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祝、陳二人鄭重應了,按照張禎所教,每日準備教案。
他們的教案不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實物實操。
墨家內部一片歡騰,農家卻是驚多於喜。
氾先結結巴巴地道,「讓我去太學授課?不不不,我不會!」
他雖有家傳,也隻是個老農,哪配去太學。
光是想想那場景,他就喘不上氣。
張禎又去找衛成。
衛成腳一軟,扶著門苦笑道,「千歲娘娘,你高看我了,我一個泥腿子,怎麽敢在那麽多貴人麵前說話!」
其實他已經有了官職,但內心深處,覺得自己還是農夫。
張禎見他如此,也勉強不得,看向胞兄張五郎。
張五郎一拍胸脯,「妹妹放心,還有我!」
講別的他不行,農學麽,他現在略有心得。
張禎莞爾一笑。
又從課農司找了兩人,都授為太學博士。
她非要在太學設置農學,一是為了彰顯朝廷重視稼穡農桑,二是為了讓未來的官員們知道,農耕不易。
蔡邕還請了一位特殊的客座教授,孔融。
這等與文化相關的盛事,怎能少得了孔氏後人?
如果說蔡邕是文壇領袖的話,那麽孔融就是蔡邕之後的繼任者,又有姓氏加持,名望極高。
蔡邕與其是好友,早就去信說明,邀他來京。
孔融也十分關注此事,安排好北海事務,就帶著一群名士好友來了長安。
禰衡是他忘年交,兩人見麵,自有一番感觸。
當年禰衡來大將軍府,是孔融舉薦的,孔融還拜託蔡邕照拂禰衡。
蔡邕初期也想照拂的,奈何禰衡太狂太癲,實在說不到一塊兒,並未成為另一對忘年之交。
孔融還專門拜訪了張禎,兩人相談甚歡。
第413章 皇姐,天下盡歸漢土之後,又該怎麽辦呢?
張禎眼中的孔融,不是古板老夫子,而是一位妙語如珠、言談有趣的灑脫學者,並非蔡邕那種風格,更近於禰衡。
難怪兩人能成為朋友。
孔融眼中的張禎,則是智慧通達,神韻天成,氣度不凡,簡言之,負擔得起大漢朝堂。
對彼此的印象都極好。
張禎還帶他去皇莊實驗田,看了培育中的北海三號。
又告訴他,北海三號有望成為最高產的稻種,惠澤天下。
而這都是因為他當初送來了野生稻穀,他於社稷、於百姓有大功。
孔融愕然,望著實驗田中正處於灌漿期的稻穀,先是大笑,後是大哭,繼而又拍手大笑。
張禎知道這是名士風範,穩得住,陪同的氾先、衛成、張五郎卻以為這老頭犯病,嚇了一跳。
離開皇莊時,孔融拍著張禎的肩,笑道,「世間多豪傑,多英才,真正在意民生疾苦的,唯子一人!」
張禎正色道,「先生若不在意民生疾苦,那年又怎會送野稻?」
孔融由衷嘆道,「我比不得你!」
他送野稻,隻是恰巧找到,順便送來。
她率人培育北海三號,卻是殫精竭慮,用心良苦。
張禎:「眾人拾柴火焰高!」
孔融凝視著她,「所以重建太學?」
張禎:「是!」
孔融連贊三聲大善。
是年八月一日,大漢太學正式重開。
恢弘的編鍾鼓樂聲中,三百八十二名男生、一百零九名女生,身著朝廷統一製式的青、白兩色太學服飾,從清明門魚貫而入。
每個人心裏都很激動。
尤其是女生,目光相觸時,都是抿唇微笑,神采飛揚。
張禎覺得她們很美。
所有博士到齊,也都穿著黑紅相間的繁瑣禮服,非常隆重。
開學儀式上,太學祭酒蔡邕致辭,劉協和張禎也勉勵一番。
太學生們深受鼓舞。
隨後,拜師儀式繼續,劉協、張禎退往內宮。
劉協和伏壽雖說了要到太學上學,卻因身份特殊,隻是走讀。
諸葛亮在外未迴,張禎也給他留了走讀生的名額。
迴到日常起居的昭陽殿,劉協小心地道,「皇姐,你為何不高興?」
張禎一愣,「我沒有不高興啊。」
劉協微微皺眉,「嗯,我說錯了,皇姐不是不高興,是沒那麽高興,為何?」
他預料中,皇姐今日應該十分欣喜,結果隻有六分。
張禎暗想果然是皇帝,心思很敏銳。
略想了想,道,「陛下,你有沒有發現,太學生大多相識?」
劉協莫名其妙,不懂這是什麽問題,「他們相識便相識,有何可慮之處?」
張禎幽幽道,「今日太學生相識,來日便是諸公朝臣相識,你不怕麽?」
劉協陡然醒悟過來,張大嘴,倒吸口涼氣。
怕,怎麽不怕!
世家盤根錯節,下一步就是左右朝堂,瓜分皇權。
父皇為何不顧群臣的阻攔重用宦官,就是為了對抗世家、外戚!
外戚也是另一種世家。
世家的陰影無處不在!
