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
為帝者更甚,稍有差池,那可是會被記載在史書裏的。
朱元璋,一代雄主,從一介乞丐崛起,直至登上這帝國之主的寶座,其間所曆經的風風雨雨,實是多不勝數。
他自是深知,身為皇帝,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具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影響力。
故而,即便此刻敵人已兵臨城下,打到了家門口,他依舊穩坐如泰山,不見絲毫驚慌之態。
倘若他有半分驚惶之色流露,那對士氣的打擊必將沉重無比。
此刻,他安坐於禦書房中,有條不紊地處理著大臣們呈上的奏折。
當然,他絕非毫無準備。
他亦是從屍山血海之中摸爬滾打過來的,什麽樣的狂風巨浪未曾見過?比這更為兇險萬分的局麵,他都能成功闖過。
他的頭腦清醒無比,未曾有過絲毫糊塗。
他深知,絕不能將自身命運寄托於敵人的仁慈之上,而是要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我命由我不由天!”
所以,盡管外麵的形勢已萬分危急,敵人已然逼近屋外,仿佛下一刻便能破門而入、揮刀相向,但他依舊未動用一直作為其貼身保鏢的影子太監。
這是他的底牌之一,或者說,是他故意讓旁人以為他的底牌便是這些影子太監。
當然,事實遠不止如此,他仍藏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隻是時機未到,尚未到暴露之時罷了。
因而,即便外麵刀劍交錯之聲不絕於耳,喊殺聲震徹雲霄,雙方激烈交戰正酣,但他依然能夠鎮定自若地處理政事。
他心裏明白,此刻雙方相較的,便是誰的底牌更多,誰能笑到最後。
按照往日的習慣,這個時分,他應當是在寢宮之中安然休憩的。
然而,值此風雲突變之際,發生了這等驚天大事,誰又能安然入眠?整個皇宮之人,皆在惶恐與不安中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此事與他這位皇帝有著最為直接的關聯,他更是睡意全無。
於是,隻能移步禦書房。此處的防衛力量相較寢宮,強大了許多,同時也能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
身為皇帝,總不能在將士們為自己浴血擋刀之時,他卻佯裝一無所知吧?那樣做,隻會令軍心盡喪。
他本就出身行伍,深知在此危急關頭,頭頭的表率作用至關重要,下麵無數雙眼睛可都緊緊盯著呢。
但又絕不能無所事事,若那般,豈不是在向眾人昭示自己在觀望,甚至隨時準備逃避?所以,朱元璋隻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因而便趁著這個時機處理政事。
此時的禦書房內,一片寧靜祥和,與外麵那混亂不堪、殺聲震天的場景形成了兩個極為強烈的反差,仿佛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朱元璋身著便服,端坐在禦案之旁,目光專注地審視著奏折,時不時地拿起禦筆,在上麵圈圈點點,加以批注,這便是所謂的禦筆親批。
旁邊燃著價比黃金的熏香,諸如沉香之類,素有“一兩沉香一兩金”的美譽。
那嫋嫋升騰的香煙,不僅將整個房間熏染得馥鬱芬芳,更是有著提神醒腦的奇妙功效。
屋內亮如白晝,四周竟點上了上百根蠟燭。
璀璨的燭光交織匯聚,將整個室內映照得如同朗朗白日,仿佛所有的陰暗角落都被這奪目的光芒徹底驅散。
身為皇帝,自然不可能使用與平民一般的煤油燈,而是采用這種特製的蠟燭。
