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綜武俠] 我靠武俠主角打通副本 作者:蕭淩淩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仗打時基本駐紮在北地,防守北齊南下。
第二支大軍是驍衛營,由勛貴衛國公府掌管,防守的是西邊西涼。
驍衛營屬世襲,歷代由衛國公掌管,人數不超過五萬,但都是精銳,鐵騎盔甲一律由工部特製,與其他軍製都不一樣。
一來現實驍衛營的特殊,二也是防備。
第一任衛國公是南楚太祖的結義兄弟,兩人一起打天下,最後一個當上皇帝,一個是世襲罔替的衛國公,常年駐守西部邊陲。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衛國公府的駐地衛涼城,其實就是國中國。
衛國公一手掌握了衛涼城稅收,軍事,民生,要不是位於西部邊陲,資源匱乏,需要依靠南楚朝廷提供軍需物質,就算獨立出去也沒問題。
為了限製衛涼城的發展,南楚規定,城內隻有軍戶,無普通平民,且驍衛營無詔不得外出。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西邊有驍衛營防守,還能被西涼連下五城,而楚帝不怪罪,還要派賀蘭將軍前去作戰,而不是就近調遣。
是因為不信任!
第三支軍隊就是皇帝手裏的禁軍了,護衛皇城,始終在建安附近,沒什麽好說的。
因南楚皇帝對衛涼城和驍衛營的防備態度,朝廷上下有誌一心,把防備驍衛營當成政治正確。
因此驍衛營出現在這裏,濟陽縣令自然臉色大變。
「這這這......驍衛營無召不得外出,他們怎麽敢的?衛國公府這是要謀反!」縣令哆嗦著嘴唇,不敢置信自己看到了什麽。
文管事嘆息一聲,「或許是缺錢吧,衛涼城苦寒,將士們日子不好過,這些財貨......」
說來皇帝也是狗,給驍衛營特製的盔甲,武器和馬鞍馬鐙,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驍衛營,表現得非常特殊,以及看重。
可實際上,他們的糧食和布匹每年都嚴重不足!
衛國公府要養五萬人的軍隊,耗費巨大,偏偏有言在先,衛家掌了軍權,又有衛涼城的稅收,就不能從事商業,工匠等其他來錢的產業,從源頭上掐斷了他們賺錢買糧,自己製作武器的可能。
且還不能縮減軍隊人數,世襲罔替的招牌,就是用世代鎮守西錘換來的。
衛涼城內沒有普通平民,除了一些商販,就是將士及其家屬,還土地荒涼,無法種植,能有什麽稅收?
勉勵維持這樣一支軍隊,已經是衛國公府竭盡全力了。
他們自然要自救,總不能耗死吧?
於是與皇家代代聯姻,就成了必然。
衛國公府娶的都是公主郡主,家中女兒嫁的都是皇室。
現任衛國公把女兒嫁給原本最沒有希望繼位的六皇子,一來他年紀小,前麵有五個哥哥都挺優秀,怎麽輪都輪不到他。二來出身不顯,身後沒有勢力,衛國公府也不會扶持他上位,免得被新帝打壓。
哪知就這麽巧,一場席捲整個建安的疫病,帶走了三位年長皇子,剩下兩位覺得時機正好,密謀造反,被早得知消息的先帝一鍋端了。
而先帝也因染上疫病,加傷心過度一病嗚唿,最不可能的六皇子成為皇帝。
他的王妃,也就是衛國公的女兒成為皇後,兩人還育有大皇子。
如果衛國公女兒嫁的是皇帝,很可能不會有孩子,畢竟要防著衛國公扶持外孫上位。
但偏偏六皇子登基時,大皇子已經十六歲,已經娶妻,長子都出生了。
皇帝要是真的直接廢了大皇子,那無疑是和衛國公為敵,這不是明智之舉,至少防備和懷疑不能擺在明麵上來。
當時他皇位害未坐穩,誰知道衛國公府會不會為了皇子外孫,直接逼他退位。
所以他隻能用懷柔政策,先安撫,待自己掌權再說。
但皇後和衛國公也不是吃素的,在他籌謀時,也已經把大皇子推了出來,使其在朝中占據一席之地。
大皇子是嫡長子,本就是正統繼承人,加上他本人優秀,禮賢下士,許多大臣即便防備衛國公,也認為他是個不錯的皇位繼承人。
此時,皇帝想要動他,朝上至少一半人反對。
而另外一半,就是以丞相為首的文官集團了。
為了製衡皇後和大皇子,楚帝登基後,封了二皇子生母為貴妃,並為他娶丞相嫡幼女為王妃。
貴妃原本家世不顯,但其父兄在皇帝的提拔下,一路幹到吏部尚書的位置,管天下錢糧。
驍衛營待遇越來越差,就有他的緣故。
大皇子一派和二皇子一派在朝中鬥得如火如荼,他們也拉攏過文家,畢竟四大皇商有錢是出了名的,隻要他們肯支援,奪嫡就不用愁錢財問題了。
但文家也怕捲入皇室紛爭,原先的皇商家族不止他們四家,其實還有三家來著,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抄家,或落敗。
文家吸取教訓,隻聽從皇帝命令,也因此把兩方都得罪了。
但這沒關係,現在的皇帝用得到他們,未來的皇帝也用得到。
等到新帝登基,他們送上大半身價,讓皇帝一夜暴富,辦事順利,屆時就不會追究之前的得罪了,還會認為文家是隻認皇帝的忠臣。
南楚朝廷沒錢,皇帝私庫卻有錢是出了名的,因為四大皇商擅長斂財,壟斷不少產業,又隻供給皇室,並不給給朝廷納稅。
新帝有錢就可以做很多事,上任三把火能燒得又旺又好,方便掌握權柄。
第二支大軍是驍衛營,由勛貴衛國公府掌管,防守的是西邊西涼。
驍衛營屬世襲,歷代由衛國公掌管,人數不超過五萬,但都是精銳,鐵騎盔甲一律由工部特製,與其他軍製都不一樣。
一來現實驍衛營的特殊,二也是防備。
第一任衛國公是南楚太祖的結義兄弟,兩人一起打天下,最後一個當上皇帝,一個是世襲罔替的衛國公,常年駐守西部邊陲。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衛國公府的駐地衛涼城,其實就是國中國。
衛國公一手掌握了衛涼城稅收,軍事,民生,要不是位於西部邊陲,資源匱乏,需要依靠南楚朝廷提供軍需物質,就算獨立出去也沒問題。
為了限製衛涼城的發展,南楚規定,城內隻有軍戶,無普通平民,且驍衛營無詔不得外出。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西邊有驍衛營防守,還能被西涼連下五城,而楚帝不怪罪,還要派賀蘭將軍前去作戰,而不是就近調遣。
是因為不信任!
