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中支持的君主此刻奄奄一息幾成廢人,能不能活都難說,再不可能繼任大統,登時所有目光全部齊刷刷地聚焦在殷無穢身上。
五公主不管其他官員如何愕然,她反應極快,趁此機會帶頭一舉坐實了殷無穢的身份轉換。
眾人隻見昭王箭步上前,單膝下跪,率先高聲行禮道:「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從這聲音中集體迴過神來,即使再怎麽意外眼前的場景也不容他們置喙了。
殷無穢,是他們當之無愧的新帝。
以內閣為首,中立勢力打頭,緊接昭王之後,下跪行禮,恭敬道:「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聲音如洪,一波接著一波。所有前來的文武百官盡皆行禮認可他們的新王。
殷無穢卓然立於喧囂的人群中央,那些聲如洪鍾的、恭敬拜服的、烏合之眾的聲音一同湧入耳際,卻始終和他隔了一層閡膜。他急遽明白過來容訣的用意,並目光深沉複雜地望著他。
容訣也一瞬不瞬同他對視。
正當這時,天空似有雪花飄落,今年的第一場瑞雪在此時毫無徵兆地落下。
雪花在容訣臉上輕輕一貼,旋即打旋融化,容訣冰冷鋒銳的目光一瞬間似乎也溫柔起來。
殷無穢不由地想彎起唇角,然而再看時,容訣的目光始終如冰錐般冰冷刺目,方才一瞬的柔軟隻是他的錯覺。
殷無穢猝然迴想起容訣和他叮囑的話。
「最後的時刻,千萬別犯糊塗。」
少年唇角重又一點點壓平,艱難轉過身去麵對一眾文武百官,喧囂嘈雜的聲音也重新湧入耳裏。
殷無穢的情緒波動於他人來說不過是一剎那的變化。
五公主甚至都沒察覺到,並先一步向他稟告政變一事:「臣一路追查過來,帶兵維繫皇宮治安,並妥善安置宮中人手時發現熹王早已勾結禁軍首領,殺害諸多宮人乃至十、十一皇子,罪不容誅。」
「倖存下來的宮人可以為證,被他殺害的宮人身上傷痕仵作一驗便知,傷口不會騙人。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此話一出,如一滴熱油滴進冷水中,在眾人心裏激起千層浪。
原來,擁兵自重的昭王在政變期間不僅沒有趁機一舉圍宮,反而妥善安頓了宮人,更是不聲不響地暗中收集了大皇子無法翻身的鐵證!
如此態度,眾人還有什麽看不明白的。
他們原本因為朝局而選擇擁護殷無穢的選擇由之前的五分轉變成了七分。
昭王雖有斷袖之癖,可隻要他改掉,隨時可反對殷無穢自立為王。他有重兵在手,又恩信於民,是最名副其實的新帝人選。
可是,他卻放棄了,甚至以身作則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殷無穢。
眾人麵麵相覷,不清楚他這樣做的緣由。但是,結果眾人看清了。
並遵循利益最佳導向,認殷無穢為帝。
誰當皇帝固然重要,但也不是絕對,關鍵還要看他手中切實掌握的權利。如果是大皇子和五皇子,眾人自然會忌憚臣服,可是換作了殷無穢就不一樣了,眾人甚至不等他說平身就兀自起身。
往後的路還很長,殷無穢身份轉變不算什麽,一切才剛剛開始。
他們第一個要清算、並獻於殷無穢投誠的,是東廠督主。
「陛下,臣也有事稟。」內閣首揆開口。
這樣地位的大臣饒是殷無穢也不得不重視,隻聽他道:「大皇子的罪行已悉數確認。那麽,東廠呢?
此次政變皆由東廠而起,若非如此,我朝也不會損失一名文韜武略的親王,他更是以下犯上直接重傷熹王殿下。一碼歸一碼,東廠犯下的滔天罪行,請問陛下,又該如何處置?」
不愧是沉浮官場多年的老狐狸,三言兩語就將大皇子所犯之罪歸咎到了東廠頭上。
殷無穢瞬間目光一凜。
容訣卻早有所料,多年來先帝和文武百官都是這個德行,沒道理他們會臨時轉性,政變的後果,必然要有人給出交代。
這是東廠的劫數,更是他的,怎麽都逃脫不掉。
殷無穢將他布置的最後一課做成那個樣子,那他就以身為題親自試煉,這也是殷無穢登基伊始,蛻變經手的第一個難題。
在他徹底撇清與殷無穢之間的關係,為他掃除不必要的麻煩之後,年輕的帝王又將如何應對這個棘手的問題?
這一迴,容訣教不了他了。
他自己都沒有答案。
殷無穢雖然是個情種,但他腦子不笨,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聰明,他很快意識到眼前的局麵。
這場政變最終針對的,是東廠。
別看大皇子罪孽深重,但他身份上隸屬親王,又有過往光輝的政績和籠絡的臣下輔助,此刻又被容訣致命一擊陷入弱勢,有很大機率能夠保下一命。
至多就是得罪了十、十一皇子的母族和諸位被牽連的大臣,以後落下殘缺。
而容訣就危險了,按內閣的意思,他要以命來償。
殷無穢警惕壓緊眉梢,將難題重又拋迴內閣,試探其底線道:「依鄭大人看,孤該如何處置?」
殷無穢語氣分明是平靜的,甚至不恥下問,卻無端讓鄭首輔察覺到一絲潛在的危險之意,為官多年的直覺讓他謹慎頓了一下。並且,東廠督主當真會乖乖就範、沒有任何其他後手了嗎?
