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禎輕嘆,「原來沒有,現在有了。」
蔡琰:「誰?」
張禎:「禰衡。」
她偷偷旁聽過,感覺自己能吵贏楊修,但禰衡是真無敵。
蔡琰麵露嫌棄,「怎地跟他相比!」
禰衡此人,真正不成體統。
性子一上頭,不但不管別人的臉麵,自己的臉麵也不要了。
她都替他尷尬。
縱然有才,也讓人不想搭理。
要不是孔文舉致信父親,請多關照,她都懶得看他一眼。
又嘲諷禰衡幾句,方轉入正題,「神悅,陛下對我頗為信重。」
張禎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蔡琰是女子,也是君子。
小皇帝見多了陰謀詭計,最喜歡的就是坦蕩赤誠的君子。
蔡琰慢慢道,「我說的話,他還能聽上幾句。」
話鋒一轉,「所以,神悅,你希望我跟他說些什麽呢?」
張禎:「......想說什麽說什麽。」
果然是自家姨母,大事上向著她。
蔡琰目帶探詢,「神悅,姨母以為,此事輕忽不得。」
神悅和呂布,早已功高震主。
要想往後安穩保身,就必須讓皇帝不生猜忌。
而要讓皇帝不生猜忌,最好的辦法是從小教導,讓他親近信任,不被奸邪所離間。
又鄭重道,「這也是你外叔祖的意思。」
陛下漸漸長大,見的人也越來越多,再不防著,就來不及了。
神悅、呂布一片丹心,怎能叫他們沒有好下場!
第242章 洗腦得一步一步來
張禎很是感動,握住蔡琰的手搖了搖,微笑道,「姨母,我知道你和外叔祖都是為了我好,多謝!」
不用這父女倆提醒,她也知道她和呂布的未來十分兇險。
但他們提醒了,她承這份情。
世人看她與呂布,看大將軍府,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唯有蔡氏父女,能看出潛藏在這興盛之下的重重暗礁。
匡扶漢室失敗,會死於諸侯之手。
若是成功,小皇帝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以目前的態勢來看,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因而蔡氏父女暗示她,要在小皇帝身上多花心思。
蔡邕是最正統的儒家學者。
卻想要幫她防著皇帝、塑造皇帝,這是私心,也是良心。
她和呂布辛苦這兩年,得到的也不少。
蔡琰沒笑,嚴肅地道,「既然知道,便該居安思危。這會兒就好好想想,你需要什麽樣的君王?」
最好是仁善的、溫和的、要臉麵的。
是否有雄才偉略,還在其次。
張禎失笑,「姨母,皇帝長成什麽樣,可不是你我說了算。」
教得再好,也架不住人之天性。
況且老劉家還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傳統。
她和呂布要想全身而退,就不能隻靠小皇帝善心大發。
大家都知道,皇帝這種生物,是無所謂善惡的。
此時劉協念著呂布的好,也將她當成姐姐,視他們為漢室棟樑,但等天下太平,他還會如此麽?
不,他隻會覺得這兩人讓他感到恐懼。
哪怕他們卸下兵權,歸隱田園,他也不能安心,必得除之而後快。
韓信就是例子。
若叫她和呂布像蕭何一樣自汙名節、誠惶誠恐,那別說呂布,她自己都做不到。
正常權臣到了這地步,就隻能篡位了,不篡位就得死。
然而她不正常,她是穿越者,粗淺了解過各種政體形式,更有幸見識過幾千年華夏智慧文明,因而有另一個更好的思路。
蔡琰:「但至少可以施加影響。」
管教著長大的孩子,和沒有管教的孩子,長大後能一樣麽?
其實現在都有點晚了。
應該在陛下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隻是當時誰能想到有後來這些事呢?
那會兒陛下都還不是儲君!
張禎淡然道,「姨母不用費心,沒用的。」
她這般直接,讓蔡琰一愣,「為何?」
張禎:「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鼾睡!」
傳統模式之下,若幹年後,她和呂布隻要能唿吸,在皇帝心裏都是過錯。
唯有死了,才是真正的忠臣。
蔡琰更擔憂了,「話雖如此,總得一試。」
她觀小皇帝也不是狼心狗肺之輩,若是好生教導,未必不能成長為寬宏大量的仁慈之君。
實在不行,實在不行......
再找別的好苗子!
劉氏宗族多得很!
總之不能坐等可悲的未來,要做好幾手準備。
張禎一笑,轉移話題,「姨母,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和外叔祖。」
蔡琰:「什麽問題?你說!」
張禎幽幽道,「要怎麽做,才能保證代代皇帝都是明君?」
蔡琰:「......神悅,你這是強人所難!」
誰能保證?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兒,能管後麵一兩代,都是僥倖。
而且她熟讀史書,知道連出兩代明君,就值得世人彈冠相慶。
哪來的勇氣奢望代代都是明君呢?
運氣再好的人,也不敢有這種妄想!
