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德皺著眉細細思量,忽地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是屬下思慮不周。」而後觀侯爺麵色不虞,心下一驚,忙拱手道:「侯爺勿怪。」
嬴淳懿達到目的,做了個手勢,表示自己並不介意。在對方告退之後,收斂神色,望著山穀,不知又想到了什麽。
另一邊的大樹下,齊宗源歇夠了涼,揮退一眾伺候的衙役,問孫妙年:「昨日派下去報送照會的那幾個都交待清楚了?」
後者胸有成竹地點頭,「製台放心,讓他們說什麽,他們絕不敢差一個字兒。」
馮於驍跟著道:「這幾人的家眷親屬都在我按察司裏,不怕他們亂張口。」
齊宗源「嗯」了聲,頷首道:「有備無患吶。」
他說罷,看了一眼不遠處巨岩上的人影,琢磨著說:「為免忠義侯拿淮州的義倉做筏子,待會兒直接去入江口。人叫過來後,馮大人看著些,要是誰想反水,就先一步讓他開不了口。」
「齊大人放心,出不了錯。」馮於驍慣常地從牙縫裏泄出聲音,語調在炎炎夏日裏陰寒無比。
很快,隊伍再次啟程,江南官府與欽差使團十分默契,沒有爭議地將目的地直指澄河入江口。
又行進個把時辰,終於趕到。
「入江口的地縣是江陰縣來著?」齊宗源拄著半路趕製的木杖,眼瞅著隻幾步路便能翻過山嶺,一咬牙快步上前。
「製台記性挺好。」他身邊同樣氣喘不已的孫妙年接道:「縣令姓莫,平素不起眼,但這一迴洪災,倒是吸納了不少流民。」
「能吸納流民,想必縣城在糧儲方麵底蘊深厚,初二遇災後又將災情控製得很好。」在前麵的嬴淳懿慢了一步,不動聲色地等他們趕上來與自己同行,「聽諸位大人說來,這莫縣令倒是有真才實幹的。」
孫妙年道:「侯爺不知,這姓莫的在咱們江南這兒有點名氣,人稱『鐵板縣令』。其實就一塊兒磚,撒起潑來渾得很,讓人沒法提拔。」
這個話題到此結束,一排五人終於站上山嶺。風日晴好,天清氣朗,嶺下山河大地一覽無餘。
清晨泄下的洪水已經褪去,除卻一小撮山包,目光盡處,皆是一片泥濘。
沒有人跡,不見城池。
億萬石江水攜帶泥沙灌注成的洪流,裹引山勢疊積力量,摧枯拉朽,抹平了所到之處的一切。
「這是怎麽迴事?」沈亦德已蓄滿情緒,立即暴怒道:「齊大人,您不是早就下令讓此地民眾的撤離麽?」
齊宗源亦是一驚,失聲道:「怎會如此?」
他與左右麵麵相覷,再道:「本台昨日確是在我等議定分洪口之後,就派出了衙門裏最好的人手前來報信,按正常情況,消息早該在子夜就送到了各縣衙門。而咱們過了卯時才泄洪,預留的時間足夠撤離啊。」
孫妙年迴頭斥問下屬:「前去送信的那幾個可迴來了?」
下屬飛快地搖頭:「還、還沒!」
「那這中間多半是出了什麽事。」齊宗源抬手蓋住雙眼,仰天長嘆,「都是本台的過錯。雖人手緊張,但如此大事,合該多派一輪人手確保命令下發無誤。現今,本台還有什麽臉麵再做這一路總督,領受陛下皇恩。」
「這怎能怪到製台大人頭上?」孫妙年也無可奈何地嘆道:「總督府的人向來能幹得力,出了這等差錯,或許是因他們遇到了無可抗衡的天災也說不定。人算不如天算,大人莫要過多傷懷,江南還得靠您撐著呢。」
「若是意外就能說過去,那要諸位官員何用,要大宣律何用?」沈亦德冷笑:「如此大的堰塞湖泄洪,不提前照會泄洪區百姓撤離,與謀殺何異?隻江陰一縣尚且如此,更別說其餘沿河地縣,那景狀隻想想就令人髮指!」
他打量過孫馮二人,「辦差不力,瀆職誤民,我看不止齊大人,在列諸位都是嫌自己屁股底下這個位子坐得太久了!」
「依照朝廷的命令,救災事宜由江南官府主辦,欽差使團協理,不論高低,你我共擔責任。沈大人說話之前,想想清楚。」馮於驍盯著他,語含威脅。
沈亦德還要再迴駁,嬴淳懿開口:「夠了,當務之急是趕緊救民。」
兩邊咽下仇氣,息了聲音,侯爺迴身喝道:「臨州衛何在?立刻下嶺搜救存活百姓!」
「侯爺說得對。」齊宗源用衣擺按了按眼角,也迴頭高聲喊道:「還不快都下去搜救!」
不論臨州衛軍,還是跟著來的一應衙役,紛紛得令。很快兩班人衝下山嶺,很快混在一起,像搶食的家禽一般唿啦啦地跑向江陰縣。
日頭偏西,此時距離泄洪已過去五個多時辰。
紅雲鑲在天邊,霞光滿地。
「縣尊,縣尊!」
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圍著他們從泥漿裏剷出來的縣令,爭先恐後地用各自的土方法救上一救。
不知誰的方法起了效,莫棄爭噴出幾口泥水,悠悠轉醒。
「縣尊,您醒啦!」大家都很高興,扶他半坐起來,給他擦去臉上的泥水,拍去身上的泥灰。折騰了一會兒,成功將縣令大人變得和他們一樣。
莫棄爭耷拉著眼皮,積累了一點力氣,環視一圈,然後費力地抬起手指,指向前方。
