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阿婆對伍月英無感,倒是覺得葉青這姑娘挺對她脾氣的,就是可惜,這還是個孩子呢,要談婚論嫁,還得再過個幾年才行,跟衛東年齡上就不大合適。
鄒阿婆的腦子倒是轉得快,馬上就問一旁安靜當吃瓜群眾的葉青:
「阿青啊,你家有幾個兄弟姐妹啊,有沒有比你大,還沒婚配的姐姐?」
葉青沒想到吃個瓜還能被cue,反應過來老太太這話是什麽意思後,不由得哭笑不得:
「有是有一個,但我家除了我,剩下的人都上大西北屯墾戍邊去了,這山高路遠的,跟顧大哥連麵都見不上,更不合適吧?您可別亂點鴛鴦譜,而且我那個大姐有心上人了,這紅線可牽不得!」
鄒阿婆頓覺失望,剛上頭的那點想法瞬間就歇了。
「昨天我就是坐那位郝政委的車下鄉的,他在伍家閑聊,我跟著聽了一耳朵,說是顧同誌在部隊挺受歡迎的,軍醫院還有文工團都有女同誌屬意他呢,我覺得嬸子根本不用著急,您兒子找對象這事兒肯定沒問題。」
葉青忙又補充了一句。
她沒見過顧衛東,但這位顧同誌才二十三歲,正在事業上升期呢,著什麽急啊,先把工作幹好了再說,等過個七八年,在部隊的職位穩定了再成家也完全來得及啊。
不過這話葉青可不敢說,這個年代大眾尤其是農村的男女結婚普遍都早,很多還不到二十歲就已經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了。
像顧衛東二十三了還沒結婚的,在村裏已經算是大齡男青年了,如果他不是在部隊當兵,估計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能著急到每天上家裏來催一次婚。
葉青反正是不能理解,她上輩子雖然談過幾場戀愛,但都是無疾而終,後來到了末世,身邊抱著目的接近自己的人太多,她就更沒了結婚的想法。
這輩子所處的時代固然已經不同,但她對婚姻仍然持悲觀態度,如果可以,她覺得就自己一個人獨美也不錯,隻要混上了國家醫療正式編製,她就能抱著鐵飯碗過上安逸自在的小日子,完全不用依賴任何人。
談過大兒子退婚的事兒,顧嬸子又聊起了另外仨孩子。
先是嘮叨顧衛南和顧衛北,在縣裏上高中也不知道糧票夠不夠吃。
又擔憂顧衛西肚子裏這個孩子,因為結婚三年了肚子一直沒動靜,村裏不知道多少人說閑話,笑話她這閨女是不下蛋的母雞,如今好不容易懷上了,萬一要是保不住,村裏更有難聽話說了。
楊大誌在旁邊把顧嬸子這話聽了個全,忍不住就插嘴道:
「理他們做什麽,都是些不積口德的,自家的事兒都沒整明白呢,盡在那兒操心別人家的肚子了,我都不在乎有沒有兒子,他們倒是先替我給著急上了。」
顧嬸子可不認同楊大誌這話,還在那兒絮絮叨叨,說楊大誌的媽當年是怎麽臨終囑託的,她不能讓他媽在底下都睡得不安穩巴拉巴拉。
葉青也是這時才知道,原來楊大誌不是本地人,是□□的時候,跟他媽從豫城逃荒意外來到了屯子裏,然後楊大誌的媽病沒了,楊大誌就被顧家收留了下來,這一收留就是近十年。
三年前楊大誌跟顧衛西偷偷處對象,被顧嬸子給抓了個正著,怕兩個小年輕不懂事鬧出人命來,於是顧振興夫妻就做主,讓兩人結婚了。
說是嫁女,但這對新婚小夫妻根本就沒挪窩,吃住照樣還賴在娘家,甚至連隊上的工分都沒分開算過,跟招了個上門女婿根本沒差別。
楊大誌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麽問題,他在最苦難的時候被顧家二老收留了,這些年就跟顧振興夫妻倆處得跟親兒子一樣,也打定了主意將來要給老丈人丈母娘養老。
大兒子在部隊,基本上指望不上,小兒子小女兒在縣裏上學,也絕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女兒女婿肯陪在身邊,顧振興夫妻倆隻有高興的份。
但顧家這樣的相處模式,村裏看不慣的人可不少,尤其是楊大誌,村裏人說他軟飯硬吃,閑言碎語的那叫一個難聽。
顧衛西夫妻倆對村裏人的指指點點根本不在乎,可顧振興夫妻倆卻很是介意,所以苗翠蘭急切地期盼著自己女兒這一胎能夠坐得安穩,不拘是男孩還是女孩,隻要能平安生下來,起碼也能打那些亂嚼舌根子說她閨女不能生的人一個響亮的嘴巴子。
葉青就在旁邊默默聽著,越聽她就越是對這個顧家心生好感。
這年頭,農村對教育可不怎麽重視,能把孩子送去上個小學掃掃盲就不錯了,一個屯子裏,初中畢業的都沒幾個,更別說還把孩子送去縣裏上高中了。
光是從這一點,就能看得出來顧家不是那目光短淺隻顧眼前利益的人家。
更別說,這家嫁女兒還能讓女兒女婿住在家裏,後世很多受過現代教育的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這樣開明。
而且,這顧家老爺子能為了救一個落水的孩子而喪了命,顧家夫妻可以收留逃荒而來的難民,還肯照顧一個幾乎無法自理的盲人老太太。
正所謂窺一斑可見全豹,綜上種種,葉青覺得,這個顧家家風清正,家庭關係也很簡單,在這個時代的農村多孩大家庭裏麵,絕對稱得上是一股清流。
第31章 不速之客