張禎語氣惆悵,「若無明君,隻怕又生亂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蔡琰:「誰?」
張禎:「禰衡。」
她偷偷旁聽過,感覺自己能吵贏楊修,但禰衡是真無敵。
蔡琰麵露嫌棄,「怎地跟他相比!」
禰衡此人,真正不成體統。
性子一上頭,不但不管別人的臉麵,自己的臉麵也不要了。
她都替他尷尬。
縱然有才,也讓人不想搭理。
要不是孔文舉致信父親,請多關照,她都懶得看他一眼。
又嘲諷禰衡幾句,方轉入正題,「神悅,陛下對我頗為信重。」
張禎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蔡琰是女子,也是君子。
小皇帝見多了陰謀詭計,最喜歡的就是坦蕩赤誠的君子。
蔡琰慢慢道,「我說的話,他還能聽上幾句。」
話鋒一轉,「所以,神悅,你希望我跟他說些什麽呢?」
張禎:「......想說什麽說什麽。」
果然是自家姨母,大事上向著她。
蔡琰目帶探詢,「神悅,姨母以為,此事輕忽不得。」
神悅和呂布,早已功高震主。
要想往後安穩保身,就必須讓皇帝不生猜忌。
而要讓皇帝不生猜忌,最好的辦法是從小教導,讓他親近信任,不被奸邪所離間。
又鄭重道,「這也是你外叔祖的意思。」
陛下漸漸長大,見的人也越來越多,再不防著,就來不及了。
神悅、呂布一片丹心,怎能叫他們沒有好下場!
第242章 洗腦得一步一步來
張禎很是感動,握住蔡琰的手搖了搖,微笑道,「姨母,我知道你和外叔祖都是為了我好,多謝!」
不用這父女倆提醒,她也知道她和呂布的未來十分兇險。
但他們提醒了,她承這份情。
世人看她與呂布,看大將軍府,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唯有蔡氏父女,能看出潛藏在這興盛之下的重重暗礁。
匡扶漢室失敗,會死於諸侯之手。
若是成功,小皇帝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以目前的態勢來看,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因而蔡氏父女暗示她,要在小皇帝身上多花心思。
蔡邕是最正統的儒家學者。
卻想要幫她防著皇帝、塑造皇帝,這是私心,也是良心。
她和呂布辛苦這兩年,得到的也不少。
蔡琰沒笑,嚴肅地道,「既然知道,便該居安思危。這會兒就好好想想,你需要什麽樣的君王?」
最好是仁善的、溫和的、要臉麵的。
是否有雄才偉略,還在其次。
張禎失笑,「姨母,皇帝長成什麽樣,可不是你我說了算。」
教得再好,也架不住人之天性。
況且老劉家還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傳統。
她和呂布要想全身而退,就不能隻靠小皇帝善心大發。
大家都知道,皇帝這種生物,是無所謂善惡的。
此時劉協念著呂布的好,也將她當成姐姐,視他們為漢室棟樑,但等天下太平,他還會如此麽?
不,他隻會覺得這兩人讓他感到恐懼。
哪怕他們卸下兵權,歸隱田園,他也不能安心,必得除之而後快。
韓信就是例子。
若叫她和呂布像蕭何一樣自汙名節、誠惶誠恐,那別說呂布,她自己都做不到。
正常權臣到了這地步,就隻能篡位了,不篡位就得死。
然而她不正常,她是穿越者,粗淺了解過各種政體形式,更有幸見識過幾千年華夏智慧文明,因而有另一個更好的思路。
蔡琰:「但至少可以施加影響。」
管教著長大的孩子,和沒有管教的孩子,長大後能一樣麽?
其實現在都有點晚了。
應該在陛下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隻是當時誰能想到有後來這些事呢?
那會兒陛下都還不是儲君!
張禎淡然道,「姨母不用費心,沒用的。」
她這般直接,讓蔡琰一愣,「為何?」
張禎:「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鼾睡!」
傳統模式之下,若幹年後,她和呂布隻要能唿吸,在皇帝心裏都是過錯。
唯有死了,才是真正的忠臣。
蔡琰更擔憂了,「話雖如此,總得一試。」
她觀小皇帝也不是狼心狗肺之輩,若是好生教導,未必不能成長為寬宏大量的仁慈之君。
實在不行,實在不行......
再找別的好苗子!
劉氏宗族多得很!
總之不能坐等可悲的未來,要做好幾手準備。
張禎一笑,轉移話題,「姨母,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和外叔祖。」
蔡琰:「什麽問題?你說!」
張禎幽幽道,「要怎麽做,才能保證代代皇帝都是明君?」
蔡琰:「......神悅,你這是強人所難!」
誰能保證?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兒,能管後麵一兩代,都是僥倖。
而且她熟讀史書,知道連出兩代明君,就值得世人彈冠相慶。
哪來的勇氣奢望代代都是明君呢?
運氣再好的人,也不敢有這種妄想!
張禎語氣惆悵,「若無明君,隻怕又生亂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