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她才艱難地做出決定,再次對著前者一拜,「許大人,民婦還有個不情之請……」
「秋嬸。」馬車裏卻傳出微弱的聲音,恰好打斷她。
她連忙迴頭去,柳從心麵朝下躺在車座上,狹長的鳳眼隻睜開一條縫,「我阿娘,和阿姐的屍骨,我希望,是你親手,收迴。隻有你,別讓,其他人,碰。」
他費盡力氣說完這一段話,已是滿頭大汗,額發黏在臉頰上,麵白如梨園裏畫的地府無常。
秋玉隻覺肝腸寸斷,「可我怎麽能放心讓你一個人去稷州?」
「沒關係。」柳從心垂下頭,趴到坐墊上,聲音更加虛弱,「我和,今行,一起。」
秋玉替他擦去汗水,撩起髮絲,他掙紮道:「你去,秋嬸,你代替我,去啊。」
「我去,我去就是。你別作踐自己,這不是你的錯。」婦人隻得答應他,看著他又昏昏沉沉地睡過去,才下來對賀今行說:「小賀大人,我知道您和少當家是同窗,能否拜託您照看他一程?我收斂完飛雁姐姐和阿言的屍骨,就馬上趕過來。」
「秋嬸放心,我答應過柳大小姐,就一定會遵守諾言。」賀今行抱拳一揖。
眾人說定行動便毫不耽擱,許輕名與錢書醒打馬迴臨州,秋玉帶著人乘小船去江心,把馬車讓給他和那郎中。
賀今行這才請郎中幫忙處理自己掌心的刀傷。
後者一看,那傷口不知泡了多久的水,皮肉外翻已經泛白,差點氣得背過去。然而氣歸氣,還是沉著臉給人上藥。
待包紮完畢,少年駕著車,一路徐徐駛向稷州。
不知走出多久,漸漸將雨水甩在了身後。
那郎中也從車廂裏出來,靠著另一側車框,嗓音帶著涼意地說:「又救一個,不知這個以後是不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冬叔。」賀今行無奈,又有些莫名的心虛,隻小聲地叫他,「從心情況怎麽樣?」
「你就隻會這一招。你都給他餵藥了,還能有什麽事兒?他年紀輕輕大好兒郎,要這點骨肉傷都熬不過,還有什麽用?」賀冬把韁繩拿過來,哼了聲,「連著一天一夜趕路,累了吧?趁著現在睡會兒。」
「沒有很累。」賀今行給他捏捏胳膊,笑起來,又奇道:「您怎麽知道我趕路來的?」
「剛進漢中路時碰上了盛環頌,他指的路。」賀冬說著忽地變了臉色,「那一段是江南到漢中的必經之路,說不好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我和他一起來,他要迴臨州,應當不是有意為之。」賀今行收迴手摸著另一隻掌心的紗布,「您怎麽說?」
「我自然說是要去稷州。」賀冬:「但願他不是有意等我。不過我接到你的信就下來了,沒人不知道我出發的時間,他更不可能開天眼來算好時間等我。」
「不管他有意無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等著就是。」賀今行靠著車廂,看向官道兩邊,青山綠水,野趣盎然。卻不能打消他所憂慮的另外一件事,「如果許輕名猜測成真,柳氏此難,隻是個開始。」
「反正不管他們怎麽鬥,隻要不牽扯到咱們,都不關咱們的事。」賀冬反手打開藥箱,摸出兩個信封給他,「差點忘了,寄到醫館的信,都是給你的。」
賀今行在江南這些日子裏,卻有了新的感悟,說:「神仙鬥法,凡人遭殃,最後受苦的都是百姓,也不可能不影響到我們。」
他一邊說一邊看信,信封上隻寫著他的大名,筆力遒勁,一筆一劃皆入木三分。拆開來,先看落款,寄信人果然如他所想。
他再看內容,短短幾行字,一眼便能掃完。他卻看了許久,不自覺地一點一點露出笑容。
第140章 六十
殘陽斜照,將宏偉的城牆投影到人流如織的土地上。
一輛沒有任何裝飾的馬車駛進大片的陰影裏,駛過稷州城門,悠悠地在街巷間七拐八繞。路過藥鋪,停下來稱了些藥材;路過米行和菜鋪,又停下來買了些米菜。
「一鬥米一百三十文,比宣京的價要貴上不少。」賀冬將馬車停在一條窄巷裏,險險沒有蹭到兩邊屋牆。
「前段日子高過兩百,現在這個價,應該是官府壓下來了。」賀今行想起柳飛雁在江南總督府的大堂裏說米糧商情,不由一頓,迴頭向車裏低聲交代一句便跳下車,接了前者遞來的鑰匙去開門。
「那還挺快的。江南起洪災,災情恐慌蔓延到漢中,糧價一路瘋漲,再被壓下去,也就十幾天。」賀冬跟著過去,有些唏噓。
房門上那塊「收錢醫病,童叟無欺」的牌匾落滿了灰,歪斜著要掉不掉,他幹脆扳下來,拿進屋裏預備做柴禾燒。
「民為國基,穀為民命。尤其是稷州,作為南方糧倉,更是漲不得。」久未住人的屋裏蛛網塵埃遍布,賀今行以手作扇揮去飛塵,凝眉道:「新任知州有些能耐。」
「越有能耐的人,越有主見,就越不好說話啊。」賀冬搖頭,看著他道:「你要借糧,就得和他打交道,五天除去迴返的時間,並不多。」
「五天已是極限,對災民來說不知要經歷幾輪生死。至於這位知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之以利害,總有能達成共識的辦法。」他找出掃帚撣子,抖了灰,遞給前者一把。
兩人迅速地將前屋後院都打掃一遍,把所有的被褥全部鋪到一架床,才去挪馬車裏的柳從心。
