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寧在大齊這麽多年,史書和經書看了不知多少本,怎會連這點事都不知,遂點了點頭,「聽說這位三王子自幼身體孱弱,並無奪位之望。」
「正是。」八皇子擔憂的並不是這素來不爭不搶的三王子,而是迎接使臣的禮儀,「此番迎接使臣的差事,本應由太子出麵,或由左右二位丞相出麵,再不濟,也可以由禮部推選一位主禮官迎接,可昨日,太子聯絡大臣,上奏要你出麵擔任主禮官,由禮部尚書擔任副禮官,因著你的仙師之名遠播,燕赤國君赫連宇在兩國和談書中談及,要大齊仙師開壇做法,為兩國的和平祈福。由此,父皇便準了太子等人的上奏,讓你作為此次迎接使臣的主禮官,我祖父門生得知消息後便傳信宇我,我想,現在聖旨也快下來了,先提前告知你一聲,免得到時慌亂。」
簡寧無語,這太子除了給人使絆子真的沒有別的愛好,簡寧不是禮部的,更不是什麽位高權重的官員,由他出麵迎接使臣,表麵上看是給了莫大的麵子,他畢竟是大齊唯一的仙師呢,實際上人家一到,發現他這個仙師毫無實權,儼然是一個被困在宮中的閑人,豈非要當場發作,還以為是大齊不重視本次和談。
實際上大齊確實不重視,簡寧猜測太子一是想坑他一把,二是真的看不上燕赤,畢竟原著中太子登基後第一個打的就是燕赤。
要打燕赤,簡寧並不是很反感,畢竟燕赤常年侵擾大齊邊境,打也是為了百姓考慮,但是太子是在自己剛登基的時候就忍不住要去攻打其他國家,弄得燕赤狗急跳牆,聯合西戎部族拚死反擊,太子打得十分吃力,大齊民生凋敝,這一戰便打了七八年之久,直到太子統一了西戎,才慢慢把燕赤啃下來。
何苦來哉。
太子如今的做法,一石二鳥,首先就是把簡寧等人坑進去,最好是趕盡殺絕的坑,到時候不知道又有多少圈套等著。其次就是激怒燕赤,讓鎮國公出兵,繼續和燕赤交戰。
要是燕赤輸了,太子他目前作為大齊未來的儲君,便有了一片廣闊的疆土,若是鎮國公輸了,那十八萬精兵也消耗殆盡,太子更不必忌憚二皇子背後有人撐腰,畢竟有兵權才最要緊,籠絡幾個文臣有什麽用。
「太子這個不要臉的東西!」二皇子雖然平時看起來大咧咧的,實際上對政事極為敏感,稍微想一想,便摸清楚了關竅,一躍起身,恨不得衝去幹清宮與皇帝理論。
雲瀾舟立刻攔住了他,畢竟八皇子攔不住,雲瀾舟已經習慣了在二皇子衝動的時候依著簡寧的眼色行事,或把人打暈,或把人摁在羅漢床上動彈不得。
二皇子此時就仰麵倒在圈椅中,十分地費解,「放開!為何不讓我去?我找父皇收迴旨意,反正現在聖旨還沒來,估計父皇自己還在猶豫。」
林雪衣無奈地摸了摸二皇子的膝蓋,「殿下稍安勿躁。」
二皇子不屑地冷笑了一聲,慢慢坐下了,隻是心裏這股氣憋得難受,由此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哼了老半天。
簡寧倒是很理解,他掃了掃幾人的神色,八皇子欲言又止,林雪衣隻是喝茶,顧左右而言他,二皇子一臉莫名其妙。
實則,也並非二皇子衝動。
因為二皇子至今還不知皇帝身體狀況,也沒人敢跟他說,皇帝是想扶持太子登基。
簡寧估摸著,大家都不約而同瞞著他有關皇帝的想法,估計是怕他被打擊後一蹶不振。
二皇子其人,活得看似張揚,實則內心還是很敏感的。
