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次去得更遠,他不忍心讓她長途跋涉。
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徵詢陳宮和賈詡。
陳宮的意思是不帶,一來路途遙遠,隨軍辛苦,二來京中也需要她坐鎮。
上次神悅去冀州,他就不是很贊成。
喊殺連天、血肉橫飛的場景,不適合她。
而且路上吃喝不好,風霜冷雨,一不小心就會生病。
還是留在京城為妙。
安全問題不用憂慮,有黑山軍、白波軍,以及袁紹的例子在先,一兩年之內,沒有人敢動關中。
何況,朝廷目前有兵二十二萬,就算借了兩萬給孫策,也還有二十萬,駐紮在涼州及關中各處。
此次擬出兵五萬,皆是精銳,到了冀州再調五萬,然後一路前行,匯合公孫瓚。
也就是說,朝廷還有十五萬大軍,護衛在關中周邊。
除非高順背叛呂布,否則關中無憂。
但高順會叛變麽?
陳宮覺得,就算山無陵、天地合,高順也還是那個高順。
若連高順都會背叛,那這世間也未免太涼薄了。
賈詡卻沒發表意見,對呂布說道,「何不問問神悅自己的意思?」
要他來說,這兩人純屬浪費時光。
神悅去或不去,是他們能左右的麽?
她若想去,誰能阻她?
她若不去,又有誰能讓她動身?
難不成以武力壓製?
呂布若會這麽做,那他就不是呂布了。
陳宮麵帶赧然,「確實該由神悅自己做主。」
說著就要派人去請。
呂布:「等等!」
神悅來之前,他想做到心中有底。
轉頭問賈詡,「文和先生,你跟我說句準話,神悅留在京中,是否性命無憂?」
光是陳宮一個人說,他還有點不敢信。
賈詡沒有正麵迴答,而是道,「大將軍,老夫的家眷,也是留在京城。」
廢話,長安若不安全,他敢把家眷留下?
呂布雖不知他會為了保全家人做到什麽程度,也知他極為重視家人,聽他這麽說,心裏有了計較,這才讓人去請張禎。
「大將軍,我要留在長安。」
張禎到來後,沒怎麽考慮就有了決定。
戰場之上,她其實發揮不出什麽大的作用,就是湊個人數。
雖然冀州之戰她出了些小計策,可就是沒有那些計策,袁紹也必敗無疑。
有陳宮、賈詡在,呂布不缺智謀。
況且這一次還要徵調沮授、許攸、荀諶。
這五人組成的智囊團,巔峰時期的諸葛亮都得掂量掂量。
總而言之,她沒有必要跟去,可以安安心心留在長安種田。
順便看看益州的熱鬧。
呂布:「真不去?」
張禎:「真不去!」
呂布:「那,你要保重!」
張禎:「......大將軍,你們不是現在就去,道別還早。」
呂布憂鬱地道,「還未分開,已然思念。」
陳宮:......
賈詡:......
我們還在這兒,你能不能收斂些?
張禎也是無語,怕他又說出什麽讓人臉紅的話,跟著陳宮、賈詡急急忙忙走了。
獨留呂布立於風中。
第231章 有一樁大好處
曹操正厲兵秣馬,準備再一次攻打徐州,忽然接到了大將軍府的急信。
不由眉頭微皺。
定是陶謙又向朝廷求援了,哼,這老豎子別的本事沒有,告狀倒有一套!
但去年關中兵禍,賈詡一來求援他就同意了,有功於朝。
之後討伐袁紹,他也是去了的,出工又出力,無半點推諉。
俗話說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
他這般忠心,朝廷要是又想阻他,那可說不過去。
見他像是完全沒想起陶謙也曾參與,程昱不得不提醒道,「將軍,救援關中、出兵冀州,陶謙也派了兵。」
換言之,在這一點上,大家籌碼相當。
曹操一怔,「險些忘了。」
不怪他記性不好,是陶謙派去的曹豹不受呂布重視,存在感太低。
可就算如此,他的功勞也大過陶謙。
當下不再多想,拆開了信封。
見那字跡娟秀平整,抬頭稱他為「曹叔父」,忙問送信來的使者,「誰傳的信?」
使者恭敬道,「大將軍府。」
曹操:「我知道!我是問你,這信誰寫的?」
使者為難地道,「不知。」
他隻是個小小信使,隻知道此信要送交兗州牧曹操,哪知道具體的執筆人是誰?
說話間,曹操已翻到最後一頁,一看署名,臉上浮出笑意。
欣喜地對程昱道,「是我侄女兒神悅!」
程昱捋須而笑,心說你們這叔侄關係,你侄女兒她自己知道麽?
