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冥王和月老互換工作後 作者:術子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是,若真想要陪著仙上,為何他自己不來呢?」
「你們。」淨河猛地扭頭去,深深唿吸之後,才開口,「我難道連自己可有身負重傷險些喪命都能分不清?」
他說罷,猛地拉開自己衣襟,露出胸口上那道猙獰傷疤。
「彼時我才上不世天,壓根分不清身在何處,再察覺時已誤入禁地,那裏麵關著瞧不見形狀的妖獸,我……沒有人來找我,是那個神仙救了我。」
淨河如何都忘不了,在那幽冷黢黑的禁地之中,不知何時來了一道光影,瞧不清神仙長什麽模樣,卻隻能瞧見他靈光浮動的衣襟處,繡了一株玉蘭。
暖玉色縈繞,用細緻銀線滾了邊,穩穩妥妥地落在心口處。
他說:「去浮念台陪他吧。」
時至今日,當時種種說起來實在像夢,若非淨河時常瞧得見自己胸口那道疤,恐怕連自己都要懷疑。
「當時那兇首利爪貫穿了我的胸腔,我如何忘!」
淨河不管怎麽說,如今已有仙身,即便受了傷,也該早早癒合,不該留下這樣的疤。
「可……可就算如此,你已經來浮念台陪著仙上了呀。」抱捲軸的小仙童驚得才找迴自己的聲音,復而又感慨,「怪道你總是對仙上吩咐之事勤勤懇懇,原是還有這層故事。」
「但你可要想好,仙上說過,若是私自下界,就要被除名的,到時候你就不能再留於浮念台了。」
「我自是明白這點,可是……」淨河歇了音,他真正要下界的理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出口。
誠如同門所言,他向來在浮念台勤懇非常。
一方麵是為著當年神仙的救命之恩,一方麵是欽佩仙上品格。
隻是無意中發現,仙上的真身根本不是那塊鎮於靈殿掩人耳目的木牌。
這本也沒什麽,直到昨日冥王過來,他才看見冥王腰間掛著仙上的真身。
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可冥王似乎還不知道,隻管搶了木牌離開。
如今,淨河是再也待不住了。
想到冥王,他又忍無可忍地扭緊眉頭:「那冥王實在可恨!性情暴戾猖狂無度,如此品行,不配為神!」
淨河憤憤捏拳:「怪隻怪我見過真正的神仙,如今見冥王,實在恨我修為低下,否則怎能讓他如此羞辱我們姻緣府!」
這話倒能在姻緣府引出許多共鳴。
「就是,我聽聞他昨夜還召了陰兵入世,可見猖狂得沒邊!」
三人又聚在一處譴責了幾句冥王,再看淨河決意已定,便不再多勸。
此後數日,不世天因冥王前來折騰一迴很是不太平,各種大小集議開了個沒完沒了。
反而受損最嚴重的浮念台因為被謝逢野拆得過於徹底,光是重建修復就騰不出人手來,一直無緣參與各項聲討,硬是將不問世事的規矩發揚到了極致。
天界如此,人間也不大太平。
早於半年之前夏裏日烈之時,不知皇帝從哪得了麵鏡子,其鏡麵粗糲若石不可照物,就連邊框都糙得不加精飾。
可皇帝卻喜歡得不行,不但懸於自己的寢殿之中,更是日漸沉迷,甚至不再過問朝政。
眼看著原先勤謹的皇帝如此,大臣們個個急得抓心撓肝。
沒想到這還不算,沒過多久,皇帝更是下令搜羅各處美人入宮,此後琉璃頂內,聲色鳴動不歇。
金羅帳內,香雲燒如霧籠,一人掀開層層紗幔走進寢殿,露在外麵那截腳踝白如脆紙。
他赤著腳來到石鏡麵前,默聲立了一會,似在靜靜聆聽什麽,半晌才癡癡地笑起來,笑聲響在寂靜深宮,如哀唱不覺的悽厲苦歌。
跪在殿外的宮人麵上都帶著冷汗,大氣都不敢出。
未料越笑越急,幾乎要把自己窒息得背過氣去,才頂著眼角淚花直起身,修長瘦弱的指尖撫過鏡麵。
「這樣啊,那俞家小少爺就是柴江意。」
*
俞思爭本就該入皇城述職的,自前朝文官之亂後,當朝尤其注重各方均衡,比起早些年那些重文輕武,如今的朝堂對於他們這些武將已然算得上頗為重視了。
隻是有一點,駐守邊疆的將領每年都要受皇命迴朝。
俞思爭也不例外,這迴能在百安城多待些時日,已是朝中聽聞他家裏有喪事,準許他先祭奠了先人。
但也不能耽擱太久,半月之後,旨意就送到了百安城。
俞思爭領旨當年,城民聚集,難得如此聲勢浩大,恍若都在期待一場盛大集會。
俞思化也早早地起床,待洗漱焚香過後,跟隨父兄一道去城門口迎接皇城來的使者。
如今沒了城主,上麵很快在百安城開設官家驛站,由那處先行發布朝中命令。
早在一旬之前,聖旨要到的消息就傳到了百安城,彼時俞思爭還不解。
因他帶軍入皇城的日子早已定下,若是到了時間他自然不能多耽擱,為何還要千裏迢迢派使者來送聖旨?