與雲瀾舟不同,二皇子自幼在皇帝身邊長大,甚至說,他的字都是皇帝手把手教的,要不是太子為正宮嫡出,且為長子,又占著皇後母家對皇帝的恩情,皇帝說不準真的會立二皇子為儲君。
雖然皇帝後期對二皇子多有斥責,讓二皇子平日對他也不是很尊敬,可簡寧察覺得到,二皇子在奪嫡事業中,幾乎沒有想過真正的謀反。
他還是想著自己更優秀,讓皇帝相信他的能力,改立太子。
這個觀念與八皇子、雲瀾舟完全不一樣,畢竟雲瀾舟早就想謀殺親父了,八皇子雖然當麵不說,看起來最是恭順守禮,可簡寧從他每一次對事情分析的角度便能看出——
八皇子很焦慮,焦慮的是他們某一日謀反會不會成功,而不是會不會謀反。
二皇子活得相對輕鬆,因為他一直覺得兵權是籌碼,是他能用來威脅皇帝的底氣,不是殺招。
「若是讓我為主禮官,也不是不行。」簡寧深知此事已成定局,皇帝猶豫不是為他,而是為副禮官的人選躊躇,畢竟皇帝年輕時候也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有機會悄無聲息地羞辱一下燕赤,那簡直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我去隨行。」雲瀾舟道:「若是父皇不允許,我就易容成禮官身邊的侍儀。」
「荒唐。」八皇子不贊同,「這是兩國和談,不是玩鬧,你若是暴露了身份,豈非丟了大齊顏麵,一個堂堂皇子,竟然易容扮做侍儀接待使臣,說出去誰敢相信?」
大齊的禮儀設置與前朝有些不同,大齊的侍儀往往是有宮中得體的內官和五品小官組成,一般也就十幾人,按照異國來訪的人數多少增減,處理的都是些雜事,比如宴飲安排,異國使臣的隨從安置,乃至於馬匹馬車如何放置都會照顧周全,也會提前教導隨行之人的一些宮中禮儀,便於讓進宮拜見皇帝時不至於手忙腳亂。
「正是。」八皇子擔憂的並不是這素來不爭不搶的三王子,而是迎接使臣的禮儀,「此番迎接使臣的差事,本應由太子出麵,或由左右二位丞相出麵,再不濟,也可以由禮部推選一位主禮官迎接,可昨日,太子聯絡大臣,上奏要你出麵擔任主禮官,由禮部尚書擔任副禮官,因著你的仙師之名遠播,燕赤國君赫連宇在兩國和談書中談及,要大齊仙師開壇做法,為兩國的和平祈福。由此,父皇便準了太子等人的上奏,讓你作為此次迎接使臣的主禮官,我祖父門生得知消息後便傳信宇我,我想,現在聖旨也快下來了,先提前告知你一聲,免得到時慌亂。」
簡寧無語,這太子除了給人使絆子真的沒有別的愛好,簡寧不是禮部的,更不是什麽位高權重的官員,由他出麵迎接使臣,表麵上看是給了莫大的麵子,他畢竟是大齊唯一的仙師呢,實際上人家一到,發現他這個仙師毫無實權,儼然是一個被困在宮中的閑人,豈非要當場發作,還以為是大齊不重視本次和談。
實際上大齊確實不重視,簡寧猜測太子一是想坑他一把,二是真的看不上燕赤,畢竟原著中太子登基後第一個打的就是燕赤。
要打燕赤,簡寧並不是很反感,畢竟燕赤常年侵擾大齊邊境,打也是為了百姓考慮,但是太子是在自己剛登基的時候就忍不住要去攻打其他國家,弄得燕赤狗急跳牆,聯合西戎部族拚死反擊,太子打得十分吃力,大齊民生凋敝,這一戰便打了七八年之久,直到太子統一了西戎,才慢慢把燕赤啃下來。
何苦來哉。
太子如今的做法,一石二鳥,首先就是把簡寧等人坑進去,最好是趕盡殺絕的坑,到時候不知道又有多少圈套等著。其次就是激怒燕赤,讓鎮國公出兵,繼續和燕赤交戰。
