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這兩種模式中隨意切換,整個寒假,他可以滑雪、高爾夫、衝浪、賽車,流連於各種派對、各種轟趴、各種聲色犬馬的場合。
而開學後,他就消失了,手機不接、簡訊不迴,埋身於圖書館、課堂、實驗室,做著枯燥的作業,看著無數的報表,建著各種各樣的模型,寫著無盡的論文,他能夠一直沉下心,直到下一次的放縱和自由。
~~~~~~
那天晚上,傅凡當然也沒逃過學癩蛤蟆跳,景安大大方方說出賭注,傅凡也大大方方應諾,倒是不耍賴。
蹲在地上青蛙跳,圍著撞球桌跳了兩圈,口中念著「孤寡孤寡孤寡」,連老外都看懂了「its a frog!」(翻譯:它是隻青蛙)
鄉村酒吧裏一眾人為他喝彩吹哨,第一次見這麽瘋癲的華人。
他跳完,朝眾人揮揮手,打個千作為歡唿的謝禮,嘻嘻哈哈迴到球檯。
他施施然走到景安麵前,沒有一絲羞愧之情,說:「你記住,醜的才是癩蛤蟆,帥的那叫青蛙王子!哈哈哈哈哈…」
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種特有的蓬勃叫囂的氣質,飛揚又坦蕩。
第13章 說走就走的旅行
感恩節假期很快結束,感恩節之後,便進入學期末段。
景安忙得腳不沾地,各種測驗各種論文紛至遝來。
在美國,一篇作業,一個隨堂測驗都算入gpa,一個學期可能有三次期中考試,一次final(翻譯:期末考試),景安期末這幾天都在挑燈苦讀,準備期末考試。
為了學分,為了早日畢業!
修完40學分才能畢業,美國教學更傾向於課堂教學和研究項目結合,通常有更多的課堂互動和討論,有時候一整節課都在討論提前布置的reading(翻譯:閱讀材料),而且通常閱讀材料很多,很晦澀難懂。
長期的睡眠不足,加上如山的壓力,她幾乎要崩潰。
她朋友不多,父母各自成家,莫說關愛,有時她覺得父母隻是讓她自身自滅。
說來也可笑,曾經她有個完美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知,一個從政一個教書,是小城市中產中最穩定最和諧的搭配。
然而,父親的工作越來越忙,職位越來越高,後來徹底外派掛職鍛鍊了,母親也開始奮鬥起來,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會,似乎心裏憋著口氣,要跟父親一較高下,看誰更厲害,看誰更能耐,無人再考慮幼小的她。
她小學畢業那年,母親說要出國交流1年,父親和兩邊老人都希望母親帶著她一起去,但是母親隻想要自由。
商量了很久,最終讓她上寄宿學校,母親獨自出國。
自此,母親再沒迴來過。
母親曾問她,要不要出去,她可以安排,但是父親這邊不同意,爺爺奶奶更是決絕地想讓她斷絕關係。
後來,母親與她的聯繫越來越少,母親幾年才迴來一次,這件事也就做罷了。
過了兩年,她聽爺爺奶奶說起,才知道母親找了個男人,富商,按爺爺奶奶的說法,「好端端的家不要,寧肯給人做小三。」
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連帶著,她也被親朋好友可憐,從前她一直是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中最耀眼的一個,家庭條件好,父母社會地位高,且郎才女貌,家庭美滿。
而如今,她從金字塔頂端重重跌落,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棄兒。被人用可憐的眼神、審視的眼神看著。
漸漸地,她也痛恨起母親來。她想不通國外有什麽好,母親為什麽寧肯放棄她放棄一切,隻為了出國。
而父親這邊,也越發忙碌,她寄宿學校之外,就住在爺爺奶奶家。
開始2年,父母還沒徹底決裂,外公外婆也疼愛她,初中周末她還能時常去外公外婆家待著,學學撞球。
隻是後來讀高中了,父母已經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準確的說,初三起父親的身邊就出現了小梅阿姨,而她被徹底轉去外地寄宿學校上學,與外公外婆的聯繫也被硬生生切斷了。
一年景安見不到父親幾迴,每次見到,父親也並不會與她多說什麽,一直忙著工作,小梅阿姨倒是對她挺好,隻是迴到爺爺奶奶家她就聽說小梅阿姨馬上要跟父親結婚了。
她更失落了,父親馬上也要有自己的家。
以前父母一直沒離婚,父親那些鶯鶯燕燕飛來了又飛走了,換了一茬又一茬。
景安總是想母親,總會迴來,父親身邊一直有母親的位置,她會幫母親守著。
她等啊等,等啊等,等了兩年,沒等到母親迴來,卻等來了小梅阿姨。
直到高一,她才懵懵懂懂地明白,這個家真的破了。
高中和本科階段,母親逢年過節也會給景安打電話,寒暑假邀請景安去英國玩,寄禮物寄玩具從不間斷,但是景安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父母的關係,讓她徹底被遺棄,她從天真爛漫被人庇護愛護的小孩一下子長大獨立堅強的大人,爺爺奶奶話裏話外都是父親還會再婚再育,「你那個媽也靠不住,你要靠自己。」
於是,這一路走來,她升級打怪,爭強好勝,隻為了不成為別人的累贅。
