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爺這就開玩笑了,哪兒能啊?」錢主簿輕輕地笑起來,「屬下看在眼裏,許大人這麽多年,待您如父,對您最尊敬不過。」
「他既然偏要堅持走重商的路子,對朝廷陽奉陰違,又何苦對我說真話?寫封漂亮的信,連我一起騙過,更好。」
「許大人隻是性子執拗了些,怎麽可能欺騙相爺?就算知道會讓您生氣,也絕不欺瞞於您。再說了,有什麽事能騙得了相爺您?」
「他不肯瞞我,那就得承擔說真話的後果。朝廷因水患免了江南三年的徭役與農稅,可沒免商稅。」秦毓章將燒了一半的信紙扔進火盆裏,「知會謝延卿,叫江南清吏司當差嚴恪些,不可玩忽職守。」
「許大人想必已經做好了準備,肯定會理解相爺的苦心。」錢主簿替他鋪上特製的信紙,「隻是謝延卿自中秋之後就閉門謝客,已許久不同朝中官員走動。」
「他老邁不便,但他孫子年華正好。別以為本堂不知道戶部的張文俊下江南幹了些什麽,柳氏萬貫家財,他幫著換了個姓。本堂不追究他給誰行的方便,但前提是,他得付出同等的誠意來。」
「是,屬下明白。」
紙硯備齊,秦毓章欲給愛徒迴信,提毫許久,筆墨卻未落到紙上。
「罷了。」他擱下筆,按上眉心,「荼州那邊打點好沒有?」
錢主簿正要說起此事,趕忙道:「那兩座鐵礦,一座在安縣境內,一座距離安縣不遠,餘聞道知曉是相爺調他出西北之後,十分感激,發誓要為相爺效力。他把所有家眷都帶到任上,以此表明不願再迴西北的決心。」
秦毓章聽過太多口頭的忠心,不為所動,隻道:「家眷?」
「是,父母俱在,還有一雙兒女,兒子十歲,女兒七歲。餘大人還說他父母已老,妻子身體也不好,精力不濟,無法兼顧一雙兒女,請相爺幫忙給孩子謀個前程。」錢主簿顯然清楚相爺的言外之意,也早打聽清楚了消息,「他兒子資質一般,但女兒倒是長得玉雪可愛,若是相爺不嫌棄,可送來京城做相爺的義女。」
他從袖袋裏摸出一塊不小的玉佩,呈上前,「這是他送給屬下的和田玉,換一句說給相爺的好話。」
秦相爺隨意地掃了一眼,揮手讓他收迴去,「本堂不缺一個女兒。但十歲已經到了該找名師開席的年齡,資質愚鈍,更要在教授上花功夫。荼州沒有好的書院,若他願意,就把他兒子送到宛縣讀書吧。」
錢主簿拱手領命:「屬下即刻通知餘縣令。」
蠟燭已經融了一半,秦毓章感到疲乏得緊,連著在直房歇了好幾日,也有些厭煩,便起身道:「迴府吧。」
應天門已鎖,但左右相皆有皇帝特許,可隨時從角門出入。
左相府,成伯等在大門前,主人家的轎子一停,就上前打轎簾。
秦毓章開口便問:「幼合呢?」
「少爺還在西巷別院,不知道您今晚要迴來。」成伯跟著他進府,小跑著說:「明日老奴再去勸勸少爺,得做新的冬衣了。」
秦毓章沉默片刻,取下官帽,「總歸都是他的家,他愛住哪兒就住哪兒。」
「是,少爺不迴來,老奴就帶著成衣匠和繡娘過去。」
一行人疾步穿過抄手遊廊,僕從提打頭前,在深秋夜裏走出了滿頭額汗。
直走到盡頭一座靜悄悄的院子,才停下等值夜的僕婦通報。
很快出來一名侍女,打著手勢將身寬體胖的老爺領到了東廂房。