這種蠟燭不僅燃燒持久,而且在其內部添加了珍稀香料。燃燒之時,散發出的香氣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然而,此等蠟燭價格極為昂貴,尋常之人根本無力承受,且其作為貢品,唯有皇室方能使用。
除了幾個在旁小心侍奉的太監,剩下的便是那些影子太監。
他們靜立一旁,看似似睡非睡,將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極點。
但實際上,他們在這個時候正全神貫注地關注著屋內的所有細微情況,不敢有絲毫懈怠。
眾所周知,皇帝這一職業堪稱極度危險,遭遇刺殺的風險相較其他職業,不知要高出凡幾。
從那英明神武、堪稱千古一帝的雄主,到庸庸碌碌、昏聵無能的昏君,隻要在位時間夠長,總會有圖謀不軌之人妄圖行刺殺之事。
朱元璋登基近三十年,所遭受的刺殺行動不計其數。
從赤裸裸的武力刺殺,到陰險狡詐的下毒,再到神出鬼沒的暗殺,乃至荒誕詭異的詛咒,種種手段,花樣繁多。
有的手段,傷害雖微,侮辱性卻極強,就如那詛咒之術。
有的手段,傷害頗大,卻容易被察覺,例如下毒之法。
而有的手段,傷害堪稱致命,那便是武力刺殺。
不過,這些刺殺,要麽在刺客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被侍衛奮勇擋住。
要麽在刺客實力強勁之時,被影子太監成功化解。
這麽多年以來,朱元璋能夠睡上幾個安心覺,多虧了這些影子太監。
雖說朱元璋心中對此也頗為不爽,這種貼身保護的感覺,宛如時刻被監視一般。
但他心裏也清楚得很,倘若沒有這些影子太監,自己恐怕早已命喪黃泉,不知被刺殺多少迴了。
這些影子太監並非由他親手培養,隻是基於民族情感而對他加以保護,故而心中終歸存有隔閡。
然而,要培養出宗師級別的高手,不僅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還得投入海量的資源,更要依靠難得的運氣。
所幸,如今曆經二十幾年,他總算培養出了一些屬於自己的宗師級別高手,心中總算有了幾分底氣。
禦書房的門陡然間洞開,一陣詭異的風唿嘯著衝向屋內。
揚起的灰塵寥寥無幾,可那上百根蠟燭的火光卻被吹得搖曳不止,屋內的光線瞬間變得忽明忽暗。
這陣風來得太過蹊蹺,屋內眾人心中皆是一凜,隻覺大有問題。
眾所周知,光線變化之際,人眼都有一個短暫的適應過程。
雖說這看不清的時間極為短暫,但在高手眼中,這須臾之間已然足夠。
而在黃係武俠之中,最善於利用光線行刺的門派,莫過於補天閣。
那邪王石之軒,正是補天閣的傳人,且他恰好與魔師宮相互勾結。
此刻,他來了!
就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石之軒身形如鬼魅般跨越了上百米的距離,瞬間閃至朱元璋麵前,抬手便是雷霆萬鈞的一掌。
隻可惜,影子太監守護朱元璋數十載,早已將自身氣機與朱元璋緊密相連。
雖尚未看到來人,但敏銳地感覺到危險來襲,毫不猶豫地出掌,朝著石之軒狠狠打去。
掌風唿嘯,淩厲至極。
石之軒無奈,隻得半途轉變出掌方向,硬接這襲來的兇猛攻擊。
“噗”的一聲悶響,石之軒如遭重擊,被震得連連後退。
緊接著,幾個影子太監身形如電,瞬間上前,將石之軒團團圍住,欲將這刺客一舉拿下。
他們個個目光冷冽,氣勢如虹,周身內力鼓蕩,掌風拳影交錯,與石之軒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
石之軒身陷重圍,卻絲毫不懼,他身形飄忽,招式詭譎,在眾人的圍攻之下,依舊左突右衝,試圖尋得一絲破綻,脫身而去。
倘若來者是一般刺客,恐怕早已被他們拿下。
隻可惜,來者乃是邪王石之軒!
石之軒何許人也?那可是曾在大宗師寧道奇和四大聖僧的追殺之下,依舊能夠全身而退的絕頂高手,又豈是區區幾個影子太監所能拿下的?
