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稷州迴來的路上就一直在想為什麽,想江南路所有的一切,為什麽會發展成現在這樣的局麵。
他好像一直在奔走,但又對什麽都無能為力,無濟於事。
然而看到淮州城外的疫情在好轉,他又真實地感到一些安慰,忽而想起王老伯的話。
「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於是他再次振作起來,踏著晨光前往淮州府衙,趕在莫棄爭出府之前掛上自己的號牌。
「小賀大人,你來得正是時候。」莫棄爭看見他便止不住驚喜,神采奕奕地拉他過去,「你看看,這是我們才整理出來的老魚鱗簿,還有去年才新勘的輿圖。」
「這麽快。」賀今行一邊翻閱圖冊,一邊跟著他快速往庫房行進,所有負麵的情緒都消散在邁出的腳步下,「莫大人可是已有打算,什麽時候下地勘察?」
對方滿懷壯誌:「就從今天開始。」
第169章 八十九
天化十五年,六月廿七。
淮州知州莫棄爭與欽差副使賀今行率領州府司戶衙屬與民間徵調而來的輿地人才組成的測量隊伍,自江南路淮州江陰縣開始,親下鄉山野林,清丈土地,核定田賦。
因洪水肆虐,加之疫毒驟發,鄉野之間十室九空,杼柚凋敝,官府幾乎未遇阻攔。
及至大戶之私地,豪紳多試圖暗通款曲,或派家丁佃戶使計妨礙,百般阻撓,不欲官府丈量其下田產具體方圓。
隊伍日落方休,晚間隨地紮營,賀今行與莫棄爭商議:「我們時間緊迫,不宜過多糾纏,不如請製台大人出手,一力降十會。」
後者亦有此想法,隻因初任知州尚未來得及掌控治下,才四處受掣肘。
兩人便連夜上書,請製台大人調淮州衛協助。
其時江南總督許輕名親駐淮州監治疫情,及時應允,派遣一百淮州衛隨行護持。
凡再有阻攔者,皆以蓄意妨礙官府公幹之罪論罰重款,並收押監牢,旬月才放。
淮州府清算田畝之務由此暢行無阻。
途中遇前江南總督府主簿黃樹石的老家,一行人特意前去弔唁。
青山埋骨,封堆佇土。賀今行將他們目前的成果簡要地寫在黃紙上,燒在墳前,以告天靈。
與此同時,忠義侯帶著兩位副使,微服輾轉江南四州,走遍八方地縣。凡遇到貪墨賑災糧款、以次充好或是截留其他路州捐贈物資並倒賣等等情況,便亮明欽差之身份,行便宜之權力,將擔責官員就地革職處置。罪行嚴重者,不拘當街處斬,以平民憤。
手段之雷厲風行,行蹤之詭譎飄忽,令無數手腳不幹淨的小官小吏膽寒,紛紛夾起尾巴,正經做事,生怕觸其黴頭。
然而他所到之處的百姓卻紛紛叫好,未曾經過的地縣百姓聽說此事,也期盼著他的到來。甚至有含冤者想方設法尋找他的蹤跡,隻求他為自己為親朋主持公道。
薈芳館之諾隨著千百國子監生寄往家族的信件,早就傳遍大江南北。這趟遲來的微服之行,更令他在士子中間的名聲更盛一層。
時間轉瞬邁入七月,淮州西城門外封閉營裏最後一位感染疫毒的患者情況轉好,經李太醫切診之後,準許其離營歸家。
這座存在二十餘日的「堡壘」似的營地終於完成使命,人員清空之後,許輕名親自舉火把點燃外牆圍欄。
這場及時發現並控製下來的疫病沒有逞兇橫行的機會,然而死者仍然以千數計。
逝者已矣,生者還需活下去。有幸從中活下來的百姓們目睹一場大火焚盡所有痕跡,臨了帶走一把灰或是一抔土,便是對逝者的紀念。
疫病一事畫下句號之時,淮州府歷經十六日,終於初步編訂出淮州境內的魚鱗分圖。
許輕名再次下令,讓淮州開始以縣為單位統計人口,編製戶帖。戶帖內容包括一戶人家的家庭住地、擁有事產、家中人口構成、各做何營生等等,詳細而全麵。
若是籍貫不在江南路而想迴鄉者,可以在官府登記,事後由官府統一組織送迴家鄉所在州治。江南路生人想要投奔別路親人者,視同前述。
另外三州則仿效淮州,從第一步清算田畝、編製魚鱗圖開始做起。
用許輕名的話說,有淮州做榜樣,諸爾三州可少走彎路。且淮州做得成,那麽你臨州、吳州、儼州自然也能做成;若是做不成,那就請知州或是知縣自覺掛印,總督府好早些換個能做得成的人來。
前有忠義侯巡視砍下的人頭震懾,後有關在牢裏還未放出的淮州豪紳為鑑,這道政令推行尚算得上順利。
七月廿二,由許輕名騰出手親自跟進的淮州境內人口清算一事,比預期提前兩日完成。
新製的戶帖裝了滿滿兩個箱子,呈在淮州府衙的大堂上,此前勘繪出的魚鱗分圖也擺放於側邊。
然而距離造成黃冊還差得遠。
按大宣律,地方官府上呈戶部的人口黃冊需包括戶口、田產與賦稅三樣。然而將淮州才出的魚鱗圖與戶帖相比照,顯然多出了大片無主的空置田地與無田無地的流民。
「僅淮州一州,人口便比去歲少了將近兩成。」許輕名覽閱完莫棄爭連夜寫就的淮州輿地與人戶總呈,隻提出了一點:「哪怕刨除離開江南謀生的人,此次災禍中的人口折損也足夠驚心怵目。」
