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淵玉此舉也就是告訴眾人,三殿下不看重這種事,隻要做好該做的事,別把心思花在這種討好之上。
楊知府鬆了一口氣。
這天潢貴胄看起來高傲,但身邊這位謝公子卻是個好相處的,說話從不盛氣淩人,又是個一等一的聰明人,讓人很容易就生好感。他無形之中更親近謝淵玉:「此地離啟縣還需半個時辰,下官準備了一些粗簡食物,請殿下和謝公子先墊墊。」
食盒內備下膳食,底部浸在熱水裏保溫,到現在還溫熱著,兩人今早在驛站吃了飯,如今尚不覺得餓,隻拿了兩塊幹糧補了水,和知府出發去啟縣。
第059章 人禍
官道大路尚還能行,除田地內淤泥衝上路未有太大阻礙,馬蹄飛濺起的泥水沾在馬尾上,一縷一縷往下滴,原本寬敞的大道如今隻剩下窄窄一條。
楊知府道:「這路每日也叫人清掃,怕耽誤糧車,但隻要一下雨,兩個時辰淤泥又漫上。」
如此大雨,大自然降下的威力遠非人力能及。
樓津騎著馬,這會因和知府一起,速度稍微放慢了些,他縱著韁繩,手底下是長長柔順的鬃毛,隨意抓了一把後問:「現存的糧還能吃多久?」
楊知府略一沉吟:「今河東儲量三十萬餘石,三縣受災人數二十萬,能吃三個月。」
一石為120斤,平日行軍打仗,萬人每日耗200石,人均耗糧2.4斤,但此次賑災,楊知府心裏已經減了半,每人大概耗糧1斤多。
三十萬石糧必不可能由三縣人全部吃去,得留十萬餘石儲備著,防備其餘縣又有水災,三個月時間是個最低期限,報備之事能低則低,日後能吃四個月最好,可若是說糧食能吃四月之久,界時不夠,問責下來便是殺頭之罪。
樓津和謝淵玉也都清楚這其中門道,隻要糧倉未是雙層木以少充多貪汙或是以次充好、火燒糧倉收斂財富一類,都睜隻眼閉隻眼,沒在此處計較。
樓津:「朝中賑災糧還得多久?」
「剛到了十萬石,餘下的還在路上。」楊知府小心翼翼地看著樓津:「連日多雨,陸路水路都不好走。」朝中撥糧也不可能從王都運,皆是從周邊鄰近省份撥轉分配,若是富饒之地儲糧還能多些,若是一般之地,糧儲也未必有多少。
謝淵玉看向路邊泥地,田地已經被大水沖的溝壑萬千,原本土地一層黃泥已經稀爛,上麵偶見漂浮著的被淹死的老鼠,泡得腫脹發爛,隱隱可見混在紅中帶粉血肉裏的森森白骨。
今才六月,哪怕半月之後雨勢漸穩能種玉米,但距收成還有5個月,需五十萬石糧食,河東儲糧外加賑災之糧,隻能保證不餓死人,至於賦稅上繳、是否有豪紳藉機屯田低價買高價出,是否有層層剝削中飽私囊,這些都是未知,而最主要的,是其餘縣能否保住。
天是陰沉沉的,頭頂是一種慘慘的灰,太陽煌煌地照著,不是燦然金色,反倒是一點小小的白,空氣悶熱而潮濕,有一隻鳥向遠處飛去,黑鳥在白天上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越過一枝斜斜大樹,像是在刀棱上撞了一下似的,嘶叫一聲,便停在樹上不動了。
到了啟縣,遠遠看到一眾人排隊,桌上擺著兩個大桶,還冒著騰騰熱氣,桌後兩個人各拿木勺舀飯,兩隊人排成長長隊伍,隊旁又有衙內巡邏避免爭執,雖然人多倒也有序。
幾人下馬,從縣府大門而入,案後低首的人身形清瘦,正低頭聚精會神地看著手中小冊,聽到聲響後才抬起頭來,愣了一下俯身行禮:「下官龐瑞拜見三殿下,謝公子,楊大人。」
樓津道:「免禮。」
龐瑞起身,手中小冊子還未放,又拿起看了幾眼,嘴上道:「下官正在查看施粥一事,現在衙內其餘人都去審戶、標識,每天能查上百戶受災之人......」
「咳咳——」楊知府悶咳幾聲打斷龐瑞,見他還站著,伸手一指桌上茶壺:「三殿下與謝公子一路奔波,連口水都未喝,龐大人先別說這些了。」
他心中叫喚,快趕緊讓這遙遙華胄坐下啊,這個呆驢。
龐瑞這才搬來椅凳,知府見他搬過來的凳子都不光滑平整,心中罵了一句,自己挽起袖子倒茶,結果斜了茶壺不見滴水,一搖才知,空的!
