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不管哪個世界,隻要是以華夏為背景,發展到一定階段,佛門都會大興的,畢竟他那套說法,對於統治來說確實有用。
四百八十寺,杜牧隻是虛指,而且隻是江南地區,其他地方就沒有了嗎?肯定也有,隻不過沒說罷了。
鄂西竹溪縣有座蓮花寺,幾年前有位來自關中的龍象和尚過關埡後雲遊至此,看中了蓮花坪一帶山環水抱的風水,經過一番操作,這片地就都屬於他的了,隨後開創了蓮花寺。
短短幾年時間,蓮花寺就發展成為一座僧眾數百的大寺廟,特別是天下大亂,朱粲在昌達自稱楚帝後,蓮花寺更是香火鼎盛。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清爽的微風輕輕拂過,仿佛溫柔的手撫摸著世間萬物。
和曦的陽光宛如金色的輕紗,柔和地灑在這方多災多難的土地上。
蓮花寺的山門高高聳立,朱紅色的大門莊重而威嚴,門楣上雕刻著精美的佛像和祥瑞的圖案,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陽光映照下,山門的輪廓更加清晰,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踏入寺內,佛音嫋嫋,那悠揚的誦經聲如同天籟,在空氣中緩緩流淌,直抵人心深處。
梵香的青煙嫋嫋升起,如雲如霞,彌漫在寺廟的每一個角落。
那淡淡的香氣,讓人心靈沉靜,仿佛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瞬間消散無蹤。
金碧輝煌的佛像在華麗的大殿裏,盡顯莊嚴。
佛像高大而雄偉,慈悲的麵容帶著無盡的寬容和憐憫,俯瞰著世間眾生。
佛像身上鑲嵌的寶石和珍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與周圍的燭光相互輝映,營造出一種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氛圍。
身著鮮豔僧服的僧人們,虔誠又悠然地做著功課。
他們麵容平靜,眼神專注,口中念念有詞,手中的佛珠緩緩轉動。
他們的身姿在光影中顯得格外寧靜,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敬意和專注。
有的僧人閉目沉思,沉浸在佛法的智慧之中;有的僧人輕聲誦經,聲音清脆而動聽,仿佛在與佛祖交流。
他們的存在,讓整個寺廟充滿了祥和與安寧。
寺廟的庭院中,古柏參天,綠樹成蔭。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似乎也被這寧靜的氛圍所感染。
放生池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弋,水麵上波光粼粼。
池邊的花草繁盛,綻放著絢麗的色彩,為這方淨土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寺廟的角落中,擺放著一些石凳和石桌,供香客和僧人們休憩。
一位年長的僧人坐在石凳上,手中拿著一本佛經,靜靜地閱讀著。
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和智慧。
偶爾有小沙彌從他身邊經過,恭敬地向他行禮,他則微笑著點頭示意。
在這寺廟的偏殿中,供奉著一些羅漢和菩薩的神像。
前麵的廣場上,是一群武僧在練武,場麵蔚為壯觀。
他們個個肌肉發達,堅實的臂膀和隆起的胸膛彰顯著力量,古銅色的肌膚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光澤。
表情兇悍,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無畏,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他們一招一式練得極為認真,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韻律。
騰轉挪移之間敏捷而且有力,身形如電,步伐穩健。
出拳時帶起唿唿風聲,踢腿時似有雷霆之勢,一看就知道是高深的武學。
旁邊還有些武僧正在打磨身體,有人用棍子不斷往身上敲打。
那棍子揮舞起來虎虎生風,重重地落在武僧的身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們咬緊牙關,忍受著疼痛,旨在磨練他們的筋骨,錘煉自己的意誌。
汗水如雨般灑落,卻絲毫沒有讓他們退縮。
他們堅信,隻有經曆了這般苦痛的磨練,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和意誌都變得堅不可摧。
還有武僧在進行負重訓練,身上背著沉重的石塊,艱難地行走,每一步都深深陷入地麵。
有的則在進行耐力訓練,長時間保持著特定的姿勢,肌肉緊繃,卻紋絲不動。
這些武僧們深知,武學之道,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刻苦修煉,方能有所成就。
