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年輕時喜好吟詩作對,風花雪月,他本人更是頗具才情,如果不是被朝代更迭的洪流強行裹挾著衝上皇位,他現在或許成了一位閑雲野鶴的親王,或是某某居士知名大家,而非縱橫捭闔的帝王。
皇帝沒什麽政治才能,更沒有一統天下的野望,至少從容訣認識他時就是如此了。
而這也給容訣造成了一個致命誤區,因他沒什麽見識,亦不曾感受過溫暖,皇帝一時興起的隨手照拂對他來說便是無上聖恩,是話本裏救民於水火的真龍天子。
不對,皇帝本就是說一不二威風凜凜的天子。
予他錦衣珍饈,予他容身之地,甚至還教他讀書識字明辨是非,輕而易舉地就將他的生活改造地天翻地覆,這不是天子又是什麽?
容訣對皇帝的知遇感激之情一度達到了空前強烈、語言都難以表達的雋永程度,就是皇帝要他上刀山下油鍋他也會錯眼不眨地衝進去。
何況皇帝隻是讓他入朝,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恩賜。
容訣義無反顧地去了。
他那時還不知道人心易變,尤其是帝王。他讀的書也不夠多,雖有些與生俱來的機敏聰慧,時常在政見方麵給予皇帝耳目一新的見解,卻不諳最是無情帝王家的道理。
皇帝可以一時閑情逸緻,卻不可能永遠隻論風月。當無數朝堂政事撲麵而來,文武百官成日板臉勸諫,周邊國家不斷窺探冒犯,人民處於深水火熱之中,他這個皇帝、天下之主還能夠仍自巋然不動嗎?還能夠每日兩耳不聞窗外事摒除一切隻管詩情畫意嗎?
再多的怡情小酌都被與日俱增的壓力消磨了個幹淨。
就在這時,焦頭爛額生出病魘的皇帝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沒想到自己隨手照拂的小孩竟隱隱展露出治人之才,製衡之道,於是他將人投入朝堂之中。如果不起作用,也不失望,重新想辦法就是了;如果起作用,他隻要掌控這一人,給他充足的權利,讓他放開手腳替自己管束住朝堂就好。
容訣不負所望,迴饋給了瀕臨絕境的皇帝一個巨大驚喜,以他一人為支點,運轉起了整個朝堂。
皇帝高興過頭,情緒乍然冷卻後又思慮起了一個新的問題。容訣權勢過盛,萬一哪天他壓不住了怎麽辦,他培養了一頭兇狼,便要有束縛惡狼的鐐銬。
所以皇帝開始忌憚他,懲罰他,恩威並施,把柄威脅,隻要能夠達成所願,容訣一個人算什麽。
舍他一人,固穩一國,是他之幸。
容訣也是在接觸了政治的黑暗之後才逐漸參悟了這個道理,他以為的感恩不過是皇帝的一時興起,一個玩意,隨時能夠為了鞏固政權肅清朝政而捨棄的工具。
初心不再,他權當還了皇帝的這份照拂之恩,畢竟他實打實地享了好處。
隻是,皇帝竟要殺他,如此輕易脫口而出,必然早經深思熟慮。
皇帝命他輔佐太子,可他和太子從來不睦,甚至隱隱呈針對之勢,皇帝不會不知曉。
剎那間,容訣腦中浮光掠影般閃過什麽,他猝然想通了一切——
皇帝打從一開始就謀算好了,讓他以人人憎惡的權宦惡名被新帝誅,為太子登基鋪就最後一條平坦的康莊血路,一舉肅清朝中諸如他之類手握重權的命官。
既是如此,太子的勢力便不能留了。
第17章
頃刻之間,太子病倒和皇帝昏迷的消息插翅一樣飛遍了朝野,整個宮廷所有行政部門幾近停滯——
國君和儲君同時出事,大周國祚危矣!
一貫無處不在攪弄風雲的容訣也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不知所蹤。
這無疑在眾人茫然無緒的時候點了一把猛烈的火,容訣這是打算做什麽?太子和陛下的事情他是不是一早就知情甚至刻意安排?!目的就是想大逆不道地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時間,種種狂悖謀逆的猜測浮現在眾人心頭。
然不等他們義憤填膺,文武百官們又不約而同地俱是心念一動,這不正是他們觀望朝局夢寐以求的最佳良機嗎?
太子眼見大勢已去,雖仍占據儲君之位,但不到新帝落定的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輕易蓋棺定論。他們完全可以趁此機會拉幫攏派,扶持各自支持的主子登基上位。
霎時間,宮闈之下觸目驚心的暗潮急遽湧動,在短暫的停滯分崩後又快速聚攏成一個個新的政治利益團體,彼此之間矛盾不斷衝突加劇。
而這所有的發展一如容訣所料。
他本人此刻已經跳出了這個風暴驟起的權利漩渦,命東廠二檔頭裴鈺點隊兩支親自前往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府。由戶部自國庫發出的銀餉數額帳目存差打頭,順藤摸瓜牽出一係列鹽稅貪汙腐敗事宜,順理成章徹查過往的偷漏昧,將其勢力連根拔起!
