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放心。」馮於驍微微頷首,以近乎溫和的態度說:「我江南按察司的牢獄,就是神仙進了也插翅難飛。」
這批衙役與嫌犯下去,營帳裏再次空曠下來。
「還是先著手處理這迴災情罷。」嬴淳懿按著長案坐下來,神情疲憊地說:「齊大人,在座諸位大人,搜救遇災百姓、收納安置流民與救治傷患都不是問題,但人救迴來安頓好了,就得吃飯。明早的賑濟,該怎麽辦?」
沈亦德接過他的話說:「依下官所見,災害發生在淮州境內,不如直接把淮州的義倉開了……」
「不行!」話未說完,孫妙年立刻反駁:「朝廷先前發下來的命令明明白白地寫著,先開吳、儼二州的常平倉,待這兩州的義倉與官倉皆消耗盡了再開臨、淮的。今日距離初二不過八天,儼州的糧還能再用幾天,自然是等儼州的糧食運過來再行賑濟。」
「這是誰的命令?」嬴淳懿忽然問。
「秦相爺批的條。」沈亦德迴了侯爺的話,再與孫妙年相爭:「淮州的義倉就在九峰山裏,現下都夜半三更了,從其他地方調糧要等到什麽時候?難道你要讓這麽多的百姓都餓著肚子等?昨日清晨泄洪,到早上可就整整一天一夜了。孫大人,你等得住,這諸多受災的百姓可不一定等得住。若是鬧起來,誰來擔這個責任?你?」
誰敢鬧?孫妙年差點脫口而出,幸而及時收住,但一時又找不到其他說辭,隻得雙手叉著腰在原地氣悶無比。
齊宗源皺著眉示意他坐下,慢慢地說道:「沈大人有所不知,柳氏昨日才從儼州運糧到淮州,現在從淮州調糧過來,時間是夠的。朝廷下達如此命令,自然有朝廷的考量,咱們能不違背還是不違背的好。」
沈亦德不滿,似要再度駁斥,嬴淳懿快他一步開口:「隻要不耽誤事,從哪裏調都不是問題。」
齊宗源點點頭,表示這個話題告一段落,然後揚聲問守在帳外的下屬,「淮州的怎麽還沒來?」
主簿迴答說再去看看,不多時,便領著一名紫袍官員進來。
淮州知州終於領著兩千淮州衛趕到。
他剛進營帳就被孫妙年劈頭蓋臉地痛罵一頓,但他顯然在路上就已經搞清楚發生了什麽大事,哈著腰一副孫子模樣聽訓;過程中毫不還嘴不說,還不時點頭,說上一句「大人說得對」「都是下官的錯」。
待孫妙年罵得差不多了,齊宗源才出麵示意前者停下來,然後拍了拍淮州知州的肩膀,沉著聲音好似用心良苦地說:「鄭大人吶,長點兒心罷。你淮州地界出了這麽大的事,事發沒有及時反應就不提了,現在趕緊帶著州衛去搜救百姓罷。」
「下官明白,下官這就去!」鄭知州漲著臉連連稱是,似愧疚難當,即刻拱手躬腰告退。
然而在這人轉身的瞬間,上首斜對麵的嬴淳懿卻捕捉到那張上一刻還恭順無比的臉上一閃而逝的惱恨。
此間事暫歇,諸官不眠不休熬了兩天一夜,都倦怠至極,便一致決定迴去休憩。
臨時營地簡陋,江南路官員與欽差使團分別宿在兩個帳篷。嬴淳懿迴到自己的地盤,下屬掛了燈,再迴頭已看不出他麵上有哪怕一絲疲倦,神采與昨日晨間相比不減分毫。
他年少時為了馴鷹,曾五六日不合眼。
「著人暗中看住那幾個嫌犯,將他們的家室背景,尤其是至親去向,都調查清楚。」他吩咐沈亦德,說罷多加了一句:「隻調查,別做多餘的事。」
