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也怪哉,好好地忽然要提商稅逼人都去種地。賀今行皺眉沉吟,猛地想到了某種可能,一時凝重起來。
就聽對座的製台大人輕聲一嘆,看著他低聲說:「你迴京復值之後,勞你向相爺帶個信,問他此事能否轉圜一二?或降低提稅幅度,或推遲執行時間。我就不寫信了。」
「好。」他沒有問為什麽,直接答應下來:「下官一定把話帶到。」
事罷便去找康琦年。
往後一兩日,因聖上召忠義侯早日迴京口諭,宣京各部衙門派遣到江南路救災的官員也陸續趕到臨州,準備隨之迴返。
就連盛環頌都優哉遊哉地現身總督府,賀今行卻沒在水部的人裏找到江與疏。他很快請了上峰允準,去太平盪接人。
他在午後乘船趕到太平盪時,一眼就瞧見江邊一塊巨石上趴著他那位同窗。
江與疏腦袋對著瀑布,身下鋪著類似麻布草紙一類的大張東西,捏著支炭筆在上麵塗塗畫畫,陶然忘我。
秋風涼爽,今日陽光也稱得上和煦。賀今行拜託周遭的工人們不要出聲,悄悄攀上巨石,看對方橫撇豎捺似寫字一般勾完一幅畫,停了筆,才出聲叫人。
江與疏嚇了一大跳,差點滾下巨石,被他及時拉住。
「抱歉抱歉,我不該嚇你。」賀今行沒想到對方反應這麽大,趕緊道歉。
「沒,沒。」江與疏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他風吹日曬快兩個月,膚色深了幾分,身形更加精幹,害羞起來卻如往日別無二致:「是因為我見到你太高興啦。」
賀今行摸了摸耳垂,也笑,指著那副畫說:「這是太平盪?」
畫工雖簡,但肉眼可見是深潭飛瀑。懸崖兩端和中間還各畫著許多橫線和豎線,又延伸出許多箭頭,指向周邊空白處標記的許多數目與註解。
「對。」江與疏看著他點點頭,又捂了捂眼睛,「不過我不太會畫畫,學了一個多月,還是畫不好。」
「挺好的呀,很有神韻。」他真心覺得對方比自己的畫技要好很多,然後指著那些橫線,「這是堤壩?」
「對!」少年飛快地應道,有些激動,但很快冷靜下來,悄悄和他咬耳朵:「朝廷肯定要重修太平大壩,我就想,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呢?不過現在就是隨便畫畫,做不得數。」
他雖話裏話外都說自己是鬧著玩,但神情帶著顯而易見的暢想與嚮往。
「挺好的。」賀今行沉默了一會兒,如是說。
江與疏拍了拍自己的臉,才想起問前者的來由。得知原因後很快蔫下來,蹲坐在巨石上說:「我還不想走呢……」
賀今行安慰他:「現在迴京復職,日後才能更好地迴到這裏。」
「對,重修大壩的時候,我們水部肯定還要再派人來的,到時候我就毛遂自薦!」他隨即振作,站起來舉起雙手,對著洶湧而下的江水,大聲吶喊。
「我一定會再迴來!」
八月初三,為江南水患而南下賑災的欽差隊伍辭別總督府,踏上迴京的路程。
忠義侯為免驚擾百姓,特地選擇在晨初便出發。
然而出城十裏,船隊起航之時,沿江仍有許多百姓自發趕來,夾岸相送。
能給他們一條活路,讓他們活下來,吃飽有住,就是好官。
賀今行與江與疏一起擠在某條船的甲板上,目不暇接地看著兩岸的百姓。
東方日出,江水欲燒,人心也變得滾燙。
直到又一個日出日落,船隊終於抵達宣京。
他們混在隊伍裏,熬過禮部的接待之後,一解散便各自迴家。
賀今行踏進自己租的小房子裏,略作打掃,倒在床上的那一刻,覺得自己白白交了兩月租金也是值得的。
但他沒躺多久,就爬起來去取自己的信件。
離京的第一個月收到的信,冬叔都帶給了他,但第二個月又積累了好幾封。其中有個小包裹,他就率先拆了這個。
質地普通的小匣子裏,是一瓶傷藥和一枝風幹的木芙蓉,還有一封信。
信上說那瓶傷藥是摧山營的製式配藥,對創傷有很好的療效,尋常鐵製刀箭致傷半月就能癒合;那支木芙蓉是在橫海的山林裏遇見,采來倒掛在筆架上風幹,跟筆墨打了幾天交道,但願你看到時墨氣已經散盡。
賀今行因此湊到花前嗅了嗅,隻聞到淡雅的香氣,不由一笑。而後將東西都仔細收好,那封信也收進專門的匣子裏。
他自小東奔西走,收寄過許多的信,能留下的,都存在了一起。
而後他在屋子裏掃視一圈,目光落在了窗台下的那盆沙蒿上。
戈壁上的生靈大都頑強,離了主人家看顧,靠著風霜雨露,也好好活到了現在。
他打量著它,心想,或許這盆來自西北的植物,還可以再跨越萬重山水,到南疆去。
第172章 九十二
入秋後夜晚漸漸拉長,第二日卯時,賀今行到舍人院應卯時,天剛蒙蒙亮。
同僚們前後腳進門,驚訝之餘,竟有幾個猶豫著主動向他打招唿。
兩個多月前,他請教公務無人搭理,今日倒是轉了個頭兒。他當然知曉為什麽,但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既對他無實質損傷,便不必苛求。
