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代姬發自貶為天子起,人族自此步入了漫長的無人皇時期。


    於那悠悠歲月之中,唯有那些自稱天子的大王們統禦著天下。


    然而,局勢紛擾,諸侯爭戰,烽火不斷,百姓深陷於水深火熱之內。


    直至始皇帝橫空現世,他憑借雷霆萬鈞之威,橫掃六國,一統六合,終結了長久以來的混亂與分裂。


    他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氣,重整山河,製定統一的律法、度量衡,修築宏偉的工程,令天下歸一,秩序井然。


    始皇帝的雄才偉略,使人族這才呈現出複興之態。


    他的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千古一帝”的稱號於他而言當之無愧。


    他的名字,恰似璀璨星辰,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遠為後世所銘記與尊崇。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尉繚對秦始皇外貌的描述為:“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誌亦輕食人。”


    這樣的描述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尉繚說出這番話的本意是想展現秦始皇性格上的兇狠、薄情等特質,借由外貌描述來強化此種印象,未必全然是客觀精準地對其容貌的真實寫照。


    曆史上針對秦始皇的評價紛繁多樣,正麵與負麵的均有。


    在正麵評價裏,他一統六國、統一度量衡、修築長城等功績廣受稱讚,被視作偉大的開拓者與統治者。


    然而,負麵評價也頗多,例如嚴刑峻法、勞民傷財等。


    這些評價中既有客觀的成分,基於確鑿的史實以及對當時社會狀況的精確分析;也有主觀的部分,受到評價者個人立場與情感的左右。


    總體來講,秦始皇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並且充滿爭議的曆史人物。


    他的功績,像統一六國終止戰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他的過錯,如繁重的賦稅和徭役給民眾帶來沉重壓力。


    但不管功過,都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且長久的影響。


    到了現代,人們卻將其評價為迷人的老祖宗。


    不少人慨歎,要是能多活幾十年,估計就不會有西方白毛耀武揚威的情形了。


    這,便是政哥的魅力!


    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那堅定無畏的決策,那開天辟地的壯舉,都令後人對他充滿了無盡的遐想與敬仰。


    套了李青蓮皮的心遠是心甘情願參拜的,衝著政哥的功績,躬身一拜是完全受得起的。


    畢竟秦代並非滿清,無需動不動就下跪。


    自從教員讓他們站起來後,他們的膝蓋就變得很硬,除了父母,沒人能讓他們下跪,除非是麵對逝者!


    “汝便是青蓮居士?”


    一個自帶霸氣的聲音傳入低著頭的李青蓮耳中。


    他猛地抬起頭,隻見政哥已然身姿挺拔地站在他麵前,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陛下稱唿吾青蓮即可。”


    李青蓮恭敬說道,然而他的內心卻在瘋狂唿喊:媽媽,我見到活著的政哥了!


    “朕知曉汝非這方大陸之人,此前汝所作之文章《蜀道難》,朕覺得甚佳,今日你再作一篇文章,若朕滿意,便恕你無罪。”


    政哥的語氣看似溫和,可其中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請陛下定個主題。”


    李青蓮倒是沒有半分怯意,畢竟他可是有著後世兩千年的文章打底,雖說並非全部記得,但有名的那些他皆還記得,特別是到了天人層次,諸多記憶更是清晰地迴想起來,《蜀道難》也是他記起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改的。


    “哦?汝如此有信心?那便以大秦為主題吧。”


    政哥的興致也被勾了起來,直接給出了個高難度的主題。


    要知道,這個主題若是寫不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畢竟民間對大秦著實存在著諸多不好的看法。


    李青蓮聽聞,確是愣住了,心中暗歎這個主題難度頗高。


    “怎麽?寫不出?”


    政哥眼睛一眯,那眼神深邃而難以捉摸,讓人猜不透他此刻心中究竟是何想法。


    “取紙筆來!”


    李青蓮此刻也豁出去了,不再顧慮諸多,全篇文章沒有,半篇總歸還是能寫出的。


    掌櫃的不愧是個有眼力見兒的,聽到這話,當即讓人迅速拿出筆墨紙硯,還有一張桌子。


    那紙還特意選了一卷長長的,畢竟是要寫文章,誰也不知究竟要寫多長,所以直接拿了最長的一卷。


    “青蓮居士,酒來了。”


    王姓老者雙手端著一碗鬱金香,滿臉興奮。


    這無疑又是一個能夠流傳後世的名場麵,他能參與其中,必定也能跟著青史留名,所以端酒這種事他簡直是樂意至極。


    “吾來磨墨。”


    鹹陽令反應極快,一下子搶到了磨墨的機會。


    其他人見狀,隻能在心裏暗自歎息可惜,都懊悔自己慢了一步,沒搶到好位置。


    今日這事兒估計在史書上會留下一筆,不管是磨墨的,還是端酒的,甚至是擺桌子的,都能跟著名垂青史,而他們這些圍觀的人沒搶到機會,隻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瞧著。


