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員在甲板上一路看過去,盡皆鬆了一口氣,氣氛活泛些許。賀今行陪站在末尾,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他也不主動參與交談,隻望著江岸,麵容上卻籠著一層淺淺的憂色。
潮平水闊,左岸沿江田野千傾,許多細長彎曲的人影頂著烈日在勞作。掏淤泥,疏田渠,預備重新引水插秧。
那是江陰縣的轄地,賀今行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前兩日曾有過一麵之緣。
哪怕被洪水淹沒了一次又一次,隻要有田地,有幼苗,有一點點存糧支撐,他們就能一次又一次用雙手重新播種下希望。
民生多艱,百姓們卻如此任勞任怨,仿佛身體本就由岩石做成,所以才能如此堅強;或許也是因此,他們被一些人認為逆來順受,可以隨意磋磨。
他出神地想,但岩石裏蹦不出大活人,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是會受傷會咽氣的血肉之軀。
「這江陰縣倒是振作得極快,已經開始搶種秋稻,恢復生產了。」人群裏響起齊宗源放大的聲音。
嬴淳懿道:「這『鐵板縣令』倒是有兩把刷子。」
沈亦德接著他的話說:「確實有才幹,在兩天內收攏災民、恢復種植可不容易。若是每個縣都能像江陰縣這樣,那賑災救災可就輕鬆多了。」
孫妙年與齊宗源對視一眼,假笑著說:「江陰縣是咱們江南路少數幾個設有義倉的產糧大縣之一,有充足的儲糧,所以才能這麽快地進行反應。絕大部分地縣都是沒糧倉的,還是得靠朝廷救命。」
他說罷,忽地靈光一閃,叫道:「對啊,江陰縣的義倉還有糧嘛!製台,咱們可以從這裏調糧啊。」
「但江陰縣遭受了兩迴洪災衝擊,一次比一次慘烈。現在沒有賑濟,還要調走人家的存糧,未免太不講仁義了吧?」賀今行說出上船以來的第一句話,「更何況江陰縣終究隻是一個縣,縣裏義倉存儲有限,且糧食都是當地百姓繳上去的。按律來說,官府也不能隨意處置,要調糧,也需徵得當地百姓的同意。」
他聲音不高,抓住了齊宗源開口前的間隙,正好能讓其他人都聽見。
孫妙年一聽聲兒就知道是他,蓋了下臉,才轉身說:「人畜雖然受損,但糧倉又沒事,吃糧的人頭還減少了。也不求他江陰能供一個州,把多出來的糧食分給周邊的幾個縣總行吧?就九峰三縣,不多吧?」
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下,賀今行緊跟著道:「江陰縣在太平盪泄洪之前,就收納了總數過萬的流民,哪怕有死傷,存活下來的人也是個不小的數量,糧倉未必能夠負擔自用。」
「我說賀大人,您怎麽總是隨時和長官頂嘴,還這麽多理由?」孫妙年一副吃了蒼蠅的表情,「您就一舍人,別鹹吃蘿蔔淡操心了行不行?」
他依然眉毛都不抬一下,迴答對方的疑問:「下官身為欽差副使,身負督辦之責,大人的提議不合情理,下官自然要辯駁。」
若依孫妙年在布政司的脾氣,早就讓左右把人拖下去處理,但欽差使團偏偏動不得,隻得眼不見心不煩地扭過頭,「齊大人,您來。」
「江陰縣的縣令是莫棄爭,賀大人雖為欽使,也不能越俎代庖。」齊宗源麵色淡淡,吩咐下屬:「叫莫縣令來臨州問問吧。」