不得不說, 這位顧大叔的盤炕手藝確實是沒得說,一個小時都不到就弄完了,而且砌出來的炕非常周整, 又快又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鄒阿婆的腦子倒是轉得快,馬上就問一旁安靜當吃瓜群眾的葉青:
「阿青啊,你家有幾個兄弟姐妹啊,有沒有比你大,還沒婚配的姐姐?」
葉青沒想到吃個瓜還能被cue,反應過來老太太這話是什麽意思後,不由得哭笑不得:
「有是有一個,但我家除了我,剩下的人都上大西北屯墾戍邊去了,這山高路遠的,跟顧大哥連麵都見不上,更不合適吧?您可別亂點鴛鴦譜,而且我那個大姐有心上人了,這紅線可牽不得!」
鄒阿婆頓覺失望,剛上頭的那點想法瞬間就歇了。
「昨天我就是坐那位郝政委的車下鄉的,他在伍家閑聊,我跟著聽了一耳朵,說是顧同誌在部隊挺受歡迎的,軍醫院還有文工團都有女同誌屬意他呢,我覺得嬸子根本不用著急,您兒子找對象這事兒肯定沒問題。」
葉青忙又補充了一句。
她沒見過顧衛東,但這位顧同誌才二十三歲,正在事業上升期呢,著什麽急啊,先把工作幹好了再說,等過個七八年,在部隊的職位穩定了再成家也完全來得及啊。
不過這話葉青可不敢說,這個年代大眾尤其是農村的男女結婚普遍都早,很多還不到二十歲就已經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了。
像顧衛東二十三了還沒結婚的,在村裏已經算是大齡男青年了,如果他不是在部隊當兵,估計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能著急到每天上家裏來催一次婚。
葉青反正是不能理解,她上輩子雖然談過幾場戀愛,但都是無疾而終,後來到了末世,身邊抱著目的接近自己的人太多,她就更沒了結婚的想法。
這輩子所處的時代固然已經不同,但她對婚姻仍然持悲觀態度,如果可以,她覺得就自己一個人獨美也不錯,隻要混上了國家醫療正式編製,她就能抱著鐵飯碗過上安逸自在的小日子,完全不用依賴任何人。
談過大兒子退婚的事兒,顧嬸子又聊起了另外仨孩子。
先是嘮叨顧衛南和顧衛北,在縣裏上高中也不知道糧票夠不夠吃。
又擔憂顧衛西肚子裏這個孩子,因為結婚三年了肚子一直沒動靜,村裏不知道多少人說閑話,笑話她這閨女是不下蛋的母雞,如今好不容易懷上了,萬一要是保不住,村裏更有難聽話說了。
楊大誌在旁邊把顧嬸子這話聽了個全,忍不住就插嘴道:
「理他們做什麽,都是些不積口德的,自家的事兒都沒整明白呢,盡在那兒操心別人家的肚子了,我都不在乎有沒有兒子,他們倒是先替我給著急上了。」
顧嬸子可不認同楊大誌這話,還在那兒絮絮叨叨,說楊大誌的媽當年是怎麽臨終囑託的,她不能讓他媽在底下都睡得不安穩巴拉巴拉。
葉青也是這時才知道,原來楊大誌不是本地人,是□□的時候,跟他媽從豫城逃荒意外來到了屯子裏,然後楊大誌的媽病沒了,楊大誌就被顧家收留了下來,這一收留就是近十年。
三年前楊大誌跟顧衛西偷偷處對象,被顧嬸子給抓了個正著,怕兩個小年輕不懂事鬧出人命來,於是顧振興夫妻就做主,讓兩人結婚了。
說是嫁女,但這對新婚小夫妻根本就沒挪窩,吃住照樣還賴在娘家,甚至連隊上的工分都沒分開算過,跟招了個上門女婿根本沒差別。
楊大誌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麽問題,他在最苦難的時候被顧家二老收留了,這些年就跟顧振興夫妻倆處得跟親兒子一樣,也打定了主意將來要給老丈人丈母娘養老。
大兒子在部隊,基本上指望不上,小兒子小女兒在縣裏上學,也絕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女兒女婿肯陪在身邊,顧振興夫妻倆隻有高興的份。
但顧家這樣的相處模式,村裏看不慣的人可不少,尤其是楊大誌,村裏人說他軟飯硬吃,閑言碎語的那叫一個難聽。
顧衛西夫妻倆對村裏人的指指點點根本不在乎,可顧振興夫妻倆卻很是介意,所以苗翠蘭急切地期盼著自己女兒這一胎能夠坐得安穩,不拘是男孩還是女孩,隻要能平安生下來,起碼也能打那些亂嚼舌根子說她閨女不能生的人一個響亮的嘴巴子。
葉青就在旁邊默默聽著,越聽她就越是對這個顧家心生好感。
這年頭,農村對教育可不怎麽重視,能把孩子送去上個小學掃掃盲就不錯了,一個屯子裏,初中畢業的都沒幾個,更別說還把孩子送去縣裏上高中了。
光是從這一點,就能看得出來顧家不是那目光短淺隻顧眼前利益的人家。
更別說,這家嫁女兒還能讓女兒女婿住在家裏,後世很多受過現代教育的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這樣開明。
而且,這顧家老爺子能為了救一個落水的孩子而喪了命,顧家夫妻可以收留逃荒而來的難民,還肯照顧一個幾乎無法自理的盲人老太太。
正所謂窺一斑可見全豹,綜上種種,葉青覺得,這個顧家家風清正,家庭關係也很簡單,在這個時代的農村多孩大家庭裏麵,絕對稱得上是一股清流。
第31章 不速之客
不得不說, 這位顧大叔的盤炕手藝確實是沒得說,一個小時都不到就弄完了,而且砌出來的炕非常周整, 又快又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