待他俯首於城門前,敬聽過聖旨之後,先忍著心頭震驚雙手接過金卷,才問:「敢問天使,聖上為何要召我家弟弟入宮?」
「陛下心思,老奴不敢妄加揣測。」來人是聖上眼前的紅人,上了年紀的老內宦聲音翁甕的,最是人精的模樣。
話題本該就此結束,他卻在臨行之前,意味深長地迴頭:「聖人近來尤愛美人,若能得心頭所好,俞家恐怕該落戶京都了。」
「你們。」淨河猛地扭頭去,深深唿吸之後,才開口,「我難道連自己可有身負重傷險些喪命都能分不清?」
他說罷,猛地拉開自己衣襟,露出胸口上那道猙獰傷疤。
「彼時我才上不世天,壓根分不清身在何處,再察覺時已誤入禁地,那裏麵關著瞧不見形狀的妖獸,我……沒有人來找我,是那個神仙救了我。」
淨河如何都忘不了,在那幽冷黢黑的禁地之中,不知何時來了一道光影,瞧不清神仙長什麽模樣,卻隻能瞧見他靈光浮動的衣襟處,繡了一株玉蘭。
暖玉色縈繞,用細緻銀線滾了邊,穩穩妥妥地落在心口處。
他說:「去浮念台陪他吧。」
時至今日,當時種種說起來實在像夢,若非淨河時常瞧得見自己胸口那道疤,恐怕連自己都要懷疑。
「當時那兇首利爪貫穿了我的胸腔,我如何忘!」
淨河不管怎麽說,如今已有仙身,即便受了傷,也該早早癒合,不該留下這樣的疤。
「可……可就算如此,你已經來浮念台陪著仙上了呀。」抱捲軸的小仙童驚得才找迴自己的聲音,復而又感慨,「怪道你總是對仙上吩咐之事勤勤懇懇,原是還有這層故事。」
「但你可要想好,仙上說過,若是私自下界,就要被除名的,到時候你就不能再留於浮念台了。」
「我自是明白這點,可是……」淨河歇了音,他真正要下界的理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出口。
誠如同門所言,他向來在浮念台勤懇非常。
一方麵是為著當年神仙的救命之恩,一方麵是欽佩仙上品格。
隻是無意中發現,仙上的真身根本不是那塊鎮於靈殿掩人耳目的木牌。
這本也沒什麽,直到昨日冥王過來,他才看見冥王腰間掛著仙上的真身。
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可冥王似乎還不知道,隻管搶了木牌離開。
如今,淨河是再也待不住了。
想到冥王,他又忍無可忍地扭緊眉頭:「那冥王實在可恨!性情暴戾猖狂無度,如此品行,不配為神!」
淨河憤憤捏拳:「怪隻怪我見過真正的神仙,如今見冥王,實在恨我修為低下,否則怎能讓他如此羞辱我們姻緣府!」
這話倒能在姻緣府引出許多共鳴。
「就是,我聽聞他昨夜還召了陰兵入世,可見猖狂得沒邊!」
三人又聚在一處譴責了幾句冥王,再看淨河決意已定,便不再多勸。
此後數日,不世天因冥王前來折騰一迴很是不太平,各種大小集議開了個沒完沒了。
反而受損最嚴重的浮念台因為被謝逢野拆得過於徹底,光是重建修復就騰不出人手來,一直無緣參與各項聲討,硬是將不問世事的規矩發揚到了極致。
天界如此,人間也不大太平。
早於半年之前夏裏日烈之時,不知皇帝從哪得了麵鏡子,其鏡麵粗糲若石不可照物,就連邊框都糙得不加精飾。
可皇帝卻喜歡得不行,不但懸於自己的寢殿之中,更是日漸沉迷,甚至不再過問朝政。
眼看著原先勤謹的皇帝如此,大臣們個個急得抓心撓肝。
沒想到這還不算,沒過多久,皇帝更是下令搜羅各處美人入宮,此後琉璃頂內,聲色鳴動不歇。
金羅帳內,香雲燒如霧籠,一人掀開層層紗幔走進寢殿,露在外麵那截腳踝白如脆紙。
他赤著腳來到石鏡麵前,默聲立了一會,似在靜靜聆聽什麽,半晌才癡癡地笑起來,笑聲響在寂靜深宮,如哀唱不覺的悽厲苦歌。
跪在殿外的宮人麵上都帶著冷汗,大氣都不敢出。
未料越笑越急,幾乎要把自己窒息得背過氣去,才頂著眼角淚花直起身,修長瘦弱的指尖撫過鏡麵。
「這樣啊,那俞家小少爺就是柴江意。」
*
俞思爭本就該入皇城述職的,自前朝文官之亂後,當朝尤其注重各方均衡,比起早些年那些重文輕武,如今的朝堂對於他們這些武將已然算得上頗為重視了。
隻是有一點,駐守邊疆的將領每年都要受皇命迴朝。
俞思爭也不例外,這迴能在百安城多待些時日,已是朝中聽聞他家裏有喪事,準許他先祭奠了先人。
但也不能耽擱太久,半月之後,旨意就送到了百安城。
俞思爭領旨當年,城民聚集,難得如此聲勢浩大,恍若都在期待一場盛大集會。
俞思化也早早地起床,待洗漱焚香過後,跟隨父兄一道去城門口迎接皇城來的使者。
如今沒了城主,上麵很快在百安城開設官家驛站,由那處先行發布朝中命令。
早在一旬之前,聖旨要到的消息就傳到了百安城,彼時俞思爭還不解。
因他帶軍入皇城的日子早已定下,若是到了時間他自然不能多耽擱,為何還要千裏迢迢派使者來送聖旨?
待他俯首於城門前,敬聽過聖旨之後,先忍著心頭震驚雙手接過金卷,才問:「敢問天使,聖上為何要召我家弟弟入宮?」
「陛下心思,老奴不敢妄加揣測。」來人是聖上眼前的紅人,上了年紀的老內宦聲音翁甕的,最是人精的模樣。
話題本該就此結束,他卻在臨行之前,意味深長地迴頭:「聖人近來尤愛美人,若能得心頭所好,俞家恐怕該落戶京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