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出門,便有內侍送來紙筆。他不多費事,接過鋪到那張案上,提筆很快寫完,送去給錢主簿看。對方改了兩組用詞,讓他謄抄到紅封題本上,再送去給秦相爺過目。


    秦毓章坐在最裏的公案,案上攤著江南路的地圖與幾本卷宗;接過題本飛快地一掃,蓋了印,復又遞迴時才注意到是個新人,眉心微微一動。


    賀今行不多解釋,低頭一拱手,便拿著題本迴去請示錢主簿。


    後者又塞給他幾份請崔尚書籤了章的棕封文書,讓他一併發出去,「我這幾封給江南四州的衛軍,都是八百裏加急,延誤者斬。 」


    他應聲拿出去,讓內侍送去給宮門處待命的禁軍,再由禁軍送到驛站。然後迴去站在錢主簿身後,等著下一步指令。


    就聽坐在秦相爺下首的裴相爺說:「六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百姓舊糧已吃完,新穀尚未收,又損失慘重,從現在到明年春耕,都得靠官府救濟。然而官府糧倉裏也隻有去歲的存糧,且江南重商業,耕地者年年減少,不管義倉還是官倉,存糧數目都不多。」


    他向眾人示意手裏的江南路稅賦卷宗,「吳、儼兩州的糧倉怕是最多隻能撐個十天,就得開臨州和淮州的糧倉。然而這兩州的存糧也有限,終究還是得從別地調糧,需要朝廷下撥賑災銀。」


    謝延卿接話:「江南四州受災地縣過百,災民以千萬計,真論起賑災銀,五百萬兩都打不住啊。」


    站在他身邊暫理戶部侍郎的下屬跟著說:「國庫的情況諸位大人也是知道的,莫說結餘,去歲超支的窟窿都未補上,此時如何能拿出這麽多錢?」


    傅禹成坐在他倆對麵,黑著臉,滿腦門的官司,「戶部不是才有一百萬兩進帳麽?就先把這一百萬兩撥下去,差多少再想法子籌啊。」


    「哎。」坐於末座一直不怎麽說話的崔連壁忽然開口,「這一百萬兩已有去處,三十萬作北方軍的軍餉,七十萬作西北軍的軍餉。傅大人還是另想轍吧。」


    「軍餉什麽時候不能發?」傅禹成拍了下手邊的方幾,「事有輕重緩急,眼下江南災情就是那個『急』,先救急再圖緩,這道理也不懂?依我說,就把這筆錢先做賑災銀撥了,待災情緩一緩再想辦法湊軍餉。」


    「傅大人說得好聽,若這是今年的軍餉也就罷了,莫說緩一兩月,推到年底都行,可這不是啊。」崔連壁在眾人聚集過來的目光裏無賴地一攤手,「西北兵的餉銀本就是三軍最低,人說寧做雩關的百夫長也不做西北的千戶郎,諸位就知道這差距有多大了。且去年的軍餉就沒發,今年再不發,諸位猜猜仙慈關明年還能剩幾個兵?仙慈關沒人守,這宣京的官兒也不用做了,還是說諸位誰能帶著人去替一替?」


    他似笑非笑地看著傅禹成,「再說傅大人這個『緩一緩』到底是緩多久?像您這樣上下嘴皮子一碰,今個兒寅明個兒卯的,咱心裏也摸不準數啊。不過本官也不是不能理解傅大人,畢竟太平大壩年年都花費巨額的稅銀去維護,這一決堤,百萬兩的銀子就真成打水漂,可不得把傅大人肉疼壞了。唉,傅大人你說這大壩好好的,怎麽突然就塌了呢?」


    「我他娘的怎麽知道?」傅禹成攥著桌沿說:「我也正想問呢,我工部年年都派人花大力氣對太平大壩進行查漏補缺,說是巨額撥款,可那麽大一座堤壩稍微動一動就是大筆的錢,百萬兩也得精打細算地花。反正維修大壩的帳目都在戶部存了檔,哪個覺得我是在胡謅謅,立刻讓謝延卿開卷看就是!」


    「我等是拿著有限的撥款盡最大的力氣,一錢銀子都恨不能掰成兩半花,沒有一迴敢稍稍懈怠。這大壩明明也堅固得很,卻突然決堤,指不定就是上天對我大宣朝降下的警示,讓我等警惕這朝中有奸佞妄圖壞我朝廷基業!」他惡狠狠地盯著崔連壁。


    「別這麽激動啊傅大人。」後者一聳肩,「本官又不是工部的堂官,不懂這些水利河工,所以才問一問大人大壩決堤的原因,您可別多想啊。」


    傅禹成冷笑:「你什麽心思你自己清楚,平日裏倒是會裝個王八相,敢情好咬人的狗不叫。咱們同朝為官誰也別說誰,天塌下來砸的不止我一個,真惹毛了我大不了一起玩兒完!」


    崔連壁眨眨眼,看向自己的副手,「這傅大人氣糊塗了?說話顛三倒四的,誰要跟他一起玩兒命啊。」


    兵部侍郎遲疑片刻,瞧了一眼傅尚書,答道:「應該是吧。」


    「啪」地一聲,傅禹成豁然起身,「姓崔的,你別欺人太甚!」


    「停一停。」秦毓章打斷這兩人,按了按太陽穴,說:「傅大人,沒人質疑你的帳,也沒時間去對你的帳。至於這一百萬兩,用於軍費開支是陛下親自做的安排,不能砍。諸位再想別的法子。」


    「書醒,」他偏頭叫自己的主簿,「謝大人和崔大人就在這兒,把軍費這條的公文也發了吧。」


    錢主簿正提筆做記錄,聞言應聲,另取一張紙飛速起了草稿,然後讓賀今行去謄抄。


    後者聽到「西北」二字時便繃緊了神經,此刻接過草紙和空題本到一邊謄寫,仍難捺心中驚駭。


    七十萬兩,他略略一算,這個數目剛好能讓西北十五萬人吃一年,竟沒有半點兒能挪出去做軍備的餘地。可馬會老,刀會鈍,甲冑會磨損。


    再者,江南受災民眾竟有千萬之巨,如此災情實在百年難遇。而糧倉不足,國庫無錢,要怎麽才能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