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何必管這些,叫荀製台跟朝廷訴苦,他們一起頭痛去罷!」


    「莫說渾話。」殷侯知這老搭檔的性情,一點不受影響,對盛環頌說:「這隻是一個願想,我亦知難以實現,更沒有為難盛大人的意思。」


    他轉頭去取來一本早就寫好的奏摺,交給對方,又抱拳道:「隻望大人這次迴去,能替某將奏章親呈於陛下。臣賀勍,請求補充軍備,征糧,徵兵。」


    後者忙躬身迴禮,捧著奏摺由衷道:「盛秀盡力而為。」


    第234章 五十六


    三月廿六夜,盛環頌迴京復命,皇帝隨即召六部重臣入宮議事。


    「……殷侯言,西涼人正於蒼州囤兵,磨刀霍霍直指淨州菅州,而西北軍的軍械落後,糧草不豐,兵力亦難占優勢,必將麵臨一場惡戰。秦甘四州乃中原屏障,若西北不保,則中原亦危矣。為確保會戰不敗,鬥膽請朝廷盡快籌措軍需,以支應前方戰事。」


    盛環頌跪在殿中,連日地趕路讓他十分疲憊,「臣迴來的路上,已有許多百姓拖家帶口向關內流徙。其情其景,可憐可嘆。」


    「整個蒼州都沒啦?那馬場呢,也被西涼人占去了?」傅禹成倒吸一口涼氣,聲音誇張得有些突兀,「這不合常理啊,西涼人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可怕?殷侯曾經可是能打到他們國都去的,現在……會不會是軍報寫錯了?」


    明德帝的目光瞟過去,前者立即露出悲痛的神色,「陛下,臣都被嚇得恍惚了。西北軍怎麽會敗得這麽快?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日要餉要得勤快,到該他們起作用的時候怎麽就沒用了?」


    「西涼騎兵入侵太快,蒼州衛未能組織有效抵抗,西北軍從邊境調至內州又反應不及,是以造成了眼下的局麵。」崔連壁進宮前也接到軍報,直接提袍在副手旁邊跪下,「臣等失職。」


    傅禹成抬袖拭眼角,「陛下,這一州淪陷得死多少人吶,臣光是聽著就心痛得緊。」


    皇帝捏了幾下手裏捲成筒狀的經書,才問:「那蒼州衛的指揮使可抓到了?」


    盛環頌答:「迴陛下,還有兩日就能押解進京。」


    「不必來了。滿門抄斬,即刻行刑。」


    「是。」


    抱樸殿安靜了,皇帝命順喜將奏摺傳下去,「仙慈關要錢要糧要武器,叫諸卿夤夜而來,就是為此事。都先想想法子,其他的事,之後再說。」


    秦毓章一目十行,先道:「各地正是春耕農忙之時,此時徵兵,田地荒廢,秋糧必受影響。最好是能拖一拖,到六月之後再行徵兵。西北軍十五萬人,北方軍十二萬人,這兩三個月總不至於就打沒了。」


    裴孟檀比他看得慢一些,跟在後麵說:「糧草武器這些軍需是必要的,還有一些例如撫恤這一項,對為國犧牲的烈士遺屬怎麽優待都不為過。但現今國帑拮據,戰事吃緊,臣以為可先供軍需,留待戰後國庫充裕,再統一行厚撫。」


    崔連壁不贊同:「撫恤之意在於鼓舞軍心,讓將士們不留牽掛地上戰場。若不豐厚及時,恐怕會令人心寒。」


    裴孟檀:「我亦知這個道理。然則眼前的局麵,戶部恐怕不能滿足所有需求,不管前線還是後方,都得能省則省。秦大人暫領戶部,不知以為此議如何?」


    秦毓章頷首道:「陛下,謝靈意現巡到漢中,下一批稅銀入京至少在四月中旬,稅額不會比廣浙更多。」


    也就是說在這筆銀子到之前,戶部不可能再撥得出款項。


    「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不等人。西北其他州縣隨時都有被西涼騎兵侵略的可能,要盡一切可能支持戰備才行啊,陛下。」崔連壁叩首道:「若國庫艱難到如此地步,臣請緊急徵稅以籌軍費。」


    傅禹成搖頭:「鹽茶兩稅還未巡完,已是怨聲載道。再加征戰爭稅,恐怕全天下都知道戰事不利,都要恐慌起來了。」


    盛環頌猛地看向他:「我三十三州已淪陷其一,如此事關國體的大消息,為何不能讓天下人知曉?老祖宗早就說過,『驕兵必敗』『忘戰必危』,今日西涼鐵騎已非昨日散勇,若是還不重視起來的話,難道要等西涼人打過累關,入了中原,才來後悔嗎?」


    「盛侍郎別激動啊。本官知道不可輕視西涼騎兵,隻是更信任賀大帥嘛,有他在,怎麽可能讓西涼人過累關呢?」傅禹成堆著笑看迴去。


    盛環頌冷笑,正想譏諷兩句,卻被崔連壁抓著手臂按了下去。


    明德帝將經書扔到案上,沉吟幾許,兩指一揮,「這一條先略過。」


    崔連壁鬆開手,繼續道:「陛下,除去軍餉不提,西北軍與北方軍的軍械供應皆有賴於荼州攻城作。但其製造規模已收縮多年,臣認為應當盡快恢復生產水平,許其優先取用安縣鐵礦所產,以保障前線打仗所需。」


    秦毓章:「軍械必取材於銅鐵,荼州攻城作建址所臨的舊鐵礦已枯竭,去歲又受雪災影響塌了一半,不如趁此機會搬到新鐵礦邊上去。」


    攻城作隸屬於工部,崔連壁絲毫不知去年冬天的事,不由側目。但遷址能減少鐵礦運輸與裝卸的耗費,他沒有反對的理由。


    「朕記得年初為開礦征過徭役,現在看來正好為攻城作復工做準備,那就搬過去罷。」皇帝允準了,又想起月初寧西路報上來的淩汛,便問:「荼州的賑濟撥下去沒有?」


    「第一筆已送到地方,第二筆尚在籌措之中。」秦毓章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