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侍衛長作為首領,也不過是未雨綢繆,審時度勢而已,有何不對!
見此供詞,容訣蔑然一哂,為了大內?還是自己的權欲?要真想為大內好,就該徐徐圖之,而非做下此等大不韙之事,巧言令色粉飾太平,真把別人都當成傻子了嗎。
「吩咐下去,叫刑部繼續審,再呈上來這樣的供詞,咱家想,鎮撫司詔獄會很樂意效勞。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東西,叫他們不必顧忌。」
「是!」鎮撫司欽差領了任務,垂首退下。
謀殺太子的事實,兇手,以及證據一應俱全,這樁轟動全朝的大案最終由三法司共同審理立案。案子裏什麽事情能記錄進卷宗,什麽不能,怎麽記錄,涉事官員該如何處置,這背後又牽動了誰的利益。
樁樁件件,著實令人頭疼之極。
左都禦史整日忙得腳不沾地,連喝口茶的功夫都騰不出來,還得親筆向內閣做詳盡的匯報,事無巨細不可缺漏,這背後的用意乃至朝局變化,他都要一併分析稟告於老師。
一想到裏麵涉及的皇子鬥爭,左都禦史又是一陣長籲短嘆。
七殿下的事情要不要寫呢?要是寫,他又該如何下筆?
殷無穢涉及其中的影響不大不小,說不大,是因為他隻是朝廷派來的見證人,事情與他無關;說不小,是因為他在浙州確實從中幫了許多忙。如果他將殷無穢也匯報上去,必然會引起宮裏的注意,那他就是害了殷無穢,這與他的本心相違背,可要是不匯報——
左都禦史一想又覺不妥。
他有股非常強烈的預感,這位七殿下絕非池中物,將來必有一番大造化。
左都禦史能做到這個位置,他的第六感和危機應變的能力可謂功不可沒。
想了想,左都禦史將殷無穢的部分中規中矩提了一筆,這樣既不會顯得突出,又盡職匯報了,再挑不出問題。
左都禦史瞧著自己的親筆信,頗為滿意,正笑眯眯地準備重新審閱一番,房門忽然被人叩響。
左都禦史手忙腳亂,險些將信紙都弄飛,他胡亂用空白紙張壓住,這才正襟危坐,一整袍袖,肅聲道:「進來。」
是堂官帶殷無穢過來了。
左都禦史連忙起身和殷無穢見禮,殷無穢熟練叫他不必多禮。堂官將人帶來,旋即恭謹退下,不打擾上司談論正事。
「殿下怎的過來了?」左都禦史詫異。
殷無穢道:「聽堂官說,大人在為立案卷宗的事情憂心,本殿下就想著過來看看,有沒有什麽能為大人分憂的。」
殷無穢不提還好,一提左都禦史又是一陣痛心疾首。雖說太子的事情水落石出,他不用擔責了,可手裏的瑣碎事也愈發繁多,他感覺自己僅剩的一半黑髮也逃不過白頭的命運。
喟嘆一聲,左都禦史將大內侍衛長不肯吐露幕後主子的消息告訴殷無穢。
這委實是個大麻煩,大內侍衛長不肯供出主使,現有證據說服力不足,案子就難以推進;大內侍衛長若是供出了幕後主使,明眼人都知道是跟皇子爭位的朝局相關,屆時莫說進展,牽出來一眾官員,朝廷大亂,整個大周王朝淪為笑柄,還有何公信可言。
誰敢查?誰去查?不要命了不成!
左都禦史也因此左支右絀。查不出兇手他整日急地團團轉,現在揪出兇手了,這個燙手山芋怎麽接又成了新問題。
當官難,這被捲入政治漩渦的官員更是難上加難。
「哎。」左都禦史嗟嘆不已。
殷無穢卻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他道:「案卷送入宮中,自有宮裏接手處理,是大事化小還是滿朝風雨,全憑宮裏一念之間。」
此言一出,空氣微微陷入了靜默。
左都禦史也是一怔,登時明白過來殷無穢的意思,他豁然開朗道:「殿下說的在理,是下官糊塗了,竟是沒有想到這一層,多謝殿下提點。」
說著,朝殷無穢深深一揖。
殷無穢伸手虛扶他一把,點到即止,並不幹涉左都禦史的決定。
他心裏十分清楚,這幕後之人既是大皇子,他必不會讓大內侍衛長吐出半分不利於自己的消息。左都禦史現在躊躇是因為還不敢,等他敢了之後,未必想不出躲避鋒芒的道理。
倒不如,趁此機會先讓他借花獻佛。
最後提點左都禦史一迴,殷無穢在浙州事情已畢。剩下的後續,自有宮中按流程處置,他也該動身返迴京畿了。
太子屍身先行,一路被保存完好運迴京師,禮部急忙操持儲君的葬禮,整個朝堂為之悼念三天,不事朝政。
因此殷無穢一行人也沒必要急著趕迴去,悼念結束,還有太子喪葬事宜,到時再按時參加不遲。
相較於這件事,他還沒有忘記,先前容訣明知一切卻故意隱瞞他的事。日漸成熟的七殿下哪裏是那麽容易就哄好的,迴京之際,他勢必要為自己多謀取一些福利。
「督主,眼下舉朝都在為太子哀悼,京中也是一片淒清。不如,咱們放慢步子,等晚些時候再迴去。不辦公事,不帶下屬,隻你我二人。」
容訣看著少年言辭旦旦一副不容置喙的模樣,實際上色厲內荏,緊張地眼珠子都盯他身上了。容訣都能想見,他若開口拒絕,保不齊這少年下一瞬就要委屈地拿眼幽怨控訴他。
想到自己先前確實有些不厚道,容訣頷首,莞爾應了,「好。」
見此供詞,容訣蔑然一哂,為了大內?還是自己的權欲?要真想為大內好,就該徐徐圖之,而非做下此等大不韙之事,巧言令色粉飾太平,真把別人都當成傻子了嗎。
「吩咐下去,叫刑部繼續審,再呈上來這樣的供詞,咱家想,鎮撫司詔獄會很樂意效勞。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東西,叫他們不必顧忌。」
「是!」鎮撫司欽差領了任務,垂首退下。
謀殺太子的事實,兇手,以及證據一應俱全,這樁轟動全朝的大案最終由三法司共同審理立案。案子裏什麽事情能記錄進卷宗,什麽不能,怎麽記錄,涉事官員該如何處置,這背後又牽動了誰的利益。
樁樁件件,著實令人頭疼之極。
左都禦史整日忙得腳不沾地,連喝口茶的功夫都騰不出來,還得親筆向內閣做詳盡的匯報,事無巨細不可缺漏,這背後的用意乃至朝局變化,他都要一併分析稟告於老師。
一想到裏麵涉及的皇子鬥爭,左都禦史又是一陣長籲短嘆。
七殿下的事情要不要寫呢?要是寫,他又該如何下筆?
