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都是以前鹽商們煮海的地兒,並不陌生。
各家分到哪一片鹽場,在給他們的「製鹽新法」小冊子裏都有標註,絕不會弄錯。
縱然如此,也有些小糾紛,但都不是什麽大問題,不用官府出麵,他們自己私下裏就解決了。
能參與競價奪得鹽牌的,也都不是無財無勢的貧門小戶,通常有著雄厚的家族勢力。
這也意味著,很多麻煩他們能自己處理。
另一方麵,不到萬不得已,鹽商們並不願意經過官府的手平息爭端,怕被薅羊毛。
這也省了鹽務司好多事兒。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事必躬親」這個特點,此時也一樣,不想坐在長安聽匯報,參加完白玉京選址會議,就收拾行李,直奔淮揚。
賈詡嘆息,「年輕真好。」
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不像自己,想迴趟老家神悅都不允許。
禰衡預感到有熱鬧可看,也跟諸葛亮一起去。
他這一走,長安諸多名流彈冠相慶,默默祝願他紮根淮揚,永遠不要迴來。
如果不是大將軍府護著,這賤嘴賤舌的豎子早被大家打扁了。
——
千百年前的陽光和大海,跟千百年後的也沒有什麽不同。
遠方,蔚藍的海麵與天空連成一片,海天一色,美不勝收。
近處,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發出清脆的聲響。
而離海岸稍遠一些的海灘上,已經建成一片片大小相近的鹽田,嚴格按照小冊子上的步驟操作,分出了蒸發池和結晶池。
蒸發池的底部,都經過了堆築夯實,還鋪了一層幹茅草。
結晶池的底部,則是鋪了石塊,並用石碾滾壓平整。
今日是首次引海水入池,林榮和俞承都早早來到海邊,準備親自盯著這一工序。
林榮手搭涼棚,笑道,「天氣真好,看樣子會連著晴好幾日。」
讀完海水曬鹽那本小冊子,再聽完諸葛亮的講解,他就知道這製鹽秘法看天吃飯。
如果天陰下雨,那就是顆粒無收。
好在林、俞兩家都有會看天氣的老僕,一合計,選了今日。
俞承也道,「是啊,近期不會落雨。」
他與林榮合力競得的翼宿區域,位於東南,鹽區則是分到了淮南鹽場,恰巧就是他們原先煮海的地方。
因而地熟人熟,很快就建好了鹽田。
一名管事走過來問,「兩位郎君,大夥兒已準備妥當,要開溝渠了麽?」
俞承:「再等會兒。」
話音剛落,就看到一行熟悉的身影走向鹽田。
忙跟林榮迎上去,笑道,「諸葛校尉,禰先生,你們來了!」
禰衡一臉淡漠地點點頭,林榮、俞承也不介意。
此人是什麽性子,他們聽說過,也親身體驗過,懶得計較。
諸葛亮微笑,「希望來得不算太晚!」
他一到淮揚,就找到林、俞兩家的鹽場,做實地調研。
鹽田建設中,也給出了一些意見。
選擇這兩家,是因為對林榮、俞承印象比較好,覺得他們思路通透,為人務實。
俞承和林榮齊聲笑道,「不晚,不晚!」
他們等的就是諸葛亮,見他到來,便下令開挖。
管事小跑著去傳令。
便有鹽工扛著鋤頭、木鏟,沿著鹽田至海邊的溝渠,依次打開一個個土壩。
這些溝渠、土壩,還是諸葛亮教他們構築的。
他以前也沒接觸過這種事情,但眼睛一看,心裏自然而然知道該怎麽做。
最後一個土壩被打開,海水便順著溝渠,流到蒸發池裏。
約莫一個時辰,所有蒸發池蓄滿海水,鹽工們又將土壩堵上。
林榮籲了口氣,擦擦頭上的汗,對諸葛亮道,「天氣太熱,校尉先迴罷,我們在這兒看著就行。」
諸葛亮也抬手擦汗,「無妨,我也沒別的事兒。」
看一眼禰衡,笑道,「正平兄,你若累了,就先迴住所。」
禰衡一張臉曬得通紅,倔強地搖頭,「不累,不迴。」
他也想看看,這鹽是怎麽曬出來的。
俞承看著波光粼粼的鹽田,神情有些恍惚,「五、六天就能出鹽?」
他不是懷疑宸王的製鹽新法,若有一絲懷疑,都不會花高價購買。
是這件事情本身,太過匪夷所思,超過了他的認知。
諸葛亮:「阿姐說過,如果陽光很烈,兩、三天就能出。」
俞承:「......出多少?」
諸葛亮坦率地道,「我也不知,沒見過。」
但出鹽是必然的。
他相信阿姐。
說話間,又有一群人走來,是附近鹽區的鹽商。
都是知道林、俞兩家今日海水入池,特意過來觀看的。
說是「附近」,其實也不是很近,但為了偷學點經驗,他們願意費這個力。
一群人在海灘上待到天黑,沒看出鹽田裏的海水有什麽變化。
倒也不慌,都知道沒那麽快。
第二天,海水少了些。
第三天,諸葛亮感覺海水似乎變得有些濃稠,從鹽田旁邊的灌木叢裏,折了一小段枝條丟到池中,沒有漂浮起來,便知道還不行,得繼續曬。
第四天上午,諸葛亮又折了一段枝條丟進去,浮上來了。