距門檻幾步處的香爐燃著輕煙。傅禹成分辨不出這是什麽香,更不知裏頭加了什麽料,隻嗅了一嗅,便徑直往後退,聞不見味兒了才深深吸氣。
但正事總是要談的,他心一橫,用袖子遮著口鼻衝進內室,「我的姑奶奶,明個兒就行刑了,你是真不著急啊?」
傅景書瞥他一眼,仍不緊不慢地碾著香,「急什麽?」
傅禹成一滯,隨即拍著掌心低聲說,「咱們可是收了錢的啊,你忘了?一半家財換一條命吶。」
「明日行刑前用其他死囚把他們換出來就是了。」
「我也知道辦法,但……」傅禹成忽然沒了聲音,很快喜道:「你已經打點好了?不會出什麽岔子吧?萬一沒換成,那人死了可不好交代啊。」
「當然不會。」傅景書把磨好的粉末倒進寬盞裏,指腹一下一下地敲擊缽身,「若是出意外,死了,那就死了吧。」
「什麽意思?」
「我還有一筆交易,需要這批人的人頭。」
「交易?和誰」傅禹成敏銳地問,「那些親眷鬧起來怎麽辦?」
「秦毓章。」傅景書把燈台拿近了些,開始合香。她做慣了這些事,動作靈巧又優雅,聲音也近乎輕柔:「若是敢鬧,那就定罪,抄家,把剩下那一半家財也拿過來。我答應把他們撈出刑部獄,並不妨礙之後再殺了他們。」
「抄家?不錯。隻不過秦相爺為什麽要插手這件事?」傅禹成想了半晌,百思不得其解,搓著手再問:「二小姐,說起來,老夫一直好奇得緊。你這說殺人就殺人,到底走的誰的路子,刑部賀鴻錦,還是禁軍桓雲階?」
他說著說著,看向角落像根樁子似的明岄,指著對方不敢置信:「總不能是她一個人幹的吧?」
明岄仿若未聞,傅景書闔眼聞香。
屋裏太過安靜,他忍不住嘀嘀咕咕。對他來說,不管那種可能,都有些匪夷所思。
「他既然偏要堅持走重商的路子,對朝廷陽奉陰違,又何苦對我說真話?寫封漂亮的信,連我一起騙過,更好。」
「許大人隻是性子執拗了些,怎麽可能欺騙相爺?就算知道會讓您生氣,也絕不欺瞞於您。再說了,有什麽事能騙得了相爺您?」
「他不肯瞞我,那就得承擔說真話的後果。朝廷因水患免了江南三年的徭役與農稅,可沒免商稅。」秦毓章將燒了一半的信紙扔進火盆裏,「知會謝延卿,叫江南清吏司當差嚴恪些,不可玩忽職守。」
「許大人想必已經做好了準備,肯定會理解相爺的苦心。」錢主簿替他鋪上特製的信紙,「隻是謝延卿自中秋之後就閉門謝客,已許久不同朝中官員走動。」
「他老邁不便,但他孫子年華正好。別以為本堂不知道戶部的張文俊下江南幹了些什麽,柳氏萬貫家財,他幫著換了個姓。本堂不追究他給誰行的方便,但前提是,他得付出同等的誠意來。」
「是,屬下明白。」
紙硯備齊,秦毓章欲給愛徒迴信,提毫許久,筆墨卻未落到紙上。
「罷了。」他擱下筆,按上眉心,「荼州那邊打點好沒有?」
錢主簿正要說起此事,趕忙道:「那兩座鐵礦,一座在安縣境內,一座距離安縣不遠,餘聞道知曉是相爺調他出西北之後,十分感激,發誓要為相爺效力。他把所有家眷都帶到任上,以此表明不願再迴西北的決心。」
秦毓章聽過太多口頭的忠心,不為所動,隻道:「家眷?」