·
彼時,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府。
管家在接了宮中線人傳來的最新消息後警惕地四下一逡巡,見沒什麽可疑人物,一轉身快步朝同知書房走去。
「什麽!」運鹽同知看完密信後麵色陡變,霍然起身差點撞翻了硯台。
「大人?」管家是自小就跟著他的家僕,對自家大人和太子之間的來往聯繫並不見外。
「殿下已經清醒過來了,隻是,線人信中說殿下茶飯不思,一蹶不振,連朝政都撒手不管了。怎會如此?!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殿下糊塗啊!如若不盡快振作起來,隻怕我們——」
皇帝沒什麽政治才能,更沒有一統天下的野望,至少從容訣認識他時就是如此了。
而這也給容訣造成了一個致命誤區,因他沒什麽見識,亦不曾感受過溫暖,皇帝一時興起的隨手照拂對他來說便是無上聖恩,是話本裏救民於水火的真龍天子。
不對,皇帝本就是說一不二威風凜凜的天子。
予他錦衣珍饈,予他容身之地,甚至還教他讀書識字明辨是非,輕而易舉地就將他的生活改造地天翻地覆,這不是天子又是什麽?
容訣對皇帝的知遇感激之情一度達到了空前強烈、語言都難以表達的雋永程度,就是皇帝要他上刀山下油鍋他也會錯眼不眨地衝進去。
何況皇帝隻是讓他入朝,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恩賜。
容訣義無反顧地去了。
他那時還不知道人心易變,尤其是帝王。他讀的書也不夠多,雖有些與生俱來的機敏聰慧,時常在政見方麵給予皇帝耳目一新的見解,卻不諳最是無情帝王家的道理。
皇帝可以一時閑情逸緻,卻不可能永遠隻論風月。當無數朝堂政事撲麵而來,文武百官成日板臉勸諫,周邊國家不斷窺探冒犯,人民處於深水火熱之中,他這個皇帝、天下之主還能夠仍自巋然不動嗎?還能夠每日兩耳不聞窗外事摒除一切隻管詩情畫意嗎?
再多的怡情小酌都被與日俱增的壓力消磨了個幹淨。
就在這時,焦頭爛額生出病魘的皇帝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沒想到自己隨手照拂的小孩竟隱隱展露出治人之才,製衡之道,於是他將人投入朝堂之中。如果不起作用,也不失望,重新想辦法就是了;如果起作用,他隻要掌控這一人,給他充足的權利,讓他放開手腳替自己管束住朝堂就好。
容訣不負所望,迴饋給了瀕臨絕境的皇帝一個巨大驚喜,以他一人為支點,運轉起了整個朝堂。
皇帝高興過頭,情緒乍然冷卻後又思慮起了一個新的問題。容訣權勢過盛,萬一哪天他壓不住了怎麽辦,他培養了一頭兇狼,便要有束縛惡狼的鐐銬。
所以皇帝開始忌憚他,懲罰他,恩威並施,把柄威脅,隻要能夠達成所願,容訣一個人算什麽。
舍他一人,固穩一國,是他之幸。
容訣也是在接觸了政治的黑暗之後才逐漸參悟了這個道理,他以為的感恩不過是皇帝的一時興起,一個玩意,隨時能夠為了鞏固政權肅清朝政而捨棄的工具。
初心不再,他權當還了皇帝的這份照拂之恩,畢竟他實打實地享了好處。
隻是,皇帝竟要殺他,如此輕易脫口而出,必然早經深思熟慮。
皇帝命他輔佐太子,可他和太子從來不睦,甚至隱隱呈針對之勢,皇帝不會不知曉。
剎那間,容訣腦中浮光掠影般閃過什麽,他猝然想通了一切——
皇帝打從一開始就謀算好了,讓他以人人憎惡的權宦惡名被新帝誅,為太子登基鋪就最後一條平坦的康莊血路,一舉肅清朝中諸如他之類手握重權的命官。
既是如此,太子的勢力便不能留了。
第17章
頃刻之間,太子病倒和皇帝昏迷的消息插翅一樣飛遍了朝野,整個宮廷所有行政部門幾近停滯——
國君和儲君同時出事,大周國祚危矣!
一貫無處不在攪弄風雲的容訣也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不知所蹤。
這無疑在眾人茫然無緒的時候點了一把猛烈的火,容訣這是打算做什麽?太子和陛下的事情他是不是一早就知情甚至刻意安排?!目的就是想大逆不道地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時間,種種狂悖謀逆的猜測浮現在眾人心頭。
然不等他們義憤填膺,文武百官們又不約而同地俱是心念一動,這不正是他們觀望朝局夢寐以求的最佳良機嗎?
太子眼見大勢已去,雖仍占據儲君之位,但不到新帝落定的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輕易蓋棺定論。他們完全可以趁此機會拉幫攏派,扶持各自支持的主子登基上位。
霎時間,宮闈之下觸目驚心的暗潮急遽湧動,在短暫的停滯分崩後又快速聚攏成一個個新的政治利益團體,彼此之間矛盾不斷衝突加劇。
而這所有的發展一如容訣所料。
他本人此刻已經跳出了這個風暴驟起的權利漩渦,命東廠二檔頭裴鈺點隊兩支親自前往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府。由戶部自國庫發出的銀餉數額帳目存差打頭,順藤摸瓜牽出一係列鹽稅貪汙腐敗事宜,順理成章徹查過往的偷漏昧,將其勢力連根拔起!
·
彼時,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府。
管家在接了宮中線人傳來的最新消息後警惕地四下一逡巡,見沒什麽可疑人物,一轉身快步朝同知書房走去。
「什麽!」運鹽同知看完密信後麵色陡變,霍然起身差點撞翻了硯台。
「大人?」管家是自小就跟著他的家僕,對自家大人和太子之間的來往聯繫並不見外。
「殿下已經清醒過來了,隻是,線人信中說殿下茶飯不思,一蹶不振,連朝政都撒手不管了。怎會如此?!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殿下糊塗啊!如若不盡快振作起來,隻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