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麵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魯樹人
周圍的人群中一片讚美之詞如潮水般此起彼伏,那一雙雙眼睛裏都冒著期待的熾熱目光,仿佛即將見證一場驚世奇跡的橫空出世。
然而身處眾人矚目的中心的李青蓮,此刻內心卻隻覺得他們喧鬧嘈雜,不堪其擾。
剛才被逍遙子和馮去疾這兩個老家夥連番灌酒,自己一時頭腦發熱,竟然稀裏糊塗地答應了他們要寫一首詩來助助興,結果現在才如夢初醒,發覺自己已然騎虎難下,難以收場。
要說合適的詩倒也並非沒有,那首《將進酒》無疑是極具豪邁奔放之氣魄的,放在眼前這種熱鬧非凡的場合,氣氛倒是頗為契合。
但仔細斟酌思量,其根本不符合當下的國情時勢。
從語言風格到主題側重,再到意象選擇,唐朝的詩貿然放置在秦朝的環境之中,必然會存在諸多的不協調與不適應。
李青蓮著實挺佩服那些穿越者,就比如範閑那小子,竟然敢直接來個鬥酒詩百篇,絲毫不管是否符合實際情形。
而自己哪怕是寫一個《蜀道難》,都得精心替換許多詞匯,以使其適應秦朝的情境。後來所寫的詩,不論是《客中行》還是《俠客行》,都是自己經過特別篩選,確保沒有太大紕漏問題的詩作。
就像那篇《過秦論》,自己也隻敢書寫前半部分,因為若是在秦始皇麵前貿然寫出後半部分,那無疑是自尋死路,自掘墳墓!
如今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關鍵場合,想要創作一首完全符合秦朝實際情況的詩,竟然連個參考借鑒的對象都沒有,隻能依靠自己憑借以往所學過的那些詩篇進行改編。
還好自己熟讀唐詩三百首,就算不會自行創作,抄抄改改總是會的。
不然的話,讓自己零基礎寫出一首詩來,那可真是要把自己給難倒了,愁煞人也。
他不斷地端起酒杯喝酒,試圖以此來拖延時間,大腦則在飛速地運轉,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
曾經所聽過、看過的詩句,在他的腦海裏不斷地進行著激烈的排列組合,猶如千軍萬馬在戰場上角逐拚殺。
也得虧他如今的武功已經提升到了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高深程度,否則以從前那普通的記憶能力,學過的詩能記得的恐怕沒幾首。
而現在,那些詩句都能夠清晰無比地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任由他精心挑選與改編,猶如在琳琅滿目的珠寶中挑選最為璀璨的明珠。
周圍的人絲毫沒有覺得他此刻慢慢品嚐美酒有什麽不妥之處,在他們看來,這隻是李青蓮正在用心醞釀,而醞釀的時間越久,便意味著後續即將呈現出來的詩作大概率會更加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終於李青蓮排列組合出了一首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詩,比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當然很大的不如,但是應對一下這個情況也算是可以了。
他放下酒鐏,拿起宦官遞過來的拇指粗細的狼毫,在馮去疾病磨好的硯台裏粘上飽滿的墨。
周圍的人安靜下來,生怕自己聲音大一點,影響到李青蓮的發揮。
李青蓮筆走龍蛇,在白布上麵寫上三個大字:將進酒
沒錯,他打算寫的就是《將進酒》,不過是秦朝版的,不是那首經典的。
“鹹陽城闕煥皇光,四海初寧意氣揚。”
鹹陽城的宮殿閃耀著帝王的光輝,四海剛剛平定,秦始皇意氣風發。
一句詩就展現出國家初定的繁榮和統治者的豪邁。
周圍的老秦人心中暗自點頭,不錯,簡單明了,直接將帝國的情況描寫出來,沒有羅裏吧嗦,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寫大秦帝國。
“昔日幹戈歸府庫,今朝弦管繞宮牆。”
過去的戰爭武器已收入倉庫,如今宮殿牆邊縈繞著弦樂之聲。
