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先看著他們走過遊廊轉角才收迴視線,「去書房?」
從大門到垂花門再到正院,一路皆是空蕩蕩。
遊廊上隔十來步便開有鏤空花窗,窗後卻沒有什麽珍稀的花草盆栽;天井庭院裏皆辟出了空地,卻不見什麽奇石怪嶂疊成的假山景致,每年春來撒一把草籽,待天風雨雪催成一片鬱鬱蔥蔥,便算點綴。
路上沒有掛燈籠,目之所及,便隻有青灰的磚牆。
王義先打了個哈欠:「好歹是個靠功勳掙來的正經侯爺。但我看你這府上,最能唬人的,就剛進門那一麵大影壁了。」
用材奢侈,雕山畫河,做工精細。
當然,若非不能拆賣,那堵影壁也無法安然屹立到如今。
大概十來年前,王義先被賀易津一封書信叫迴京,五千裏路跑死了兩匹馬,風塵僕僕地趕到殷侯府,就見賀易津蹲在進了門的台階上,一錯不錯地盯著那影壁。
高大的身材縮起來,像個小土包,人卻跟背後長了眼睛似的,頭也不迴地問:「你說這牆能賣多少錢?」
他一巴掌把人薅起來,像是強行拔起一座山,「大白天的做夢呢?你先給我拆下來試試?就算拆了,有誰買,誰敢買?」
「那倒也是,長在地上的東西還真沒法兒整。」賀易津平平地說,一旦站起來,他就比他高出半個頭。
但王義先仍然能清楚地看到對方鬍子拉碴的臉上,布滿血絲的眼裏黯淡無光。不過一個多月未見,他正當而立之年的好友卻像一下子老了幾十歲。
賀易津叫他迴來,是為了讓他幫忙處理家產典賣事宜,以及與柳氏商行洽談合作的生意。
這些事是他的強項,向來穩妥,這次也不例外。
但無論過去多少年,他始終記得那一日。
髮妻死別,孩子生離,家族相背,卻還要一麵與戶部扯皮,一麵想盡辦法找錢。
賀易津不怨,他怨!
賀易津哼了聲。
他倆認識已有二十多年,從弱冠到不惑,生死關頭攜手走了那麽幾迴,互相一開口一抬手就知道對方接下來要說什麽要做什麽。
反正這會兒,好友嘴裏要跟著蹦出來的肯定不是什麽好話。
他傻了才接話。
西風穿廊過,飛簷下掛著的鐵馬叮噹作響。
賀易津說:「反正兩年才在這裏住那麽幾日,要那些花裏胡哨的幹什麽。我還覺著府邸太大,泉伯日常不好打理。」
王義先涼涼道:「若能賣出去換座小宅子最好是吧?」
「啊。」賀易津快走兩步推開房門,「到了。」
王義先也哼了聲,摸了火摺子找到燈台,點上燈。見到在書桌上趴著的少年郎時,也沒怎麽驚訝。
賀今行聽見動靜,揉揉眼睛,小聲叫道:「爹,王先生。」
他來了有半刻鍾。雖確信沒有帶上尾巴,但殷侯迴來,盯著侯府的不會少,他不敢貿然點燈,便趴著淺眠片刻。
「看著長高了些,」王義先說,「你……」
出了仙慈關,站在他眼前的也不是賀靈朝,他便不再稱「郡主」。
「今行。」賀今行取來一遝白紙,笑道:「我自己取的字。」
「人生百年幾今日,勸君惜取少年時。」王義先撚須,取了清水倒於硯台,磨起墨來,「今日事今日行,很好。」
「謝先生誇獎,但我隻記下了江南、江北、廣泉與鬆江四路的帳。」賀今行鋪開紙,提筆蘸墨,略略迴憶,便下筆書寫起來。
「有兩江與南北頭,夠了。」
他落筆速度極快,寫完一張,王義先便拿走一張,看罷再放於書桌空當上。紙張挨著排開,不夠放了,他便叫道:「抬張桌來。」
賀易津聞言,把中堂的圓桌去了茶壺杯盞,給他倆搬過去,幾百斤的實木桌子在他手裏仿佛棉花似的。
他是個粗人,年少時就沒好好讀書,更看不懂帳目。這會兒便夾了把椅子,在一旁坐下,靠著椅背闔上眼打起盹兒來。
不知過了多久,他被推了一把,再睜開眼,就見視野裏舖滿了紙,連自己大腿和胳膊上也擱了幾張。
「別動啊,晾幹了好收起來存檔。」王義先手裏拿著個大開本,捏著支小管筆,刷刷寫個不停。
賀易津緩了緩神,一動不動地問:「結果如何?」
「不太妙。」王義先邊算邊說:「兩江收上來的賦稅倒是超過了戶部撥下去的款,但修繕太平大壩以及在幾條江水支流增修水壩就花去了大半,他們似乎還挖了條渠造了好幾條貨船,可以說是所剩無幾。」
他移動腳步,去看另一片白紙黑字,「廣泉路今夏遭了大規模的颶風,受災也不小,光戶部撥下去的賑災銀就將近百萬。鬆江路倒是無災也無事,但那邊向來和北邊兒綁定,賦稅供出去兩成是朝廷默認的事。」
「除此之外,江北修建行宮,萬壽節與太後千秋,以及在全國各地搜尋奇人異士奇珍異寶的花費,走的都是宮裏的帳,但花的還是國庫的錢。」
「這幾路富庶之地尚如此,劍南漢中或有餘裕,秦甘寧不要國庫貼補就算它們厲害。」
王義先翻過一頁,寫下最後幾筆,竹管「啪」地擱在筆架上,「總而言之,入不敷出,而且怕是差得不少,起碼。」
