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正想和他說這件事,「爹你也認得的,西涼人,那日阿。」
賀易津皺眉:「又是他,竟混進京裏來了。」
「我懷疑他是和南越人一起來的。劍門關遇襲之前,師父就在蒼溪林海看到過西涼人和南越人混在一起。」賀今行忽地醍醐灌頂,「我之前就懷疑過劍門關遇襲與西涼人有關聯,但一直沒有證據,也沒想明白為什麽。現在看,他們不止挑動南越發起突襲,還潛入宣京攪弄和談——他們不想讓大宣與南越成功談和,或者說不能那麽輕易談和。」
「但是那晚有三撥刺客行刺,除了裴黨,那日阿,還有一撥是誰的人?而且那日阿在宣京興風作浪,定然有人予他方便助他行事,又不知是誰。」
說到這裏,他想起昨晚的事,謝延卿的話讓他做了一宿的夢。他頭一迴不知該如何處理,被驚變短暫壓下去的煩躁,此刻又自心底升起。他不能去參劾他的外祖父,但也不能當作不知道,就這麽放任。幸而他爹在這裏,他可以把這些傾訴出來。
賀易津聽完,沒有驚訝也沒有憤怒或是惋惜,沉默許久,才嘆了口氣。
「謝大人敢這麽做,就沒有想過給自己留退路,你不必因為他而做什麽。」
賀今行喃喃道:「什麽都不必做嗎?」
賀易津卻問他:「你想知道那場戰爭的真相嗎?」
他怔了怔,最後說:「我沒想過這件事。」
他一直都有預感,他早晚會知道,但是他從來沒有主動尋找過,也沒有讓身邊的人去探查。
「……我不想因為要這個真相,而造成更多的犧牲或是災難。」
不管受到影響、承擔結果的是他的親人還是其他人,對他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都會令他感到難過。
「為什麽不能換一種方式?」
為什麽要這樣做?以肉餵虎,與虎謀皮,怎麽會有好結果?
他站在四壁蕭條的堂屋裏,心中也如這屋子一般蕭瑟。
賀易津站起來,張開胳膊,避著他受傷的右手,將他攬進懷裏,「這不是你的錯,不要愧疚。」
他把臉貼著父親的胸膛,將眼淚閉迴眼眶。
「謝大人是我一直都很尊重的人,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將由他自己承擔結果。」賀易津摸摸他的頭髮,溫聲道:「我們無法替他承受一切,也改變不了他的選擇,但是我們不會和他走一樣的路。」
他的老丈人也深知這一點,或許還會為此感到欣慰。
賀今行慢慢平復下來,低聲說:「當務之急,還是揪出朝廷內部其他與那日阿有聯繫的人。」
他也因此沒有將第三名刺客是西涼人的消息告知刑部那位督捕司郎中,就怕打草驚蛇,反讓這些奸細提早得知風聲藏匿下去。
賀易津放開他,肅容道:「此事非同小可,我立刻親自去將消息告知崔連壁。」
他想起上半年在衷州收的那封用西涼話與大宣官話寫就的信,「不知崔大人查得如何。」
他一直也有些疑惑,兵部在朝中地位不高,勢力不大,但他爹和軍師都很放心地將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崔大人。
崔大人是怎麽查的呢?他這麽想也這麽問了出來。
賀易津理所當然地笑道:「當然是靠陛下啊。」
陛下?賀今行若有所思。
「你以為本堂能坐在這裏靠的是什麽,陛下的信任?還是籠絡朝臣的手段?」
議事結束之後,政事堂裏隻剩四個人。秦相爺疲憊不已,靠在圈椅裏閉眼休憩。
傅禹成一臉狐疑:「難道不是?」
常言伴君如伴虎,他們底下這些人是伴虎,秦相爺就是簡在帝心啊。
秦毓章懶得搭理他,剛從外麵進來不久的錢主簿便婉言提醒他可以走了。
傅大人磨磨蹭蹭地出去,一帶上大門,就變了臉色,大步離開。
堂內,秦毓章睜開眼,看向一直安靜地坐在下首的人,「謝大人以為呢?」
謝尚書的狀況也不大好,耷拉著眼皮迴:「這滿朝文武,能位列崇和殿,哪個不是對陛下有用之人?」
秦毓章道:「謝大人是聰明人。那就應該知道,能臣與忠臣,在陛下眼裏是一樣的。」
他抬手示意,錢書醒就捧著一隻托盤走到謝大人麵前,將盤中事物給他看。
那是半截刀刃,斷痕不平,刃尖微卷。
謝延卿的眼皮動了一下。
「你的孫子膽子挺大,說殺人就動手去殺人,隻可惜讀書人在功夫上花費的時間總不及武人。」
秦相爺向來大度,說完這斷刃來處,便不再言語,留出足夠的時間給人權衡決斷。
但錢主簿盡職盡責,過了一盞茶便道:「謝大人,十一晚上,令孫自鴻臚寺歸家,路過琉璃街正口,買了一樣玩具,送給一個孩子。」
話至於此,謝延卿撐著椅旁的方幾站起來,看向上首,「秦相爺想要下官怎麽做?」
秦毓章平靜地迴望,「這件事鬧了太久,謝大人來做個了結罷。」
謝延卿顫巍巍舉起雙臂,躬身作了一揖。
「好,下官會自請麵聖。」
第221章 四十三
裴府正院的廚房有四位掌勺,皆是隨裴大老爺自稷州輾轉多地最後長居宣京的老師傅。
每一餐每一飯都符合他的口味,從不出錯。
近日自裴府閉門開始,廚房每日都在午時二刻備置膳席。哪怕中途禮部將直房搬進來,也沒能影響裴相爺的作息。
