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先試著走一走,要是哪裏疼或者沒力氣了,就立刻告訴我。」
「……我有那麽不中用嗎?」秦幼合忽地惱了:「你別老哄我行不,我已經長大了!」
賀今行一愣,這和長不長大有什麽關係?繼而失笑,「行,是我說錯了,咱倆互相扶持,好不好?」
他說著把自己的胳膊搭到對方肩上,前者一下沒了脾氣。兩人相互攙扶著跟了上去。
一條彎彎繞繞的小道走到盡頭,再爬上一個小山坡,赫然出現一間亮著燈光的茅草小屋。
農人帶他們到逼仄的屋簷下避雨,然後去窗前叫了幾聲「縣尊」。
很快屋門便從裏打開,一個約摸三十多歲穿著麻衣的中年男人出現在眾人麵前。
「縣尊。」那老者恭敬地叫道,把巡視稻田的結果以及賀今行兩人的情況都說明白了。
縣尊聽完,讓他們帶著琉璃燈迴家,然後把賀今行兩人叫進屋。
屋中間隔了道質地實厚的青布簾子,縣令到簾子後麵去了片刻,出來道:「我乃江陰縣縣令莫問。說吧,你們從哪裏來,是什麽人。」
「原來您就是莫棄爭莫大人。」賀今行在篩選文書謄抄公文時對這位「鐵板縣令」的事跡略有所聞,拱手作禮:「我是江南路巡安欽差副使,中書省中書舍人,賀旻。於昨日傍晚在白浪磯沙堤救險時不慎落水,這位是我的朋友,為救我而跟著跳水。」
「白浪磯的堤又垮了?」莫棄爭眉頭緊鎖,說:「你既是欽差副使,職使重要,得趕緊迴去才行。」
「我正有此意。」賀今行說:「原本欽差與齊製台議定在十日內籌集四十萬兩用於採購賑災糧,但昨日下午我意外知曉江南四州的常平倉存糧已經岌岌可危,完全不足以支撐到廿十,賑濟方案與籌款買糧計劃都要盡快進行調整。然而我還未將這個消息告知欽差大人,所以必須盡快趕迴去。」
莫棄爭稍稍提高了聲音:「你意外得知常平倉存糧不足的消息,且欽差還不知道,你是說總督府、布政使和按察使三衙門聯合欺上瞞下?」
賀今行頷首,「江南路上報朝廷的奏表裏確切寫明江南四州的存糧足夠賑濟二十日,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若你所說是真,那豈非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無糧可賑的局麵?」莫棄爭手握成拳來迴走了兩步,「但我不能隻聽你一麵之詞,淮州的義倉就在我江陰縣附近,我明日便打申請前去查看。」
「既有地利,能實地查看最好,望莫大人看過之後將義倉的情形去信告知於欽差。另外,淮州與臨州隔江而望,還請莫大人借條船於我,就算此時不便,我等一早也得走。」
「自當如此。」莫棄爭答應了。
安靜片刻,賀今行想起來此的目的之一,又麵帶歉色地說:「實在對不住,我和我的朋友壓壞的稻苗共有十二株,該賠償多少我們先賠給您。」
他說著便要掏錢,然而摸遍全身,都沒有找到先前隨身攜帶的一點碎銀。他頓時有些臉熱,想到脖子上掛著的綠鬆石,但那是星央送給他的,且隻在邊境流通,遂放棄,再絞盡腦汁地想還有什麽可以換錢的東西。
「我有錢。」秦幼合及時地說,他拿出一塊貼身佩戴的玉玨遞給莫棄爭,「沒銀兩,但這塊是和田玉,應該夠了。」
莫棄爭卻沒接,搖頭道:「雖然我確實心痛損失的稻苗,但天災不可避,你二人又為救堤而落水,實在不該苛責。」