楊知府眼皮子跳了跳,又喚來人打水泡茶,一方忙亂之後樓津和謝淵玉麵前才放下兩盞茶杯,楊知府道:「莫嫌茶粗,三殿下和謝公子姑且歇歇潤潤喉,吃些東西後再去看河岸。」
謝淵玉一笑:「多謝大人。」
楊知府和龐縣令出門,一出屋子他便低聲嗬斥:「今日我叫你堰口迎接你如何都不願去,你知不知道若是那兩位眨下眼皮,頭上烏紗帽就保不住了?」
龐瑞皺眉:「今日實在是忙,那麽多人迎接,也不差我一人。」
「你——」楊知府被氣得說不出話,他狠狠拂了拂袖子:「算了,我問你,今日膳食可準備妥當?」
龐瑞道:「準備好了,精米精麵,又殺雞宰魚,山野菌菇,食蔬嫩芽,豐盛著!」
楊知府沉吟一瞬,瞥見門外領粥之人:「再加一碗賑災粥送上去,做了事要讓上頭知道,你要讓三殿下清楚,啟縣的粥不稀,這樣他日論功也有你一份。」
龐瑞看著門外那些拿著粥票望眼欲穿的人,他嘆了一口氣:「我不求有功,隻求啟縣這幾萬人有飯吃便可。」
楊知府聽他這樣直戳戳的話聽得眼皮子直跳,他恨鐵不成鋼地看一眼龐瑞:「若不是我與你師出同門,我也懶得理你這些事,你也不想想為何自己這些年在還是個小小縣令,你就絲毫不通為官之道!」
楊知府鬆了一口氣。
這天潢貴胄看起來高傲,但身邊這位謝公子卻是個好相處的,說話從不盛氣淩人,又是個一等一的聰明人,讓人很容易就生好感。他無形之中更親近謝淵玉:「此地離啟縣還需半個時辰,下官準備了一些粗簡食物,請殿下和謝公子先墊墊。」
食盒內備下膳食,底部浸在熱水裏保溫,到現在還溫熱著,兩人今早在驛站吃了飯,如今尚不覺得餓,隻拿了兩塊幹糧補了水,和知府出發去啟縣。
第059章 人禍
官道大路尚還能行,除田地內淤泥衝上路未有太大阻礙,馬蹄飛濺起的泥水沾在馬尾上,一縷一縷往下滴,原本寬敞的大道如今隻剩下窄窄一條。
楊知府道:「這路每日也叫人清掃,怕耽誤糧車,但隻要一下雨,兩個時辰淤泥又漫上。」
如此大雨,大自然降下的威力遠非人力能及。
樓津騎著馬,這會因和知府一起,速度稍微放慢了些,他縱著韁繩,手底下是長長柔順的鬃毛,隨意抓了一把後問:「現存的糧還能吃多久?」
楊知府略一沉吟:「今河東儲量三十萬餘石,三縣受災人數二十萬,能吃三個月。」
一石為120斤,平日行軍打仗,萬人每日耗200石,人均耗糧2.4斤,但此次賑災,楊知府心裏已經減了半,每人大概耗糧1斤多。
三十萬石糧必不可能由三縣人全部吃去,得留十萬餘石儲備著,防備其餘縣又有水災,三個月時間是個最低期限,報備之事能低則低,日後能吃四個月最好,可若是說糧食能吃四月之久,界時不夠,問責下來便是殺頭之罪。
樓津和謝淵玉也都清楚這其中門道,隻要糧倉未是雙層木以少充多貪汙或是以次充好、火燒糧倉收斂財富一類,都睜隻眼閉隻眼,沒在此處計較。
樓津:「朝中賑災糧還得多久?」
「剛到了十萬石,餘下的還在路上。」楊知府小心翼翼地看著樓津:「連日多雨,陸路水路都不好走。」朝中撥糧也不可能從王都運,皆是從周邊鄰近省份撥轉分配,若是富饒之地儲糧還能多些,若是一般之地,糧儲也未必有多少。
