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此地大股亂軍已平,也要防著意外。
百忙之中,諸葛亮抽空審問了一些降將,不包括呂蒙。
他想知道,江東世族原本的計劃中,有哪些後手。
然後就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實在想不明白,隻能來找張禎,「阿姐,江東世族透著古怪。」
張禎:「哦,怎麽說?」
諸葛亮不可思議地道,「他們,仿佛沒有後續計劃。」
刺殺當朝大將軍是多麽重大的一件事!
因而他以為,江東世族必然思慮周全,事前、事中、事後都有應對之策。
可問了多名降將,他們完全沒有提及。
雖然江東世族不會把計劃全部告知他們,但到了這個時候,也該露出蛛絲馬跡。
哪怕降將們自己不知道,諸葛亮也有自信能從他們口中拚湊出一二。
但是沒有,相關信息一點兒也沒有。
就好像,殺了呂奉先,這事兒就結束了。
朝廷出兵後的種種應對,都是臨時決定的,因此左支右絀,漏洞百出。
整件事情,給他的感覺是輕率到詭異。
張禎聽完他的分析,嘆口氣道,「他們秉性如此,顧頭不顧尾。」
史上背刺蜀漢,殺害關羽,也是這種風格。
為何關羽遇害一事,東吳被罵得那麽慘?
背信棄義還是其次,畢竟這事兒劉備也有點不厚道,借了荊州就不想還,惹怒孫權和江東世族。
最主要是因為,東吳隻得到了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卻是大錯特錯,顯得目光極其短淺,而且幾乎沒有善後。
這一戰之前,東吳是個獨立的政權,這一戰之後,東吳成了曹魏的附庸,孫權成了大魏吳王。
好有一比,嘎腰子換愛瘋。
當然了,孫權也不是很想臣服曹魏,後來又跟曹魏開戰。
而對於江東世族來說,他們隻負責把水攪渾,不負責收場。
就像拿竹竿捅破了屋頂,自有高個兒的人去撐。
諸葛亮還是無法理解,「這麽蠢?」
張禎:「看著蠢,實則不然。」
如果她沒能打起精神,迅速出兵,宣揚武力,隻怕他們已如願。
第456章 江東世族夠兄弟,好一條妙計
越是接近吳縣,張禎越是心痛難忍。
好在她學會了一種辦法,強行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躲在內心深處悲泣痛哭,一個淡定自若,不動聲色。
可她就算裝得平靜,大家也知她傷心。
跟她說話小心翼翼,用詞也謹慎,像對待易碎的瓷娃娃。
高順有天還開解她,「人生,就是有許多苦難和別離。縱不能放下,也不能被困住,神悅,你還有很長的路!」
張禎的迴答是,「這些苦難和別離,現在該落到江東世族頭上了。」
高順表示同意。
離吳縣還有兩日路程時,高順召集諸將開會,商議如何發起攻擊。
張禎和諸葛亮也列席。
軍事方麵,張禎雖然偶爾有些點子,但自認並非專業人士,因而隻是聽著,並沒有發表意見。
況且,高順已經安排得夠妥當了,馬超、甘寧、陸遜、張燕、郭太等人也提了些建議,不需要她畫蛇添足。
郭太沒與張燕一道進京,在一處驛館裏養病,等到了朝廷大軍。
商議完畢,高順禮貌性的問張禎,「神悅,你還有何補充?」
張禎默默搖頭。
由這些人攻取吳縣,真如手拿把攥,她想不出失敗的理由。
諸葛亮卻是眉頭微皺,也不知在思量什麽。
高順:「那便依計行事,盡量勿傷庶民......」
庶民!
諸葛亮腦中如閃電劃過,忽道,「高將軍,若是江東世族以城中庶民為質,咱們該如何應對?」
他一直在想,藏在吳縣的江東世族為何還沒有崩潰?
以常理推之,此時,他們應該在大軍即將壓境的恐懼下棄城而逃,或者出城投降。
到了這會兒,三歲孩童都該知道,江東世族打不贏,守不住,必敗無疑。
哪怕知道逃不掉、投降也無生路,還是會做這樣的嚐試。
因為,那是求生的本能,連自己都控製不了。
他們卻沒那麽做,而是打算固守城池。
這讓他很奇怪。
血戰到底,可不是江東世族的習慣。
他們也沒有那樣的氣魄和意誌。
那麽,他們的依仗到底是什麽?
就在方才那一瞬,他想到了,是庶民。
城中數萬庶民。
高順匪夷所思,愣了下才道,「以庶民為質?可那是吳郡的庶民!」
如今還留在吳郡的庶民,分為四類。
一類是心向世族,要與世族共進退。
一類是心向朝廷,堅信朝廷大軍不會傷及無辜。
一類是貪戀故土,不願搬走。
最後一類是家貧,無力逃離,這也是人數最多的。
但不管哪一類,都是江東世族的兵力來源。
光靠部曲和侍衛、奴僕,怎麽對抗朝廷?