「是,父母俱在,還有一雙兒女,兒子十歲,女兒七歲。餘大人還說他父母已老,妻子身體也不好,精力不濟,無法兼顧一雙兒女,請相爺幫忙給孩子謀個前程。」錢主簿顯然清楚相爺的言外之意,也早打聽清楚了消息,「他兒子資質一般,但女兒倒是長得玉雪可愛,若是相爺不嫌棄,可送來京城做相爺的義女。」
他從袖袋裏摸出一塊不小的玉佩,呈上前,「這是他送給屬下的和田玉,換一句說給相爺的好話。」
秦相爺隨意地掃了一眼,揮手讓他收迴去,「本堂不缺一個女兒。但十歲已經到了該找名師開席的年齡,資質愚鈍,更要在教授上花功夫。荼州沒有好的書院,若他願意,就把他兒子送到宛縣讀書吧。」
錢主簿拱手領命:「屬下即刻通知餘縣令。」
蠟燭已經融了一半,秦毓章感到疲乏得緊,連著在直房歇了好幾日,也有些厭煩,便起身道:「迴府吧。」
應天門已鎖,但左右相皆有皇帝特許,可隨時從角門出入。
左相府,成伯等在大門前,主人家的轎子一停,就上前打轎簾。
秦毓章開口便問:「幼合呢?」
「少爺還在西巷別院,不知道您今晚要迴來。」成伯跟著他進府,小跑著說:「明日老奴再去勸勸少爺,得做新的冬衣了。」
秦毓章沉默片刻,取下官帽,「總歸都是他的家,他愛住哪兒就住哪兒。」
「是,少爺不迴來,老奴就帶著成衣匠和繡娘過去。」
一行人疾步穿過抄手遊廊,僕從提打頭前,在深秋夜裏走出了滿頭額汗。
直走到盡頭一座靜悄悄的院子,才停下等值夜的僕婦通報。
很快出來一名侍女,打著手勢將身寬體胖的老爺領到了東廂房。
距門檻幾步處的香爐燃著輕煙。傅禹成分辨不出這是什麽香,更不知裏頭加了什麽料,隻嗅了一嗅,便徑直往後退,聞不見味兒了才深深吸氣。
但正事總是要談的,他心一橫,用袖子遮著口鼻衝進內室,「我的姑奶奶,明個兒就行刑了,你是真不著急啊?」
傅景書瞥他一眼,仍不緊不慢地碾著香,「急什麽?」
傅禹成一滯,隨即拍著掌心低聲說,「咱們可是收了錢的啊,你忘了?一半家財換一條命吶。」
「明日行刑前用其他死囚把他們換出來就是了。」
「我也知道辦法,但……」傅禹成忽然沒了聲音,很快喜道:「你已經打點好了?不會出什麽岔子吧?萬一沒換成,那人死了可不好交代啊。」
「當然不會。」傅景書把磨好的粉末倒進寬盞裏,指腹一下一下地敲擊缽身,「若是出意外,死了,那就死了吧。」
「什麽意思?」
「我還有一筆交易,需要這批人的人頭。」
「交易?和誰」傅禹成敏銳地問,「那些親眷鬧起來怎麽辦?」
「秦毓章。」傅景書把燈台拿近了些,開始合香。她做慣了這些事,動作靈巧又優雅,聲音也近乎輕柔:「若是敢鬧,那就定罪,抄家,把剩下那一半家財也拿過來。我答應把他們撈出刑部獄,並不妨礙之後再殺了他們。」
「抄家?不錯。隻不過秦相爺為什麽要插手這件事?」傅禹成想了半晌,百思不得其解,搓著手再問:「二小姐,說起來,老夫一直好奇得緊。你這說殺人就殺人,到底走的誰的路子,刑部賀鴻錦,還是禁軍桓雲階?」
他說著說著,看向角落像根樁子似的明岄,指著對方不敢置信:「總不能是她一個人幹的吧?」
明岄仿若未聞,傅景書闔眼聞香。
屋裏太過安靜,他忍不住嘀嘀咕咕。對他來說,不管那種可能,都有些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