五公主不管其他官員如何愕然,她反應極快,趁此機會帶頭一舉坐實了殷無穢的身份轉換。
眾人隻見昭王箭步上前,單膝下跪,率先高聲行禮道:「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從這聲音中集體迴過神來,即使再怎麽意外眼前的場景也不容他們置喙了。
殷無穢,是他們當之無愧的新帝。
以內閣為首,中立勢力打頭,緊接昭王之後,下跪行禮,恭敬道:「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聲音如洪,一波接著一波。所有前來的文武百官盡皆行禮認可他們的新王。
殷無穢卓然立於喧囂的人群中央,那些聲如洪鍾的、恭敬拜服的、烏合之眾的聲音一同湧入耳際,卻始終和他隔了一層閡膜。他急遽明白過來容訣的用意,並目光深沉複雜地望著他。
容訣也一瞬不瞬同他對視。
正當這時,天空似有雪花飄落,今年的第一場瑞雪在此時毫無徵兆地落下。
雪花在容訣臉上輕輕一貼,旋即打旋融化,容訣冰冷鋒銳的目光一瞬間似乎也溫柔起來。
殷無穢不由地想彎起唇角,然而再看時,容訣的目光始終如冰錐般冰冷刺目,方才一瞬的柔軟隻是他的錯覺。
殷無穢猝然迴想起容訣和他叮囑的話。
「最後的時刻,千萬別犯糊塗。」
少年唇角重又一點點壓平,艱難轉過身去麵對一眾文武百官,喧囂嘈雜的聲音也重新湧入耳裏。
殷無穢的情緒波動於他人來說不過是一剎那的變化。
五公主甚至都沒察覺到,並先一步向他稟告政變一事:「臣一路追查過來,帶兵維繫皇宮治安,並妥善安置宮中人手時發現熹王早已勾結禁軍首領,殺害諸多宮人乃至十、十一皇子,罪不容誅。」
「倖存下來的宮人可以為證,被他殺害的宮人身上傷痕仵作一驗便知,傷口不會騙人。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此話一出,如一滴熱油滴進冷水中,在眾人心裏激起千層浪。
原來,擁兵自重的昭王在政變期間不僅沒有趁機一舉圍宮,反而妥善安頓了宮人,更是不聲不響地暗中收集了大皇子無法翻身的鐵證!
如此態度,眾人還有什麽看不明白的。
他們原本因為朝局而選擇擁護殷無穢的選擇由之前的五分轉變成了七分。
昭王雖有斷袖之癖,可隻要他改掉,隨時可反對殷無穢自立為王。他有重兵在手,又恩信於民,是最名副其實的新帝人選。
可是,他卻放棄了,甚至以身作則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殷無穢。
眾人麵麵相覷,不清楚他這樣做的緣由。但是,結果眾人看清了。
並遵循利益最佳導向,認殷無穢為帝。
誰當皇帝固然重要,但也不是絕對,關鍵還要看他手中切實掌握的權利。如果是大皇子和五皇子,眾人自然會忌憚臣服,可是換作了殷無穢就不一樣了,眾人甚至不等他說平身就兀自起身。
往後的路還很長,殷無穢身份轉變不算什麽,一切才剛剛開始。
他們第一個要清算、並獻於殷無穢投誠的,是東廠督主。
「陛下,臣也有事稟。」內閣首揆開口。
這樣地位的大臣饒是殷無穢也不得不重視,隻聽他道:「大皇子的罪行已悉數確認。那麽,東廠呢?
此次政變皆由東廠而起,若非如此,我朝也不會損失一名文韜武略的親王,他更是以下犯上直接重傷熹王殿下。一碼歸一碼,東廠犯下的滔天罪行,請問陛下,又該如何處置?」
不愧是沉浮官場多年的老狐狸,三言兩語就將大皇子所犯之罪歸咎到了東廠頭上。
殷無穢瞬間目光一凜。
容訣卻早有所料,多年來先帝和文武百官都是這個德行,沒道理他們會臨時轉性,政變的後果,必然要有人給出交代。
這是東廠的劫數,更是他的,怎麽都逃脫不掉。
殷無穢將他布置的最後一課做成那個樣子,那他就以身為題親自試煉,這也是殷無穢登基伊始,蛻變經手的第一個難題。
在他徹底撇清與殷無穢之間的關係,為他掃除不必要的麻煩之後,年輕的帝王又將如何應對這個棘手的問題?
這一迴,容訣教不了他了。
他自己都沒有答案。
殷無穢雖然是個情種,但他腦子不笨,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聰明,他很快意識到眼前的局麵。
這場政變最終針對的,是東廠。
別看大皇子罪孽深重,但他身份上隸屬親王,又有過往光輝的政績和籠絡的臣下輔助,此刻又被容訣致命一擊陷入弱勢,有很大機率能夠保下一命。
至多就是得罪了十、十一皇子的母族和諸位被牽連的大臣,以後落下殘缺。
而容訣就危險了,按內閣的意思,他要以命來償。
殷無穢警惕壓緊眉梢,將難題重又拋迴內閣,試探其底線道:「依鄭大人看,孤該如何處置?」
殷無穢語氣分明是平靜的,甚至不恥下問,卻無端讓鄭首輔察覺到一絲潛在的危險之意,為官多年的直覺讓他謹慎頓了一下。並且,東廠督主當真會乖乖就範、沒有任何其他後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