「侯爺放心。」沈亦德汗顏答道,又忍不住問:「侯爺也覺得這些人是受馮於驍脅迫?」
「紙包不住火,早晚要焚燒於光下。且先由他們折騰。」嬴淳懿頷首,不再多言。
三人各自歇下,帳外盆架火光漸弱。
望舒趕月西馳,載著黎明的金車一點一點爬上地平線。
九峰崖下的山中穀地裏,兩座巨大的營帳裏外人滿為患。這是昨晚草草拉起的收納洪災傷患的營地。
賀今行於其中一座營帳裏待了半宿,在從頭鋪到尾的草蓆上占了半臂寬的位置,昏昏沉沉地做了個夢。
夢裏滿是哀鳴與哭泣,大大小小的聲音沉沉疊疊摧他心神,他醒過來,才知夢裏就是現實。
他怔了片刻,自認為已恢復許多,便從草蓆上爬起來;空出的間隙立即被左右兩邊放鬆下來的胳膊懟滿,而倆胳膊的主人尚在沉睡。這是躺也躺不迴去了,他索性抬腳跨過滿地橫斜的肢體,到對麵的營帳去。
昨晚趕到這裏後,他在洪水裏救上來的那個人立即被大夫指揮抬到了另一座帳裏,沒能如莫棄爭所願和他互相照應。而後者還得趕迴江陰,隻得拜託醫者們照顧。
路上有人躺在席上睜著眼問他去哪兒,他說去看看對麵的朋友。
「沒跟你一起抬到這兒?」那人坐起來兩眼放光地問,見他點頭,立刻幸災樂禍地說:「那完了,那邊都是治不好的,你趕緊去收屍吧,晚了就被燒掉咯。」
感覺到兩邊擠過來,那人又趕忙躺迴去攤平了,熄滅了光芒的眼珠盯著他,喃喃道:「都是要被燒掉的哦。」
賀今行一愣。他昨晚的猜測沒錯,這裏兩座營帳,一座收的是有救的,而另一座收的都是沒救的。
隻是他昨日太過虛弱,撐到岸邊獲救全靠生存的本能,到這裏已來不及挽迴。
這批衙役與嫌犯下去,營帳裏再次空曠下來。
「還是先著手處理這迴災情罷。」嬴淳懿按著長案坐下來,神情疲憊地說:「齊大人,在座諸位大人,搜救遇災百姓、收納安置流民與救治傷患都不是問題,但人救迴來安頓好了,就得吃飯。明早的賑濟,該怎麽辦?」
沈亦德接過他的話說:「依下官所見,災害發生在淮州境內,不如直接把淮州的義倉開了……」
「不行!」話未說完,孫妙年立刻反駁:「朝廷先前發下來的命令明明白白地寫著,先開吳、儼二州的常平倉,待這兩州的義倉與官倉皆消耗盡了再開臨、淮的。今日距離初二不過八天,儼州的糧還能再用幾天,自然是等儼州的糧食運過來再行賑濟。」
「這是誰的命令?」嬴淳懿忽然問。
「秦相爺批的條。」沈亦德迴了侯爺的話,再與孫妙年相爭:「淮州的義倉就在九峰山裏,現下都夜半三更了,從其他地方調糧要等到什麽時候?難道你要讓這麽多的百姓都餓著肚子等?昨日清晨泄洪,到早上可就整整一天一夜了。孫大人,你等得住,這諸多受災的百姓可不一定等得住。若是鬧起來,誰來擔這個責任?你?」
誰敢鬧?孫妙年差點脫口而出,幸而及時收住,但一時又找不到其他說辭,隻得雙手叉著腰在原地氣悶無比。
齊宗源皺著眉示意他坐下,慢慢地說道:「沈大人有所不知,柳氏昨日才從儼州運糧到淮州,現在從淮州調糧過來,時間是夠的。朝廷下達如此命令,自然有朝廷的考量,咱們能不違背還是不違背的好。」
沈亦德不滿,似要再度駁斥,嬴淳懿快他一步開口:「隻要不耽誤事,從哪裏調都不是問題。」