讀大學時,她愈發覺得自己的不同。室友們沉迷於情情愛愛,男男女女,而她更偏愛哲學,看沉重的電影,看沉悶的紀錄片,看老頭的人物傳記,窺探別人的人生。企圖從中尋找到她自己的方向和坐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而開學後,他就消失了,手機不接、簡訊不迴,埋身於圖書館、課堂、實驗室,做著枯燥的作業,看著無數的報表,建著各種各樣的模型,寫著無盡的論文,他能夠一直沉下心,直到下一次的放縱和自由。
~~~~~~
那天晚上,傅凡當然也沒逃過學癩蛤蟆跳,景安大大方方說出賭注,傅凡也大大方方應諾,倒是不耍賴。
蹲在地上青蛙跳,圍著撞球桌跳了兩圈,口中念著「孤寡孤寡孤寡」,連老外都看懂了「its a frog!」(翻譯:它是隻青蛙)
鄉村酒吧裏一眾人為他喝彩吹哨,第一次見這麽瘋癲的華人。
他跳完,朝眾人揮揮手,打個千作為歡唿的謝禮,嘻嘻哈哈迴到球檯。
他施施然走到景安麵前,沒有一絲羞愧之情,說:「你記住,醜的才是癩蛤蟆,帥的那叫青蛙王子!哈哈哈哈哈…」
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種特有的蓬勃叫囂的氣質,飛揚又坦蕩。
第13章 說走就走的旅行
感恩節假期很快結束,感恩節之後,便進入學期末段。
景安忙得腳不沾地,各種測驗各種論文紛至遝來。
在美國,一篇作業,一個隨堂測驗都算入gpa,一個學期可能有三次期中考試,一次final(翻譯:期末考試),景安期末這幾天都在挑燈苦讀,準備期末考試。
為了學分,為了早日畢業!
修完40學分才能畢業,美國教學更傾向於課堂教學和研究項目結合,通常有更多的課堂互動和討論,有時候一整節課都在討論提前布置的reading(翻譯:閱讀材料),而且通常閱讀材料很多,很晦澀難懂。
長期的睡眠不足,加上如山的壓力,她幾乎要崩潰。
她朋友不多,父母各自成家,莫說關愛,有時她覺得父母隻是讓她自身自滅。
說來也可笑,曾經她有個完美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知,一個從政一個教書,是小城市中產中最穩定最和諧的搭配。
然而,父親的工作越來越忙,職位越來越高,後來徹底外派掛職鍛鍊了,母親也開始奮鬥起來,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會,似乎心裏憋著口氣,要跟父親一較高下,看誰更厲害,看誰更能耐,無人再考慮幼小的她。
她小學畢業那年,母親說要出國交流1年,父親和兩邊老人都希望母親帶著她一起去,但是母親隻想要自由。
商量了很久,最終讓她上寄宿學校,母親獨自出國。
自此,母親再沒迴來過。
母親曾問她,要不要出去,她可以安排,但是父親這邊不同意,爺爺奶奶更是決絕地想讓她斷絕關係。
後來,母親與她的聯繫越來越少,母親幾年才迴來一次,這件事也就做罷了。
過了兩年,她聽爺爺奶奶說起,才知道母親找了個男人,富商,按爺爺奶奶的說法,「好端端的家不要,寧肯給人做小三。」
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連帶著,她也被親朋好友可憐,從前她一直是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中最耀眼的一個,家庭條件好,父母社會地位高,且郎才女貌,家庭美滿。
而如今,她從金字塔頂端重重跌落,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棄兒。被人用可憐的眼神、審視的眼神看著。
漸漸地,她也痛恨起母親來。她想不通國外有什麽好,母親為什麽寧肯放棄她放棄一切,隻為了出國。
而父親這邊,也越發忙碌,她寄宿學校之外,就住在爺爺奶奶家。
開始2年,父母還沒徹底決裂,外公外婆也疼愛她,初中周末她還能時常去外公外婆家待著,學學撞球。
隻是後來讀高中了,父母已經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準確的說,初三起父親的身邊就出現了小梅阿姨,而她被徹底轉去外地寄宿學校上學,與外公外婆的聯繫也被硬生生切斷了。
一年景安見不到父親幾迴,每次見到,父親也並不會與她多說什麽,一直忙著工作,小梅阿姨倒是對她挺好,隻是迴到爺爺奶奶家她就聽說小梅阿姨馬上要跟父親結婚了。
她更失落了,父親馬上也要有自己的家。
以前父母一直沒離婚,父親那些鶯鶯燕燕飛來了又飛走了,換了一茬又一茬。
景安總是想母親,總會迴來,父親身邊一直有母親的位置,她會幫母親守著。
她等啊等,等啊等,等了兩年,沒等到母親迴來,卻等來了小梅阿姨。
直到高一,她才懵懵懂懂地明白,這個家真的破了。
高中和本科階段,母親逢年過節也會給景安打電話,寒暑假邀請景安去英國玩,寄禮物寄玩具從不間斷,但是景安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父母的關係,讓她徹底被遺棄,她從天真爛漫被人庇護愛護的小孩一下子長大獨立堅強的大人,爺爺奶奶話裏話外都是父親還會再婚再育,「你那個媽也靠不住,你要靠自己。」
於是,這一路走來,她升級打怪,爭強好勝,隻為了不成為別人的累贅。
讀大學時,她愈發覺得自己的不同。室友們沉迷於情情愛愛,男男女女,而她更偏愛哲學,看沉重的電影,看沉悶的紀錄片,看老頭的人物傳記,窺探別人的人生。企圖從中尋找到她自己的方向和坐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