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哪裏敢讓皇子憂心,連忙問詢。


    張玉莊抱歉地說:「我才學淺薄,但也曉得這秋日雖是養收之時,但也最容易傷肺傷氣,不怕您笑,我說句自負的話,連我這樣年輕力壯的人都擋不住秋燥之氣,更何況司天台上那些年邁的老者。」


    他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憂慮:「雖說司天台也有太醫來按時問診,但我身為監正,難免掛心得多些……」


    張玉莊欲言又止,太醫連忙問可有他能為之事。


    「我本想辛苦太醫也去為那些老人家們瞧瞧,但又怕太過勞煩您。」張玉莊還是那樣君子潤朗,玉麵之上露出恰到好處的為難之色,「畢竟您身為太醫,我這要求恐怕有些唐突。」


    太醫聽罷,哪有不肯的,連忙自請前往看脈。


    心中更是對六殿下的體貼和謙遜讚嘆不已,想這般仁心仁術,日後必成大器。


    太醫欣然應允實乃意料之中,張玉莊連聲感謝,並全程陪同,看著太醫為一位位老道士診脈,直到最後一位老人笑嗬嗬地說:「我們這些老骨頭倒是硬朗得很,要說此時需要太醫的,這司天台上恐怕當真有一位。」


    太醫麵露疑色,望向六殿下。


    後者隻是在長輩麵前恭順謙虛,問道:「是有誰病了嗎?」


    那老人哈哈道:「病了倒也不至於,就是小元善他今日爬樹颳了手,起先瞧不出來,沒過一個時辰就腫了,還硬撐著等明日再去找醫師看呢。」


    張玉莊心下一緊,雖有意壓著,卻也無端露出幾分焦急:「可是傷了筋骨?」


    「我也不清楚,就聽那些娃娃鬧嚷嚷的。」那老人見狀,幹脆直接開口道:「監正,可否勞動太醫給那小頑猴看一看?畢竟手足之事,可耽誤不得,我替元善求您嘞。」


    眼見他說完就要下跪,張玉莊連忙扶住他:「您說的什麽話,這些道童都是用心培養的人才,將來必有大用的。」


    至於要如何,卻不再往下說,隻是將視線投向太醫。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要講自己不樂意去看那真是沒眼力見。


    隻是,太醫麵上浮上一絲疑惑——六殿下方才那個神色,似是有點緊張。


    緊張誰?


    那個道童嗎?


    這些太醫都是常年混跡皇宮的老薑,即便有疑惑也隻敢想想,資歷再深一些的,光是冒出個念頭就要壓下去。


    但太醫方才略一疑惑,就被張玉莊盡收眼底。


    他低頭輕嘆口氣:「這些道童都是別了父母家鄉來到我這司天台,豈有不看顧的道理。」


    此話言之有理,太醫點了點頭。


    張玉莊稍作停頓,目光變得柔和了些:「或許正是如此,我才會對他們格外上心。說來慚愧,聽聞他們之中有人受傷,我難免……」


    言至於此,太醫已經瞭然。


    他想,六殿下和太子的兄弟勤奮果然如外麵傳言那般,這是何等的關愛之情啊。


    皇室之中能有這般情意,實在難能可貴。


    「殿下放心。」太醫恭敬地說,「老朽這就去為那道童診治,定會認真對待。」


    「今日先謝過太醫。」張玉莊點頭道,「希望日後我或者懷安都能有為太醫分憂解難之時,那才能了我們這份心意。」


    太醫聽得內心一震,他沒想到六殿下不僅對自己如此客氣,還暗示了一份皇子金口玉言的恩惠,甚至巧妙地將太子爺納入其中。


    他連忙躬身,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激動:「殿下言重了。能為兩位殿下效勞,是老朽的福分。殿下和太子如此關心百姓疾苦,實乃國之大幸。」


    他心中暗想:六殿下不僅仁善,還如此懂得禮數和人情世故,難怪如今朝堂之中忠臣對他尤為青睞。


    目的達成,張玉莊微微一笑:「會有侍衛帶您去道童居所,我就不陪同了,您辛苦。」


    *


    「為了讓人給你看看手,繞這麽大一圈。」謝逢野瞧著張玉莊遠去的背影,嘖嘖稱奇,「你們那個時候的人,都管這種做法叫討厭?」


    他想起先前寧恙信誓旦旦地說張玉莊如何討厭自己。


    彼時聽得有多麽真切,當下看得就有多麽荒謬。


    土生是個特別容易入戲的傢夥,此刻瞧得連連搖頭。


    「這樣活著也太累了吧,每個動作每句話都是算計,這誰能受得了?」


    他感慨得真情實意,沒注意到身邊的天帝飽含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誰說不是呢。」


    第135章 怒海


    秋光慵懶,斑駁光影之間,一個身影靈活穿梭,帶著桃子甜香。


    雖說初春時他也冒雨去摘過桃子,但那是皇宮中培養在溫室中的品種,不合時宜地結果,怎麽吃都不得勁。


    要說吃桃,需要秋後隆重結果的才汁水香甜。


    寧恙不時迴頭張望,確保沒人瞧見他往司天台外跑。


    這麽一路鬼鬼祟祟地溜到了禦花園遇荷池。


    他對這處舊塘古亭有獨一份的執念,大概是因為入宮後第一次在這和師兄相遇,之後那人總是冷冰冰如寒川,渾身上下寫滿生人勿進。


    可彼時猝不及防相遇,師兄看起來分明落魄得不行。


    好似隻有來到這處,寧恙才能想起師兄本來該是什麽樣,而不是如今那個高高在上的監正,亦或是朝中新貴六皇子。


    他躲去亭子後頭,靠著那棵老銀杏,把桃子在道袍上擦了擦,動作甚至帶了幾分虔誠,恍若手中是件稀世珍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冥王和月老互換工作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術子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術子佚並收藏冥王和月老互換工作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