齊宗源點點頭,表示這個話題告一段落,然後揚聲問守在帳外的下屬,「淮州的怎麽還沒來?」
主簿迴答說再去看看,不多時,便領著一名紫袍官員進來。
淮州知州終於領著兩千淮州衛趕到。
他剛進營帳就被孫妙年劈頭蓋臉地痛罵一頓,但他顯然在路上就已經搞清楚發生了什麽大事,哈著腰一副孫子模樣聽訓;過程中毫不還嘴不說,還不時點頭,說上一句「大人說得對」「都是下官的錯」。
待孫妙年罵得差不多了,齊宗源才出麵示意前者停下來,然後拍了拍淮州知州的肩膀,沉著聲音好似用心良苦地說:「鄭大人吶,長點兒心罷。你淮州地界出了這麽大的事,事發沒有及時反應就不提了,現在趕緊帶著州衛去搜救百姓罷。」
「下官明白,下官這就去!」鄭知州漲著臉連連稱是,似愧疚難當,即刻拱手躬腰告退。
然而在這人轉身的瞬間,上首斜對麵的嬴淳懿卻捕捉到那張上一刻還恭順無比的臉上一閃而逝的惱恨。
此間事暫歇,諸官不眠不休熬了兩天一夜,都倦怠至極,便一致決定迴去休憩。
臨時營地簡陋,江南路官員與欽差使團分別宿在兩個帳篷。嬴淳懿迴到自己的地盤,下屬掛了燈,再迴頭已看不出他麵上有哪怕一絲疲倦,神采與昨日晨間相比不減分毫。
他年少時為了馴鷹,曾五六日不合眼。
「著人暗中看住那幾個嫌犯,將他們的家室背景,尤其是至親去向,都調查清楚。」他吩咐沈亦德,說罷多加了一句:「隻調查,別做多餘的事。」
「侯爺放心。」沈亦德汗顏答道,又忍不住問:「侯爺也覺得這些人是受馮於驍脅迫?」
「紙包不住火,早晚要焚燒於光下。且先由他們折騰。」嬴淳懿頷首,不再多言。
三人各自歇下,帳外盆架火光漸弱。
望舒趕月西馳,載著黎明的金車一點一點爬上地平線。
九峰崖下的山中穀地裏,兩座巨大的營帳裏外人滿為患。這是昨晚草草拉起的收納洪災傷患的營地。
賀今行於其中一座營帳裏待了半宿,在從頭鋪到尾的草蓆上占了半臂寬的位置,昏昏沉沉地做了個夢。
夢裏滿是哀鳴與哭泣,大大小小的聲音沉沉疊疊摧他心神,他醒過來,才知夢裏就是現實。
他怔了片刻,自認為已恢復許多,便從草蓆上爬起來;空出的間隙立即被左右兩邊放鬆下來的胳膊懟滿,而倆胳膊的主人尚在沉睡。這是躺也躺不迴去了,他索性抬腳跨過滿地橫斜的肢體,到對麵的營帳去。
昨晚趕到這裏後,他在洪水裏救上來的那個人立即被大夫指揮抬到了另一座帳裏,沒能如莫棄爭所願和他互相照應。而後者還得趕迴江陰,隻得拜託醫者們照顧。
路上有人躺在席上睜著眼問他去哪兒,他說去看看對麵的朋友。
「沒跟你一起抬到這兒?」那人坐起來兩眼放光地問,見他點頭,立刻幸災樂禍地說:「那完了,那邊都是治不好的,你趕緊去收屍吧,晚了就被燒掉咯。」
感覺到兩邊擠過來,那人又趕忙躺迴去攤平了,熄滅了光芒的眼珠盯著他,喃喃道:「都是要被燒掉的哦。」
賀今行一愣。他昨晚的猜測沒錯,這裏兩座營帳,一座收的是有救的,而另一座收的都是沒救的。
隻是他昨日太過虛弱,撐到岸邊獲救全靠生存的本能,到這裏已來不及挽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