殷無穢涉及其中的影響不大不小,說不大,是因為他隻是朝廷派來的見證人,事情與他無關;說不小,是因為他在浙州確實從中幫了許多忙。如果他將殷無穢也匯報上去,必然會引起宮裏的注意,那他就是害了殷無穢,這與他的本心相違背,可要是不匯報——
左都禦史一想又覺不妥。
他有股非常強烈的預感,這位七殿下絕非池中物,將來必有一番大造化。
左都禦史能做到這個位置,他的第六感和危機應變的能力可謂功不可沒。
想了想,左都禦史將殷無穢的部分中規中矩提了一筆,這樣既不會顯得突出,又盡職匯報了,再挑不出問題。
左都禦史瞧著自己的親筆信,頗為滿意,正笑眯眯地準備重新審閱一番,房門忽然被人叩響。
左都禦史手忙腳亂,險些將信紙都弄飛,他胡亂用空白紙張壓住,這才正襟危坐,一整袍袖,肅聲道:「進來。」
是堂官帶殷無穢過來了。
左都禦史連忙起身和殷無穢見禮,殷無穢熟練叫他不必多禮。堂官將人帶來,旋即恭謹退下,不打擾上司談論正事。
「殿下怎的過來了?」左都禦史詫異。
殷無穢道:「聽堂官說,大人在為立案卷宗的事情憂心,本殿下就想著過來看看,有沒有什麽能為大人分憂的。」
殷無穢不提還好,一提左都禦史又是一陣痛心疾首。雖說太子的事情水落石出,他不用擔責了,可手裏的瑣碎事也愈發繁多,他感覺自己僅剩的一半黑髮也逃不過白頭的命運。
喟嘆一聲,左都禦史將大內侍衛長不肯吐露幕後主子的消息告訴殷無穢。
這委實是個大麻煩,大內侍衛長不肯供出主使,現有證據說服力不足,案子就難以推進;大內侍衛長若是供出了幕後主使,明眼人都知道是跟皇子爭位的朝局相關,屆時莫說進展,牽出來一眾官員,朝廷大亂,整個大周王朝淪為笑柄,還有何公信可言。
誰敢查?誰去查?不要命了不成!
左都禦史也因此左支右絀。查不出兇手他整日急地團團轉,現在揪出兇手了,這個燙手山芋怎麽接又成了新問題。
當官難,這被捲入政治漩渦的官員更是難上加難。
「哎。」左都禦史嗟嘆不已。
殷無穢卻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他道:「案卷送入宮中,自有宮裏接手處理,是大事化小還是滿朝風雨,全憑宮裏一念之間。」
此言一出,空氣微微陷入了靜默。
左都禦史也是一怔,登時明白過來殷無穢的意思,他豁然開朗道:「殿下說的在理,是下官糊塗了,竟是沒有想到這一層,多謝殿下提點。」
說著,朝殷無穢深深一揖。
殷無穢伸手虛扶他一把,點到即止,並不幹涉左都禦史的決定。
他心裏十分清楚,這幕後之人既是大皇子,他必不會讓大內侍衛長吐出半分不利於自己的消息。左都禦史現在躊躇是因為還不敢,等他敢了之後,未必想不出躲避鋒芒的道理。
倒不如,趁此機會先讓他借花獻佛。
最後提點左都禦史一迴,殷無穢在浙州事情已畢。剩下的後續,自有宮中按流程處置,他也該動身返迴京畿了。
太子屍身先行,一路被保存完好運迴京師,禮部急忙操持儲君的葬禮,整個朝堂為之悼念三天,不事朝政。
因此殷無穢一行人也沒必要急著趕迴去,悼念結束,還有太子喪葬事宜,到時再按時參加不遲。
相較於這件事,他還沒有忘記,先前容訣明知一切卻故意隱瞞他的事。日漸成熟的七殿下哪裏是那麽容易就哄好的,迴京之際,他勢必要為自己多謀取一些福利。
「督主,眼下舉朝都在為太子哀悼,京中也是一片淒清。不如,咱們放慢步子,等晚些時候再迴去。不辦公事,不帶下屬,隻你我二人。」
容訣看著少年言辭旦旦一副不容置喙的模樣,實際上色厲內荏,緊張地眼珠子都盯他身上了。容訣都能想見,他若開口拒絕,保不齊這少年下一瞬就要委屈地拿眼幽怨控訴他。
想到自己先前確實有些不厚道,容訣頷首,莞爾應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