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訣真的要在這裏處理公事,不是玩笑。即便每日隻有短暫的一個時辰,他也高興地嘴角壓都壓不下去。
殷無穢這些天一下接踵而來了太多事情,他每天都像被趕鴨子上架的傀儡,被官場推著走,被現實趕著趟,精神焦慮緊繃地一刻也不敢放鬆。茶飯不思目不交睫,無措到連個求教談心的人也找不到。
直到此刻,眼前這個他朝思暮念,最親近信賴的人伴於身側,那些所有緊繃焦慮、痛苦無緒、糾葛不定的情緒才終於沉甸甸地落了地。
變成了無與倫比的安心。
秋風穿堂,紗幔輕曳,斯人在前。再沒有比這更令人慰藉的了。
·
在朝堂大勢再一次勉強維持走鋼絲般來之不易的平衡時,太子休養好了身體,恢復上朝。
這無疑在朝堂上又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文武百官各種恭賀奉承話流水似地往太子耳裏送,太子始終麵色淡淡不置一詞。眾人見狀心中惴惴,分不清太子到底是歷經打擊成長了,改換麵貌勵精圖治,還是徹底對朝政失瞭望寒了心,才如此怏怏不管不問了。
而在太子缺席的這段時間內,太子身後宗族也徹底分裂成了兩派,一派仍是全力支持太子登基,而另一派早已暗中倒戈改為支持大皇子上位。
從兩廂勢力來說,大皇子暫時更勝一籌,甚至連族長——通政參知都隱隱表露出對他的支持。
如此一來,眾人對於家族選擇便都心知肚明了。
眾位官員又觀望了一段時間,太子始終沒有表現出對朝政的野望,雖也對監國盡職盡責,卻……怎麽說呢,這倒不是太子本身的能力問題。
而實在是,太子性格仁懦溫吞,中規中矩,若是放在平時原也沒什麽,隻是此值多事之秋,驟然跟表現地雷厲風行手腕高效的大皇子,和以戰神之稱聞名的五皇子一比就委實不夠看了,說是色厲內荏也不為過。
太子,大位無望了。
這是文武百官心中一致的認定。
與此同時,大皇子以謙遜溫和之態籠絡了朝中不少文臣的支持。五皇子在京畿東西兩郊軍營混的風生水起,每隔一日便會親自前往訓練部隊排兵布陣;他身邊的親衛隊也常和京軍切磋,不打不相識,已經有不少人折服在了五皇子出色的統軍能力下。
這一切細微的變化都在左右著那個隨時可能降臨的高位上。
眾人不得不緊緊屏息靜候不遠的那一天到來。
唯有殷無穢這個七殿下在朝堂中捉襟見肘處境維艱。哪怕隻是一位微不足道的親王,風波一平他也可以即刻出宮,再也不迴這個是非之地,可現在的他終日穿梭在朝野之間,卻始終被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這種身陷囹圄掙脫不得的痛苦一日甚過一日。
這種難處他是萬萬無法和容訣說的,容訣每日陪他一個時辰殷無穢已經珍視至極。
這時他才意識到,小事自有小事的好處,譬如他白日處理的那些奏疏,隨意一批即可。不必像容訣一直身處風暴中心,外界對東廠態度的窺探從未停止過,無數的人在等他一朝行差踏錯,一舉將其拖入萬劫不復之境。
殷無穢看在眼裏,憂在心裏。
眼見容訣越來越忙,有時在宣政殿根本待不滿一個時辰便有急事亟需趕去處理。殷無穢什麽都知道,卻什麽都沒說破,他投給容訣一個放鬆的眼神,讓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等容訣的身影徹底消失在了殿中,殷無穢唇角一直噙著的放鬆笑意一點點下落,最終變成了揮之不去的陰霾。
少年清醒地知道這是不對的,他從未想過要容訣為他付出犧牲什麽,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那就和他原本的打算背道而馳了。
他必須盡快成長起來,至少成長到不再需要容訣一味保護的地步。
少年在心中做下決定,眸中閃爍著一團觸目驚心的芒。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禮部待久了,殷無穢好像也染上了點禮部尚書八麵玲瓏的本事,藉由歸還拿取奏疏之際,他可以接觸到朝堂各個機要部門,再利用皇子身份和對方寒暄幾句,藉機知道了不少朝中暗流湧動的動向。
譬如在朝政中大皇子和五皇子分庭抗禮,太子不過是明麵上的儲君,早被架空了監國之權。今日大朝會之後內閣又針對最近朝中發生的變化第十次召開了緊急會議,六部尚書也在其中縱橫捭闔各自為政——
殷無穢將所有情報在心中暗暗梳理了一遍。
幸而,東廠反而在熹昭兩王之爭中漸次淡出了視野,不再被文武百官推到朝政爭鋒的風口浪尖。殷無穢摒除腦中亂七八糟的思緒,眼見工部和吏部尚書結伴走近,殷無穢登時一收神色,帶上一名隨從上前請見二位。
「下官見過殿下。」兩人朝殷無穢一禮。
「兩位大人快快免禮,這是工部和吏部已經批紅的奏疏。」殷無穢一招手,身後隨從立即將懷中抱著的奏疏呈交給兩位尚書隨從的司務。
吏部尚書一貫對殷無穢有好感,最近朝中又雲波詭譎,他已經許久沒和殷無穢烹茶論政了,一時間再見到他,不免生出些扼腕憐惜之意,當即拿了奏疏就看,一邊觀閱一邊頻頻點頭。工部尚書見狀,也拿起殷無穢批紅的奏疏看了起來。
其中不乏有目前工部和戶部之間的矛盾調和之法。
因著工部不少工程建造都需要戶部簽字再從國庫取銀,過往工部常被戶部壓了一頭,如今戶部被太子牽連,大勢已去,工部反而漸有乘勢反壓之意。