「了解清楚江陰縣的具體情況,再決定糧倉調配與否也不遲。」嬴淳懿說著看了一眼賀今行。
既然都這麽說了,叫莫棄爭來問詢也合情合理,後者隻得一拱手,暫且閉嘴。
歷經這麽個插曲,先前鬆快的氣氛一掃而光。齊孫等人各自迴艙,沈亦德要同嬴淳懿商議事情,張文俊跟著走人。
最後隻剩下賀今行還留在甲板上,沐著河風覽盡兩岸光景。
到達臨州之後,隊伍從南門進城,直接迴了總督府。府外長街上,以大門兩尊石獅為界線,兩邊各有一群人,各抬著數十個箱子,恭候著眾官。
街巷上空靜悄悄地,若非親眼看見,絕對難以相信這裏聚集著這麽多人。
「柳大當家。」齊宗源抬手向右招唿,再向左拱手道:「諸位老爺。」
兩邊齊齊躬身參了一句:「製台大人,欽差大人。」
在行禮時,賀今行注意到站在柳飛雁身邊的是柳從心。後者麵沉如水,直起身時也注意到他,兩束目光微微一碰,然後各自不著痕跡地移開。
「看來是募捐有結果了,都請進吧。」齊製台微微一笑,又伸臂示意嬴淳懿,兩人聯袂率先走進府裏。
眾官緊隨其後,再是各位世族老爺,最後才是以柳大當家為首的豪商。
還是那間大堂,寶箱如流水抬進庭院,落地的聲音前赴後繼響了許久,沉重得令人心裏踏實。
箱子全部抬進來之後,兩邊挨著交了清單,報了數,皆是二十萬兩。
「一共四十萬兩銀子,全部在此。」柳飛雁抱拳道:「請諸位大人查看。」
齊宗源揮了揮手,衙役們挨著打開了全部的箱蓋。一時間,銀華燦燦,絢麗如盛夏晚霞也不能分走這四十萬兩白銀的分毫光彩。
「啪、啪、啪」,齊宗源慢悠悠地鼓掌,聲音清脆響亮,「本台替我江南千萬百姓,謝過諸位的慷慨解囊。你們都是我齊宗源的恩人,我江南有諸位,幸甚至哉。」
柳飛雁交疊的拳勢一晃,垂首以應,堂下眾人盡皆如她一般沉默不語。
潮平水闊,左岸沿江田野千傾,許多細長彎曲的人影頂著烈日在勞作。掏淤泥,疏田渠,預備重新引水插秧。
那是江陰縣的轄地,賀今行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前兩日曾有過一麵之緣。
哪怕被洪水淹沒了一次又一次,隻要有田地,有幼苗,有一點點存糧支撐,他們就能一次又一次用雙手重新播種下希望。
民生多艱,百姓們卻如此任勞任怨,仿佛身體本就由岩石做成,所以才能如此堅強;或許也是因此,他們被一些人認為逆來順受,可以隨意磋磨。
他出神地想,但岩石裏蹦不出大活人,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是會受傷會咽氣的血肉之軀。
「這江陰縣倒是振作得極快,已經開始搶種秋稻,恢復生產了。」人群裏響起齊宗源放大的聲音。
嬴淳懿道:「這『鐵板縣令』倒是有兩把刷子。」
沈亦德接著他的話說:「確實有才幹,在兩天內收攏災民、恢復種植可不容易。若是每個縣都能像江陰縣這樣,那賑災救災可就輕鬆多了。」
孫妙年與齊宗源對視一眼,假笑著說:「江陰縣是咱們江南路少數幾個設有義倉的產糧大縣之一,有充足的儲糧,所以才能這麽快地進行反應。絕大部分地縣都是沒糧倉的,還是得靠朝廷救命。」
他說罷,忽地靈光一閃,叫道:「對啊,江陰縣的義倉還有糧嘛!製台,咱們可以從這裏調糧啊。」