秦幼合急道:「你拿著呀,雖然不是現銀,但可以當了,再去買糧食。你們不是缺糧嗎?大半夜的都要去巡稻田,就當我捐的行不行?」
他上前一步,直接塞到了對方手裏。
賀今行看他急得出了額汗,跟著勸道:「幼合是真心想為百姓做貢獻,請莫大人收下吧。」
莫棄爭將那塊玉握在手裏,嘆道:「也罷,就充做公費,專用於賑濟。多謝這位年輕人。」說罷退後一步,拱手深揖。
「不用、不用。」難得有個正經人這麽正經地向他道謝,秦幼合手忙腳亂地還禮。
賀今行看著他笑道:「還好有你救場。但損失是你我一同造成,賠償、捐贈都好,你我都要一人一半,我那一半日後領了俸祿再還你。」
「你也損我。」秦幼合小聲地抱怨,但眸光閃閃,顯然很高興。
這時,簾後走出一名婦人,抱著一疊衣物,叫了一聲「相公」。
「這是拙荊。」莫棄爭向少年們介紹,然後接過衣物遞給他們,「都是我的舊衣,還望兩位不嫌棄,權且先換一換。」
「莫夫人。」少年們趕緊低頭作揖,那婦人也低頭還禮,很快又進去了。他們才捧過衣物,連聲說謝。
莫棄爭擺手,熟練地將屋中的飯桌和幾條長凳拚到一起,「實在抱歉,我老娘也在裏麵,沒有多的地方,兩位就在這兒將就一晚罷。」
兩個人、甚至三個人擠半個屋子,秦幼合震驚無比,下意識地脫口問:「你是縣令,就住這一間草屋?」話落又立即搖頭,「我沒有看不起的意思。」
「無礙。我江陰縣大半轄地都沿河,洪水一來,包括縣城在內就被淹沒了大半。」莫棄爭已看出他是富貴人家的少爺,並不在意,解釋道:「隻有這一片坡地沒有被淹的風險,所以我就帶領縣城百姓在這裏臨時搭建了草屋,一家一間。」
「……我有那麽不中用嗎?」秦幼合忽地惱了:「你別老哄我行不,我已經長大了!」
賀今行一愣,這和長不長大有什麽關係?繼而失笑,「行,是我說錯了,咱倆互相扶持,好不好?」
他說著把自己的胳膊搭到對方肩上,前者一下沒了脾氣。兩人相互攙扶著跟了上去。
一條彎彎繞繞的小道走到盡頭,再爬上一個小山坡,赫然出現一間亮著燈光的茅草小屋。
農人帶他們到逼仄的屋簷下避雨,然後去窗前叫了幾聲「縣尊」。
很快屋門便從裏打開,一個約摸三十多歲穿著麻衣的中年男人出現在眾人麵前。
「縣尊。」那老者恭敬地叫道,把巡視稻田的結果以及賀今行兩人的情況都說明白了。
縣尊聽完,讓他們帶著琉璃燈迴家,然後把賀今行兩人叫進屋。
屋中間隔了道質地實厚的青布簾子,縣令到簾子後麵去了片刻,出來道:「我乃江陰縣縣令莫問。說吧,你們從哪裏來,是什麽人。」
「原來您就是莫棄爭莫大人。」賀今行在篩選文書謄抄公文時對這位「鐵板縣令」的事跡略有所聞,拱手作禮:「我是江南路巡安欽差副使,中書省中書舍人,賀旻。於昨日傍晚在白浪磯沙堤救險時不慎落水,這位是我的朋友,為救我而跟著跳水。」
「白浪磯的堤又垮了?」莫棄爭眉頭緊鎖,說:「你既是欽差副使,職使重要,得趕緊迴去才行。」
「我正有此意。」賀今行說:「原本欽差與齊製台議定在十日內籌集四十萬兩用於採購賑災糧,但昨日下午我意外知曉江南四州的常平倉存糧已經岌岌可危,完全不足以支撐到廿十,賑濟方案與籌款買糧計劃都要盡快進行調整。然而我還未將這個消息告知欽差大人,所以必須盡快趕迴去。」