曹操仿佛知他所想,捏著一頁信紙在他眼前揚了揚,炫耀道,「看,她稱我曹叔父!」
程昱:「嗬嗬,恭喜,恭喜!」
曹操笑著看信,越看臉色越凝重,目光中滿是掙紮。
看完放到一旁,半晌不語。
程昱謹慎道,「將軍,有何變故?」
曹操將信遞給他,「你自己看。」
程昱迅速看完,麵上也是變幻,「將軍意下如何?」
曹操嘆道,「為父報仇,我所欲也!揚威北境,亦我所欲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徵詢陳宮和賈詡。
陳宮的意思是不帶,一來路途遙遠,隨軍辛苦,二來京中也需要她坐鎮。
上次神悅去冀州,他就不是很贊成。
喊殺連天、血肉橫飛的場景,不適合她。
而且路上吃喝不好,風霜冷雨,一不小心就會生病。
還是留在京城為妙。
安全問題不用憂慮,有黑山軍、白波軍,以及袁紹的例子在先,一兩年之內,沒有人敢動關中。
何況,朝廷目前有兵二十二萬,就算借了兩萬給孫策,也還有二十萬,駐紮在涼州及關中各處。
此次擬出兵五萬,皆是精銳,到了冀州再調五萬,然後一路前行,匯合公孫瓚。
也就是說,朝廷還有十五萬大軍,護衛在關中周邊。
除非高順背叛呂布,否則關中無憂。
但高順會叛變麽?
陳宮覺得,就算山無陵、天地合,高順也還是那個高順。
若連高順都會背叛,那這世間也未免太涼薄了。
賈詡卻沒發表意見,對呂布說道,「何不問問神悅自己的意思?」
要他來說,這兩人純屬浪費時光。
神悅去或不去,是他們能左右的麽?
她若想去,誰能阻她?
她若不去,又有誰能讓她動身?
難不成以武力壓製?
呂布若會這麽做,那他就不是呂布了。
陳宮麵帶赧然,「確實該由神悅自己做主。」
說著就要派人去請。
呂布:「等等!」
神悅來之前,他想做到心中有底。
轉頭問賈詡,「文和先生,你跟我說句準話,神悅留在京中,是否性命無憂?」
光是陳宮一個人說,他還有點不敢信。
賈詡沒有正麵迴答,而是道,「大將軍,老夫的家眷,也是留在京城。」
廢話,長安若不安全,他敢把家眷留下?
呂布雖不知他會為了保全家人做到什麽程度,也知他極為重視家人,聽他這麽說,心裏有了計較,這才讓人去請張禎。
「大將軍,我要留在長安。」
張禎到來後,沒怎麽考慮就有了決定。
戰場之上,她其實發揮不出什麽大的作用,就是湊個人數。
雖然冀州之戰她出了些小計策,可就是沒有那些計策,袁紹也必敗無疑。
有陳宮、賈詡在,呂布不缺智謀。
況且這一次還要徵調沮授、許攸、荀諶。
這五人組成的智囊團,巔峰時期的諸葛亮都得掂量掂量。
總而言之,她沒有必要跟去,可以安安心心留在長安種田。
順便看看益州的熱鬧。
呂布:「真不去?」
張禎:「真不去!」
呂布:「那,你要保重!」
張禎:「......大將軍,你們不是現在就去,道別還早。」
呂布憂鬱地道,「還未分開,已然思念。」
陳宮:......
賈詡:......
我們還在這兒,你能不能收斂些?
張禎也是無語,怕他又說出什麽讓人臉紅的話,跟著陳宮、賈詡急急忙忙走了。
獨留呂布立於風中。
第231章 有一樁大好處
曹操正厲兵秣馬,準備再一次攻打徐州,忽然接到了大將軍府的急信。
不由眉頭微皺。
定是陶謙又向朝廷求援了,哼,這老豎子別的本事沒有,告狀倒有一套!
但去年關中兵禍,賈詡一來求援他就同意了,有功於朝。
之後討伐袁紹,他也是去了的,出工又出力,無半點推諉。
俗話說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
他這般忠心,朝廷要是又想阻他,那可說不過去。
見他像是完全沒想起陶謙也曾參與,程昱不得不提醒道,「將軍,救援關中、出兵冀州,陶謙也派了兵。」
換言之,在這一點上,大家籌碼相當。
曹操一怔,「險些忘了。」
不怪他記性不好,是陶謙派去的曹豹不受呂布重視,存在感太低。
可就算如此,他的功勞也大過陶謙。
當下不再多想,拆開了信封。
見那字跡娟秀平整,抬頭稱他為「曹叔父」,忙問送信來的使者,「誰傳的信?」
使者恭敬道,「大將軍府。」
曹操:「我知道!我是問你,這信誰寫的?」
使者為難地道,「不知。」
他隻是個小小信使,隻知道此信要送交兗州牧曹操,哪知道具體的執筆人是誰?
說話間,曹操已翻到最後一頁,一看署名,臉上浮出笑意。
欣喜地對程昱道,「是我侄女兒神悅!」
程昱捋須而笑,心說你們這叔侄關係,你侄女兒她自己知道麽?
曹操仿佛知他所想,捏著一頁信紙在他眼前揚了揚,炫耀道,「看,她稱我曹叔父!」
程昱:「嗬嗬,恭喜,恭喜!」
曹操笑著看信,越看臉色越凝重,目光中滿是掙紮。
看完放到一旁,半晌不語。
程昱謹慎道,「將軍,有何變故?」
曹操將信遞給他,「你自己看。」
程昱迅速看完,麵上也是變幻,「將軍意下如何?」
曹操嘆道,「為父報仇,我所欲也!揚威北境,亦我所欲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