「秋嬸。」馬車裏卻傳出微弱的聲音,恰好打斷她。
她連忙迴頭去,柳從心麵朝下躺在車座上,狹長的鳳眼隻睜開一條縫,「我阿娘,和阿姐的屍骨,我希望,是你親手,收迴。隻有你,別讓,其他人,碰。」
他費盡力氣說完這一段話,已是滿頭大汗,額發黏在臉頰上,麵白如梨園裏畫的地府無常。
秋玉隻覺肝腸寸斷,「可我怎麽能放心讓你一個人去稷州?」
「沒關係。」柳從心垂下頭,趴到坐墊上,聲音更加虛弱,「我和,今行,一起。」
秋玉替他擦去汗水,撩起髮絲,他掙紮道:「你去,秋嬸,你代替我,去啊。」
「我去,我去就是。你別作踐自己,這不是你的錯。」婦人隻得答應他,看著他又昏昏沉沉地睡過去,才下來對賀今行說:「小賀大人,我知道您和少當家是同窗,能否拜託您照看他一程?我收斂完飛雁姐姐和阿言的屍骨,就馬上趕過來。」
「秋嬸放心,我答應過柳大小姐,就一定會遵守諾言。」賀今行抱拳一揖。
眾人說定行動便毫不耽擱,許輕名與錢書醒打馬迴臨州,秋玉帶著人乘小船去江心,把馬車讓給他和那郎中。
賀今行這才請郎中幫忙處理自己掌心的刀傷。
後者一看,那傷口不知泡了多久的水,皮肉外翻已經泛白,差點氣得背過去。然而氣歸氣,還是沉著臉給人上藥。
待包紮完畢,少年駕著車,一路徐徐駛向稷州。
不知走出多久,漸漸將雨水甩在了身後。
那郎中也從車廂裏出來,靠著另一側車框,嗓音帶著涼意地說:「又救一個,不知這個以後是不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冬叔。」賀今行無奈,又有些莫名的心虛,隻小聲地叫他,「從心情況怎麽樣?」
「你就隻會這一招。你都給他餵藥了,還能有什麽事兒?他年紀輕輕大好兒郎,要這點骨肉傷都熬不過,還有什麽用?」賀冬把韁繩拿過來,哼了聲,「連著一天一夜趕路,累了吧?趁著現在睡會兒。」
「沒有很累。」賀今行給他捏捏胳膊,笑起來,又奇道:「您怎麽知道我趕路來的?」
「剛進漢中路時碰上了盛環頌,他指的路。」賀冬說著忽地變了臉色,「那一段是江南到漢中的必經之路,說不好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我和他一起來,他要迴臨州,應當不是有意為之。」賀今行收迴手摸著另一隻掌心的紗布,「您怎麽說?」
「我自然說是要去稷州。」賀冬:「但願他不是有意等我。不過我接到你的信就下來了,沒人不知道我出發的時間,他更不可能開天眼來算好時間等我。」
「不管他有意無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等著就是。」賀今行靠著車廂,看向官道兩邊,青山綠水,野趣盎然。卻不能打消他所憂慮的另外一件事,「如果許輕名猜測成真,柳氏此難,隻是個開始。」
「反正不管他們怎麽鬥,隻要不牽扯到咱們,都不關咱們的事。」賀冬反手打開藥箱,摸出兩個信封給他,「差點忘了,寄到醫館的信,都是給你的。」
賀今行在江南這些日子裏,卻有了新的感悟,說:「神仙鬥法,凡人遭殃,最後受苦的都是百姓,也不可能不影響到我們。」
他一邊說一邊看信,信封上隻寫著他的大名,筆力遒勁,一筆一劃皆入木三分。拆開來,先看落款,寄信人果然如他所想。
他再看內容,短短幾行字,一眼便能掃完。他卻看了許久,不自覺地一點一點露出笑容。
第140章 六十
殘陽斜照,將宏偉的城牆投影到人流如織的土地上。
一輛沒有任何裝飾的馬車駛進大片的陰影裏,駛過稷州城門,悠悠地在街巷間七拐八繞。路過藥鋪,停下來稱了些藥材;路過米行和菜鋪,又停下來買了些米菜。
「一鬥米一百三十文,比宣京的價要貴上不少。」賀冬將馬車停在一條窄巷裏,險險沒有蹭到兩邊屋牆。
「前段日子高過兩百,現在這個價,應該是官府壓下來了。」賀今行想起柳飛雁在江南總督府的大堂裏說米糧商情,不由一頓,迴頭向車裏低聲交代一句便跳下車,接了前者遞來的鑰匙去開門。
「那還挺快的。江南起洪災,災情恐慌蔓延到漢中,糧價一路瘋漲,再被壓下去,也就十幾天。」賀冬跟著過去,有些唏噓。
房門上那塊「收錢醫病,童叟無欺」的牌匾落滿了灰,歪斜著要掉不掉,他幹脆扳下來,拿進屋裏預備做柴禾燒。
「民為國基,穀為民命。尤其是稷州,作為南方糧倉,更是漲不得。」久未住人的屋裏蛛網塵埃遍布,賀今行以手作扇揮去飛塵,凝眉道:「新任知州有些能耐。」
「越有能耐的人,越有主見,就越不好說話啊。」賀冬搖頭,看著他道:「你要借糧,就得和他打交道,五天除去迴返的時間,並不多。」
「五天已是極限,對災民來說不知要經歷幾輪生死。至於這位知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之以利害,總有能達成共識的辦法。」他找出掃帚撣子,抖了灰,遞給前者一把。
兩人迅速地將前屋後院都打掃一遍,把所有的被褥全部鋪到一架床,才去挪馬車裏的柳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