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燁翻動書頁的手瞬間停住了。
「但是,這種秘術很不穩定。培養幻人就像從頭開始養大一個小孩,需要不停地和他對話,了解他的喜好、培養他的個性……否則,它要麽會消失,要麽會掙脫製造者的控製。」顧正熙接著說,「那個故事裏的修行者,最後就被脫離控製的幻人殺死了。當然,他死後幻人因為失去了寄宿的頭腦,也一起消失了。」
「寄宿的頭腦?」
「幻人本質上是製造者頭腦中另一段獨立的意識。不同於精神分裂的是,它隻有在被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取代製造者的意識,控製製造者的身體——這個過程被稱為『交換』。」
「那這種時候……製造者會去哪裏?」
「待在幻人平時在的地方。」顧正熙迴答,「不過製造者這時可能無法再製造幻境,所以他看到的景象應該和現實差不多……就像在做夢一樣。」
他吐出的尾音宛若夢囈,和細密的雨水混合在一起,縈繞在兩人身側。景燁感到自己的捲髮被水打濕了,貼在額頭上。他伸出手,雨滴卻徑直穿過了他的手掌。
「所以,那些人,都是我殺的。」他一字一頓地說。
顧正熙沒有點頭,但也沒有搖頭。
「我殺了王文秀、韓雲霆、甘鴻哲。我還……殺了一個評審員。」景燁的聲音開始顫抖。
「他一進入電影就襲擊我們,如果你不出手,死的就是你。而且嚴格來說,他是自己摔下去的,不是……」
顧正熙說不下去了。
「我待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幻境……電影開始的時候,是我先在鍾樓上把他推下去,然後才和你一起迴宿舍休息,這樣才造成了時間差……田書雪被襲擊的那次,我看到甘鴻哲是因為陷入了幻境,那個丟石頭的襲擊者是經歷了空間扭曲的我……我從醫務室出來的時候進入的也是幻境,才會聽到別人腦子裏的聲音,然後在鍾樓上一推開門就進入地下停車場……」
景燁抱住腦袋蹲在地上,喃喃自語著。
「所以……那些同學才會都慢慢開始忽視我的存在……是這樣吧?」
雨水緩緩打濕了他的背脊。
「這些都沒錯。但是,你不是真正的兇手。」顧正熙也蹲了下來,直視著他的眼睛。
「因為,你的製造者是我。」
【作者有話說】
對幻人感興趣的大人可以搜索「潘博文事件」,是國內最出名的關於幻人的都市傳說。另外35章中提到的書也是真實存在的,原名叫《magic and mystery in tibet》,是藏學家大衛·尼爾在1929年出版的,講述了自己在西藏修習幻人秘術的經歷,不過大部分內容出於杜撰,可以看做是這種心理現象的神秘化誤讀。
第45章 anagke
生者不過是一種死者,而且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死者。
——尼采《快樂的哲學》
「為什麽?」景燁的聲音從捂住臉的手掌下傳了出來,「因為我……因為真正的『景燁』已經死了嗎?」
顧正熙無言地閉上了眼睛。
當一切的證據在此匯集、兩個人共同迴到這個幻境的時候,他們的記憶就同時復甦了。
性格孤僻、家庭冷漠的男孩,無法接受唯一的好友為自己而死的事實——他的痛苦日漸強烈,於是學著古老書籍中的秘術,在自己的腦海中重新創造了「他」。
在「他」第一次占據自己的身體、殺死了與他積怨已久的同學時,他最初感到的是驚恐和不解,但很快那份心情就被狂喜取代——「他」的眼神和舉動,與當年那個勇敢地擋在他麵前的小男孩別無二致。
他一廂情願地接受了他幻化出實體,變成一個莫名其妙的、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的「同桌」陪伴在自己身邊——因為,隻有他會迴應自己的孤獨。
「可是,幻想出來的人始終不是他啊。」景燁輕聲道,「就算說是保護,這種方式也太……」
「多重人格都會有年齡和智商上的差別,幻人也一樣,很少有人會有超出十歲小孩的智商,他想不到那麽多。」顧正熙想起了自己和「他」在圖書館那次短暫的對話,嘆了口氣,「更何況是被這種強烈的意誌創造出來的幻人,大部分時候隻為執行製造者的意誌而活。」
「那……豈不是造出了一個自己都無法控製的怪物?」
「嗯。這個故事與其說是《巴黎聖母院》,不如說是《弗蘭肯斯坦》更合適。」顧正熙朝灰黑色的天空吐出了一口白氣,「還真是預告片欺詐。」
「對了,那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麽啊?」景燁被這些過分複雜的概念搞得頭疼,「我隻記得我到了禮堂,然後外麵有怪聲,我就出去看,發現是甘鴻哲,我就追著他到了二樓,然後……」
「你沒有。在禮堂的後台我們就完成了一次交換,你以為你追出去了,其實是你在目睹我離開並殺死甘鴻哲的過程——然後,你就離開了。」顧正熙深吸了一口氣,「而我以為是你殺了他,隻不過是我進入了自己給你製造的幻境而已。」
等他擺脫那段被扭曲的迴憶時,看到的就是從三樓逃下來、苟延殘喘的甘鴻哲。可是,如果他才是甘鴻哲撲進廁所去追殺的那個人,那最後保護了他一次的又是誰呢?