謝淵玉看向路邊泥地,田地已經被大水沖的溝壑萬千,原本土地一層黃泥已經稀爛,上麵偶見漂浮著的被淹死的老鼠,泡得腫脹發爛,隱隱可見混在紅中帶粉血肉裏的森森白骨。
今才六月,哪怕半月之後雨勢漸穩能種玉米,但距收成還有5個月,需五十萬石糧食,河東儲糧外加賑災之糧,隻能保證不餓死人,至於賦稅上繳、是否有豪紳藉機屯田低價買高價出,是否有層層剝削中飽私囊,這些都是未知,而最主要的,是其餘縣能否保住。
天是陰沉沉的,頭頂是一種慘慘的灰,太陽煌煌地照著,不是燦然金色,反倒是一點小小的白,空氣悶熱而潮濕,有一隻鳥向遠處飛去,黑鳥在白天上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越過一枝斜斜大樹,像是在刀棱上撞了一下似的,嘶叫一聲,便停在樹上不動了。
到了啟縣,遠遠看到一眾人排隊,桌上擺著兩個大桶,還冒著騰騰熱氣,桌後兩個人各拿木勺舀飯,兩隊人排成長長隊伍,隊旁又有衙內巡邏避免爭執,雖然人多倒也有序。
幾人下馬,從縣府大門而入,案後低首的人身形清瘦,正低頭聚精會神地看著手中小冊,聽到聲響後才抬起頭來,愣了一下俯身行禮:「下官龐瑞拜見三殿下,謝公子,楊大人。」
樓津道:「免禮。」
龐瑞起身,手中小冊子還未放,又拿起看了幾眼,嘴上道:「下官正在查看施粥一事,現在衙內其餘人都去審戶、標識,每天能查上百戶受災之人......」
「咳咳——」楊知府悶咳幾聲打斷龐瑞,見他還站著,伸手一指桌上茶壺:「三殿下與謝公子一路奔波,連口水都未喝,龐大人先別說這些了。」
他心中叫喚,快趕緊讓這遙遙華胄坐下啊,這個呆驢。
龐瑞這才搬來椅凳,知府見他搬過來的凳子都不光滑平整,心中罵了一句,自己挽起袖子倒茶,結果斜了茶壺不見滴水,一搖才知,空的!
楊知府眼皮子跳了跳,又喚來人打水泡茶,一方忙亂之後樓津和謝淵玉麵前才放下兩盞茶杯,楊知府道:「莫嫌茶粗,三殿下和謝公子姑且歇歇潤潤喉,吃些東西後再去看河岸。」
謝淵玉一笑:「多謝大人。」
楊知府和龐縣令出門,一出屋子他便低聲嗬斥:「今日我叫你堰口迎接你如何都不願去,你知不知道若是那兩位眨下眼皮,頭上烏紗帽就保不住了?」
龐瑞皺眉:「今日實在是忙,那麽多人迎接,也不差我一人。」
「你——」楊知府被氣得說不出話,他狠狠拂了拂袖子:「算了,我問你,今日膳食可準備妥當?」
龐瑞道:「準備好了,精米精麵,又殺雞宰魚,山野菌菇,食蔬嫩芽,豐盛著!」
楊知府沉吟一瞬,瞥見門外領粥之人:「再加一碗賑災粥送上去,做了事要讓上頭知道,你要讓三殿下清楚,啟縣的粥不稀,這樣他日論功也有你一份。」
龐瑞看著門外那些拿著粥票望眼欲穿的人,他嘆了一口氣:「我不求有功,隻求啟縣這幾萬人有飯吃便可。」
楊知府聽他這樣直戳戳的話聽得眼皮子直跳,他恨鐵不成鋼地看一眼龐瑞:「若不是我與你師出同門,我也懶得理你這些事,你也不想想為何自己這些年在還是個小小縣令,你就絲毫不通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