一咬牙,劉協狠聲道,「皇姐,太學生,一律不用!」
張禎反問,「那用誰?」
讀書識字的幾乎都在世家階層,不用就沒人了。
科舉也不現實。
在如今這樣的環境中採取科舉製,跟察舉製區別不大,毫無意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們的教案不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實物實操。
墨家內部一片歡騰,農家卻是驚多於喜。
氾先結結巴巴地道,「讓我去太學授課?不不不,我不會!」
他雖有家傳,也隻是個老農,哪配去太學。
光是想想那場景,他就喘不上氣。
張禎又去找衛成。
衛成腳一軟,扶著門苦笑道,「千歲娘娘,你高看我了,我一個泥腿子,怎麽敢在那麽多貴人麵前說話!」
其實他已經有了官職,但內心深處,覺得自己還是農夫。
張禎見他如此,也勉強不得,看向胞兄張五郎。
張五郎一拍胸脯,「妹妹放心,還有我!」
講別的他不行,農學麽,他現在略有心得。
張禎莞爾一笑。
又從課農司找了兩人,都授為太學博士。
她非要在太學設置農學,一是為了彰顯朝廷重視稼穡農桑,二是為了讓未來的官員們知道,農耕不易。
蔡邕還請了一位特殊的客座教授,孔融。
這等與文化相關的盛事,怎能少得了孔氏後人?
如果說蔡邕是文壇領袖的話,那麽孔融就是蔡邕之後的繼任者,又有姓氏加持,名望極高。
蔡邕與其是好友,早就去信說明,邀他來京。
孔融也十分關注此事,安排好北海事務,就帶著一群名士好友來了長安。
禰衡是他忘年交,兩人見麵,自有一番感觸。
當年禰衡來大將軍府,是孔融舉薦的,孔融還拜託蔡邕照拂禰衡。
蔡邕初期也想照拂的,奈何禰衡太狂太癲,實在說不到一塊兒,並未成為另一對忘年之交。
孔融還專門拜訪了張禎,兩人相談甚歡。
第413章 皇姐,天下盡歸漢土之後,又該怎麽辦呢?
張禎眼中的孔融,不是古板老夫子,而是一位妙語如珠、言談有趣的灑脫學者,並非蔡邕那種風格,更近於禰衡。
難怪兩人能成為朋友。
孔融眼中的張禎,則是智慧通達,神韻天成,氣度不凡,簡言之,負擔得起大漢朝堂。
對彼此的印象都極好。
張禎還帶他去皇莊實驗田,看了培育中的北海三號。
又告訴他,北海三號有望成為最高產的稻種,惠澤天下。
而這都是因為他當初送來了野生稻穀,他於社稷、於百姓有大功。
孔融愕然,望著實驗田中正處於灌漿期的稻穀,先是大笑,後是大哭,繼而又拍手大笑。
張禎知道這是名士風範,穩得住,陪同的氾先、衛成、張五郎卻以為這老頭犯病,嚇了一跳。
離開皇莊時,孔融拍著張禎的肩,笑道,「世間多豪傑,多英才,真正在意民生疾苦的,唯子一人!」
張禎正色道,「先生若不在意民生疾苦,那年又怎會送野稻?」
孔融由衷嘆道,「我比不得你!」
他送野稻,隻是恰巧找到,順便送來。
她率人培育北海三號,卻是殫精竭慮,用心良苦。
張禎:「眾人拾柴火焰高!」
孔融凝視著她,「所以重建太學?」
張禎:「是!」
孔融連贊三聲大善。
是年八月一日,大漢太學正式重開。
恢弘的編鍾鼓樂聲中,三百八十二名男生、一百零九名女生,身著朝廷統一製式的青、白兩色太學服飾,從清明門魚貫而入。
每個人心裏都很激動。
尤其是女生,目光相觸時,都是抿唇微笑,神采飛揚。
張禎覺得她們很美。
所有博士到齊,也都穿著黑紅相間的繁瑣禮服,非常隆重。
開學儀式上,太學祭酒蔡邕致辭,劉協和張禎也勉勵一番。
太學生們深受鼓舞。
隨後,拜師儀式繼續,劉協、張禎退往內宮。
劉協和伏壽雖說了要到太學上學,卻因身份特殊,隻是走讀。
諸葛亮在外未迴,張禎也給他留了走讀生的名額。
迴到日常起居的昭陽殿,劉協小心地道,「皇姐,你為何不高興?」
張禎一愣,「我沒有不高興啊。」
劉協微微皺眉,「嗯,我說錯了,皇姐不是不高興,是沒那麽高興,為何?」
他預料中,皇姐今日應該十分欣喜,結果隻有六分。
張禎暗想果然是皇帝,心思很敏銳。
略想了想,道,「陛下,你有沒有發現,太學生大多相識?」
劉協莫名其妙,不懂這是什麽問題,「他們相識便相識,有何可慮之處?」
張禎幽幽道,「今日太學生相識,來日便是諸公朝臣相識,你不怕麽?」
劉協陡然醒悟過來,張大嘴,倒吸口涼氣。
怕,怎麽不怕!
世家盤根錯節,下一步就是左右朝堂,瓜分皇權。
父皇為何不顧群臣的阻攔重用宦官,就是為了對抗世家、外戚!
外戚也是另一種世家。
世家的陰影無處不在!
一咬牙,劉協狠聲道,「皇姐,太學生,一律不用!」
張禎反問,「那用誰?」
讀書識字的幾乎都在世家階層,不用就沒人了。
科舉也不現實。
在如今這樣的環境中採取科舉製,跟察舉製區別不大,毫無意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