他的手插在口袋裏,將那張雙人票緊緊揉成了團,又緩緩放開。
好一個「親密的互助合作關係」……這下,他們兩人的罪孽確實血肉糾纏,永遠也無法分清了。
「但是,這種秘術很不穩定。培養幻人就像從頭開始養大一個小孩,需要不停地和他對話,了解他的喜好、培養他的個性……否則,它要麽會消失,要麽會掙脫製造者的控製。」顧正熙接著說,「那個故事裏的修行者,最後就被脫離控製的幻人殺死了。當然,他死後幻人因為失去了寄宿的頭腦,也一起消失了。」
「寄宿的頭腦?」
「幻人本質上是製造者頭腦中另一段獨立的意識。不同於精神分裂的是,它隻有在被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取代製造者的意識,控製製造者的身體——這個過程被稱為『交換』。」
「那這種時候……製造者會去哪裏?」
「待在幻人平時在的地方。」顧正熙迴答,「不過製造者這時可能無法再製造幻境,所以他看到的景象應該和現實差不多……就像在做夢一樣。」
他吐出的尾音宛若夢囈,和細密的雨水混合在一起,縈繞在兩人身側。景燁感到自己的捲髮被水打濕了,貼在額頭上。他伸出手,雨滴卻徑直穿過了他的手掌。
「所以,那些人,都是我殺的。」他一字一頓地說。
顧正熙沒有點頭,但也沒有搖頭。
「我殺了王文秀、韓雲霆、甘鴻哲。我還……殺了一個評審員。」景燁的聲音開始顫抖。
「他一進入電影就襲擊我們,如果你不出手,死的就是你。而且嚴格來說,他是自己摔下去的,不是……」
顧正熙說不下去了。
「我待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幻境……電影開始的時候,是我先在鍾樓上把他推下去,然後才和你一起迴宿舍休息,這樣才造成了時間差……田書雪被襲擊的那次,我看到甘鴻哲是因為陷入了幻境,那個丟石頭的襲擊者是經歷了空間扭曲的我……我從醫務室出來的時候進入的也是幻境,才會聽到別人腦子裏的聲音,然後在鍾樓上一推開門就進入地下停車場……」
景燁抱住腦袋蹲在地上,喃喃自語著。
「所以……那些同學才會都慢慢開始忽視我的存在……是這樣吧?」
雨水緩緩打濕了他的背脊。
「這些都沒錯。但是,你不是真正的兇手。」顧正熙也蹲了下來,直視著他的眼睛。
「因為,你的製造者是我。」
【作者有話說】
對幻人感興趣的大人可以搜索「潘博文事件」,是國內最出名的關於幻人的都市傳說。另外35章中提到的書也是真實存在的,原名叫《magic and mystery in tibet》,是藏學家大衛·尼爾在1929年出版的,講述了自己在西藏修習幻人秘術的經歷,不過大部分內容出於杜撰,可以看做是這種心理現象的神秘化誤讀。
第45章 anagke
生者不過是一種死者,而且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死者。
——尼采《快樂的哲學》
「為什麽?」景燁的聲音從捂住臉的手掌下傳了出來,「因為我……因為真正的『景燁』已經死了嗎?」
顧正熙無言地閉上了眼睛。
當一切的證據在此匯集、兩個人共同迴到這個幻境的時候,他們的記憶就同時復甦了。
性格孤僻、家庭冷漠的男孩,無法接受唯一的好友為自己而死的事實——他的痛苦日漸強烈,於是學著古老書籍中的秘術,在自己的腦海中重新創造了「他」。
在「他」第一次占據自己的身體、殺死了與他積怨已久的同學時,他最初感到的是驚恐和不解,但很快那份心情就被狂喜取代——「他」的眼神和舉動,與當年那個勇敢地擋在他麵前的小男孩別無二致。
他一廂情願地接受了他幻化出實體,變成一個莫名其妙的、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的「同桌」陪伴在自己身邊——因為,隻有他會迴應自己的孤獨。
「可是,幻想出來的人始終不是他啊。」景燁輕聲道,「就算說是保護,這種方式也太……」
「多重人格都會有年齡和智商上的差別,幻人也一樣,很少有人會有超出十歲小孩的智商,他想不到那麽多。」顧正熙想起了自己和「他」在圖書館那次短暫的對話,嘆了口氣,「更何況是被這種強烈的意誌創造出來的幻人,大部分時候隻為執行製造者的意誌而活。」
「那……豈不是造出了一個自己都無法控製的怪物?」
「嗯。這個故事與其說是《巴黎聖母院》,不如說是《弗蘭肯斯坦》更合適。」顧正熙朝灰黑色的天空吐出了一口白氣,「還真是預告片欺詐。」
「對了,那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麽啊?」景燁被這些過分複雜的概念搞得頭疼,「我隻記得我到了禮堂,然後外麵有怪聲,我就出去看,發現是甘鴻哲,我就追著他到了二樓,然後……」
「你沒有。在禮堂的後台我們就完成了一次交換,你以為你追出去了,其實是你在目睹我離開並殺死甘鴻哲的過程——然後,你就離開了。」顧正熙深吸了一口氣,「而我以為是你殺了他,隻不過是我進入了自己給你製造的幻境而已。」
等他擺脫那段被扭曲的迴憶時,看到的就是從三樓逃下來、苟延殘喘的甘鴻哲。可是,如果他才是甘鴻哲撲進廁所去追殺的那個人,那最後保護了他一次的又是誰呢?
他的手插在口袋裏,將那張雙人票緊緊揉成了團,又緩緩放開。
好一個「親密的互助合作關係」……這下,他們兩人的罪孽確實血肉糾纏,永遠也無法分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