「……還有。」
嗆過泥沙的嗓子吐一個字就刺痛一下,然而他依舊忍著要把話說完。
嬴淳懿達到目的,做了個手勢,表示自己並不介意。在對方告退之後,收斂神色,望著山穀,不知又想到了什麽。
另一邊的大樹下,齊宗源歇夠了涼,揮退一眾伺候的衙役,問孫妙年:「昨日派下去報送照會的那幾個都交待清楚了?」
後者胸有成竹地點頭,「製台放心,讓他們說什麽,他們絕不敢差一個字兒。」
馮於驍跟著道:「這幾人的家眷親屬都在我按察司裏,不怕他們亂張口。」
齊宗源「嗯」了聲,頷首道:「有備無患吶。」
他說罷,看了一眼不遠處巨岩上的人影,琢磨著說:「為免忠義侯拿淮州的義倉做筏子,待會兒直接去入江口。人叫過來後,馮大人看著些,要是誰想反水,就先一步讓他開不了口。」
「齊大人放心,出不了錯。」馮於驍慣常地從牙縫裏泄出聲音,語調在炎炎夏日裏陰寒無比。
很快,隊伍再次啟程,江南官府與欽差使團十分默契,沒有爭議地將目的地直指澄河入江口。
又行進個把時辰,終於趕到。
「入江口的地縣是江陰縣來著?」齊宗源拄著半路趕製的木杖,眼瞅著隻幾步路便能翻過山嶺,一咬牙快步上前。
「製台記性挺好。」他身邊同樣氣喘不已的孫妙年接道:「縣令姓莫,平素不起眼,但這一迴洪災,倒是吸納了不少流民。」
「能吸納流民,想必縣城在糧儲方麵底蘊深厚,初二遇災後又將災情控製得很好。」在前麵的嬴淳懿慢了一步,不動聲色地等他們趕上來與自己同行,「聽諸位大人說來,這莫縣令倒是有真才實幹的。」
孫妙年道:「侯爺不知,這姓莫的在咱們江南這兒有點名氣,人稱『鐵板縣令』。其實就一塊兒磚,撒起潑來渾得很,讓人沒法提拔。」
這個話題到此結束,一排五人終於站上山嶺。風日晴好,天清氣朗,嶺下山河大地一覽無餘。
清晨泄下的洪水已經褪去,除卻一小撮山包,目光盡處,皆是一片泥濘。
沒有人跡,不見城池。
億萬石江水攜帶泥沙灌注成的洪流,裹引山勢疊積力量,摧枯拉朽,抹平了所到之處的一切。
「這是怎麽迴事?」沈亦德已蓄滿情緒,立即暴怒道:「齊大人,您不是早就下令讓此地民眾的撤離麽?」
齊宗源亦是一驚,失聲道:「怎會如此?」
他與左右麵麵相覷,再道:「本台昨日確是在我等議定分洪口之後,就派出了衙門裏最好的人手前來報信,按正常情況,消息早該在子夜就送到了各縣衙門。而咱們過了卯時才泄洪,預留的時間足夠撤離啊。」
孫妙年迴頭斥問下屬:「前去送信的那幾個可迴來了?」
下屬飛快地搖頭:「還、還沒!」
「那這中間多半是出了什麽事。」齊宗源抬手蓋住雙眼,仰天長嘆,「都是本台的過錯。雖人手緊張,但如此大事,合該多派一輪人手確保命令下發無誤。現今,本台還有什麽臉麵再做這一路總督,領受陛下皇恩。」
「這怎能怪到製台大人頭上?」孫妙年也無可奈何地嘆道:「總督府的人向來能幹得力,出了這等差錯,或許是因他們遇到了無可抗衡的天災也說不定。人算不如天算,大人莫要過多傷懷,江南還得靠您撐著呢。」
「若是意外就能說過去,那要諸位官員何用,要大宣律何用?」沈亦德冷笑:「如此大的堰塞湖泄洪,不提前照會泄洪區百姓撤離,與謀殺何異?隻江陰一縣尚且如此,更別說其餘沿河地縣,那景狀隻想想就令人髮指!」
他打量過孫馮二人,「辦差不力,瀆職誤民,我看不止齊大人,在列諸位都是嫌自己屁股底下這個位子坐得太久了!」
「依照朝廷的命令,救災事宜由江南官府主辦,欽差使團協理,不論高低,你我共擔責任。沈大人說話之前,想想清楚。」馮於驍盯著他,語含威脅。
沈亦德還要再迴駁,嬴淳懿開口:「夠了,當務之急是趕緊救民。」
兩邊咽下仇氣,息了聲音,侯爺迴身喝道:「臨州衛何在?立刻下嶺搜救存活百姓!」
「侯爺說得對。」齊宗源用衣擺按了按眼角,也迴頭高聲喊道:「還不快都下去搜救!」
不論臨州衛軍,還是跟著來的一應衙役,紛紛得令。很快兩班人衝下山嶺,很快混在一起,像搶食的家禽一般唿啦啦地跑向江陰縣。
日頭偏西,此時距離泄洪已過去五個多時辰。
紅雲鑲在天邊,霞光滿地。
「縣尊,縣尊!」
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圍著他們從泥漿裏剷出來的縣令,爭先恐後地用各自的土方法救上一救。
不知誰的方法起了效,莫棄爭噴出幾口泥水,悠悠轉醒。
「縣尊,您醒啦!」大家都很高興,扶他半坐起來,給他擦去臉上的泥水,拍去身上的泥灰。折騰了一會兒,成功將縣令大人變得和他們一樣。
莫棄爭耷拉著眼皮,積累了一點力氣,環視一圈,然後費力地抬起手指,指向前方。
「……還有。」
嗆過泥沙的嗓子吐一個字就刺痛一下,然而他依舊忍著要把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