筆,從不同的路線趕往北黎。
其中一匹貼著業餘山腳西馳向鳴穀關,走到翌日下午,走著走著馬匹倏地跌了前蹄,將西涼騎手摔進半人高的草叢裏。
「我信的東西不多,神鬼不在其中。」顧橫之叫守在樓前的起義軍做好準備拿人。
奉命將大祭司封口的兩個起義軍卻猶豫著不敢上前,他哈哈大笑:「你不信!對,你就是羅剎惡鬼!你所信奉的一定會將你背棄!」
首領看不下去,親自給前者嘴裏塞了布條。
顧橫之的背影頓了一下,而後轉過身,頭一迴認真地打量大祭司。
在唿吸的間隙裏,他想起薈芳館的月亮,這足以令他堅定。
「他不會。」
月亮不會背棄任何一個人。自然也包括他在內。
大火熊熊燃燒,濃煙滾滾而起,
交禹王屁滾尿流地被人牆護著衝下樓,短暫地交兵之後,被起義軍順利製住。
顧橫之沒有太過在意,直到另一名大貴族也是交禹王的兄弟,試圖趁亂衝出重圍。
他撥開左右的起義軍,親自過去把那人抓住,打斷了雙腿扔到露台上。
這場突襲徹底結束。裴明憫也恢復了些精力,過來低聲問他:「王大人呢?」
「帶走他的不是起義軍。」顧橫之不太確定地說:「我猜測是你祖父。」
「……我爺爺?」裴明憫驚得不知該作何感想,半晌才整理好表情,暫且不計較此事,「那我們下一步怎麽辦?」
顧橫之毫不遲疑:「我要迴劍門關。」
裴明憫則沉吟道:「使團其他人還被關著,我得去救他們出來,和他們一起。看起義軍的反應,我怕他們放過大祭司,必須解決掉他才行。還有先前聯繫忠義侯那件事……這樣,你先走,我和使團把事情處理完就迴京。」
顧橫之本就是私下跟著使團來的南越,不再有需要他做的事,獨自離開也沒有異議。
他向起義軍首領告辭,牽了兩匹馬,將那名隻剩出氣沒有進氣的大貴族綁上馬背,便打馬向北,紮進了蒼溪林海。
連奔兩日,才走出林海,走上夾在絕壁之間沿地勢起升的關道。
漫山遍野的火棘早已褪去鮮紅外衣,變成蘊滿生機的綠。他在拔地而起的關樓百步遠勒馬,將載了一路的南越貴族拽到關前,在守關將士的喝問下摘掉鬥笠。
「是我。」
聞訊前來的守將正是去歲中秋與顧橫之一起駐紮在此的楊將軍。他傷好之後,向大帥請求在劍門關多鎮守一年,年節也不曾迴家。每日除了值守,就是為陣亡的同袍刻碑。
此時相見,看到那個南越人,瞬間明白用意,「二公子啊。」
顧橫之什麽都沒說,拖著隻剩出氣的南越貴族,到烈士碑前,上香時才啞聲道:「顧鈺,前來祭奠。」
禍首已斬,望諸位泉下安息,魂歸舊土。
長風自火棘嶺流淌過劍門關,樹濤陣陣,軍旗獵獵。猶如頌聲,獻給在此拋灑熱血的所有將士。
五月中旬,西北軍與涼人交戰已有一月,逐漸摸出了敵軍的作戰規律。
他們兵馬未動,斥候與細作先行。以鑄邪怒月為首的西涼將領再根據反饋迴來的情報,選擇進攻目標並布置戰術,以足夠的騎兵為先鋒,對目標進行精準而迅速的打擊;步兵在後作為兵源保障,並在騎兵摧毀敵對力量之後,接手占地鞏固戰果。
這樣的作戰方式對騎兵、馬匹以及輜重消耗都極大,所以他們打完一戰,至少要休整三到五日,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就像漲潮時的海浪,憑藉情報優勢與兵力優勢,一波一波地向岸上推進。
仙慈關據此調整了防守策略。
一是盡量阻斷對方的情報來源。王義先從年初就開始肅清內部,但那時他們隻能管到自己,現在則有立場與理由請總督府協同,緝查整個秦甘路的官僚屬吏。
二是改變作戰方式。將原本呈線狀排開的十來個營點收縮為幾個軍團,皆配備車營,隻把住幾處戰略要地,並加大軍團之間的塘騎巡邏聯繫,以應對西涼騎兵的襲擊。
這一個月西北軍的戰損將近四成,比之敵軍大約翻了一番。殷侯調兵遣將時捉襟見肘,好在北方軍及時增援,補上了缺口。
雖然兵員依然不夠,但起碼達到了落實戰略的最低要求。
菅州失守後,為防西涼騎兵自菅州南下攻打衷州,秦廣儀帶著北方軍開到衷州與菅州交界處的草甸。
這大片草甸上分布著許多潛沼,大軍隻能從官道行進。北方軍將幾條官道一卡,西涼騎兵無論閃襲還是攻堅皆施展不開,被堵死在草甸另一頭。
進攻的腳步受阻,那日阿親自迴中軍復命,在席地掘出的沙盤上插了兩支黑標,「宣人的增援到了,兩萬人,卡著這裏的口子,我們不好過去。」
鑄邪怒月並沒有責怪他們,而是將目光從秦甘盆地放到了牙山北麵的合撒草原上。
「宣軍的骨頭確實比想像中要硬一些,他們駐紮在北方的公主也很有氣魄。但眼下的情況不是依然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嗎?」他坐在地坑的坎沿上,雙手拄著王劍,從容笑道:「到我們的盟友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一刻之後,幾匹快馬帶著太子親筆,從不同的路線趕往北黎。
其中一匹貼著業餘山腳西馳向鳴穀關,走到翌日下午,走著走著馬匹倏地跌了前蹄,將西涼騎手摔進半人高的草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