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來了。賀長期心下一凜,微微抬了下眼睛,盯著桌腳,「桓統領讓我暫時替一替林遠山的職,等他迴……」
還沒說完,賀鴻錦便截斷他的話,「不準。」
「……隻是暫時。」
「暫時個屁!」賀鴻錦一拍桌子,「那林遠山送靖寧公主去和親,還能不能迴來都不一定。他一年不迴來,你要替一年的職,他一輩子不迴來,難道你還要替他一輩子?更何況一個親軍衛士的職,缺了再挑人補上就是,還需得著專人替代?」
話是這麽說,但賀長期心中早有偏向,隻得硬著頭皮道:「桓統領說了,最多就一年半載的,侄兒一定能迴來。」
「還在這兒和我強,你想什麽我能不知道?」賀鴻錦豁然起身,握著拳忍了片刻,沒好氣地說道:「我也不是要阻止你從軍,你走南闖北我都不管你,但西北就是不行。」
目標與計劃又一次被反駁,賀長期心裏漸漸升起怒氣,猛地抬頭迴嘴:「我就不明白了,你們為什麽都不準我親近四叔。當年四叔明明不是為了他自己,你們也知道他有苦衷,卻還要把他當成仇人對待,我們小輩就連為他說句話都不行。大伯您就不覺得很過分?」
賀鴻錦臉色一黑:「什麽四叔,什麽苦衷,再大的苦衷能大過親母親族去?不孝就是不忠!賀勍棄母棄家,我遙陵賀氏沒他這個人。你還當自己是賀家的子弟,就要分得清遠近親疏,對得起你的姓。」
他拍上這個相對最聽話的子侄的肩膀,「聽大伯的話,大伯總不會害你。你明日就去迴絕桓雲階,他想留你在禁軍也不是不行,但沒必要繞這麽大個圈子。」
「我不想留在京城。」賀長期皺著眉,既然都開了口,索性破罐子破摔,直言道:「我就想去西北。上頭哥哥姐姐想幹什麽幹什麽,您不管他們,怎麽就非得管我?」
「你就不能學點兒好,你那些兄姐我罵得少了?沒一個讓我省心,淨是不成器的!」
「既然都是不成器的,怎麽就我一定要按您的期望成才?」
「你還來勁兒了是吧?」賀鴻錦橫眉怒目,收手擼袖子,四下看雞毛撣子在哪兒。
賀長期見勢不對,趕忙作個揖,「大伯恕罪,侄兒說錯話了,這就迴去麵壁!」
剛撤出屋,一隻鞋子就追著飛了出來。
他側身躲過,鞋底拍到丈遠的院牆,上方冒出幾顆腦袋來,正是他住在京城的幾位兄長。
但隻一瞬,又紛紛縮了迴去。
賀鴻錦追出來,取下另一隻鞋擲過院牆,大罵道:「還疊著摞的聽牆角!我有你們這幫後輩,真是不知要少活多少年!」
他趕忙跟著跑了。
第二日,賀長期再與賀今行說起此事,略去結尾不提,隻道大伯父與四叔隔閡太深,竟連他去西北待個一年半載也不允許。
後者沉思片刻,說:「大伯不同意你去?」
「是啊,還發了好大的脾氣。」他言語間頗為苦澀,卻垂著眼將眼下人看得認真。
「那還好。」賀今行也仰頭看他,微微笑道:「大伯不同意,大哥你才真正有去西北的可能。」
「……怎麽說?」賀長期放慢推動輪椅的速度,低聲問。
午後的街巷行人稀少,賀今行想了想,輕聲說:「長公主能鎮守雩關,受鬆江賦稅供養,是因為她本就是皇室的人,與陛下一體。而顧大帥能盤踞橫海,劃良田為軍屯,則是因為蒙陰就在邊防線上,顧氏以家成軍,以族人血肉做壁壘。隻有殷侯的本家在遙陵,與皇室牽連不深,又懷抱稷州糧倉。地理之便利,隻要打通甘中,就能與仙慈關連成一條線。」
他抬起兩指,虛虛捏住一寸陽光。
「但長公主尚且要將其子過繼,顧大帥也送了小兒子進京。殷侯不與本家反目成仇,怕是西北軍統帥早就換了個人,朝堂上也不會有賀姓出頭的機會。」
「你倒看得透徹。」賀長期說:「可四叔不是那樣的人,不會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朝廷純屬多慮。」
他頓了頓,再徐徐道:「按你所說,我隻要和大伯父一樣,憎惡殷侯,對西北軍不假辭色,就能得償所願。」
賀今行笑了笑。他從前也十分費解,來宣京之後,讀的書多了,見得也多了,就慢慢明白了。
但明白不等於就要接受並順從,他問:「大哥不願意?」
「我將沙場視作我最好的歸宿,願意為這個理想付出一切,但任勞任怨並不代表就要任人利用欺辱。」賀長期低頭答道:「朝堂上的博弈與平衡是像大伯父那樣的大人物要考慮的,我不想摻和爭鬥,更不想做棋子。我隻想好好地當一個兵,守一片土。」
天光傾瀉在他頭頂,灑落一小片陰影,而陰影裏的下頜輪廓卻呈現出堅韌的弧度。
這是一種賀今行熟悉的氣質,令他想起自己的父親。
「大哥。」他將那一寸溫暖收進掌心,篤定道:「若有人問起你的想法,你可以像大伯父一樣,也可以據實以告。」
選擇不必出口,賀長期鄭重地點頭。
幹坤朗朗,丹心可剖。
兩人到了裴府,請門房通報之後,裴明憫很快迎出來。
少年一身閑居的大袖常服,手上還握著一卷書,隨性而雅致;翩翩作了禮,請兩人進去。