忙叫鹽工打開池底的土壩,讓滷水流入結晶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各家分到哪一片鹽場,在給他們的「製鹽新法」小冊子裏都有標註,絕不會弄錯。
縱然如此,也有些小糾紛,但都不是什麽大問題,不用官府出麵,他們自己私下裏就解決了。
能參與競價奪得鹽牌的,也都不是無財無勢的貧門小戶,通常有著雄厚的家族勢力。
這也意味著,很多麻煩他們能自己處理。
另一方麵,不到萬不得已,鹽商們並不願意經過官府的手平息爭端,怕被薅羊毛。
這也省了鹽務司好多事兒。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事必躬親」這個特點,此時也一樣,不想坐在長安聽匯報,參加完白玉京選址會議,就收拾行李,直奔淮揚。
賈詡嘆息,「年輕真好。」
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不像自己,想迴趟老家神悅都不允許。
禰衡預感到有熱鬧可看,也跟諸葛亮一起去。
他這一走,長安諸多名流彈冠相慶,默默祝願他紮根淮揚,永遠不要迴來。
如果不是大將軍府護著,這賤嘴賤舌的豎子早被大家打扁了。
——
千百年前的陽光和大海,跟千百年後的也沒有什麽不同。
遠方,蔚藍的海麵與天空連成一片,海天一色,美不勝收。
近處,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發出清脆的聲響。
而離海岸稍遠一些的海灘上,已經建成一片片大小相近的鹽田,嚴格按照小冊子上的步驟操作,分出了蒸發池和結晶池。
蒸發池的底部,都經過了堆築夯實,還鋪了一層幹茅草。
結晶池的底部,則是鋪了石塊,並用石碾滾壓平整。
今日是首次引海水入池,林榮和俞承都早早來到海邊,準備親自盯著這一工序。
林榮手搭涼棚,笑道,「天氣真好,看樣子會連著晴好幾日。」
讀完海水曬鹽那本小冊子,再聽完諸葛亮的講解,他就知道這製鹽秘法看天吃飯。
如果天陰下雨,那就是顆粒無收。
好在林、俞兩家都有會看天氣的老僕,一合計,選了今日。
俞承也道,「是啊,近期不會落雨。」
他與林榮合力競得的翼宿區域,位於東南,鹽區則是分到了淮南鹽場,恰巧就是他們原先煮海的地方。
因而地熟人熟,很快就建好了鹽田。
一名管事走過來問,「兩位郎君,大夥兒已準備妥當,要開溝渠了麽?」
俞承:「再等會兒。」
話音剛落,就看到一行熟悉的身影走向鹽田。
忙跟林榮迎上去,笑道,「諸葛校尉,禰先生,你們來了!」
禰衡一臉淡漠地點點頭,林榮、俞承也不介意。
此人是什麽性子,他們聽說過,也親身體驗過,懶得計較。
諸葛亮微笑,「希望來得不算太晚!」
他一到淮揚,就找到林、俞兩家的鹽場,做實地調研。
鹽田建設中,也給出了一些意見。
選擇這兩家,是因為對林榮、俞承印象比較好,覺得他們思路通透,為人務實。
俞承和林榮齊聲笑道,「不晚,不晚!」
他們等的就是諸葛亮,見他到來,便下令開挖。
管事小跑著去傳令。
便有鹽工扛著鋤頭、木鏟,沿著鹽田至海邊的溝渠,依次打開一個個土壩。
這些溝渠、土壩,還是諸葛亮教他們構築的。
他以前也沒接觸過這種事情,但眼睛一看,心裏自然而然知道該怎麽做。
最後一個土壩被打開,海水便順著溝渠,流到蒸發池裏。
約莫一個時辰,所有蒸發池蓄滿海水,鹽工們又將土壩堵上。
林榮籲了口氣,擦擦頭上的汗,對諸葛亮道,「天氣太熱,校尉先迴罷,我們在這兒看著就行。」
諸葛亮也抬手擦汗,「無妨,我也沒別的事兒。」
看一眼禰衡,笑道,「正平兄,你若累了,就先迴住所。」
禰衡一張臉曬得通紅,倔強地搖頭,「不累,不迴。」
他也想看看,這鹽是怎麽曬出來的。
俞承看著波光粼粼的鹽田,神情有些恍惚,「五、六天就能出鹽?」
他不是懷疑宸王的製鹽新法,若有一絲懷疑,都不會花高價購買。
是這件事情本身,太過匪夷所思,超過了他的認知。
諸葛亮:「阿姐說過,如果陽光很烈,兩、三天就能出。」
俞承:「......出多少?」
諸葛亮坦率地道,「我也不知,沒見過。」
但出鹽是必然的。
他相信阿姐。
說話間,又有一群人走來,是附近鹽區的鹽商。
都是知道林、俞兩家今日海水入池,特意過來觀看的。
說是「附近」,其實也不是很近,但為了偷學點經驗,他們願意費這個力。
一群人在海灘上待到天黑,沒看出鹽田裏的海水有什麽變化。
倒也不慌,都知道沒那麽快。
第二天,海水少了些。
第三天,諸葛亮感覺海水似乎變得有些濃稠,從鹽田旁邊的灌木叢裏,折了一小段枝條丟到池中,沒有漂浮起來,便知道還不行,得繼續曬。
第四天上午,諸葛亮又折了一段枝條丟進去,浮上來了。
忙叫鹽工打開池底的土壩,讓滷水流入結晶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