第三支軍隊就是皇帝手裏的禁軍了,護衛皇城,始終在建安附近,沒什麽好說的。
因南楚皇帝對衛涼城和驍衛營的防備態度,朝廷上下有誌一心,把防備驍衛營當成政治正確。
因此驍衛營出現在這裏,濟陽縣令自然臉色大變。
「這這這......驍衛營無召不得外出,他們怎麽敢的?衛國公府這是要謀反!」縣令哆嗦著嘴唇,不敢置信自己看到了什麽。
文管事嘆息一聲,「或許是缺錢吧,衛涼城苦寒,將士們日子不好過,這些財貨......」
說來皇帝也是狗,給驍衛營特製的盔甲,武器和馬鞍馬鐙,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驍衛營,表現得非常特殊,以及看重。
可實際上,他們的糧食和布匹每年都嚴重不足!
衛國公府要養五萬人的軍隊,耗費巨大,偏偏有言在先,衛家掌了軍權,又有衛涼城的稅收,就不能從事商業,工匠等其他來錢的產業,從源頭上掐斷了他們賺錢買糧,自己製作武器的可能。
且還不能縮減軍隊人數,世襲罔替的招牌,就是用世代鎮守西錘換來的。
衛涼城內沒有普通平民,除了一些商販,就是將士及其家屬,還土地荒涼,無法種植,能有什麽稅收?
勉勵維持這樣一支軍隊,已經是衛國公府竭盡全力了。
他們自然要自救,總不能耗死吧?
於是與皇家代代聯姻,就成了必然。
衛國公府娶的都是公主郡主,家中女兒嫁的都是皇室。
現任衛國公把女兒嫁給原本最沒有希望繼位的六皇子,一來他年紀小,前麵有五個哥哥都挺優秀,怎麽輪都輪不到他。二來出身不顯,身後沒有勢力,衛國公府也不會扶持他上位,免得被新帝打壓。
哪知就這麽巧,一場席捲整個建安的疫病,帶走了三位年長皇子,剩下兩位覺得時機正好,密謀造反,被早得知消息的先帝一鍋端了。
而先帝也因染上疫病,加傷心過度一病嗚唿,最不可能的六皇子成為皇帝。
他的王妃,也就是衛國公的女兒成為皇後,兩人還育有大皇子。
如果衛國公女兒嫁的是皇帝,很可能不會有孩子,畢竟要防著衛國公扶持外孫上位。
但偏偏六皇子登基時,大皇子已經十六歲,已經娶妻,長子都出生了。
皇帝要是真的直接廢了大皇子,那無疑是和衛國公為敵,這不是明智之舉,至少防備和懷疑不能擺在明麵上來。
當時他皇位害未坐穩,誰知道衛國公府會不會為了皇子外孫,直接逼他退位。
所以他隻能用懷柔政策,先安撫,待自己掌權再說。
但皇後和衛國公也不是吃素的,在他籌謀時,也已經把大皇子推了出來,使其在朝中占據一席之地。
大皇子是嫡長子,本就是正統繼承人,加上他本人優秀,禮賢下士,許多大臣即便防備衛國公,也認為他是個不錯的皇位繼承人。
此時,皇帝想要動他,朝上至少一半人反對。
而另外一半,就是以丞相為首的文官集團了。
為了製衡皇後和大皇子,楚帝登基後,封了二皇子生母為貴妃,並為他娶丞相嫡幼女為王妃。
貴妃原本家世不顯,但其父兄在皇帝的提拔下,一路幹到吏部尚書的位置,管天下錢糧。
驍衛營待遇越來越差,就有他的緣故。
大皇子一派和二皇子一派在朝中鬥得如火如荼,他們也拉攏過文家,畢竟四大皇商有錢是出了名的,隻要他們肯支援,奪嫡就不用愁錢財問題了。
但文家也怕捲入皇室紛爭,原先的皇商家族不止他們四家,其實還有三家來著,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抄家,或落敗。
文家吸取教訓,隻聽從皇帝命令,也因此把兩方都得罪了。
但這沒關係,現在的皇帝用得到他們,未來的皇帝也用得到。
等到新帝登基,他們送上大半身價,讓皇帝一夜暴富,辦事順利,屆時就不會追究之前的得罪了,還會認為文家是隻認皇帝的忠臣。
南楚朝廷沒錢,皇帝私庫卻有錢是出了名的,因為四大皇商擅長斂財,壟斷不少產業,又隻供給皇室,並不給給朝廷納稅。
新帝有錢就可以做很多事,上任三把火能燒得又旺又好,方便掌握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