賀易津皺眉:「又是他,竟混進京裏來了。」
「我懷疑他是和南越人一起來的。劍門關遇襲之前,師父就在蒼溪林海看到過西涼人和南越人混在一起。」賀今行忽地醍醐灌頂,「我之前就懷疑過劍門關遇襲與西涼人有關聯,但一直沒有證據,也沒想明白為什麽。現在看,他們不止挑動南越發起突襲,還潛入宣京攪弄和談——他們不想讓大宣與南越成功談和,或者說不能那麽輕易談和。」
「但是那晚有三撥刺客行刺,除了裴黨,那日阿,還有一撥是誰的人?而且那日阿在宣京興風作浪,定然有人予他方便助他行事,又不知是誰。」
說到這裏,他想起昨晚的事,謝延卿的話讓他做了一宿的夢。他頭一迴不知該如何處理,被驚變短暫壓下去的煩躁,此刻又自心底升起。他不能去參劾他的外祖父,但也不能當作不知道,就這麽放任。幸而他爹在這裏,他可以把這些傾訴出來。
賀易津聽完,沒有驚訝也沒有憤怒或是惋惜,沉默許久,才嘆了口氣。
「謝大人敢這麽做,就沒有想過給自己留退路,你不必因為他而做什麽。」
賀今行喃喃道:「什麽都不必做嗎?」
賀易津卻問他:「你想知道那場戰爭的真相嗎?」
他怔了怔,最後說:「我沒想過這件事。」
他一直都有預感,他早晚會知道,但是他從來沒有主動尋找過,也沒有讓身邊的人去探查。
「……我不想因為要這個真相,而造成更多的犧牲或是災難。」
不管受到影響、承擔結果的是他的親人還是其他人,對他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都會令他感到難過。
「為什麽不能換一種方式?」
為什麽要這樣做?以肉餵虎,與虎謀皮,怎麽會有好結果?
他站在四壁蕭條的堂屋裏,心中也如這屋子一般蕭瑟。
賀易津站起來,張開胳膊,避著他受傷的右手,將他攬進懷裏,「這不是你的錯,不要愧疚。」
他把臉貼著父親的胸膛,將眼淚閉迴眼眶。
「謝大人是我一直都很尊重的人,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將由他自己承擔結果。」賀易津摸摸他的頭髮,溫聲道:「我們無法替他承受一切,也改變不了他的選擇,但是我們不會和他走一樣的路。」
他的老丈人也深知這一點,或許還會為此感到欣慰。
賀今行慢慢平復下來,低聲說:「當務之急,還是揪出朝廷內部其他與那日阿有聯繫的人。」
他也因此沒有將第三名刺客是西涼人的消息告知刑部那位督捕司郎中,就怕打草驚蛇,反讓這些奸細提早得知風聲藏匿下去。
賀易津放開他,肅容道:「此事非同小可,我立刻親自去將消息告知崔連壁。」
他想起上半年在衷州收的那封用西涼話與大宣官話寫就的信,「不知崔大人查得如何。」
他一直也有些疑惑,兵部在朝中地位不高,勢力不大,但他爹和軍師都很放心地將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崔大人。
崔大人是怎麽查的呢?他這麽想也這麽問了出來。
賀易津理所當然地笑道:「當然是靠陛下啊。」
陛下?賀今行若有所思。
「你以為本堂能坐在這裏靠的是什麽,陛下的信任?還是籠絡朝臣的手段?」
議事結束之後,政事堂裏隻剩四個人。秦相爺疲憊不已,靠在圈椅裏閉眼休憩。
傅禹成一臉狐疑:「難道不是?」
常言伴君如伴虎,他們底下這些人是伴虎,秦相爺就是簡在帝心啊。
秦毓章懶得搭理他,剛從外麵進來不久的錢主簿便婉言提醒他可以走了。
傅大人磨磨蹭蹭地出去,一帶上大門,就變了臉色,大步離開。
堂內,秦毓章睜開眼,看向一直安靜地坐在下首的人,「謝大人以為呢?」
謝尚書的狀況也不大好,耷拉著眼皮迴:「這滿朝文武,能位列崇和殿,哪個不是對陛下有用之人?」
秦毓章道:「謝大人是聰明人。那就應該知道,能臣與忠臣,在陛下眼裏是一樣的。」
他抬手示意,錢書醒就捧著一隻托盤走到謝大人麵前,將盤中事物給他看。
那是半截刀刃,斷痕不平,刃尖微卷。
謝延卿的眼皮動了一下。
「你的孫子膽子挺大,說殺人就動手去殺人,隻可惜讀書人在功夫上花費的時間總不及武人。」
秦相爺向來大度,說完這斷刃來處,便不再言語,留出足夠的時間給人權衡決斷。
但錢主簿盡職盡責,過了一盞茶便道:「謝大人,十一晚上,令孫自鴻臚寺歸家,路過琉璃街正口,買了一樣玩具,送給一個孩子。」
話至於此,謝延卿撐著椅旁的方幾站起來,看向上首,「秦相爺想要下官怎麽做?」
秦毓章平靜地迴望,「這件事鬧了太久,謝大人來做個了結罷。」
謝延卿顫巍巍舉起雙臂,躬身作了一揖。
「好,下官會自請麵聖。」
第221章 四十三
裴府正院的廚房有四位掌勺,皆是隨裴大老爺自稷州輾轉多地最後長居宣京的老師傅。
每一餐每一飯都符合他的口味,從不出錯。
近日自裴府閉門開始,廚房每日都在午時二刻備置膳席。哪怕中途禮部將直房搬進來,也沒能影響裴相爺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