於是他笑了笑,溫和地拱手迴禮;閑話兩句,就去領了公務,到自己位置上處理。
就聽對座的製台大人輕聲一嘆,看著他低聲說:「你迴京復值之後,勞你向相爺帶個信,問他此事能否轉圜一二?或降低提稅幅度,或推遲執行時間。我就不寫信了。」
「好。」他沒有問為什麽,直接答應下來:「下官一定把話帶到。」
事罷便去找康琦年。
往後一兩日,因聖上召忠義侯早日迴京口諭,宣京各部衙門派遣到江南路救災的官員也陸續趕到臨州,準備隨之迴返。
就連盛環頌都優哉遊哉地現身總督府,賀今行卻沒在水部的人裏找到江與疏。他很快請了上峰允準,去太平盪接人。
他在午後乘船趕到太平盪時,一眼就瞧見江邊一塊巨石上趴著他那位同窗。
江與疏腦袋對著瀑布,身下鋪著類似麻布草紙一類的大張東西,捏著支炭筆在上麵塗塗畫畫,陶然忘我。
秋風涼爽,今日陽光也稱得上和煦。賀今行拜託周遭的工人們不要出聲,悄悄攀上巨石,看對方橫撇豎捺似寫字一般勾完一幅畫,停了筆,才出聲叫人。
江與疏嚇了一大跳,差點滾下巨石,被他及時拉住。
「抱歉抱歉,我不該嚇你。」賀今行沒想到對方反應這麽大,趕緊道歉。
「沒,沒。」江與疏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他風吹日曬快兩個月,膚色深了幾分,身形更加精幹,害羞起來卻如往日別無二致:「是因為我見到你太高興啦。」
賀今行摸了摸耳垂,也笑,指著那副畫說:「這是太平盪?」
畫工雖簡,但肉眼可見是深潭飛瀑。懸崖兩端和中間還各畫著許多橫線和豎線,又延伸出許多箭頭,指向周邊空白處標記的許多數目與註解。
「對。」江與疏看著他點點頭,又捂了捂眼睛,「不過我不太會畫畫,學了一個多月,還是畫不好。」
「挺好的呀,很有神韻。」他真心覺得對方比自己的畫技要好很多,然後指著那些橫線,「這是堤壩?」
「對!」少年飛快地應道,有些激動,但很快冷靜下來,悄悄和他咬耳朵:「朝廷肯定要重修太平大壩,我就想,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呢?不過現在就是隨便畫畫,做不得數。」
他雖話裏話外都說自己是鬧著玩,但神情帶著顯而易見的暢想與嚮往。
「挺好的。」賀今行沉默了一會兒,如是說。
江與疏拍了拍自己的臉,才想起問前者的來由。得知原因後很快蔫下來,蹲坐在巨石上說:「我還不想走呢……」
賀今行安慰他:「現在迴京復職,日後才能更好地迴到這裏。」
「對,重修大壩的時候,我們水部肯定還要再派人來的,到時候我就毛遂自薦!」他隨即振作,站起來舉起雙手,對著洶湧而下的江水,大聲吶喊。
「我一定會再迴來!」
八月初三,為江南水患而南下賑災的欽差隊伍辭別總督府,踏上迴京的路程。
忠義侯為免驚擾百姓,特地選擇在晨初便出發。
然而出城十裏,船隊起航之時,沿江仍有許多百姓自發趕來,夾岸相送。
能給他們一條活路,讓他們活下來,吃飽有住,就是好官。
賀今行與江與疏一起擠在某條船的甲板上,目不暇接地看著兩岸的百姓。
東方日出,江水欲燒,人心也變得滾燙。
直到又一個日出日落,船隊終於抵達宣京。
他們混在隊伍裏,熬過禮部的接待之後,一解散便各自迴家。
賀今行踏進自己租的小房子裏,略作打掃,倒在床上的那一刻,覺得自己白白交了兩月租金也是值得的。
但他沒躺多久,就爬起來去取自己的信件。
離京的第一個月收到的信,冬叔都帶給了他,但第二個月又積累了好幾封。其中有個小包裹,他就率先拆了這個。
質地普通的小匣子裏,是一瓶傷藥和一枝風幹的木芙蓉,還有一封信。
信上說那瓶傷藥是摧山營的製式配藥,對創傷有很好的療效,尋常鐵製刀箭致傷半月就能癒合;那支木芙蓉是在橫海的山林裏遇見,采來倒掛在筆架上風幹,跟筆墨打了幾天交道,但願你看到時墨氣已經散盡。
賀今行因此湊到花前嗅了嗅,隻聞到淡雅的香氣,不由一笑。而後將東西都仔細收好,那封信也收進專門的匣子裏。
他自小東奔西走,收寄過許多的信,能留下的,都存在了一起。
而後他在屋子裏掃視一圈,目光落在了窗台下的那盆沙蒿上。
戈壁上的生靈大都頑強,離了主人家看顧,靠著風霜雨露,也好好活到了現在。
他打量著它,心想,或許這盆來自西北的植物,還可以再跨越萬重山水,到南疆去。
第172章 九十二
入秋後夜晚漸漸拉長,第二日卯時,賀今行到舍人院應卯時,天剛蒙蒙亮。
同僚們前後腳進門,驚訝之餘,竟有幾個猶豫著主動向他打招唿。
兩個多月前,他請教公務無人搭理,今日倒是轉了個頭兒。他當然知曉為什麽,但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既對他無實質損傷,便不必苛求。
於是他笑了笑,溫和地拱手迴禮;閑話兩句,就去領了公務,到自己位置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