「這是我們的罪過。」他嘆了一句,放下文書,並不多言。
他好像一直在奔走,但又對什麽都無能為力,無濟於事。
然而看到淮州城外的疫情在好轉,他又真實地感到一些安慰,忽而想起王老伯的話。
「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於是他再次振作起來,踏著晨光前往淮州府衙,趕在莫棄爭出府之前掛上自己的號牌。
「小賀大人,你來得正是時候。」莫棄爭看見他便止不住驚喜,神采奕奕地拉他過去,「你看看,這是我們才整理出來的老魚鱗簿,還有去年才新勘的輿圖。」
「這麽快。」賀今行一邊翻閱圖冊,一邊跟著他快速往庫房行進,所有負麵的情緒都消散在邁出的腳步下,「莫大人可是已有打算,什麽時候下地勘察?」
對方滿懷壯誌:「就從今天開始。」
第169章 八十九
天化十五年,六月廿七。
淮州知州莫棄爭與欽差副使賀今行率領州府司戶衙屬與民間徵調而來的輿地人才組成的測量隊伍,自江南路淮州江陰縣開始,親下鄉山野林,清丈土地,核定田賦。
因洪水肆虐,加之疫毒驟發,鄉野之間十室九空,杼柚凋敝,官府幾乎未遇阻攔。
及至大戶之私地,豪紳多試圖暗通款曲,或派家丁佃戶使計妨礙,百般阻撓,不欲官府丈量其下田產具體方圓。
隊伍日落方休,晚間隨地紮營,賀今行與莫棄爭商議:「我們時間緊迫,不宜過多糾纏,不如請製台大人出手,一力降十會。」
後者亦有此想法,隻因初任知州尚未來得及掌控治下,才四處受掣肘。
兩人便連夜上書,請製台大人調淮州衛協助。
其時江南總督許輕名親駐淮州監治疫情,及時應允,派遣一百淮州衛隨行護持。
凡再有阻攔者,皆以蓄意妨礙官府公幹之罪論罰重款,並收押監牢,旬月才放。
淮州府清算田畝之務由此暢行無阻。
途中遇前江南總督府主簿黃樹石的老家,一行人特意前去弔唁。
青山埋骨,封堆佇土。賀今行將他們目前的成果簡要地寫在黃紙上,燒在墳前,以告天靈。
與此同時,忠義侯帶著兩位副使,微服輾轉江南四州,走遍八方地縣。凡遇到貪墨賑災糧款、以次充好或是截留其他路州捐贈物資並倒賣等等情況,便亮明欽差之身份,行便宜之權力,將擔責官員就地革職處置。罪行嚴重者,不拘當街處斬,以平民憤。
手段之雷厲風行,行蹤之詭譎飄忽,令無數手腳不幹淨的小官小吏膽寒,紛紛夾起尾巴,正經做事,生怕觸其黴頭。
然而他所到之處的百姓卻紛紛叫好,未曾經過的地縣百姓聽說此事,也期盼著他的到來。甚至有含冤者想方設法尋找他的蹤跡,隻求他為自己為親朋主持公道。
薈芳館之諾隨著千百國子監生寄往家族的信件,早就傳遍大江南北。這趟遲來的微服之行,更令他在士子中間的名聲更盛一層。
時間轉瞬邁入七月,淮州西城門外封閉營裏最後一位感染疫毒的患者情況轉好,經李太醫切診之後,準許其離營歸家。
這座存在二十餘日的「堡壘」似的營地終於完成使命,人員清空之後,許輕名親自舉火把點燃外牆圍欄。
這場及時發現並控製下來的疫病沒有逞兇橫行的機會,然而死者仍然以千數計。
逝者已矣,生者還需活下去。有幸從中活下來的百姓們目睹一場大火焚盡所有痕跡,臨了帶走一把灰或是一抔土,便是對逝者的紀念。
疫病一事畫下句號之時,淮州府歷經十六日,終於初步編訂出淮州境內的魚鱗分圖。
許輕名再次下令,讓淮州開始以縣為單位統計人口,編製戶帖。戶帖內容包括一戶人家的家庭住地、擁有事產、家中人口構成、各做何營生等等,詳細而全麵。
若是籍貫不在江南路而想迴鄉者,可以在官府登記,事後由官府統一組織送迴家鄉所在州治。江南路生人想要投奔別路親人者,視同前述。
另外三州則仿效淮州,從第一步清算田畝、編製魚鱗圖開始做起。
用許輕名的話說,有淮州做榜樣,諸爾三州可少走彎路。且淮州做得成,那麽你臨州、吳州、儼州自然也能做成;若是做不成,那就請知州或是知縣自覺掛印,總督府好早些換個能做得成的人來。
前有忠義侯巡視砍下的人頭震懾,後有關在牢裏還未放出的淮州豪紳為鑑,這道政令推行尚算得上順利。
七月廿二,由許輕名騰出手親自跟進的淮州境內人口清算一事,比預期提前兩日完成。
新製的戶帖裝了滿滿兩個箱子,呈在淮州府衙的大堂上,此前勘繪出的魚鱗分圖也擺放於側邊。
然而距離造成黃冊還差得遠。
按大宣律,地方官府上呈戶部的人口黃冊需包括戶口、田產與賦稅三樣。然而將淮州才出的魚鱗圖與戶帖相比照,顯然多出了大片無主的空置田地與無田無地的流民。
「僅淮州一州,人口便比去歲少了將近兩成。」許輕名覽閱完莫棄爭連夜寫就的淮州輿地與人戶總呈,隻提出了一點:「哪怕刨除離開江南謀生的人,此次災禍中的人口折損也足夠驚心怵目。」
「這是我們的罪過。」他嘆了一句,放下文書,並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