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多月裏,他隻要空下來了就會想, 長孫透現在過得怎麽樣?得到了自由後他開心嗎?應該不會再愁眉苦臉了吧。
又會想他離開行宮了嗎?為什麽沒有給他寫來書信?當真就連告別也不願意和他說一聲嗎?
內, 卡密撒嘛, 瓦塔西真的就這樣不值得瀾醬留戀嗎?
嗚嗚嗚。
雖然他可以叫人去打探他的行蹤,但趙鐵柱還是忍住了, 叫人秘密跟著他隨時匯報他的動向, 又怎麽叫真的給他自由。
趙鐵柱嘆了口氣, 心想長孫透是自由了, 現在輪到他變得不自由。
「皇上,俞妃娘娘求見。」孫德福這一個多月過得也很煎熬。
俞妃娘娘和後宮裏那些個貴人每天都變著法子求見皇上。
不是燉了雞湯便是做了糕點, 實在沒有什麽別出心裁的藉口, 就說犯了頭風, 要見皇上的理由多不勝數,日日都要往勤政殿門口站上一站。
但皇上自從行宮迴來後,偶爾除了召見靜妃娘娘以外,誰也不見,也不去後宮裏留宿了,就連脾氣也變得不太好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翻了臉,每次稟告他都得祈禱一番,才敢進來。
趙鐵柱一聽又是這個女人,煩不煩,天天不是這就是那,簡直是個事兒逼。
「朕忙得很!今日早朝你沒聽見嗎?北方山體塌了還未解決,朕哪裏有時間同她胡鬧!叫俞妃迴去反省,禁足一個月!你且傳朕旨意,所有嬪妃,未得召見不得前來擾朕清淨!」
孫德福又替各位娘娘貴人受了這道脾氣,趕忙跪下領旨,又火速退了出去。
走出來便向俞妃傳了旨。
俞妃顯然是沒想到她日日夜夜想著怎麽討好皇帝,結果換來了這道禁足的旨意,她不明白,便跪在了勤政殿門前,高聲求見皇上。
孫德福看了趕緊攙扶她起來,好言好語小聲相勸,「娘娘,您這樣皇上便要更生氣了,皇上自秋獵迴來後就一直忙於國事,如今更是為國事操勞之際,好些天沒休息好了,奴才知道您也關心皇上,可如今之際,皇上隻有解決了眼下難題,才能高高興興地去見娘娘,跟娘娘說些體己話啊。」
俞妃縱然不甘心自己是撞在槍.口上的這個人,但國事為重的道理她也不是不懂,如今孫德福都這麽說了,她再堅持下去恐怕當真會讓皇上厭棄,隻能吃了這道悶虧。
好不容易熬走了長孫透,原以為她的機會來了,沒想到她想方設法得到的,卻是一個月的禁足。
可如今她這委屈是訴不成的,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吞。
「孫公公,待皇上不忙了你可一定要多提提本宮,替本宮說兩句好話,莫叫皇上忘了本宮才是。」
俞妃褪下手腕上的翡翠鐲子,反手塞給了孫德福,眼下她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隻望孫德福有機會替自己說幾句好話,叫皇上早些把她放出來。
孫德福驚著推脫道:「奴才哪兒敢要娘娘的東西,有機會奴才會替娘娘說的。」
俞妃不管不顧地將東西塞給他,叮囑了兩句一步三迴頭地走了。
孫德福看著手中鐲子,輕輕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將鐲子收進了袖子裏。
罷了,就當是他替人受氣應得的。
這旨意一下,又有俞妃禁足在前,各宮裏的娘娘貴人們都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要數最高興的人,莫過於寧妃了。
迴宮後她沒有急著到皇上跟前去走動,反而在太後跟前下了不少功夫。
秋獵一事她為了能跟皇帝隨行,丟了暫管六宮之權,迴宮後又見勤政殿前門庭若市,可皇上一個都沒見,這一個多月來也隻是見了靜妃幾次。
寧妃便知道,相比於此刻急於求見皇上,還不如把太後哄好了,叫她把暫管六宮之權從靜妃手裏還到她手中。
她也明白太後心裏想的到底是什麽,於是她便在太後跟前吹了陣風。
稍微講了講後宮如今的情況,如今瀾貴妃在行宮養病,皇上迴宮後便隻寵靜妃,若是哪日靜妃一朝懷了龍嗣,又手握著暫管六宮之權,豈不是這後宮之中,都由她做主了?待往後純妃迴宮了,靜妃若是仗著皇上恩寵,又當如何是好呢?
太後這樣的人精,不會不明白她說的意思。
太後聽了心知肚明,她既不想讓靜妃得到一切,又不想讓寧妃得了好處,於是叫人暗示過幾次皇帝,讓他雨露均沾,她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後把寧妃打發了。
結果皇帝是表麵上答應了,實際上依舊隻寵靜妃,太後又往深了想,怕靜妃給皇帝吹了枕頭風。
於是隻好親自動手,將靜妃暫管六宮之權又給了寧妃。
寧妃此番不僅拿迴了她的東西,還看著俞妃被禁了足,此刻的後宮當中,當屬她一手遮天了。
於是她又趁此機會,折了長孫透兩名隊友。
芳貴人和佳嬪這兩個小透明怎麽也沒有想到,她們居然會在這一集領盒飯殺青。
靜妃將俞妃和寧妃的動作都看在眼裏,但她不想去爭什麽,暫管六宮之權她要不要其實無所謂,她如今心態不似從前那樣想搏個風光的未來了,性子也沒有從前那般剛烈了,她隻覺得皇上迴宮後還能想起她的好,還能讓她侍奉左右聽她唱歌,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宮牆裏的天,每天都在變。行宮裏的王富貴倒是真的過了將近一個月的神仙日子。
又會想他離開行宮了嗎?為什麽沒有給他寫來書信?當真就連告別也不願意和他說一聲嗎?