隻不過,今日他的使命乃是牽製這幾個影子太監,首要任務並非刺殺朱元璋。
那幾個影子太監滿心以為將他圍住,便能將其擒獲,即便不能擒住,也能將他牽製住,使其無法傷及朱元璋。
卻不曾料到,反過來他們自己也被石之軒給牽製住了。
此刻,石之軒若想脫身,隨時都能走脫。
雖說無法將這幾個氣機連成一體的影子太監擊殺,但繞開他們卻是輕而易舉。
即便不走,牽製住這幾個影子太監也是遊刃有餘,就如同當初麵對四大聖僧一般,能進能退,主動權全然掌握在石之軒的手中。
如今,朱元璋身邊僅剩下幾個絲毫不懂武功之人,其防衛力量已然降至最低穀。
可以說,此時此刻,是朱元璋最為危險的時刻,至少從表麵看來,確是如此。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
為帝者更甚,稍有差池,那可是會被記載在史書裏的。
朱元璋,一代雄主,從一介乞丐崛起,直至登上這帝國之主的寶座,其間所曆經的風風雨雨,實是多不勝數。
他自是深知,身為皇帝,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具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影響力。
故而,即便此刻敵人已兵臨城下,打到了家門口,他依舊穩坐如泰山,不見絲毫驚慌之態。
倘若他有半分驚惶之色流露,那對士氣的打擊必將沉重無比。
此刻,他安坐於禦書房中,有條不紊地處理著大臣們呈上的奏折。
當然,他絕非毫無準備。
他亦是從屍山血海之中摸爬滾打過來的,什麽樣的狂風巨浪未曾見過?比這更為兇險萬分的局麵,他都能成功闖過。
他的頭腦清醒無比,未曾有過絲毫糊塗。
他深知,絕不能將自身命運寄托於敵人的仁慈之上,而是要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我命由我不由天!”
所以,盡管外麵的形勢已萬分危急,敵人已然逼近屋外,仿佛下一刻便能破門而入、揮刀相向,但他依舊未動用一直作為其貼身保鏢的影子太監。
這是他的底牌之一,或者說,是他故意讓旁人以為他的底牌便是這些影子太監。
當然,事實遠不止如此,他仍藏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隻是時機未到,尚未到暴露之時罷了。
因而,即便外麵刀劍交錯之聲不絕於耳,喊殺聲震徹雲霄,雙方激烈交戰正酣,但他依然能夠鎮定自若地處理政事。
他心裏明白,此刻雙方相較的,便是誰的底牌更多,誰能笑到最後。
按照往日的習慣,這個時分,他應當是在寢宮之中安然休憩的。
然而,值此風雲突變之際,發生了這等驚天大事,誰又能安然入眠?整個皇宮之人,皆在惶恐與不安中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此事與他這位皇帝有著最為直接的關聯,他更是睡意全無。
於是,隻能移步禦書房。此處的防衛力量相較寢宮,強大了許多,同時也能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
身為皇帝,總不能在將士們為自己浴血擋刀之時,他卻佯裝一無所知吧?那樣做,隻會令軍心盡喪。
他本就出身行伍,深知在此危急關頭,頭頭的表率作用至關重要,下麵無數雙眼睛可都緊緊盯著呢。
但又絕不能無所事事,若那般,豈不是在向眾人昭示自己在觀望,甚至隨時準備逃避?所以,朱元璋隻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因而便趁著這個時機處理政事。
此時的禦書房內,一片寧靜祥和,與外麵那混亂不堪、殺聲震天的場景形成了兩個極為強烈的反差,仿佛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朱元璋身著便服,端坐在禦案之旁,目光專注地審視著奏折,時不時地拿起禦筆,在上麵圈圈點點,加以批注,這便是所謂的禦筆親批。
旁邊燃著價比黃金的熏香,諸如沉香之類,素有“一兩沉香一兩金”的美譽。
那嫋嫋升騰的香煙,不僅將整個房間熏染得馥鬱芬芳,更是有著提神醒腦的奇妙功效。
屋內亮如白晝,四周竟點上了上百根蠟燭。
璀璨的燭光交織匯聚,將整個室內映照得如同朗朗白日,仿佛所有的陰暗角落都被這奪目的光芒徹底驅散。
身為皇帝,自然不可能使用與平民一般的煤油燈,而是采用這種特製的蠟燭。