換言之,庶民才是江東世族對抗朝廷的最大力量。
若以庶民為質,無異於自掘墳墓。
往近看,有可能激起兵變。
往遠看,容易失去民心,難以立足。
江東世族會這麽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百忙之中,諸葛亮抽空審問了一些降將,不包括呂蒙。
他想知道,江東世族原本的計劃中,有哪些後手。
然後就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實在想不明白,隻能來找張禎,「阿姐,江東世族透著古怪。」
張禎:「哦,怎麽說?」
諸葛亮不可思議地道,「他們,仿佛沒有後續計劃。」
刺殺當朝大將軍是多麽重大的一件事!
因而他以為,江東世族必然思慮周全,事前、事中、事後都有應對之策。
可問了多名降將,他們完全沒有提及。
雖然江東世族不會把計劃全部告知他們,但到了這個時候,也該露出蛛絲馬跡。
哪怕降將們自己不知道,諸葛亮也有自信能從他們口中拚湊出一二。
但是沒有,相關信息一點兒也沒有。
就好像,殺了呂奉先,這事兒就結束了。
朝廷出兵後的種種應對,都是臨時決定的,因此左支右絀,漏洞百出。
整件事情,給他的感覺是輕率到詭異。
張禎聽完他的分析,嘆口氣道,「他們秉性如此,顧頭不顧尾。」
史上背刺蜀漢,殺害關羽,也是這種風格。
為何關羽遇害一事,東吳被罵得那麽慘?
背信棄義還是其次,畢竟這事兒劉備也有點不厚道,借了荊州就不想還,惹怒孫權和江東世族。
最主要是因為,東吳隻得到了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卻是大錯特錯,顯得目光極其短淺,而且幾乎沒有善後。
這一戰之前,東吳是個獨立的政權,這一戰之後,東吳成了曹魏的附庸,孫權成了大魏吳王。
好有一比,嘎腰子換愛瘋。
當然了,孫權也不是很想臣服曹魏,後來又跟曹魏開戰。
而對於江東世族來說,他們隻負責把水攪渾,不負責收場。
就像拿竹竿捅破了屋頂,自有高個兒的人去撐。
諸葛亮還是無法理解,「這麽蠢?」
張禎:「看著蠢,實則不然。」
如果她沒能打起精神,迅速出兵,宣揚武力,隻怕他們已如願。
第456章 江東世族夠兄弟,好一條妙計
越是接近吳縣,張禎越是心痛難忍。
好在她學會了一種辦法,強行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躲在內心深處悲泣痛哭,一個淡定自若,不動聲色。
可她就算裝得平靜,大家也知她傷心。
跟她說話小心翼翼,用詞也謹慎,像對待易碎的瓷娃娃。
高順有天還開解她,「人生,就是有許多苦難和別離。縱不能放下,也不能被困住,神悅,你還有很長的路!」
張禎的迴答是,「這些苦難和別離,現在該落到江東世族頭上了。」
高順表示同意。
離吳縣還有兩日路程時,高順召集諸將開會,商議如何發起攻擊。
張禎和諸葛亮也列席。
軍事方麵,張禎雖然偶爾有些點子,但自認並非專業人士,因而隻是聽著,並沒有發表意見。
況且,高順已經安排得夠妥當了,馬超、甘寧、陸遜、張燕、郭太等人也提了些建議,不需要她畫蛇添足。
郭太沒與張燕一道進京,在一處驛館裏養病,等到了朝廷大軍。
商議完畢,高順禮貌性的問張禎,「神悅,你還有何補充?」
張禎默默搖頭。
由這些人攻取吳縣,真如手拿把攥,她想不出失敗的理由。
諸葛亮卻是眉頭微皺,也不知在思量什麽。
高順:「那便依計行事,盡量勿傷庶民......」
庶民!
諸葛亮腦中如閃電劃過,忽道,「高將軍,若是江東世族以城中庶民為質,咱們該如何應對?」
他一直在想,藏在吳縣的江東世族為何還沒有崩潰?
以常理推之,此時,他們應該在大軍即將壓境的恐懼下棄城而逃,或者出城投降。
到了這會兒,三歲孩童都該知道,江東世族打不贏,守不住,必敗無疑。
哪怕知道逃不掉、投降也無生路,還是會做這樣的嚐試。
因為,那是求生的本能,連自己都控製不了。
他們卻沒那麽做,而是打算固守城池。
這讓他很奇怪。
血戰到底,可不是江東世族的習慣。
他們也沒有那樣的氣魄和意誌。
那麽,他們的依仗到底是什麽?
就在方才那一瞬,他想到了,是庶民。
城中數萬庶民。
高順匪夷所思,愣了下才道,「以庶民為質?可那是吳郡的庶民!」
如今還留在吳郡的庶民,分為四類。
一類是心向世族,要與世族共進退。
一類是心向朝廷,堅信朝廷大軍不會傷及無辜。
一類是貪戀故土,不願搬走。
最後一類是家貧,無力逃離,這也是人數最多的。
但不管哪一類,都是江東世族的兵力來源。
光靠部曲和侍衛、奴僕,怎麽對抗朝廷?
換言之,庶民才是江東世族對抗朝廷的最大力量。
若以庶民為質,無異於自掘墳墓。
往近看,有可能激起兵變。
往遠看,容易失去民心,難以立足。
江東世族會這麽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