內, 卡密撒嘛, 瓦塔西真的就這樣不值得瀾醬留戀嗎?
嗚嗚嗚。
雖然他可以叫人去打探他的行蹤,但趙鐵柱還是忍住了, 叫人秘密跟著他隨時匯報他的動向, 又怎麽叫真的給他自由。
趙鐵柱嘆了口氣, 心想長孫透是自由了, 現在輪到他變得不自由。
「皇上,俞妃娘娘求見。」孫德福這一個多月過得也很煎熬。
俞妃娘娘和後宮裏那些個貴人每天都變著法子求見皇上。
不是燉了雞湯便是做了糕點, 實在沒有什麽別出心裁的藉口, 就說犯了頭風, 要見皇上的理由多不勝數,日日都要往勤政殿門口站上一站。
但皇上自從行宮迴來後,偶爾除了召見靜妃娘娘以外,誰也不見,也不去後宮裏留宿了,就連脾氣也變得不太好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翻了臉,每次稟告他都得祈禱一番,才敢進來。
趙鐵柱一聽又是這個女人,煩不煩,天天不是這就是那,簡直是個事兒逼。
「朕忙得很!今日早朝你沒聽見嗎?北方山體塌了還未解決,朕哪裏有時間同她胡鬧!叫俞妃迴去反省,禁足一個月!你且傳朕旨意,所有嬪妃,未得召見不得前來擾朕清淨!」
孫德福又替各位娘娘貴人受了這道脾氣,趕忙跪下領旨,又火速退了出去。
走出來便向俞妃傳了旨。
俞妃顯然是沒想到她日日夜夜想著怎麽討好皇帝,結果換來了這道禁足的旨意,她不明白,便跪在了勤政殿門前,高聲求見皇上。
孫德福看了趕緊攙扶她起來,好言好語小聲相勸,「娘娘,您這樣皇上便要更生氣了,皇上自秋獵迴來後就一直忙於國事,如今更是為國事操勞之際,好些天沒休息好了,奴才知道您也關心皇上,可如今之際,皇上隻有解決了眼下難題,才能高高興興地去見娘娘,跟娘娘說些體己話啊。」
俞妃縱然不甘心自己是撞在槍.口上的這個人,但國事為重的道理她也不是不懂,如今孫德福都這麽說了,她再堅持下去恐怕當真會讓皇上厭棄,隻能吃了這道悶虧。
好不容易熬走了長孫透,原以為她的機會來了,沒想到她想方設法得到的,卻是一個月的禁足。
可如今她這委屈是訴不成的,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吞。
「孫公公,待皇上不忙了你可一定要多提提本宮,替本宮說兩句好話,莫叫皇上忘了本宮才是。」
俞妃褪下手腕上的翡翠鐲子,反手塞給了孫德福,眼下她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隻望孫德福有機會替自己說幾句好話,叫皇上早些把她放出來。
孫德福驚著推脫道:「奴才哪兒敢要娘娘的東西,有機會奴才會替娘娘說的。」
俞妃不管不顧地將東西塞給他,叮囑了兩句一步三迴頭地走了。
孫德福看著手中鐲子,輕輕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將鐲子收進了袖子裏。
罷了,就當是他替人受氣應得的。
這旨意一下,又有俞妃禁足在前,各宮裏的娘娘貴人們都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要數最高興的人,莫過於寧妃了。
迴宮後她沒有急著到皇上跟前去走動,反而在太後跟前下了不少功夫。
秋獵一事她為了能跟皇帝隨行,丟了暫管六宮之權,迴宮後又見勤政殿前門庭若市,可皇上一個都沒見,這一個多月來也隻是見了靜妃幾次。
寧妃便知道,相比於此刻急於求見皇上,還不如把太後哄好了,叫她把暫管六宮之權從靜妃手裏還到她手中。
她也明白太後心裏想的到底是什麽,於是她便在太後跟前吹了陣風。
稍微講了講後宮如今的情況,如今瀾貴妃在行宮養病,皇上迴宮後便隻寵靜妃,若是哪日靜妃一朝懷了龍嗣,又手握著暫管六宮之權,豈不是這後宮之中,都由她做主了?待往後純妃迴宮了,靜妃若是仗著皇上恩寵,又當如何是好呢?
太後這樣的人精,不會不明白她說的意思。
太後聽了心知肚明,她既不想讓靜妃得到一切,又不想讓寧妃得了好處,於是叫人暗示過幾次皇帝,讓他雨露均沾,她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後把寧妃打發了。
結果皇帝是表麵上答應了,實際上依舊隻寵靜妃,太後又往深了想,怕靜妃給皇帝吹了枕頭風。
於是隻好親自動手,將靜妃暫管六宮之權又給了寧妃。
寧妃此番不僅拿迴了她的東西,還看著俞妃被禁了足,此刻的後宮當中,當屬她一手遮天了。
於是她又趁此機會,折了長孫透兩名隊友。
芳貴人和佳嬪這兩個小透明怎麽也沒有想到,她們居然會在這一集領盒飯殺青。
靜妃將俞妃和寧妃的動作都看在眼裏,但她不想去爭什麽,暫管六宮之權她要不要其實無所謂,她如今心態不似從前那樣想搏個風光的未來了,性子也沒有從前那般剛烈了,她隻覺得皇上迴宮後還能想起她的好,還能讓她侍奉左右聽她唱歌,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宮牆裏的天,每天都在變。行宮裏的王富貴倒是真的過了將近一個月的神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