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頓了頓,又緩緩道,「所以,朝廷需要一個穩定的大後方,誰若再生亂......」
呂布接上,冷冷道,「砍死肥田。」
張魯:「......大將軍威武!」
這兩個人種田種魔怔了罷?
說什麽都能想到肥料!
又想這是在點我呢,苦笑道,「大將軍放心,我不敢。」
是真不敢。
以朝廷現在的實力和威望,剿滅他不算難事。
甚至都不需要出動朝廷大軍,隻需要出動劉焉,再下幾道討伐他的詔令,巴蜀豪族就會競相而至。
更重要的是,他並不好戰,也盼望著百姓安樂呢。
若不打到他頭上,他是不會輕易動兵的。
張禎笑道,「我和大將軍都信賢兄,白說說而已。」
說了若聽,就是白說說。
若是不聽,再使用武力。
張魯暗道你會做多餘的事,說多餘的話?
也笑道,「賢妹與我說這些,是擔憂我與儁乂兄爭權麽?放心,賢妹的任何決議,愚兄都全心擁護!」
他算是聽明白了。
西南經略使,著眼的是域外,旨在開疆闢土。
定然需要巴蜀的支持,但與巴蜀諸官並無從屬關係。
既如此,他跟張郃也無太大的利益之爭,不至於成為仇敵。
張禎鄭重道,「多謝賢兄!」
話說到此處,張魯以為就該結束了,誰知張禎又嘆道,「數年之後,賢兄或許會怪我。」
張魯不解,「怪你什麽?」
這賢妹八百個心眼,又出什麽麽蛾子?
張禎:「漢室大安,糧食飽足,流民便少,災民也少。賢兄家的正一道,隻怕傳播受阻。」
世人廣知的五鬥米道,最初是由益州別部司馬張修所創建。
張魯家的是正一道,又稱天師道,其祖便是赫赫有名的張道陵,即第一代天師。
後來張魯殺張修,奪其眾,融合、兼併了五鬥米道。
但兩者並不等同於一體。
若非要形容的話,五鬥米道為表,正一道為裏。
隻要「裏」存,「表」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例如六鬥米,或者四鬥米三鬥米。
張魯心說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淡然一笑,道,「賢妹勿憂,能傳則傳,不能傳便不傳。」
他家世代好神仙之術,求的是長生、飛升,傳道隻是其次。
能廣收道眾固然好,若是不能,便也順其自然。
張禎贊道,「賢兄豁達!」
很符合道家一貫的態度。
但這不是她要的答案。
話鋒一轉,嘆道,「然有許多垂死掙紮的勞苦百姓,也盼著賢兄解難化厄、明理正身,怎可不傳。若我沒記錯的話,貴道的宗旨,乃是正以治邪,一以統萬!賢兄啊,你怎可違背祖訓!」
張魯:「......賢妹,是你自己說的,往後漢室大安,流民、災民會少。」
所以,垂死掙紮的勞苦百姓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張禎悲天憫人地道,「漢室大安,不等於天下大安!漢室之外的百姓,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張魯驀然瞪大眼睛。
漢室,天下?
天穹之下?!
......神悅之心壯哉!
沉默片刻,澀聲道,「域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而急需王師解民於倒懸?」
張禎讚許道,「沒錯。」
張魯:「八方經略使,便是王師之帥?」
張禎再次道,「沒錯!」
張魯的聲音帶著一絲迷茫,「賢妹之意,我已明了。可這與我家正一道何幹?」
若是需要調兵打仗,他倒可相助。
但神悅說的明顯不是這個意思。
張禎嫣然一笑,「蠻夷無知,正需賢兄傳道解惑。」
呂布看她一眼,很想提醒她,神悅你露餡了。
前麵還是急需解救的百姓,這會兒就成了蠻夷。
張魯:「......蠻夷,也配修我正一道?」
修道也要看資質、悟性,不是誰來都可以。
張禎:「......未修之前是蠻夷,修了,便是我大漢百姓。」
張魯:「......賢妹深謀遠慮!」
張禎無奈地道,「沒辦法,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況國朝乎?」
呂布憐惜地看著她。
神悅勞心勞力,甚為辛苦,可惜他能幫的有限。
張禎看向張魯,一臉期待,「賢兄以為如何?」
張魯鄭重道,「但有所召,敢不從命!」
為了漢室,為了賢妹,他給蠻夷一個機會。
張禎喜道,「賢兄,正一道必將發揚光大!」
三國時期,漢室諸侯隻打巔峰賽,打各方胡人都是順便。
例如公孫瓚,打內戰沒贏過,打外戰沒輸過。
還有遼東的公孫家族,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威服外夷,無往不利。
但對上中原諸侯,這家是誰都打不過。
因此張禎相信,八方經略使所遇最大的困難,應該是自然環境,而不是敵人。
能走到的土地,基本都是我見我征服。
征服肉.體還不夠,還要征服心靈。
具體怎麽操作,先賢們也做出了示範,同化。
同化的武器主要是兵家、儒家、法家。
她覺得可以再加上道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呂布接上,冷冷道,「砍死肥田。」
張魯:「......大將軍威武!」
這兩個人種田種魔怔了罷?
