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學兄好,在下翰林院編纂裴澗。」他就勢深深一揖,直起身仍維持著禮節,「想必大家都已聽說江南路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澗此來便是想請大家一起,為江南洪災募集善款出謀劃策。」
「我一直記得我們入國子監所學第一本經義就是《大學》。聖賢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然後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我們在學堂讀書,在領會聖賢道理的過程中修身煉神,或可以達到物格知至、心誠身修的階段。但私以為,要想達到家齊國治、以遂天下太平的夙望,就須得先知曉天下事,去接觸天下萬物。而天地之大,黎元為本,欲使海晏河清,首要務以百姓為先,樂其樂,憂其憂。森羅萬象,苦難尤為深刻,江南……」
「……一人之力有限,但群體之能無限;一文兩文或少,但一千一萬個『一文兩文』匯聚起來卻能挽救一個、十個災民的性命。若我們再讓更多的力量加入進來,所能挽救的絕非止於此。今日我助他人,來日才有人助我。吾等身為聖人子弟,更應善己身,濟天下。諸位以為如何?」
音聲悅耳,似琴曲餘音繞樑。他說罷躬身相請,足足十息才起。
又許久,廣場上掌聲雷動,有數位監生出列,相對還禮道:「某願為江南百姓盡這一份心力,唯祈百姓安寧,山河安泰。」
他再次拜謝,而後退到一邊。
謝靈意神情凝重,走到他先前所站立的位置,同樣以大禮相拜。
「諸位或許也知道,此次奉皇命下江南督辦賑災的乃是忠義侯。」他所說正題卻簡略許多,「侯爺前兩日寫信迴來,欲托在下幫做一樁事,內容便如裴兄所言,大半為江南賑災籌款計,我就不再複述這些,隻向諸位轉達侯爺的許諾。侯爺說,不論諸位募捐的結果如何,皆是一片為國渡災、為民解難、為朝廷分憂的拳拳心意,他為感謝諸位施來的援手,要在江南洪災平息之後,為諸位立碑著傳,矗於薈芳館。同時,薈芳館在未來三年內也會向諸位敞開大門,所有藏書與珍玩皆可供大家隨時覽閱、觀賞,但祝諸位學業有成,鵬程萬裏,三年後薈芳館的鹿鳴宴上,他再親自敬謝諸位今日之慷慨。」
薈芳館,鹿鳴宴,薈芳塔。
扶搖直上,千古流芳。
若說裴明憫先前的勸請隻是溫和的補方,循循善誘,謝靈意轉述的許諾則像一劑猛藥,打下去後瞬間令整片廣場上的人都沸騰起來。
群情激昂之外,裴明憫與晏塵水對視一眼,俱是訝異與疑惑不已。
待事情徹底結束,兩人出了國子監,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才說起此事。
「小侯爺好狂啊,簡直像昭告天下他欲意儲位似的。然而旭皇子雖小,太後和秦毓章還有長公主可一點不手軟。」晏塵水頓了一下,以隔岸觀火的語氣說:「看來以後是太平不了了。」
「就個人來說,同為陛下子侄,他遠比另一位合適,隻憑這一點,就很難不爭,所以他攬一迴人心不算什麽。近兩日有一件事,更值得關注。」裴明憫卻蹙著眉,思索道:「下江南的欽差使團共有五人,除去忠義侯,身份權職最高的則是兵部侍郎盛環頌。我聽我父親說,盛大人在前夜疾馳迴京麵聖,天亮之後再度南下。結合今日謝靈意的所言所行,隻怕江南路官府包藏著禍事,而且要包不住了。」
他思及此,嘆息道:「不管發生了什麽事,別拖累賑災救災才好。」
兩人相對沉默,晏塵水很快又打起精神買了一袋細果子,一邊數袋裏的數目一邊說:「謝靈意自嘲他人微言輕,我們又何嚐不是?手伸不到江南,就隻能在這裏加快籌措善款的速度。」
裴明憫想了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天命或許不可抗,但總得用盡人事。」
國子監距離翰林院不遠,他從街口路過,幹脆道了別,直接迴衙門繼續做事。
而被兩人談及的盛環頌在山重水遠的江南路總督府裏,正抱著頭應付欽差的責問。
「陛下真沒說原因。」他坐在先前那堆裝死的「肉山」上,滿臉痛苦地叫道:「侯爺,好侯爺,您就放過咱吧,啊。聖諭就在這裏,您隨便看。我們堂官兒說了,我就一個添頭,哪兒敢去猜陛下的心思,哪兒敢質疑陛下的決定?萬歲老爺怎麽說,我就怎麽做,您要是明白這個理兒,就別問了。」
嬴淳懿站在他對麵,冷笑一聲:「盛大人好瞞,好會裝模作樣。」
「下官真沒瞞,隻是諸位大人不在意罷了。」盛環頌一聽就不樂意,想起他家堂官說被扣黑鍋的時候要趕緊甩掉,立即反駁道;「我這個人就這樣,完全是本色!」
剛去小花園裏拿迴帳本的賀今行插到兩人中間說:「現在緊要的是去攔下柳大當家,十萬兩能買的糧食,還不夠賑濟她來迴一趟所需的時間,同時得趕緊去追查另外三十萬兩的下落。盛大人讓一讓。」
「已經讓張文俊和沈亦德去了,不過說不好攔不攔得上。至於找錢,這還不好辦?」盛環頌跳下來,被他當坐墊的幾個衛軍哼唧著想爬起來,被他一腳踢迴去,壓低聲音恨鐵不成鋼地罵道:「就你們也好意思當兵,丟我們兵部的臉!」