他們的唿喝聲此起彼伏,在廣場上空迴蕩,仿佛在向天地宣告著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他們不為外界的繁華所動,一心沉浸在武學的世界裏,隻為追求更高的境界,成為真正的武學強者。
香客們虔誠地獻上鮮花和香果,祈求著平安和幸福。
一位年輕的女子跪在佛像前,眼中閃爍著淚光,她默默地祈禱著,希望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讓她度過生活中的難關。
啊,這一切就好像極樂淨土,讓人不禁神往。
在這喧囂紛擾的世界中,蓮花寺宛如一方寧靜的港灣,讓疲憊的心靈得到棲息和撫慰。
它不僅是一座寺廟,更是人們心中的精神寄托,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寧靜和安詳,仿佛時間都在這裏靜止,一切的煩惱和憂慮都煙消雲散。
寺廟外,聚集著很多的難民,一眼望去無邊無際,黑壓壓的一片,足有萬人以上。
他們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眼神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
難民們多是老弱婦孺,因為青壯都被寺廟招走了,成為蓮花寺的佃戶,從此就是蓮花寺的人,自然不會在這裏。
剩下的這些人,大多身體孱弱,沒有什麽勞動力,他們留在這裏,也是無奈之舉。
他們不走,一來,是因為每天寺廟為了弄個好名聲,每天都會施粥。
雖然那粥清澈得影子都能照出來,稀得幾乎看不見幾粒米,但總算有點糧食能填填肚子,勉強維持生命。
二來,就是外麵的世界更加危險,匪寇橫行,戰火紛飛,隨時都有可能喪命,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那些惡魔又來了。”突然,有人驚恐地大喊。難民們頓時騷動起來,原本死氣沉沉的人群瞬間充滿了恐慌。
他們像潮水一般,不斷向寺廟湧去,仿佛那裏是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寺廟的和尚們早就見怪不怪了,訓練有素的武僧們迅速排好陣線,手持棍棒,嚴陣以待,阻擋難民繼續前進。
“退後,退後,再敢過來,格殺勿論。”武僧們大聲嗬斥道,聲音如雷,響徹雲霄。
也許是以前有過慘痛的教訓,所以難民們在聽到這嚴厲的警告後,都心有餘悸地停留在一定範圍外,不敢再貿然前進。
“佛爺,求求你們了,讓我們進去吧,後麵那群惡魔是真的吃人的。”有難民聲淚俱下,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他滿臉汙垢,頭發淩亂,身體因恐懼而不停地顫抖。
其他難民也紛紛哀求起來,“大師,發發慈悲吧,救救我們。”“我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給我們一條活路吧。”他們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悲切和絕望。
“阿彌陀佛,施主們現在受苦,後世就會享福,不必擔心,你們現在受的苦隻是前世做的孽。”一個肥頭大耳的和尚雙手合十,道貌岸然地說道。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憐憫,隻有冷漠和麻木。
“大師,我願意為前世做的孽贖罪,我可以進去嗎?”有難民抱著一絲希望問道,眼神中充滿了渴望。
“對呀,對呀,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佛祖會原諒我們的吧。”一位稍有文化的難民附和道,語氣中帶著哀求。
“阿彌陀佛,佛度有緣人,隻要你們有緣,佛祖會原諒你們的。”肥頭大耳的和尚再次雙手合十道,他的聲音在嘈雜的人群中顯得格外響亮,卻帶著一種令人心寒的冷漠。
“大師,大師,我是有緣人,讓我進去吧。”難民們紛紛鼓噪道,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急切與渴望,一張張憔悴的臉上滿是哀求之色。
“阿彌陀佛,要想見佛祖,那就請施主先捐點香火錢吧,香火也是要買的。”肥頭大耳的和尚繼續雙手合十道,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憐憫,隻有對錢財的貪婪。
“大師,我們的錢都被那些惡魔給搜刮走了,能不能先欠著,以後再補上。”有難民幾乎是帶著哭腔說道,他伸出枯瘦如柴的手,試圖抓住和尚的衣角,眼神中充滿了絕望。
“阿彌陀佛,看來諸位施主與佛無緣了。”肥頭大耳的和尚微微搖頭,一臉抱歉道,但臉上卻是一副嫌棄的表情,那表情仿佛在說:“沒錢還想求佛祖庇護,簡直是癡心妄想。”說完,他便轉身準備離開,不再理會這些苦苦哀求的難民。
難民們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有的人癱倒在地,嚎啕大哭;有的人則呆呆地站在原地,目光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
此時,遠處惡魔的喊叫聲越來越近,恐懼再次籠罩在這些可憐的人們心頭。
正所謂:
佛前一跪三千年,
未見我佛心生憐。
莫是塵埃遮佛眼,
