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我娘,穿越者,名動四方 作者:未眠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惠康王是趙天子的小皇叔,後來死於石連虎的並州府上,他倒有在長安留下幾個奶娃娃,不過他那些個子嗣後來都「意外」夭折了。
惠康王一脈算是斷了。
老江王是趙天子的庶弟。在他薨後,由其嫡長子、也就是寧青穎遠嫁徐州的世子夫婿承繼親王封號,不過這位縱情聲色犬馬的小江王後來也沒了。
老江王一脈剩下個庶出的二房,隔了幾層,加之又是庶出,和沒有差不多。
因此如今的十皇子是當之無愧的皇室獨苗苗。
公孫良拱手作揖:「主公,不論靜待一月,還是提前行動,於我們而言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他人紛紛同意。
柯權水看了眼霍霆山,發現主公麵色冷沉,並不如他們一般開顏。
作為謀士,當為主公排憂解難,柯權水遂問:「主公是否有顧慮?不妨與我等說。」
武將和謀士們紛紛看向霍霆山。
「無事,散了吧。太和你留下來。」霍霆山說。
眾人退出書房。
柯權水和陳世昌感嘆,語氣中有艷羨:「主公甚是看中公孫太和。」
「那當然,畢竟太和來得早,算起來他待在主公身邊的年歲比某的犬子都長,且他又非繡花枕頭,旁人自然難以與之比肩。」陳世昌笑道。
想起外麵笑柯權水是個五姓家僕,陳世昌忙說:「我幽州這方不錯吧,主公是個英明大度的,你來了後就好生待著吧,莫要再亂跑了。」
當初柯權水被接納入陣後,霍霆山特地下過令,禁止拿柯權水過往之事排擠他;若有違者,罰俸祿並笞四十。
柯權水搖搖頭。
陳世昌心頭一跳,剛要開口勸,便聽他說:「不跑了,幽州甚好,主公也甚好。」
他輾轉去過不少州,見過不少州牧,在霍幽州這裏他看到了一樣很稀罕的東西——
慈悲。
這種慈悲並不是說他對身旁人有多厚道多寬待,而是對布衣百姓的慈悲。
上位者出生於高門,他們居廟堂之高,不懂人間疾苦是常態。
哪怕行利民之舉,於他們而言也是從指縫中漏出少許利益做做表麵功夫,傷不了他們的筋骨。
一開始他也以為這位霍幽州亦是如此,直到親眼看到了新田策的推行。佃農被解放,他們拿迴了屬於自己的戶籍和農田,光是這一點,已然是慈悲。
柯左微嘆:「不過如今已不是某留不留,而是主公用不用。」
陳世昌笑了:「權水莫急,如今隻是時候未到罷了。等用得著你時,怕權水得秉燭辦公嘍。」
柯權水逐漸開懷,「希望如此吧。」
*
書房裏。
待其他人離開後,霍霆山看向公孫良:「太和,近來有一事我很是不安。」
「不知主公為何事所憂?」公孫良大驚。
竟能有事令主公不安,且還是「很不安」,莫非是長安的暗樁來報,紀大司馬有旁的動靜?
霍霆山簡略了那事的經過,將其告訴了公孫良,後者稍愣,沒想到此事涉及裴鶯。
一想到長安中有人對主母虎視眈眈,公孫良坐不住了。
主母可不單單是主母,還是他們幽州的財神爺。這財神爺若是丟了,相當於抽了他們幽州的輸血脈絡,傷筋動骨。
「主公,此事非同小可,哪怕隻有一成可能,亦要將其當做未來會發生之事來看待。」公孫良正色道:「而且某私以為,李司州的忽然改口,正是應證了主公您的猜測。對方猜測您知曉了長安來人,覺得您後續會有防備,故而更改了策略。」
霍霆山:「大軍啟程前有一場踐行宴。」
公孫良沉思片刻,「主公,雖說在知曉已驚動您的前提下,踐行宴出事概率應該不大,但不可不防。洛陽是李司州的地盤,他的州牧府中更是,難保對方兵行險著,反其道而行之。諸如在宴中尋機會將主母擄走,再推那名與主母身形相似的女郎出來,聲稱她就是幽州主母,到時咱們這方哪怕否認,鬧起來定是我們這方理虧。」
因為見過主母之人不算多。
幽州這方高層武將認得,能證明主母被換了,但那又如何?司州那邊全然可以一口咬定他們幽州「無理取鬧」。
畢竟人不就在那兒嗎,怎的就不是?