這句詩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了和平時期的安樂。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一直是華夏人的浪漫想法,也是在場所有人的想法,對於這句詩,眾人都在心裏暗讚。
“龍樓鳳閣連雲起,玉液瓊漿映月觴。”
宮殿樓閣高聳入雲,美酒在月光下映照在酒杯中。
一句話展現出宮廷的奢華和富貴,將這次宴會的情形詳細的勾勒出來。
周圍的人很是佩服,一句話就把自己要用一大篇廢話才能寫出來的場景簡單明了又形象的描寫出來,真是了不得。
“莫歎浮生歡意少,且傾金盞韻悠長。”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感歎人生歡樂少,暫且傾倒金盞飲酒,韻味悠長。
話裏話外表達了及時行樂、享受當下的態度。
這並沒有讓周圍的人感到突兀,反而覺得說的很對,打了一輩子的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想那諸侯紛爭苦,黎庶流離歲月茫。”
這句詩迴想諸侯紛爭時的痛苦,百姓流離失所的迷茫歲月。
無形當中拿以前的混亂生活與當前的安定形成對比,強調統一的重要性。
隻有經曆過戰爭的人才知道和平的珍貴,隻有經曆過混亂的人才知道安定的難得,周圍的人都是從戰爭時期走來的,他們知道現在的安定是多麽的難能可貴,把自己感情帶入進去,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分。
“幸逢聖主開新紀,一統乾坤萬姓康。”
這句詩簡單明了的說慶幸遇到聖明的君主開創新的紀元,統一了天下,百姓安康。
這是對秦始皇的功績給予高度讚揚。
不管諸子百家的人想法如何,至少老秦人看向李青蓮的目光更多那一份認同,既然你誇讚我們的陛下,那你就是自己人了。
“驪山築殿功非淺,馳道通途業未央。”
意思是驪山修建宮殿的功績不小,開通馳道的事業尚未完成。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既肯定已有的成就,又暗示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這下不僅老秦人認同李青蓮,諸子百家那些有心事的人也對李青蓮有好感,畢竟這個人並沒有無腦誇,也沒有無腦的貶低,而是一個客觀的角度,他們也不傻,他們知道分辨好壞。
“勸君共飲升平酒,千載勳名史冊彰。”
最後這句詩勸大家一起共飲太平之酒,秦始皇的千秋功勳將在史冊上永載。
以勸酒作結,再次烘托出盛世的氛圍和對秦始皇功績的銘記。
整首詩以歌頌秦始皇統一後的盛景為主,語言華麗,情感積極向上,展現了對大一統和太平盛世的讚美。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魯樹人
周圍的人群中一片讚美之詞如潮水般此起彼伏,那一雙雙眼睛裏都冒著期待的熾熱目光,仿佛即將見證一場驚世奇跡的橫空出世。
然而身處眾人矚目的中心的李青蓮,此刻內心卻隻覺得他們喧鬧嘈雜,不堪其擾。
剛才被逍遙子和馮去疾這兩個老家夥連番灌酒,自己一時頭腦發熱,竟然稀裏糊塗地答應了他們要寫一首詩來助助興,結果現在才如夢初醒,發覺自己已然騎虎難下,難以收場。
要說合適的詩倒也並非沒有,那首《將進酒》無疑是極具豪邁奔放之氣魄的,放在眼前這種熱鬧非凡的場合,氣氛倒是頗為契合。
但仔細斟酌思量,其根本不符合當下的國情時勢。
從語言風格到主題側重,再到意象選擇,唐朝的詩貿然放置在秦朝的環境之中,必然會存在諸多的不協調與不適應。
李青蓮著實挺佩服那些穿越者,就比如範閑那小子,竟然敢直接來個鬥酒詩百篇,絲毫不管是否符合實際情形。
而自己哪怕是寫一個《蜀道難》,都得精心替換許多詞匯,以使其適應秦朝的情境。後來所寫的詩,不論是《客中行》還是《俠客行》,都是自己經過特別篩選,確保沒有太大紕漏問題的詩作。
就像那篇《過秦論》,自己也隻敢書寫前半部分,因為若是在秦始皇麵前貿然寫出後半部分,那無疑是自尋死路,自掘墳墓!
