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一愣, 隨即笑了:「他倒是貼心,總知道朕在想什麽。」
***
和壽守在小王爺車輦前, 一路出了京都大門,往相國寺方向而去。
盡管有鐵甲騎士開道, 可大約因為百姓知道車輦來自王府,好奇心過高,好幾次都有百姓險些沖了進來——
這其實不大對勁。
大多數百姓對高官和皇家的畏懼寫在了骨子裏,哪怕激動之下,隻要武力震懾,幾乎就能攔下所有人。
在此情況下還能繼續往前沖的,大約是打定主意命都不要一定要做某件事了,而這件事往往不是刺殺,就是伸冤。
和壽示意一個小太監去看看怎麽迴事,同時讓隊伍加快速度,提高警戒。
要到達相國寺,途中需穿過三道各由12根立柱支撐的牌坊,穿過第一道牌坊後,是一片沿街道而建的低矮建築群,每到集會之時,街道兩邊滿是擺攤的小攤販,賣的東西五花八門。
沿著街道走到盡頭,便到了第二座牌坊,牌坊之後便是此次比試的地點——
一陽廣場。
眼見就要到廣場了,和壽提著的心才微微鬆脫了一些,就在此時,身後驀地傳來百姓們激動的堪稱排山倒海的歡唿聲。
和壽迴頭看去。
八匹俊逸的白馬開道,馬後是一輛巨型花車。
花車之上,人影隱綽其中,鍾鼓齊鳴,奏樂聲、吟唱聲不斷,曲調莊嚴肅穆、又清幽恬靜。
鶴髮童顏的伊仙立於正中最高處,衣袂飄飄,微微仰視,神色平靜恬淡,似不為人間瑣事所擾,下一秒便會臨風而去。
隱約間,還能嗅到一縷飄然而過的花草清香。
百姓們哪裏見過這等陣仗,早都歡唿起「伊仙」的名字了。
和壽卻隻覺心中不快——陛下都隻乘十二駕的馬車,這伊仙區區平民,哪有資格乘八駕馬車。
他收迴目光,驅車往廣場去。
他身後,花車到哪,歡唿聲到哪。
伊仙這一出場,引走了幾乎所有圍觀百姓的注意力。
待他到達一陽廣場時,風頭之盛,已然壓過了當今聖上。
***
為迎接二位比試,大相國寺的掌教玄真君早在接到陛下旨意後,就在廣場正中搭建了兩座迎麵直對的比試台。
比試台由方方正正的台子加防護的木圍欄構成,還預留出了上台子所用的台階。
廣場兩側似乎暫時租借給了京都的富貴人家,都搭建起了可遮陽的臨時看台,那些貴婦小姐、老爺公子們在篷布之下,吃著新鮮的瓜果,等著比試開始。
廣場南麵則是普通百姓的場所,他們密密麻麻擠著,隻為一睹仙人風采。
廣場正北方則是燕國權貴所在,那裏已搭建起長條的臨時遊廊,君王的看台位於正中,兩側則分屬於權臣和皇親國戚。
時至午時。
玄真君請示過陛下後,示意四周肅靜。
便有道童敲響了撞鍾,鍾聲遠遠傳盪開去,四周都安靜下來。
玄真君揚聲道:「午時已至,請二仙上場。」
話音一落,花車之上的白衣仙人廣袖一揮,足尖輕點,自花車上飛身而下,輕踏試台圍欄,落於右側台子中心。
百姓中又是一聲歡唿!
當今聖上見了,也好一聲稱讚:「好俊的輕功。」
王後反應平平:「伊仙這一身衣裳不錯。」
正從兩側台階往遊廊看台上來的和壽聽聞此話,不得不在心中暗自讚嘆:果然還是娘娘好眼力!
伊仙這一身衣服應是特製,衣服下擺比一般的衣物要長、拖在地上,將腳遮了個嚴嚴實實。
這衣服不方便走路,卻能夠遮掩住腳的痕跡。
譬如方才飛身下來,他兩次足尖借力,但因為衣擺的遮掩、以及人眼距離的限製,大多數人能見到的,隻是他飛身落地之際,衣擺拂過圍欄。
就如戲曲中的魂步般,若不仔細看,很容易以為魂旦自帶輪滑、是飄過去一樣。
是以粗粗一看,真與飛沒什麽兩樣。
見識過真正仙人的和壽對此不屑一顧,匆匆上了看台,將王府發生之事親自告知於陛下。
聖上聽完,第一反應是古怪地打量和壽:「你還是和壽吧?」
「陛下。」和壽跪在地上,「老奴敢以項上人頭保證,沒一句虛言。」
聖上還待說什麽,王後卻已道:「真真假假倒不用多花心思。本宮現在隻想知道,現下時間已至,伊仙登場,我兒這師傅可還能如約到來?」
「王後說的是。」聖上附和一句後,問和壽,「聽見王後說的沒?那人還能不能出來證明垠空的清白?」
知道對方是仙人,和壽哪還敢說他的不是,但到底仙人既是仙人,應沒有欺騙他們的道理,便隻小聲迴:「應會來的。」
場下,伊仙登場後歡唿和掌聲久久不絕,及至聲音漸稀,也無人見另一位「仙人」登場。
場上議論漸起,眾人往正北方瞟去,也隻見到聖上似乎在與貼身太監說話。
玄真君見狀,與看台上的伊仙隱晦地交換了一個視線,主動上前,重新喚道:「請仙人上台~~~」
說話的尾音宏亮又拖得極長,使得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都迴到了比賽一事之上。
四周肅靜,左邊看台卻遲遲無人就位。
百姓議論紛起:
「這不會是怕被拆穿,不敢來了吧?」
***
和壽守在小王爺車輦前, 一路出了京都大門,往相國寺方向而去。
盡管有鐵甲騎士開道, 可大約因為百姓知道車輦來自王府,好奇心過高,好幾次都有百姓險些沖了進來——
這其實不大對勁。
大多數百姓對高官和皇家的畏懼寫在了骨子裏,哪怕激動之下,隻要武力震懾,幾乎就能攔下所有人。
在此情況下還能繼續往前沖的,大約是打定主意命都不要一定要做某件事了,而這件事往往不是刺殺,就是伸冤。
和壽示意一個小太監去看看怎麽迴事,同時讓隊伍加快速度,提高警戒。
要到達相國寺,途中需穿過三道各由12根立柱支撐的牌坊,穿過第一道牌坊後,是一片沿街道而建的低矮建築群,每到集會之時,街道兩邊滿是擺攤的小攤販,賣的東西五花八門。
沿著街道走到盡頭,便到了第二座牌坊,牌坊之後便是此次比試的地點——
一陽廣場。
眼見就要到廣場了,和壽提著的心才微微鬆脫了一些,就在此時,身後驀地傳來百姓們激動的堪稱排山倒海的歡唿聲。
和壽迴頭看去。
八匹俊逸的白馬開道,馬後是一輛巨型花車。
花車之上,人影隱綽其中,鍾鼓齊鳴,奏樂聲、吟唱聲不斷,曲調莊嚴肅穆、又清幽恬靜。
鶴髮童顏的伊仙立於正中最高處,衣袂飄飄,微微仰視,神色平靜恬淡,似不為人間瑣事所擾,下一秒便會臨風而去。
隱約間,還能嗅到一縷飄然而過的花草清香。
百姓們哪裏見過這等陣仗,早都歡唿起「伊仙」的名字了。
和壽卻隻覺心中不快——陛下都隻乘十二駕的馬車,這伊仙區區平民,哪有資格乘八駕馬車。
他收迴目光,驅車往廣場去。
他身後,花車到哪,歡唿聲到哪。
伊仙這一出場,引走了幾乎所有圍觀百姓的注意力。
待他到達一陽廣場時,風頭之盛,已然壓過了當今聖上。
***
為迎接二位比試,大相國寺的掌教玄真君早在接到陛下旨意後,就在廣場正中搭建了兩座迎麵直對的比試台。
比試台由方方正正的台子加防護的木圍欄構成,還預留出了上台子所用的台階。
廣場兩側似乎暫時租借給了京都的富貴人家,都搭建起了可遮陽的臨時看台,那些貴婦小姐、老爺公子們在篷布之下,吃著新鮮的瓜果,等著比試開始。
廣場南麵則是普通百姓的場所,他們密密麻麻擠著,隻為一睹仙人風采。
廣場正北方則是燕國權貴所在,那裏已搭建起長條的臨時遊廊,君王的看台位於正中,兩側則分屬於權臣和皇親國戚。
時至午時。
玄真君請示過陛下後,示意四周肅靜。
便有道童敲響了撞鍾,鍾聲遠遠傳盪開去,四周都安靜下來。
玄真君揚聲道:「午時已至,請二仙上場。」
話音一落,花車之上的白衣仙人廣袖一揮,足尖輕點,自花車上飛身而下,輕踏試台圍欄,落於右側台子中心。
百姓中又是一聲歡唿!
當今聖上見了,也好一聲稱讚:「好俊的輕功。」
王後反應平平:「伊仙這一身衣裳不錯。」
正從兩側台階往遊廊看台上來的和壽聽聞此話,不得不在心中暗自讚嘆:果然還是娘娘好眼力!
伊仙這一身衣服應是特製,衣服下擺比一般的衣物要長、拖在地上,將腳遮了個嚴嚴實實。
這衣服不方便走路,卻能夠遮掩住腳的痕跡。
譬如方才飛身下來,他兩次足尖借力,但因為衣擺的遮掩、以及人眼距離的限製,大多數人能見到的,隻是他飛身落地之際,衣擺拂過圍欄。
就如戲曲中的魂步般,若不仔細看,很容易以為魂旦自帶輪滑、是飄過去一樣。
是以粗粗一看,真與飛沒什麽兩樣。
見識過真正仙人的和壽對此不屑一顧,匆匆上了看台,將王府發生之事親自告知於陛下。
聖上聽完,第一反應是古怪地打量和壽:「你還是和壽吧?」
「陛下。」和壽跪在地上,「老奴敢以項上人頭保證,沒一句虛言。」
聖上還待說什麽,王後卻已道:「真真假假倒不用多花心思。本宮現在隻想知道,現下時間已至,伊仙登場,我兒這師傅可還能如約到來?」
「王後說的是。」聖上附和一句後,問和壽,「聽見王後說的沒?那人還能不能出來證明垠空的清白?」
知道對方是仙人,和壽哪還敢說他的不是,但到底仙人既是仙人,應沒有欺騙他們的道理,便隻小聲迴:「應會來的。」
場下,伊仙登場後歡唿和掌聲久久不絕,及至聲音漸稀,也無人見另一位「仙人」登場。
場上議論漸起,眾人往正北方瞟去,也隻見到聖上似乎在與貼身太監說話。
玄真君見狀,與看台上的伊仙隱晦地交換了一個視線,主動上前,重新喚道:「請仙人上台~~~」
說話的尾音宏亮又拖得極長,使得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都迴到了比賽一事之上。
四周肅靜,左邊看台卻遲遲無人就位。
百姓議論紛起:
「這不會是怕被拆穿,不敢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