原是未獻香火錢。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不管哪個世界,隻要是以華夏為背景,發展到一定階段,佛門都會大興的,畢竟他那套說法,對於統治來說確實有用。
四百八十寺,杜牧隻是虛指,而且隻是江南地區,其他地方就沒有了嗎?肯定也有,隻不過沒說罷了。
鄂西竹溪縣有座蓮花寺,幾年前有位來自關中的龍象和尚過關埡後雲遊至此,看中了蓮花坪一帶山環水抱的風水,經過一番操作,這片地就都屬於他的了,隨後開創了蓮花寺。
短短幾年時間,蓮花寺就發展成為一座僧眾數百的大寺廟,特別是天下大亂,朱粲在昌達自稱楚帝後,蓮花寺更是香火鼎盛。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清爽的微風輕輕拂過,仿佛溫柔的手撫摸著世間萬物。
和曦的陽光宛如金色的輕紗,柔和地灑在這方多災多難的土地上。
蓮花寺的山門高高聳立,朱紅色的大門莊重而威嚴,門楣上雕刻著精美的佛像和祥瑞的圖案,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陽光映照下,山門的輪廓更加清晰,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踏入寺內,佛音嫋嫋,那悠揚的誦經聲如同天籟,在空氣中緩緩流淌,直抵人心深處。
梵香的青煙嫋嫋升起,如雲如霞,彌漫在寺廟的每一個角落。
那淡淡的香氣,讓人心靈沉靜,仿佛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瞬間消散無蹤。
金碧輝煌的佛像在華麗的大殿裏,盡顯莊嚴。
佛像高大而雄偉,慈悲的麵容帶著無盡的寬容和憐憫,俯瞰著世間眾生。
佛像身上鑲嵌的寶石和珍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與周圍的燭光相互輝映,營造出一種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氛圍。
身著鮮豔僧服的僧人們,虔誠又悠然地做著功課。
他們麵容平靜,眼神專注,口中念念有詞,手中的佛珠緩緩轉動。
他們的身姿在光影中顯得格外寧靜,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敬意和專注。
有的僧人閉目沉思,沉浸在佛法的智慧之中;有的僧人輕聲誦經,聲音清脆而動聽,仿佛在與佛祖交流。
他們的存在,讓整個寺廟充滿了祥和與安寧。
寺廟的庭院中,古柏參天,綠樹成蔭。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似乎也被這寧靜的氛圍所感染。
放生池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弋,水麵上波光粼粼。
池邊的花草繁盛,綻放著絢麗的色彩,為這方淨土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寺廟的角落中,擺放著一些石凳和石桌,供香客和僧人們休憩。
一位年長的僧人坐在石凳上,手中拿著一本佛經,靜靜地閱讀著。
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和智慧。
偶爾有小沙彌從他身邊經過,恭敬地向他行禮,他則微笑著點頭示意。
在這寺廟的偏殿中,供奉著一些羅漢和菩薩的神像。
前麵的廣場上,是一群武僧在練武,場麵蔚為壯觀。
他們個個肌肉發達,堅實的臂膀和隆起的胸膛彰顯著力量,古銅色的肌膚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光澤。
表情兇悍,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無畏,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他們一招一式練得極為認真,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韻律。
騰轉挪移之間敏捷而且有力,身形如電,步伐穩健。
出拳時帶起唿唿風聲,踢腿時似有雷霆之勢,一看就知道是高深的武學。
旁邊還有些武僧正在打磨身體,有人用棍子不斷往身上敲打。
那棍子揮舞起來虎虎生風,重重地落在武僧的身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們咬緊牙關,忍受著疼痛,旨在磨練他們的筋骨,錘煉自己的意誌。
汗水如雨般灑落,卻絲毫沒有讓他們退縮。
他們堅信,隻有經曆了這般苦痛的磨練,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和意誌都變得堅不可摧。
還有武僧在進行負重訓練,身上背著沉重的石塊,艱難地行走,每一步都深深陷入地麵。
有的則在進行耐力訓練,長時間保持著特定的姿勢,肌肉緊繃,卻紋絲不動。
這些武僧們深知,武學之道,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刻苦修煉,方能有所成就。
他們的唿喝聲此起彼伏,在廣場上空迴蕩,仿佛在向天地宣告著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他們不為外界的繁華所動,一心沉浸在武學的世界裏,隻為追求更高的境界,成為真正的武學強者。