如今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關鍵場合,想要創作一首完全符合秦朝實際情況的詩,竟然連個參考借鑒的對象都沒有,隻能依靠自己憑借以往所學過的那些詩篇進行改編。
還好自己熟讀唐詩三百首,就算不會自行創作,抄抄改改總是會的。
不然的話,讓自己零基礎寫出一首詩來,那可真是要把自己給難倒了,愁煞人也。
他不斷地端起酒杯喝酒,試圖以此來拖延時間,大腦則在飛速地運轉,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
曾經所聽過、看過的詩句,在他的腦海裏不斷地進行著激烈的排列組合,猶如千軍萬馬在戰場上角逐拚殺。
也得虧他如今的武功已經提升到了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高深程度,否則以從前那普通的記憶能力,學過的詩能記得的恐怕沒幾首。
而現在,那些詩句都能夠清晰無比地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任由他精心挑選與改編,猶如在琳琅滿目的珠寶中挑選最為璀璨的明珠。
周圍的人絲毫沒有覺得他此刻慢慢品嚐美酒有什麽不妥之處,在他們看來,這隻是李青蓮正在用心醞釀,而醞釀的時間越久,便意味著後續即將呈現出來的詩作大概率會更加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終於李青蓮排列組合出了一首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詩,比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當然很大的不如,但是應對一下這個情況也算是可以了。
他放下酒鐏,拿起宦官遞過來的拇指粗細的狼毫,在馮去疾病磨好的硯台裏粘上飽滿的墨。
周圍的人安靜下來,生怕自己聲音大一點,影響到李青蓮的發揮。
李青蓮筆走龍蛇,在白布上麵寫上三個大字:將進酒
沒錯,他打算寫的就是《將進酒》,不過是秦朝版的,不是那首經典的。
“鹹陽城闕煥皇光,四海初寧意氣揚。”
鹹陽城的宮殿閃耀著帝王的光輝,四海剛剛平定,秦始皇意氣風發。
一句詩就展現出國家初定的繁榮和統治者的豪邁。
周圍的老秦人心中暗自點頭,不錯,簡單明了,直接將帝國的情況描寫出來,沒有羅裏吧嗦,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寫大秦帝國。
“昔日幹戈歸府庫,今朝弦管繞宮牆。”
過去的戰爭武器已收入倉庫,如今宮殿牆邊縈繞著弦樂之聲。
這句詩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了和平時期的安樂。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一直是華夏人的浪漫想法,也是在場所有人的想法,對於這句詩,眾人都在心裏暗讚。
“龍樓鳳閣連雲起,玉液瓊漿映月觴。”
宮殿樓閣高聳入雲,美酒在月光下映照在酒杯中。
一句話展現出宮廷的奢華和富貴,將這次宴會的情形詳細的勾勒出來。
周圍的人很是佩服,一句話就把自己要用一大篇廢話才能寫出來的場景簡單明了又形象的描寫出來,真是了不得。
“莫歎浮生歡意少,且傾金盞韻悠長。”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感歎人生歡樂少,暫且傾倒金盞飲酒,韻味悠長。
話裏話外表達了及時行樂、享受當下的態度。
這並沒有讓周圍的人感到突兀,反而覺得說的很對,打了一輩子的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想那諸侯紛爭苦,黎庶流離歲月茫。”
這句詩迴想諸侯紛爭時的痛苦,百姓流離失所的迷茫歲月。
無形當中拿以前的混亂生活與當前的安定形成對比,強調統一的重要性。
隻有經曆過戰爭的人才知道和平的珍貴,隻有經曆過混亂的人才知道安定的難得,周圍的人都是從戰爭時期走來的,他們知道現在的安定是多麽的難能可貴,把自己感情帶入進去,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分。
“幸逢聖主開新紀,一統乾坤萬姓康。”
這句詩簡單明了的說慶幸遇到聖明的君主開創新的紀元,統一了天下,百姓安康。
這是對秦始皇的功績給予高度讚揚。
不管諸子百家的人想法如何,至少老秦人看向李青蓮的目光更多那一份認同,既然你誇讚我們的陛下,那你就是自己人了。
“驪山築殿功非淺,馳道通途業未央。”
意思是驪山修建宮殿的功績不小,開通馳道的事業尚未完成。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既肯定已有的成就,又暗示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這下不僅老秦人認同李青蓮,諸子百家那些有心事的人也對李青蓮有好感,畢竟這個人並沒有無腦誇,也沒有無腦的貶低,而是一個客觀的角度,他們也不傻,他們知道分辨好壞。
“勸君共飲升平酒,千載勳名史冊彰。”
最後這句詩勸大家一起共飲太平之酒,秦始皇的千秋功勳將在史冊上永載。
以勸酒作結,再次烘托出盛世的氛圍和對秦始皇功績的銘記。
整首詩以歌頌秦始皇統一後的盛景為主,語言華麗,情感積極向上,展現了對大一統和太平盛世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