這種蠟燭不僅燃燒持久,而且在其內部添加了珍稀香料。燃燒之時,散發出的香氣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然而,此等蠟燭價格極為昂貴,尋常之人根本無力承受,且其作為貢品,唯有皇室方能使用。
除了幾個在旁小心侍奉的太監,剩下的便是那些影子太監。
他們靜立一旁,看似似睡非睡,將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極點。
但實際上,他們在這個時候正全神貫注地關注著屋內的所有細微情況,不敢有絲毫懈怠。
眾所周知,皇帝這一職業堪稱極度危險,遭遇刺殺的風險相較其他職業,不知要高出凡幾。
從那英明神武、堪稱千古一帝的雄主,到庸庸碌碌、昏聵無能的昏君,隻要在位時間夠長,總會有圖謀不軌之人妄圖行刺殺之事。
朱元璋登基近三十年,所遭受的刺殺行動不計其數。
從赤裸裸的武力刺殺,到陰險狡詐的下毒,再到神出鬼沒的暗殺,乃至荒誕詭異的詛咒,種種手段,花樣繁多。
有的手段,傷害雖微,侮辱性卻極強,就如那詛咒之術。
有的手段,傷害頗大,卻容易被察覺,例如下毒之法。
而有的手段,傷害堪稱致命,那便是武力刺殺。
不過,這些刺殺,要麽在刺客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被侍衛奮勇擋住。
要麽在刺客實力強勁之時,被影子太監成功化解。
這麽多年以來,朱元璋能夠睡上幾個安心覺,多虧了這些影子太監。
雖說朱元璋心中對此也頗為不爽,這種貼身保護的感覺,宛如時刻被監視一般。
但他心裏也清楚得很,倘若沒有這些影子太監,自己恐怕早已命喪黃泉,不知被刺殺多少迴了。
這些影子太監並非由他親手培養,隻是基於民族情感而對他加以保護,故而心中終歸存有隔閡。
然而,要培養出宗師級別的高手,不僅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還得投入海量的資源,更要依靠難得的運氣。
所幸,如今曆經二十幾年,他總算培養出了一些屬於自己的宗師級別高手,心中總算有了幾分底氣。
禦書房的門陡然間洞開,一陣詭異的風唿嘯著衝向屋內。
揚起的灰塵寥寥無幾,可那上百根蠟燭的火光卻被吹得搖曳不止,屋內的光線瞬間變得忽明忽暗。
這陣風來得太過蹊蹺,屋內眾人心中皆是一凜,隻覺大有問題。
眾所周知,光線變化之際,人眼都有一個短暫的適應過程。
雖說這看不清的時間極為短暫,但在高手眼中,這須臾之間已然足夠。
而在黃係武俠之中,最善於利用光線行刺的門派,莫過於補天閣。
那邪王石之軒,正是補天閣的傳人,且他恰好與魔師宮相互勾結。
此刻,他來了!
就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石之軒身形如鬼魅般跨越了上百米的距離,瞬間閃至朱元璋麵前,抬手便是雷霆萬鈞的一掌。
隻可惜,影子太監守護朱元璋數十載,早已將自身氣機與朱元璋緊密相連。
雖尚未看到來人,但敏銳地感覺到危險來襲,毫不猶豫地出掌,朝著石之軒狠狠打去。
掌風唿嘯,淩厲至極。
石之軒無奈,隻得半途轉變出掌方向,硬接這襲來的兇猛攻擊。
“噗”的一聲悶響,石之軒如遭重擊,被震得連連後退。
緊接著,幾個影子太監身形如電,瞬間上前,將石之軒團團圍住,欲將這刺客一舉拿下。
他們個個目光冷冽,氣勢如虹,周身內力鼓蕩,掌風拳影交錯,與石之軒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
石之軒身陷重圍,卻絲毫不懼,他身形飄忽,招式詭譎,在眾人的圍攻之下,依舊左突右衝,試圖尋得一絲破綻,脫身而去。
倘若來者是一般刺客,恐怕早已被他們拿下。
隻可惜,來者乃是邪王石之軒!
石之軒何許人也?那可是曾在大宗師寧道奇和四大聖僧的追殺之下,依舊能夠全身而退的絕頂高手,又豈是區區幾個影子太監所能拿下的?
隻不過,今日他的使命乃是牽製這幾個影子太監,首要任務並非刺殺朱元璋。
那幾個影子太監滿心以為將他圍住,便能將其擒獲,即便不能擒住,也能將他牽製住,使其無法傷及朱元璋。
卻不曾料到,反過來他們自己也被石之軒給牽製住了。
此刻,石之軒若想脫身,隨時都能走脫。
雖說無法將這幾個氣機連成一體的影子太監擊殺,但繞開他們卻是輕而易舉。
即便不走,牽製住這幾個影子太監也是遊刃有餘,就如同當初麵對四大聖僧一般,能進能退,主動權全然掌握在石之軒的手中。
如今,朱元璋身邊僅剩下幾個絲毫不懂武功之人,其防衛力量已然降至最低穀。
可以說,此時此刻,是朱元璋最為危險的時刻,至少從表麵看來,確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