他伸出三根手指。
屋裏安靜了半晌。
從大門到垂花門再到正院,一路皆是空蕩蕩。
遊廊上隔十來步便開有鏤空花窗,窗後卻沒有什麽珍稀的花草盆栽;天井庭院裏皆辟出了空地,卻不見什麽奇石怪嶂疊成的假山景致,每年春來撒一把草籽,待天風雨雪催成一片鬱鬱蔥蔥,便算點綴。
路上沒有掛燈籠,目之所及,便隻有青灰的磚牆。
王義先打了個哈欠:「好歹是個靠功勳掙來的正經侯爺。但我看你這府上,最能唬人的,就剛進門那一麵大影壁了。」
用材奢侈,雕山畫河,做工精細。
當然,若非不能拆賣,那堵影壁也無法安然屹立到如今。
大概十來年前,王義先被賀易津一封書信叫迴京,五千裏路跑死了兩匹馬,風塵僕僕地趕到殷侯府,就見賀易津蹲在進了門的台階上,一錯不錯地盯著那影壁。
高大的身材縮起來,像個小土包,人卻跟背後長了眼睛似的,頭也不迴地問:「你說這牆能賣多少錢?」
他一巴掌把人薅起來,像是強行拔起一座山,「大白天的做夢呢?你先給我拆下來試試?就算拆了,有誰買,誰敢買?」
「那倒也是,長在地上的東西還真沒法兒整。」賀易津平平地說,一旦站起來,他就比他高出半個頭。
但王義先仍然能清楚地看到對方鬍子拉碴的臉上,布滿血絲的眼裏黯淡無光。不過一個多月未見,他正當而立之年的好友卻像一下子老了幾十歲。
賀易津叫他迴來,是為了讓他幫忙處理家產典賣事宜,以及與柳氏商行洽談合作的生意。
這些事是他的強項,向來穩妥,這次也不例外。
但無論過去多少年,他始終記得那一日。
髮妻死別,孩子生離,家族相背,卻還要一麵與戶部扯皮,一麵想盡辦法找錢。
賀易津不怨,他怨!
賀易津哼了聲。
他倆認識已有二十多年,從弱冠到不惑,生死關頭攜手走了那麽幾迴,互相一開口一抬手就知道對方接下來要說什麽要做什麽。
反正這會兒,好友嘴裏要跟著蹦出來的肯定不是什麽好話。
他傻了才接話。
西風穿廊過,飛簷下掛著的鐵馬叮噹作響。
賀易津說:「反正兩年才在這裏住那麽幾日,要那些花裏胡哨的幹什麽。我還覺著府邸太大,泉伯日常不好打理。」
王義先涼涼道:「若能賣出去換座小宅子最好是吧?」
「啊。」賀易津快走兩步推開房門,「到了。」
王義先也哼了聲,摸了火摺子找到燈台,點上燈。見到在書桌上趴著的少年郎時,也沒怎麽驚訝。
賀今行聽見動靜,揉揉眼睛,小聲叫道:「爹,王先生。」
他來了有半刻鍾。雖確信沒有帶上尾巴,但殷侯迴來,盯著侯府的不會少,他不敢貿然點燈,便趴著淺眠片刻。
「看著長高了些,」王義先說,「你……」
出了仙慈關,站在他眼前的也不是賀靈朝,他便不再稱「郡主」。
「今行。」賀今行取來一遝白紙,笑道:「我自己取的字。」
「人生百年幾今日,勸君惜取少年時。」王義先撚須,取了清水倒於硯台,磨起墨來,「今日事今日行,很好。」
「謝先生誇獎,但我隻記下了江南、江北、廣泉與鬆江四路的帳。」賀今行鋪開紙,提筆蘸墨,略略迴憶,便下筆書寫起來。
「有兩江與南北頭,夠了。」
他落筆速度極快,寫完一張,王義先便拿走一張,看罷再放於書桌空當上。紙張挨著排開,不夠放了,他便叫道:「抬張桌來。」
賀易津聞言,把中堂的圓桌去了茶壺杯盞,給他倆搬過去,幾百斤的實木桌子在他手裏仿佛棉花似的。
他是個粗人,年少時就沒好好讀書,更看不懂帳目。這會兒便夾了把椅子,在一旁坐下,靠著椅背闔上眼打起盹兒來。
不知過了多久,他被推了一把,再睜開眼,就見視野裏舖滿了紙,連自己大腿和胳膊上也擱了幾張。
「別動啊,晾幹了好收起來存檔。」王義先手裏拿著個大開本,捏著支小管筆,刷刷寫個不停。
賀易津緩了緩神,一動不動地問:「結果如何?」
「不太妙。」王義先邊算邊說:「兩江收上來的賦稅倒是超過了戶部撥下去的款,但修繕太平大壩以及在幾條江水支流增修水壩就花去了大半,他們似乎還挖了條渠造了好幾條貨船,可以說是所剩無幾。」
他移動腳步,去看另一片白紙黑字,「廣泉路今夏遭了大規模的颶風,受災也不小,光戶部撥下去的賑災銀就將近百萬。鬆江路倒是無災也無事,但那邊向來和北邊兒綁定,賦稅供出去兩成是朝廷默認的事。」
「除此之外,江北修建行宮,萬壽節與太後千秋,以及在全國各地搜尋奇人異士奇珍異寶的花費,走的都是宮裏的帳,但花的還是國庫的錢。」
「這幾路富庶之地尚如此,劍南漢中或有餘裕,秦甘寧不要國庫貼補就算它們厲害。」
王義先翻過一頁,寫下最後幾筆,竹管「啪」地擱在筆架上,「總而言之,入不敷出,而且怕是差得不少,起碼。」
他伸出三根手指。
屋裏安靜了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