殷無穢這些天一下接踵而來了太多事情,他每天都像被趕鴨子上架的傀儡,被官場推著走,被現實趕著趟,精神焦慮緊繃地一刻也不敢放鬆。茶飯不思目不交睫,無措到連個求教談心的人也找不到。
直到此刻,眼前這個他朝思暮念,最親近信賴的人伴於身側,那些所有緊繃焦慮、痛苦無緒、糾葛不定的情緒才終於沉甸甸地落了地。
變成了無與倫比的安心。
秋風穿堂,紗幔輕曳,斯人在前。再沒有比這更令人慰藉的了。
·
在朝堂大勢再一次勉強維持走鋼絲般來之不易的平衡時,太子休養好了身體,恢復上朝。
這無疑在朝堂上又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文武百官各種恭賀奉承話流水似地往太子耳裏送,太子始終麵色淡淡不置一詞。眾人見狀心中惴惴,分不清太子到底是歷經打擊成長了,改換麵貌勵精圖治,還是徹底對朝政失瞭望寒了心,才如此怏怏不管不問了。
而在太子缺席的這段時間內,太子身後宗族也徹底分裂成了兩派,一派仍是全力支持太子登基,而另一派早已暗中倒戈改為支持大皇子上位。
從兩廂勢力來說,大皇子暫時更勝一籌,甚至連族長——通政參知都隱隱表露出對他的支持。
如此一來,眾人對於家族選擇便都心知肚明了。
眾位官員又觀望了一段時間,太子始終沒有表現出對朝政的野望,雖也對監國盡職盡責,卻……怎麽說呢,這倒不是太子本身的能力問題。
而實在是,太子性格仁懦溫吞,中規中矩,若是放在平時原也沒什麽,隻是此值多事之秋,驟然跟表現地雷厲風行手腕高效的大皇子,和以戰神之稱聞名的五皇子一比就委實不夠看了,說是色厲內荏也不為過。
太子,大位無望了。
這是文武百官心中一致的認定。
與此同時,大皇子以謙遜溫和之態籠絡了朝中不少文臣的支持。五皇子在京畿東西兩郊軍營混的風生水起,每隔一日便會親自前往訓練部隊排兵布陣;他身邊的親衛隊也常和京軍切磋,不打不相識,已經有不少人折服在了五皇子出色的統軍能力下。
這一切細微的變化都在左右著那個隨時可能降臨的高位上。
眾人不得不緊緊屏息靜候不遠的那一天到來。
唯有殷無穢這個七殿下在朝堂中捉襟見肘處境維艱。哪怕隻是一位微不足道的親王,風波一平他也可以即刻出宮,再也不迴這個是非之地,可現在的他終日穿梭在朝野之間,卻始終被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這種身陷囹圄掙脫不得的痛苦一日甚過一日。
這種難處他是萬萬無法和容訣說的,容訣每日陪他一個時辰殷無穢已經珍視至極。
這時他才意識到,小事自有小事的好處,譬如他白日處理的那些奏疏,隨意一批即可。不必像容訣一直身處風暴中心,外界對東廠態度的窺探從未停止過,無數的人在等他一朝行差踏錯,一舉將其拖入萬劫不復之境。
殷無穢看在眼裏,憂在心裏。
眼見容訣越來越忙,有時在宣政殿根本待不滿一個時辰便有急事亟需趕去處理。殷無穢什麽都知道,卻什麽都沒說破,他投給容訣一個放鬆的眼神,讓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等容訣的身影徹底消失在了殿中,殷無穢唇角一直噙著的放鬆笑意一點點下落,最終變成了揮之不去的陰霾。
少年清醒地知道這是不對的,他從未想過要容訣為他付出犧牲什麽,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那就和他原本的打算背道而馳了。
他必須盡快成長起來,至少成長到不再需要容訣一味保護的地步。
少年在心中做下決定,眸中閃爍著一團觸目驚心的芒。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禮部待久了,殷無穢好像也染上了點禮部尚書八麵玲瓏的本事,藉由歸還拿取奏疏之際,他可以接觸到朝堂各個機要部門,再利用皇子身份和對方寒暄幾句,藉機知道了不少朝中暗流湧動的動向。
譬如在朝政中大皇子和五皇子分庭抗禮,太子不過是明麵上的儲君,早被架空了監國之權。今日大朝會之後內閣又針對最近朝中發生的變化第十次召開了緊急會議,六部尚書也在其中縱橫捭闔各自為政——
殷無穢將所有情報在心中暗暗梳理了一遍。
幸而,東廠反而在熹昭兩王之爭中漸次淡出了視野,不再被文武百官推到朝政爭鋒的風口浪尖。殷無穢摒除腦中亂七八糟的思緒,眼見工部和吏部尚書結伴走近,殷無穢登時一收神色,帶上一名隨從上前請見二位。
「下官見過殿下。」兩人朝殷無穢一禮。
「兩位大人快快免禮,這是工部和吏部已經批紅的奏疏。」殷無穢一招手,身後隨從立即將懷中抱著的奏疏呈交給兩位尚書隨從的司務。
吏部尚書一貫對殷無穢有好感,最近朝中又雲波詭譎,他已經許久沒和殷無穢烹茶論政了,一時間再見到他,不免生出些扼腕憐惜之意,當即拿了奏疏就看,一邊觀閱一邊頻頻點頭。工部尚書見狀,也拿起殷無穢批紅的奏疏看了起來。
其中不乏有目前工部和戶部之間的矛盾調和之法。
因著工部不少工程建造都需要戶部簽字再從國庫取銀,過往工部常被戶部壓了一頭,如今戶部被太子牽連,大勢已去,工部反而漸有乘勢反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