    李青蓮毫不猶豫,一口飲盡碗中酒,手中那支粗毛筆飽蘸墨汁,隨後在潔白的紙上筆走龍蛇書寫起來。


    這次的書法又是另一種風格,寬博平正,外緊內鬆,氣勢磅礴,正是那鼎鼎大名的顏體。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在政哥的示意下,閻樂趕忙緊跟在青蓮身側。


    隻見青蓮筆鋒不止,每寫完一段,閻樂便即刻大聲朗誦一段。


    閻樂的聲音洪亮且富有節奏,仿佛把那紙上的文字化作了激昂的樂章。


    他全神貫注,不敢有半分懈怠,每一個字都念得清晰且有力,竭力將青蓮筆下的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和意境精準地傳達出來。


    政哥則微微眯起雙眸,神情專注地聆聽著,時而微微頷首,時而若有所思,似乎在透過閻樂的朗誦,提前評判著青蓮這篇以大秦為主題的文章。


    這文章開篇即以排山倒海之態描繪了秦孝公的雄心壯誌與秦國的崛起之勢,“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語言極具張力,展現出秦國統一天下的決心與氣勢。


    那磅礴的語句仿若擁有無盡的力量,讓人仿若親眼目睹了秦國崛起時的豪邁與壯闊。


    政哥甚是開心,臉上滿是滿意的笑容,心中暗想:這人能處,誇人直接從祖宗誇起,比朝堂上那些生硬諂媚、刻意逢迎的家夥強多了。


    周圍的人亦都很開心,個個眉飛色舞,興奮至極。


    他們挺起胸膛,內心自豪道:“沒錯,我們前人就是這般牛逼!”


    那驕傲的神情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著秦國先輩們的偉大功績。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嚐,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製其兵。”


    “嚐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製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這段通過秦國與山東六國的鮮明對照,生動地呈現了秦國不斷強大而六國逐步衰落的進程。


    如秦孝公至莊襄王時期,秦國持續開疆拓土,勢力不斷拓展,領土愈發廣袤。而諸侯雖“會盟而謀弱秦”,試圖聯合起來削弱秦國的力量,卻最終“從散約敗”,他們的聯盟鬆垮不堪,計劃落空。


    在描述諸侯合縱攻秦時,“嚐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這一句生動地凸顯了諸侯的強大陣容,那遼闊的土地和眾多的兵力,讓人感覺仿佛是一股無可阻擋的洪流。


    然而相較之下,“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又極其突出了秦國的強大威懾力。


    秦國僅敞開城門,擺出迎戰之態,那九國的軍隊便猶豫不前,不敢前進半分。


    在場的老秦人隻感一股熱血直衝腦門,激動得滿臉通紅,心中怒喊著:“媽的,老子祖上這麽牛逼哄哄啊,六國什麽的果然都是土雞瓦狗!”


    此刻,在場的秦人無不為大秦感到無比自豪。


    他們挺直了脊梁,眼中閃爍著驕傲的光芒,仿佛自己也親身經曆了那段輝煌的曆史,成為了創造偉大功績的一份子。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閻樂念到這段時,整個人都抑製不住地顫抖起來,聲音中滿是激動:“霸氣,太霸氣了!”


    周圍的人也跟著身體顫抖,他們的唿吸變得急促,眼神中充滿了狂熱。


    每一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字裏行間那無與倫比的霸氣,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衝擊著他們的心靈。


    政哥內心歡喜至極,那快要抑製不住的笑容在嘴角不斷翻騰,他拚命地壓住嘴角,努力維持著身為帝王的威嚴,可那微微顫動的眼角和閃爍著光芒的眼神,還是透露出他內心的欣喜與激動。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係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好……”


    周圍的秦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了,他們齊聲高唿,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自豪與興奮。


    兩個“不敢”將大秦帝國的強盛展現得淋漓盡致,雖字字未寫強盛,可字字又都在書寫著強盛。


    然而,這激動的唿喊聲很快就消散了,秦人即刻又安靜了下來。


    他們意識到不能影響到李青蓮寫後麵的文章,於是一個個都緊閉雙唇,目光緊張而又期待地注視著李青蓮,生怕自己發出一絲聲響幹擾到他。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這段寫統一六國後的種種舉措,詳細闡述了諸如統一度量衡、修築馳道、推行郡縣製等重大決策。


    最後點出始皇帝的目的“萬世之業也”,這個想法或許在後世會受到指責,被視作是過於雄心勃勃或不切實際。


    但是在此時,在這個秦始皇威嚴籠罩、大秦帝國如日中天的時刻,卻是受到狂熱追捧的,被認為是最為霸氣的做法,彰顯了秦始皇的雄圖大略和無畏氣魄。


    寫到此處,李青蓮便停筆了。


    然而,這篇文章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仿佛還有無數的輝煌有待續寫,還有無盡的宏圖等待展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馬甲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來垂釣碧溪上並收藏武俠之馬甲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