賀今行卻婉言謝絕,隻道此來是有事想請他幫忙。
還沒說完,賀鴻錦便截斷他的話,「不準。」
「……隻是暫時。」
「暫時個屁!」賀鴻錦一拍桌子,「那林遠山送靖寧公主去和親,還能不能迴來都不一定。他一年不迴來,你要替一年的職,他一輩子不迴來,難道你還要替他一輩子?更何況一個親軍衛士的職,缺了再挑人補上就是,還需得著專人替代?」
話是這麽說,但賀長期心中早有偏向,隻得硬著頭皮道:「桓統領說了,最多就一年半載的,侄兒一定能迴來。」
「還在這兒和我強,你想什麽我能不知道?」賀鴻錦豁然起身,握著拳忍了片刻,沒好氣地說道:「我也不是要阻止你從軍,你走南闖北我都不管你,但西北就是不行。」
目標與計劃又一次被反駁,賀長期心裏漸漸升起怒氣,猛地抬頭迴嘴:「我就不明白了,你們為什麽都不準我親近四叔。當年四叔明明不是為了他自己,你們也知道他有苦衷,卻還要把他當成仇人對待,我們小輩就連為他說句話都不行。大伯您就不覺得很過分?」
賀鴻錦臉色一黑:「什麽四叔,什麽苦衷,再大的苦衷能大過親母親族去?不孝就是不忠!賀勍棄母棄家,我遙陵賀氏沒他這個人。你還當自己是賀家的子弟,就要分得清遠近親疏,對得起你的姓。」
他拍上這個相對最聽話的子侄的肩膀,「聽大伯的話,大伯總不會害你。你明日就去迴絕桓雲階,他想留你在禁軍也不是不行,但沒必要繞這麽大個圈子。」
「我不想留在京城。」賀長期皺著眉,既然都開了口,索性破罐子破摔,直言道:「我就想去西北。上頭哥哥姐姐想幹什麽幹什麽,您不管他們,怎麽就非得管我?」
「你就不能學點兒好,你那些兄姐我罵得少了?沒一個讓我省心,淨是不成器的!」
「既然都是不成器的,怎麽就我一定要按您的期望成才?」
「你還來勁兒了是吧?」賀鴻錦橫眉怒目,收手擼袖子,四下看雞毛撣子在哪兒。
賀長期見勢不對,趕忙作個揖,「大伯恕罪,侄兒說錯話了,這就迴去麵壁!」
剛撤出屋,一隻鞋子就追著飛了出來。
他側身躲過,鞋底拍到丈遠的院牆,上方冒出幾顆腦袋來,正是他住在京城的幾位兄長。
但隻一瞬,又紛紛縮了迴去。
賀鴻錦追出來,取下另一隻鞋擲過院牆,大罵道:「還疊著摞的聽牆角!我有你們這幫後輩,真是不知要少活多少年!」
他趕忙跟著跑了。
第二日,賀長期再與賀今行說起此事,略去結尾不提,隻道大伯父與四叔隔閡太深,竟連他去西北待個一年半載也不允許。
後者沉思片刻,說:「大伯不同意你去?」
「是啊,還發了好大的脾氣。」他言語間頗為苦澀,卻垂著眼將眼下人看得認真。
「那還好。」賀今行也仰頭看他,微微笑道:「大伯不同意,大哥你才真正有去西北的可能。」
「……怎麽說?」賀長期放慢推動輪椅的速度,低聲問。
午後的街巷行人稀少,賀今行想了想,輕聲說:「長公主能鎮守雩關,受鬆江賦稅供養,是因為她本就是皇室的人,與陛下一體。而顧大帥能盤踞橫海,劃良田為軍屯,則是因為蒙陰就在邊防線上,顧氏以家成軍,以族人血肉做壁壘。隻有殷侯的本家在遙陵,與皇室牽連不深,又懷抱稷州糧倉。地理之便利,隻要打通甘中,就能與仙慈關連成一條線。」
他抬起兩指,虛虛捏住一寸陽光。
「但長公主尚且要將其子過繼,顧大帥也送了小兒子進京。殷侯不與本家反目成仇,怕是西北軍統帥早就換了個人,朝堂上也不會有賀姓出頭的機會。」
「你倒看得透徹。」賀長期說:「可四叔不是那樣的人,不會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朝廷純屬多慮。」
他頓了頓,再徐徐道:「按你所說,我隻要和大伯父一樣,憎惡殷侯,對西北軍不假辭色,就能得償所願。」
賀今行笑了笑。他從前也十分費解,來宣京之後,讀的書多了,見得也多了,就慢慢明白了。
但明白不等於就要接受並順從,他問:「大哥不願意?」
「我將沙場視作我最好的歸宿,願意為這個理想付出一切,但任勞任怨並不代表就要任人利用欺辱。」賀長期低頭答道:「朝堂上的博弈與平衡是像大伯父那樣的大人物要考慮的,我不想摻和爭鬥,更不想做棋子。我隻想好好地當一個兵,守一片土。」
天光傾瀉在他頭頂,灑落一小片陰影,而陰影裏的下頜輪廓卻呈現出堅韌的弧度。
這是一種賀今行熟悉的氣質,令他想起自己的父親。
「大哥。」他將那一寸溫暖收進掌心,篤定道:「若有人問起你的想法,你可以像大伯父一樣,也可以據實以告。」
選擇不必出口,賀長期鄭重地點頭。
幹坤朗朗,丹心可剖。
兩人到了裴府,請門房通報之後,裴明憫很快迎出來。
少年一身閑居的大袖常服,手上還握著一卷書,隨性而雅致;翩翩作了禮,請兩人進去。
賀今行卻婉言謝絕,隻道此來是有事想請他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