要是燕赤輸了,太子他目前作為大齊未來的儲君,便有了一片廣闊的疆土,若是鎮國公輸了,那十八萬精兵也消耗殆盡,太子更不必忌憚二皇子背後有人撐腰,畢竟有兵權才最要緊,籠絡幾個文臣有什麽用。
「太子這個不要臉的東西!」二皇子雖然平時看起來大咧咧的,實際上對政事極為敏感,稍微想一想,便摸清楚了關竅,一躍起身,恨不得衝去幹清宮與皇帝理論。
雲瀾舟立刻攔住了他,畢竟八皇子攔不住,雲瀾舟已經習慣了在二皇子衝動的時候依著簡寧的眼色行事,或把人打暈,或把人摁在羅漢床上動彈不得。
二皇子此時就仰麵倒在圈椅中,十分地費解,「放開!為何不讓我去?我找父皇收迴旨意,反正現在聖旨還沒來,估計父皇自己還在猶豫。」
林雪衣無奈地摸了摸二皇子的膝蓋,「殿下稍安勿躁。」
二皇子不屑地冷笑了一聲,慢慢坐下了,隻是心裏這股氣憋得難受,由此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哼了老半天。
簡寧倒是很理解,他掃了掃幾人的神色,八皇子欲言又止,林雪衣隻是喝茶,顧左右而言他,二皇子一臉莫名其妙。
實則,也並非二皇子衝動。
因為二皇子至今還不知皇帝身體狀況,也沒人敢跟他說,皇帝是想扶持太子登基。
簡寧估摸著,大家都不約而同瞞著他有關皇帝的想法,估計是怕他被打擊後一蹶不振。
二皇子其人,活得看似張揚,實則內心還是很敏感的。
與雲瀾舟不同,二皇子自幼在皇帝身邊長大,甚至說,他的字都是皇帝手把手教的,要不是太子為正宮嫡出,且為長子,又占著皇後母家對皇帝的恩情,皇帝說不準真的會立二皇子為儲君。
雖然皇帝後期對二皇子多有斥責,讓二皇子平日對他也不是很尊敬,可簡寧察覺得到,二皇子在奪嫡事業中,幾乎沒有想過真正的謀反。
他還是想著自己更優秀,讓皇帝相信他的能力,改立太子。
這個觀念與八皇子、雲瀾舟完全不一樣,畢竟雲瀾舟早就想謀殺親父了,八皇子雖然當麵不說,看起來最是恭順守禮,可簡寧從他每一次對事情分析的角度便能看出——
八皇子很焦慮,焦慮的是他們某一日謀反會不會成功,而不是會不會謀反。
二皇子活得相對輕鬆,因為他一直覺得兵權是籌碼,是他能用來威脅皇帝的底氣,不是殺招。
「若是讓我為主禮官,也不是不行。」簡寧深知此事已成定局,皇帝猶豫不是為他,而是為副禮官的人選躊躇,畢竟皇帝年輕時候也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有機會悄無聲息地羞辱一下燕赤,那簡直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我去隨行。」雲瀾舟道:「若是父皇不允許,我就易容成禮官身邊的侍儀。」
「荒唐。」八皇子不贊同,「這是兩國和談,不是玩鬧,你若是暴露了身份,豈非丟了大齊顏麵,一個堂堂皇子,竟然易容扮做侍儀接待使臣,說出去誰敢相信?」
大齊的禮儀設置與前朝有些不同,大齊的侍儀往往是有宮中得體的內官和五品小官組成,一般也就十幾人,按照異國來訪的人數多少增減,處理的都是些雜事,比如宴飲安排,異國使臣的隨從安置,乃至於馬匹馬車如何放置都會照顧周全,也會提前教導隨行之人的一些宮中禮儀,便於讓進宮拜見皇帝時不至於手忙腳亂。