莫棄爭稍稍提高了聲音:「你意外得知常平倉存糧不足的消息,且欽差還不知道,你是說總督府、布政使和按察使三衙門聯合欺上瞞下?」
賀今行頷首,「江南路上報朝廷的奏表裏確切寫明江南四州的存糧足夠賑濟二十日,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若你所說是真,那豈非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無糧可賑的局麵?」莫棄爭手握成拳來迴走了兩步,「但我不能隻聽你一麵之詞,淮州的義倉就在我江陰縣附近,我明日便打申請前去查看。」
「既有地利,能實地查看最好,望莫大人看過之後將義倉的情形去信告知於欽差。另外,淮州與臨州隔江而望,還請莫大人借條船於我,就算此時不便,我等一早也得走。」
「自當如此。」莫棄爭答應了。
安靜片刻,賀今行想起來此的目的之一,又麵帶歉色地說:「實在對不住,我和我的朋友壓壞的稻苗共有十二株,該賠償多少我們先賠給您。」
他說著便要掏錢,然而摸遍全身,都沒有找到先前隨身攜帶的一點碎銀。他頓時有些臉熱,想到脖子上掛著的綠鬆石,但那是星央送給他的,且隻在邊境流通,遂放棄,再絞盡腦汁地想還有什麽可以換錢的東西。
「我有錢。」秦幼合及時地說,他拿出一塊貼身佩戴的玉玨遞給莫棄爭,「沒銀兩,但這塊是和田玉,應該夠了。」
莫棄爭卻沒接,搖頭道:「雖然我確實心痛損失的稻苗,但天災不可避,你二人又為救堤而落水,實在不該苛責。」
秦幼合急道:「你拿著呀,雖然不是現銀,但可以當了,再去買糧食。你們不是缺糧嗎?大半夜的都要去巡稻田,就當我捐的行不行?」
他上前一步,直接塞到了對方手裏。
賀今行看他急得出了額汗,跟著勸道:「幼合是真心想為百姓做貢獻,請莫大人收下吧。」
莫棄爭將那塊玉握在手裏,嘆道:「也罷,就充做公費,專用於賑濟。多謝這位年輕人。」說罷退後一步,拱手深揖。
「不用、不用。」難得有個正經人這麽正經地向他道謝,秦幼合手忙腳亂地還禮。
賀今行看著他笑道:「還好有你救場。但損失是你我一同造成,賠償、捐贈都好,你我都要一人一半,我那一半日後領了俸祿再還你。」
「你也損我。」秦幼合小聲地抱怨,但眸光閃閃,顯然很高興。
這時,簾後走出一名婦人,抱著一疊衣物,叫了一聲「相公」。
「這是拙荊。」莫棄爭向少年們介紹,然後接過衣物遞給他們,「都是我的舊衣,還望兩位不嫌棄,權且先換一換。」
「莫夫人。」少年們趕緊低頭作揖,那婦人也低頭還禮,很快又進去了。他們才捧過衣物,連聲說謝。
莫棄爭擺手,熟練地將屋中的飯桌和幾條長凳拚到一起,「實在抱歉,我老娘也在裏麵,沒有多的地方,兩位就在這兒將就一晚罷。」
兩個人、甚至三個人擠半個屋子,秦幼合震驚無比,下意識地脫口問:「你是縣令,就住這一間草屋?」話落又立即搖頭,「我沒有看不起的意思。」
「無礙。我江陰縣大半轄地都沿河,洪水一來,包括縣城在內就被淹沒了大半。」莫棄爭已看出他是富貴人家的少爺,並不在意,解釋道:「隻有這一片坡地沒有被淹的風險,所以我就帶領縣城百姓在這裏臨時搭建了草屋,一家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