說什麽都能想到肥料!
又想這是在點我呢,苦笑道,「大將軍放心,我不敢。」
是真不敢。
以朝廷現在的實力和威望,剿滅他不算難事。
甚至都不需要出動朝廷大軍,隻需要出動劉焉,再下幾道討伐他的詔令,巴蜀豪族就會競相而至。
更重要的是,他並不好戰,也盼望著百姓安樂呢。
若不打到他頭上,他是不會輕易動兵的。
張禎笑道,「我和大將軍都信賢兄,白說說而已。」
說了若聽,就是白說說。
若是不聽,再使用武力。
張魯暗道你會做多餘的事,說多餘的話?
也笑道,「賢妹與我說這些,是擔憂我與儁乂兄爭權麽?放心,賢妹的任何決議,愚兄都全心擁護!」
他算是聽明白了。
西南經略使,著眼的是域外,旨在開疆闢土。
定然需要巴蜀的支持,但與巴蜀諸官並無從屬關係。
既如此,他跟張郃也無太大的利益之爭,不至於成為仇敵。
張禎鄭重道,「多謝賢兄!」
話說到此處,張魯以為就該結束了,誰知張禎又嘆道,「數年之後,賢兄或許會怪我。」
張魯不解,「怪你什麽?」
這賢妹八百個心眼,又出什麽麽蛾子?
張禎:「漢室大安,糧食飽足,流民便少,災民也少。賢兄家的正一道,隻怕傳播受阻。」
世人廣知的五鬥米道,最初是由益州別部司馬張修所創建。
張魯家的是正一道,又稱天師道,其祖便是赫赫有名的張道陵,即第一代天師。
後來張魯殺張修,奪其眾,融合、兼併了五鬥米道。
但兩者並不等同於一體。
若非要形容的話,五鬥米道為表,正一道為裏。
隻要「裏」存,「表」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例如六鬥米,或者四鬥米三鬥米。
張魯心說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淡然一笑,道,「賢妹勿憂,能傳則傳,不能傳便不傳。」
他家世代好神仙之術,求的是長生、飛升,傳道隻是其次。
能廣收道眾固然好,若是不能,便也順其自然。
張禎贊道,「賢兄豁達!」
很符合道家一貫的態度。
但這不是她要的答案。
話鋒一轉,嘆道,「然有許多垂死掙紮的勞苦百姓,也盼著賢兄解難化厄、明理正身,怎可不傳。若我沒記錯的話,貴道的宗旨,乃是正以治邪,一以統萬!賢兄啊,你怎可違背祖訓!」
張魯:「......賢妹,是你自己說的,往後漢室大安,流民、災民會少。」
所以,垂死掙紮的勞苦百姓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張禎悲天憫人地道,「漢室大安,不等於天下大安!漢室之外的百姓,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張魯驀然瞪大眼睛。
漢室,天下?
天穹之下?!
......神悅之心壯哉!
沉默片刻,澀聲道,「域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而急需王師解民於倒懸?」
張禎讚許道,「沒錯。」
張魯:「八方經略使,便是王師之帥?」
張禎再次道,「沒錯!」
張魯的聲音帶著一絲迷茫,「賢妹之意,我已明了。可這與我家正一道何幹?」
若是需要調兵打仗,他倒可相助。
但神悅說的明顯不是這個意思。
張禎嫣然一笑,「蠻夷無知,正需賢兄傳道解惑。」
呂布看她一眼,很想提醒她,神悅你露餡了。
前麵還是急需解救的百姓,這會兒就成了蠻夷。
張魯:「......蠻夷,也配修我正一道?」
修道也要看資質、悟性,不是誰來都可以。
張禎:「......未修之前是蠻夷,修了,便是我大漢百姓。」
張魯:「......賢妹深謀遠慮!」
張禎無奈地道,「沒辦法,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況國朝乎?」
呂布憐惜地看著她。
神悅勞心勞力,甚為辛苦,可惜他能幫的有限。
張禎看向張魯,一臉期待,「賢兄以為如何?」
張魯鄭重道,「但有所召,敢不從命!」
為了漢室,為了賢妹,他給蠻夷一個機會。
張禎喜道,「賢兄,正一道必將發揚光大!」
三國時期,漢室諸侯隻打巔峰賽,打各方胡人都是順便。
例如公孫瓚,打內戰沒贏過,打外戰沒輸過。
還有遼東的公孫家族,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威服外夷,無往不利。
但對上中原諸侯,這家是誰都打不過。
因此張禎相信,八方經略使所遇最大的困難,應該是自然環境,而不是敵人。
能走到的土地,基本都是我見我征服。
征服肉.體還不夠,還要征服心靈。
具體怎麽操作,先賢們也做出了示範,同化。
同化的武器主要是兵家、儒家、法家。
她覺得可以再加上道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