賀今行開始清點參與此次事件的臨州衛,忽然想起各州衛直屬兵部,論起對各州衛的管轄職權,兵部侍郎顯然勝於一路總督。
「我一直記得我們入國子監所學第一本經義就是《大學》。聖賢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然後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我們在學堂讀書,在領會聖賢道理的過程中修身煉神,或可以達到物格知至、心誠身修的階段。但私以為,要想達到家齊國治、以遂天下太平的夙望,就須得先知曉天下事,去接觸天下萬物。而天地之大,黎元為本,欲使海晏河清,首要務以百姓為先,樂其樂,憂其憂。森羅萬象,苦難尤為深刻,江南……」
「……一人之力有限,但群體之能無限;一文兩文或少,但一千一萬個『一文兩文』匯聚起來卻能挽救一個、十個災民的性命。若我們再讓更多的力量加入進來,所能挽救的絕非止於此。今日我助他人,來日才有人助我。吾等身為聖人子弟,更應善己身,濟天下。諸位以為如何?」
音聲悅耳,似琴曲餘音繞樑。他說罷躬身相請,足足十息才起。
又許久,廣場上掌聲雷動,有數位監生出列,相對還禮道:「某願為江南百姓盡這一份心力,唯祈百姓安寧,山河安泰。」
他再次拜謝,而後退到一邊。
謝靈意神情凝重,走到他先前所站立的位置,同樣以大禮相拜。
「諸位或許也知道,此次奉皇命下江南督辦賑災的乃是忠義侯。」他所說正題卻簡略許多,「侯爺前兩日寫信迴來,欲托在下幫做一樁事,內容便如裴兄所言,大半為江南賑災籌款計,我就不再複述這些,隻向諸位轉達侯爺的許諾。侯爺說,不論諸位募捐的結果如何,皆是一片為國渡災、為民解難、為朝廷分憂的拳拳心意,他為感謝諸位施來的援手,要在江南洪災平息之後,為諸位立碑著傳,矗於薈芳館。同時,薈芳館在未來三年內也會向諸位敞開大門,所有藏書與珍玩皆可供大家隨時覽閱、觀賞,但祝諸位學業有成,鵬程萬裏,三年後薈芳館的鹿鳴宴上,他再親自敬謝諸位今日之慷慨。」
薈芳館,鹿鳴宴,薈芳塔。
扶搖直上,千古流芳。
若說裴明憫先前的勸請隻是溫和的補方,循循善誘,謝靈意轉述的許諾則像一劑猛藥,打下去後瞬間令整片廣場上的人都沸騰起來。
群情激昂之外,裴明憫與晏塵水對視一眼,俱是訝異與疑惑不已。
待事情徹底結束,兩人出了國子監,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才說起此事。
「小侯爺好狂啊,簡直像昭告天下他欲意儲位似的。然而旭皇子雖小,太後和秦毓章還有長公主可一點不手軟。」晏塵水頓了一下,以隔岸觀火的語氣說:「看來以後是太平不了了。」
「就個人來說,同為陛下子侄,他遠比另一位合適,隻憑這一點,就很難不爭,所以他攬一迴人心不算什麽。近兩日有一件事,更值得關注。」裴明憫卻蹙著眉,思索道:「下江南的欽差使團共有五人,除去忠義侯,身份權職最高的則是兵部侍郎盛環頌。我聽我父親說,盛大人在前夜疾馳迴京麵聖,天亮之後再度南下。結合今日謝靈意的所言所行,隻怕江南路官府包藏著禍事,而且要包不住了。」
他思及此,嘆息道:「不管發生了什麽事,別拖累賑災救災才好。」
兩人相對沉默,晏塵水很快又打起精神買了一袋細果子,一邊數袋裏的數目一邊說:「謝靈意自嘲他人微言輕,我們又何嚐不是?手伸不到江南,就隻能在這裏加快籌措善款的速度。」
裴明憫想了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天命或許不可抗,但總得用盡人事。」
國子監距離翰林院不遠,他從街口路過,幹脆道了別,直接迴衙門繼續做事。
而被兩人談及的盛環頌在山重水遠的江南路總督府裏,正抱著頭應付欽差的責問。
「陛下真沒說原因。」他坐在先前那堆裝死的「肉山」上,滿臉痛苦地叫道:「侯爺,好侯爺,您就放過咱吧,啊。聖諭就在這裏,您隨便看。我們堂官兒說了,我就一個添頭,哪兒敢去猜陛下的心思,哪兒敢質疑陛下的決定?萬歲老爺怎麽說,我就怎麽做,您要是明白這個理兒,就別問了。」
嬴淳懿站在他對麵,冷笑一聲:「盛大人好瞞,好會裝模作樣。」
「下官真沒瞞,隻是諸位大人不在意罷了。」盛環頌一聽就不樂意,想起他家堂官說被扣黑鍋的時候要趕緊甩掉,立即反駁道;「我這個人就這樣,完全是本色!」
剛去小花園裏拿迴帳本的賀今行插到兩人中間說:「現在緊要的是去攔下柳大當家,十萬兩能買的糧食,還不夠賑濟她來迴一趟所需的時間,同時得趕緊去追查另外三十萬兩的下落。盛大人讓一讓。」
「已經讓張文俊和沈亦德去了,不過說不好攔不攔得上。至於找錢,這還不好辦?」盛環頌跳下來,被他當坐墊的幾個衛軍哼唧著想爬起來,被他一腳踢迴去,壓低聲音恨鐵不成鋼地罵道:「就你們也好意思當兵,丟我們兵部的臉!」
賀今行開始清點參與此次事件的臨州衛,忽然想起各州衛直屬兵部,論起對各州衛的管轄職權,兵部侍郎顯然勝於一路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