若那婦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再對著主公委屈喊一聲「夫君」,那將更加難以收場。
以主公對主母的看重,此事必會鬧開。
而一旦兩州爆發矛盾,司州那邊可以藉機向天下人宣稱幽州軍在伐荊前夕找茬,疑似和荊州達成了某種協議,再將他們通通打成反賊。
既擄走了主母,又讓他們幽州背了罵名,說不準後麵還會直接在司州內圍剿他們。
一箭三雕,好一條毒計。
公孫良認真建議,「主公,踐行宴那日幹脆尋個藉口讓主母莫要參宴了,從根源上杜絕問題。」
霍霆山頷首,「我會和她說。」
公孫良摸了摸鬍子,「踐行宴的算盤落空後,某猜測他們還會有下一計。」
霍霆山揚起長眉,和公孫良的對視中,他看到了一個和自己相同的才猜想。
「若某是李司州,某會和主公您一樣攜妻室行軍,而後在路上尋機會動手。」
說到這裏公孫良稍頓,「前往邊陲那一路主母皆在軍中,對方大抵不好動手。主公,要防範的是到荊州邊陲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惠康王一脈算是斷了。
老江王是趙天子的庶弟。在他薨後,由其嫡長子、也就是寧青穎遠嫁徐州的世子夫婿承繼親王封號,不過這位縱情聲色犬馬的小江王後來也沒了。
老江王一脈剩下個庶出的二房,隔了幾層,加之又是庶出,和沒有差不多。
因此如今的十皇子是當之無愧的皇室獨苗苗。
公孫良拱手作揖:「主公,不論靜待一月,還是提前行動,於我們而言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他人紛紛同意。
柯權水看了眼霍霆山,發現主公麵色冷沉,並不如他們一般開顏。
作為謀士,當為主公排憂解難,柯權水遂問:「主公是否有顧慮?不妨與我等說。」
武將和謀士們紛紛看向霍霆山。
「無事,散了吧。太和你留下來。」霍霆山說。
眾人退出書房。
柯權水和陳世昌感嘆,語氣中有艷羨:「主公甚是看中公孫太和。」
「那當然,畢竟太和來得早,算起來他待在主公身邊的年歲比某的犬子都長,且他又非繡花枕頭,旁人自然難以與之比肩。」陳世昌笑道。
想起外麵笑柯權水是個五姓家僕,陳世昌忙說:「我幽州這方不錯吧,主公是個英明大度的,你來了後就好生待著吧,莫要再亂跑了。」
當初柯權水被接納入陣後,霍霆山特地下過令,禁止拿柯權水過往之事排擠他;若有違者,罰俸祿並笞四十。
柯權水搖搖頭。
陳世昌心頭一跳,剛要開口勸,便聽他說:「不跑了,幽州甚好,主公也甚好。」
他輾轉去過不少州,見過不少州牧,在霍幽州這裏他看到了一樣很稀罕的東西——
慈悲。
這種慈悲並不是說他對身旁人有多厚道多寬待,而是對布衣百姓的慈悲。
上位者出生於高門,他們居廟堂之高,不懂人間疾苦是常態。
哪怕行利民之舉,於他們而言也是從指縫中漏出少許利益做做表麵功夫,傷不了他們的筋骨。
一開始他也以為這位霍幽州亦是如此,直到親眼看到了新田策的推行。佃農被解放,他們拿迴了屬於自己的戶籍和農田,光是這一點,已然是慈悲。
柯左微嘆:「不過如今已不是某留不留,而是主公用不用。」
陳世昌笑了:「權水莫急,如今隻是時候未到罷了。等用得著你時,怕權水得秉燭辦公嘍。」
柯權水逐漸開懷,「希望如此吧。」
*
書房裏。
待其他人離開後,霍霆山看向公孫良:「太和,近來有一事我很是不安。」
「不知主公為何事所憂?」公孫良大驚。
竟能有事令主公不安,且還是「很不安」,莫非是長安的暗樁來報,紀大司馬有旁的動靜?
霍霆山簡略了那事的經過,將其告訴了公孫良,後者稍愣,沒想到此事涉及裴鶯。
一想到長安中有人對主母虎視眈眈,公孫良坐不住了。
主母可不單單是主母,還是他們幽州的財神爺。這財神爺若是丟了,相當於抽了他們幽州的輸血脈絡,傷筋動骨。
「主公,此事非同小可,哪怕隻有一成可能,亦要將其當做未來會發生之事來看待。」公孫良正色道:「而且某私以為,李司州的忽然改口,正是應證了主公您的猜測。對方猜測您知曉了長安來人,覺得您後續會有防備,故而更改了策略。」
霍霆山:「大軍啟程前有一場踐行宴。」
公孫良沉思片刻,「主公,雖說在知曉已驚動您的前提下,踐行宴出事概率應該不大,但不可不防。洛陽是李司州的地盤,他的州牧府中更是,難保對方兵行險著,反其道而行之。諸如在宴中尋機會將主母擄走,再推那名與主母身形相似的女郎出來,聲稱她就是幽州主母,到時咱們這方哪怕否認,鬧起來定是我們這方理虧。」
因為見過主母之人不算多。
幽州這方高層武將認得,能證明主母被換了,但那又如何?司州那邊全然可以一口咬定他們幽州「無理取鬧」。
畢竟人不就在那兒嗎,怎的就不是?
若那婦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再對著主公委屈喊一聲「夫君」,那將更加難以收場。
以主公對主母的看重,此事必會鬧開。
而一旦兩州爆發矛盾,司州那邊可以藉機向天下人宣稱幽州軍在伐荊前夕找茬,疑似和荊州達成了某種協議,再將他們通通打成反賊。
既擄走了主母,又讓他們幽州背了罵名,說不準後麵還會直接在司州內圍剿他們。
一箭三雕,好一條毒計。
公孫良認真建議,「主公,踐行宴那日幹脆尋個藉口讓主母莫要參宴了,從根源上杜絕問題。」
霍霆山頷首,「我會和她說。」
公孫良摸了摸鬍子,「踐行宴的算盤落空後,某猜測他們還會有下一計。」
霍霆山揚起長眉,和公孫良的對視中,他看到了一個和自己相同的才猜想。
「若某是李司州,某會和主公您一樣攜妻室行軍,而後在路上尋機會動手。」
說到這裏公孫良稍頓,「前往邊陲那一路主母皆在軍中,對方大抵不好動手。主公,要防範的是到荊州邊陲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