「但江陰縣遭受了兩迴洪災衝擊,一次比一次慘烈。現在沒有賑濟,還要調走人家的存糧,未免太不講仁義了吧?」賀今行說出上船以來的第一句話,「更何況江陰縣終究隻是一個縣,縣裏義倉存儲有限,且糧食都是當地百姓繳上去的。按律來說,官府也不能隨意處置,要調糧,也需徵得當地百姓的同意。」
他聲音不高,抓住了齊宗源開口前的間隙,正好能讓其他人都聽見。
孫妙年一聽聲兒就知道是他,蓋了下臉,才轉身說:「人畜雖然受損,但糧倉又沒事,吃糧的人頭還減少了。也不求他江陰能供一個州,把多出來的糧食分給周邊的幾個縣總行吧?就九峰三縣,不多吧?」
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下,賀今行緊跟著道:「江陰縣在太平盪泄洪之前,就收納了總數過萬的流民,哪怕有死傷,存活下來的人也是個不小的數量,糧倉未必能夠負擔自用。」
「我說賀大人,您怎麽總是隨時和長官頂嘴,還這麽多理由?」孫妙年一副吃了蒼蠅的表情,「您就一舍人,別鹹吃蘿蔔淡操心了行不行?」
他依然眉毛都不抬一下,迴答對方的疑問:「下官身為欽差副使,身負督辦之責,大人的提議不合情理,下官自然要辯駁。」
若依孫妙年在布政司的脾氣,早就讓左右把人拖下去處理,但欽差使團偏偏動不得,隻得眼不見心不煩地扭過頭,「齊大人,您來。」
「江陰縣的縣令是莫棄爭,賀大人雖為欽使,也不能越俎代庖。」齊宗源麵色淡淡,吩咐下屬:「叫莫縣令來臨州問問吧。」
「了解清楚江陰縣的具體情況,再決定糧倉調配與否也不遲。」嬴淳懿說著看了一眼賀今行。
既然都這麽說了,叫莫棄爭來問詢也合情合理,後者隻得一拱手,暫且閉嘴。
歷經這麽個插曲,先前鬆快的氣氛一掃而光。齊孫等人各自迴艙,沈亦德要同嬴淳懿商議事情,張文俊跟著走人。
最後隻剩下賀今行還留在甲板上,沐著河風覽盡兩岸光景。
到達臨州之後,隊伍從南門進城,直接迴了總督府。府外長街上,以大門兩尊石獅為界線,兩邊各有一群人,各抬著數十個箱子,恭候著眾官。
街巷上空靜悄悄地,若非親眼看見,絕對難以相信這裏聚集著這麽多人。
「柳大當家。」齊宗源抬手向右招唿,再向左拱手道:「諸位老爺。」
兩邊齊齊躬身參了一句:「製台大人,欽差大人。」
在行禮時,賀今行注意到站在柳飛雁身邊的是柳從心。後者麵沉如水,直起身時也注意到他,兩束目光微微一碰,然後各自不著痕跡地移開。
「看來是募捐有結果了,都請進吧。」齊製台微微一笑,又伸臂示意嬴淳懿,兩人聯袂率先走進府裏。
眾官緊隨其後,再是各位世族老爺,最後才是以柳大當家為首的豪商。
還是那間大堂,寶箱如流水抬進庭院,落地的聲音前赴後繼響了許久,沉重得令人心裏踏實。
箱子全部抬進來之後,兩邊挨著交了清單,報了數,皆是二十萬兩。
「一共四十萬兩銀子,全部在此。」柳飛雁抱拳道:「請諸位大人查看。」
齊宗源揮了揮手,衙役們挨著打開了全部的箱蓋。一時間,銀華燦燦,絢麗如盛夏晚霞也不能分走這四十萬兩白銀的分毫光彩。
「啪、啪、啪」,齊宗源慢悠悠地鼓掌,聲音清脆響亮,「本台替我江南千萬百姓,謝過諸位的慷慨解囊。你們都是我齊宗源的恩人,我江南有諸位,幸甚至哉。」
柳飛雁交疊的拳勢一晃,垂首以應,堂下眾人盡皆如她一般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