香客們虔誠地獻上鮮花和香果,祈求著平安和幸福。
一位年輕的女子跪在佛像前,眼中閃爍著淚光,她默默地祈禱著,希望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讓她度過生活中的難關。
啊,這一切就好像極樂淨土,讓人不禁神往。
在這喧囂紛擾的世界中,蓮花寺宛如一方寧靜的港灣,讓疲憊的心靈得到棲息和撫慰。
它不僅是一座寺廟,更是人們心中的精神寄托,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寧靜和安詳,仿佛時間都在這裏靜止,一切的煩惱和憂慮都煙消雲散。
寺廟外,聚集著很多的難民,一眼望去無邊無際,黑壓壓的一片,足有萬人以上。
他們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眼神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
難民們多是老弱婦孺,因為青壯都被寺廟招走了,成為蓮花寺的佃戶,從此就是蓮花寺的人,自然不會在這裏。
剩下的這些人,大多身體孱弱,沒有什麽勞動力,他們留在這裏,也是無奈之舉。
他們不走,一來,是因為每天寺廟為了弄個好名聲,每天都會施粥。
雖然那粥清澈得影子都能照出來,稀得幾乎看不見幾粒米,但總算有點糧食能填填肚子,勉強維持生命。
二來,就是外麵的世界更加危險,匪寇橫行,戰火紛飛,隨時都有可能喪命,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那些惡魔又來了。”突然,有人驚恐地大喊。難民們頓時騷動起來,原本死氣沉沉的人群瞬間充滿了恐慌。
他們像潮水一般,不斷向寺廟湧去,仿佛那裏是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寺廟的和尚們早就見怪不怪了,訓練有素的武僧們迅速排好陣線,手持棍棒,嚴陣以待,阻擋難民繼續前進。
“退後,退後,再敢過來,格殺勿論。”武僧們大聲嗬斥道,聲音如雷,響徹雲霄。
也許是以前有過慘痛的教訓,所以難民們在聽到這嚴厲的警告後,都心有餘悸地停留在一定範圍外,不敢再貿然前進。
“佛爺,求求你們了,讓我們進去吧,後麵那群惡魔是真的吃人的。”有難民聲淚俱下,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他滿臉汙垢,頭發淩亂,身體因恐懼而不停地顫抖。
其他難民也紛紛哀求起來,“大師,發發慈悲吧,救救我們。”“我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給我們一條活路吧。”他們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悲切和絕望。
“阿彌陀佛,施主們現在受苦,後世就會享福,不必擔心,你們現在受的苦隻是前世做的孽。”一個肥頭大耳的和尚雙手合十,道貌岸然地說道。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憐憫,隻有冷漠和麻木。
“大師,我願意為前世做的孽贖罪,我可以進去嗎?”有難民抱著一絲希望問道,眼神中充滿了渴望。
“對呀,對呀,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佛祖會原諒我們的吧。”一位稍有文化的難民附和道,語氣中帶著哀求。
“阿彌陀佛,佛度有緣人,隻要你們有緣,佛祖會原諒你們的。”肥頭大耳的和尚再次雙手合十道,他的聲音在嘈雜的人群中顯得格外響亮,卻帶著一種令人心寒的冷漠。
“大師,大師,我是有緣人,讓我進去吧。”難民們紛紛鼓噪道,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急切與渴望,一張張憔悴的臉上滿是哀求之色。
“阿彌陀佛,要想見佛祖,那就請施主先捐點香火錢吧,香火也是要買的。”肥頭大耳的和尚繼續雙手合十道,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憐憫,隻有對錢財的貪婪。
“大師,我們的錢都被那些惡魔給搜刮走了,能不能先欠著,以後再補上。”有難民幾乎是帶著哭腔說道,他伸出枯瘦如柴的手,試圖抓住和尚的衣角,眼神中充滿了絕望。
“阿彌陀佛,看來諸位施主與佛無緣了。”肥頭大耳的和尚微微搖頭,一臉抱歉道,但臉上卻是一副嫌棄的表情,那表情仿佛在說:“沒錢還想求佛祖庇護,簡直是癡心妄想。”說完,他便轉身準備離開,不再理會這些苦苦哀求的難民。
難民們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有的人癱倒在地,嚎啕大哭;有的人則呆呆地站在原地,目光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
此時,遠處惡魔的喊叫聲越來越近,恐懼再次籠罩在這些可憐的人們心頭。
正所謂:
佛前一跪三千年,
未見我佛心生憐。
莫是塵埃遮佛眼,
原是未獻香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