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感受著拂麵的輕風,悠然道:「其實我親自去,主要是因為周碾他們在休沐呢。年前大家都忙了那麽久,我是真想讓他們趁著過節好好休息。不過這點對你不作數,這裏得給你說聲抱歉。」


    他偏頭看著湯縣丞,「老湯,我任期滿了之後,舉薦你繼任,你願不願意?」


    「啊?」湯縣丞懵了。他當然不是沒聽明白話,隻是,他隻是個末位錄上的舉人,還是在淨州考的,做到縣丞就很滿意了,從沒想過再往上升。巨大的驚喜令他好一會兒才消化掉,磕磕絆絆地說:「這,這能行嗎?屬下自然是願意的。」


    「當然能行,我說話算數。」賀今行開懷而笑,揚起馬鞭,「那就這麽說定了,你坐穩抓緊!」


    馬車很快加速,迎麵狂風唿嘯,吹得湯縣丞帽子差點飛走。他按著帽子,心中卻激動不已,仿佛也迴到了少年時代。


    是啊,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但男兒至死心如鐵,如何不能再試手,補天裂?


    十五元宵那日,賀今行收到了一盞燈。百姓們知道他不收禮,就一家一戶出了一片絹紙,做成了一盞千瓣蓮花燈,一起送給他。


    他感激地把花燈掛到了縣衙大門外,許多百姓也提著燈前來觀看。一晚上,整個縣城都充滿歡聲笑語,喜慶又熱鬧,甚至有人對著蓮花燈許願,滿懷希冀。


    元宵過去,春耕即將開始。


    但今年野外的冰雪化得慢一些,百姓們也隻能跟著天候晚一些下地動土。


    正月十九,夏青稞和夏滿再次來到雲織縣,不止帶來了井渠圖紙,還帶來了幾名擅長打井開渠的匠人。他們的意思是,先幫雲織縣修好水利,到夏天沒那麽冷了,再上山幫他們修路。


    天河高原隻有夏日才適合動工動土。


    賀今行沒有異議,讓他們休息一日之後,便正式開始率領眾人挖掘井渠,所需的石料木料等一應物料隻要報上,他確認沒有作假,官府就會一一採買來。


    雲織縣裏的泥匠瓦匠木匠等等工匠和閑漢都被召集來,官府管飯還給工錢,尚不能墾地的百姓們也紛紛參與。尤其是挨著自家的井渠,更加積極,一些人甚至吊在井裏吃飯,吃完又繼續。


    賀今行某迴巡視時嚇得膽戰心驚,但不好打擊大家的熱情,光說他們也不聽,隻能勒令他們下井時做好井壁支撐防護,以免井壁垮塌下來把自己給埋了。


    打井十分順利,挖渠卻遇到了一些問題。因為某些地方石層太厚,很難挖開,但繞道又太遠了些。


    縣衙聚會商議時,賀今行說:「如果用炸藥炸開呢?」


    「能炸開當然好,還省時省力。」夏青稞提出疑問:「但我們能弄到炸藥嗎?」


    炸藥是朝廷明令禁止普通百姓使用的禁物,不管是火藥還是火器的成品保存發放都有嚴格的規定,且隻有專門的工匠在獲得工部批準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生產。


    「成藥不好弄,但我們可以自己做□□,《紀效新書》《武略神機火藥》一類的兵書裏都有記載配方。」賀今行大致算了一下,繞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比配置炸藥的花費還要多一些,便決定道:「你們先挖掘其他的渠段,我想辦法弄原料。」


    大宣的火藥主要用於軍需,西北軍自然有儲備,但他不能挪用軍需。


    他先給知州寫了封陳情的文書遞上去,炸一小塊地用不到多少火藥,知州很快允準,並因他們興修水利而讚揚了一句官府勤勉。除此之外,沒有下達任何實惠。


    但有州府背書就足夠了,他再寫信給王玡天,請對方幫忙弄一批製好的純硝送來。至於硫磺和炭,在西北就能輕易找到。


    他在年前就給王玡天去過信,王大公子此前也給他迴了信。此人毫不掩飾自己放長線釣大魚的態度,對他很有信心,甚至不在乎銀貨兩訖,而堅信投入的每一筆都能得到迴報。


    世家大族之間的做派,總是人情疊人情,利益套利益。王玡天敢賭,賀今行便也不客氣。此事就這麽定下,他的信很快被送了出去。


    時間來到正月末,天河開化,因為冬天的暴雪嚴寒,中下遊甚至起了規模巨大的淩汛。


    但下遊的水患影響不到上遊的雲織縣,田地裏的冰雪化盡,百姓們開始耕田翻土,準備播種。


    賀今行早有準備,雲織縣衙開衙之後,他給下屬們下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讓大家行動起來,去確認各家各戶的耕種預備情況。他特地到淨州購買了一批種子迴來,若是種子不夠的,可以到官府憑戶籍立字據無息租借。


    杉杉穀那邊,胡劉兩村的壯丁已經劃了田畝,在開墾土地。他過去查看,和他們商議把穀外的部分土地也給利用起來。經此啟發,又在全縣轄境內勘察適宜耕種的土地,然後鼓勵百姓墾荒,多加栽種糧食。並許諾新墾出的田地上的作物都隻收原定稅利的六成。


    以往地少,是因為水源的限製,以後有了井渠,能夠耕種的範圍就大大擴展。


    百姓們轉去春耕,挖井渠的人就少了很多。但官府提前去周邊縣鎮招募了許多工匠和沒有田地可耕的閑人來,及時補上,沒有落下一天的進度。


    這些人幹了幾天了解過後,有不少人羨慕雲織縣的政令。賀今行便又頒布了一道命令,準許戶口不在本地的人租賃荒地進行開墾,頭三年不收租子,但新地隻能種官府規定的幾種主糧和雜糧,稅利也由本地人的六成提高到八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